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基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有关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宏炜 孙逊 张志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用去污剂透析法制备载基因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以大豆磷脂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脂质材料,以Myrj53为表面修饰材料制备载基因纳米脂质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大小... 目的用去污剂透析法制备载基因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以大豆磷脂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脂质材料,以Myrj53为表面修饰材料制备载基因纳米脂质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并考察载基因纳米脂质体对DNA的包封率及体外保护DNA抵抗核酸酶降解的性质。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形态较为圆整,平均粒径为(72.73±7.14)nm(n=3),多分散指数为0.288±0.093(n=3),zeta电位为(-23.77±3.51)mV(n=3),包封率为88.13%±4.41%(n=3),DNase体外降解实验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脂质体对质粒DNA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结论去污剂透析法是制备载基因纳米脂质体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脂质体 透析 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钾的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建林 詹先成 +3 位作者 李琳丽 李成容 林冰 蒋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建立青霉素钾的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方法。方法在恒温和不同湿度及在恒湿和不同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以获得青霉素钾与湿度和温度有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经典恒温恒湿法相比,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目的建立青霉素钾的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方法。方法在恒温和不同湿度及在恒湿和不同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以获得青霉素钾与湿度和温度有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经典恒温恒湿法相比,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与程序变湿变温法相比,只需使用普通的恒温恒湿控制装置。结论单点测定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可用于湿度对青霉素钾稳定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测定 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 青霉素钾 经典恒温恒湿法 程序变湿变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乃近的台阶型变温变湿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蒋露 詹先成 +3 位作者 李琳丽 李成容 林冰 陶建林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湿度对固体药物稳定性影响的台阶型程序变温变湿法。方法作者以安乃近为模型药物,采用台阶型程序变湿法和台阶型程序变温法进行试验。结果求得了Ea、m、A和t0.9等动力学参数。结论新方法测定结果较好,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较低。
关键词 台阶型变温变湿法 安乃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降解程序变湿法研究青霉素钾的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宁 詹先成 +3 位作者 李琳丽 林冰 陶建林 蒋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8-904,共7页
报道了一种新的研究湿度对固体药物稳定性影响的试验方法——线性降解程序变湿法。按照这一变湿规律进行程序变湿药物稳定性试验能最大限度地使药物在高湿和低湿范围内降解程度一致,提高了试验的精密度。作者以青霉素钾为模型药物,采用... 报道了一种新的研究湿度对固体药物稳定性影响的试验方法——线性降解程序变湿法。按照这一变湿规律进行程序变湿药物稳定性试验能最大限度地使药物在高湿和低湿范围内降解程度一致,提高了试验的精密度。作者以青霉素钾为模型药物,采用线性降解程序变湿法和指数程序变温法进行试验,求得了Ea,m,A和t0.9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新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程序变湿变温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降解程序变湿法 指数程序变温法 药物稳定性 青霉素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溶液法和粉末吸湿法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曹兰 王英利 +4 位作者 詹先成 李琳丽 李成容 魏晓婷 蒙明程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采用饱和溶液法和粉末吸湿法测定临界相对湿度(CRH)的等效性;探讨样品/环境面积比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并考察铺粉厚度、粒径、干燥程度和吸湿时间对粉末吸湿法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得11种药物和盐在25℃时的CRH值,利用双侧t... 目的采用饱和溶液法和粉末吸湿法测定临界相对湿度(CRH)的等效性;探讨样品/环境面积比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并考察铺粉厚度、粒径、干燥程度和吸湿时间对粉末吸湿法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得11种药物和盐在25℃时的CRH值,利用双侧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氯化镁为例,对样品/环境面积比进行考察,以氯化钠为例,对铺粉厚度、粒径、干燥程度和吸湿时间进行考察。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测定CRH值无显著性差异;样品/环境面积比小于0.5时,两种方法所测CRH值与文献值无显著性差异,铺粉厚度对测得的CRH值有显著性影响,粒径、干燥程度和吸湿时间影响药物的吸湿百分率,但对测得的CRH值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相对湿度 饱和溶液法 粉末吸湿法
原文传递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何黎黎 邓黎 林芸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得的SA-CS-NPs呈...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nm(n=3),Zeta电位为(23.4±2.7)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 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壳聚糖纳米粒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 体外释药 缓释
原文传递
不同环糊精与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芸竹 何黎黎 邓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α-环糊精、HP-β-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3种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测定其表观稳定常数;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0-100 mmol·L^-1α-环糊精、HP... 目的研究α-环糊精、HP-β-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3种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测定其表观稳定常数;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0-100 mmol·L^-1α-环糊精、HP-β-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的最大增溶倍数分别为7.38、123.21、3.39。结论 HP-β-环糊精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α-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有一定的增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 HP-β-环糊精 Γ-环糊精 布洛芬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包合物 增溶作用
原文传递
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的制备及药动学性质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晴 杨琴 +3 位作者 龚涛 张志荣 邓黎 张彦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对比普通冬凌草甲素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和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和普通冬凌草甲素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测定粒径,HPLC法测定血浆中冬凌草...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对比普通冬凌草甲素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和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和普通冬凌草甲素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测定粒径,HPLC法测定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胶束粒径为14.53±1.19 nm,PDI为0.28±0.06。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的体内T1/2为125.25±40.78 h,是普通胶束的12.8倍,AUC为168.04±39.01μg.L-1.h-1,为普通胶束的5.8倍(P<0.05)。结论所制备的冬凌草甲素长循环胶束与普通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相比,其体内半衰期明显延长,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具有长循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长循环胶束 药物动力学 薄膜分散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