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2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肖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317,共4页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②蜂房的加入能抑制变链对羟磷灰石片的黏附。③蜂房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结论 蜂房作为一种潜在的防龋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蜂房 口腔常驻菌 人工致龋生物膜 影响 实验研究 龋病 羟磷灰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与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2 位作者 肖悦 刘天佳 李罡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唾液链球菌 SS 19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 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以低于 ...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唾液链球菌 SS 19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 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以低于 MIC的 4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的 TPY液体培养基 ,调定其初始 p H为 7.4,接种唾液链球菌 ,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 p H。结果 :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 8.0 0 0 m g/ ml时 ,除槟榔、蜂房、三七外 ,其他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以大黄、五倍子和黄芩较强。槟榔、茶多酚、大黄、蜂房、黄芩、三七、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而白芷、川芎和血藤没有明显的抑制能力。结论 :茶多酚、大黄、黄芩、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链球菌 唾液 生长 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致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继遥 詹玲 +3 位作者 J.Barlow R.J.M.Lynch 周学东 刘天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脱矿实验将完整牛切牙釉质分为 5组、再矿化实验将经酸脱矿牛切牙釉质分为 4组 ,经实验溶液、酸性缓冲液、中性缓冲液处理进行 p H循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酸性缓冲液钙离子浓度 ,计算...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脱矿实验将完整牛切牙釉质分为 5组、再矿化实验将经酸脱矿牛切牙釉质分为 4组 ,经实验溶液、酸性缓冲液、中性缓冲液处理进行 p H循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酸性缓冲液钙离子浓度 ,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采釉质块脱矿面积 ,显微硬度仪测定釉质块的平均硬度(KHV)。结果 在脱矿实验中 ,钙释出率 (CDR)分别为 (0 .4 3± 0 .0 5 ) ,(0 .4 9± 0 .0 0 6 ) ,(0 .2 1± 0 .0 2 ) ,(0 .2 1±0 .0 3)和 (0 .5 0± 0 .11) μg/ (mm2· h) ,% KHV减少分别为 94 .19± 3.5 0 ,96 .6 2± 0 .6 3,74 .74± 4 .0 9,77.79±3.11,97.32± 4 .0 3。两茶多酚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CDR、% KHV减少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在再矿化实验中 ,% KHV增加分别为 - 11.96± 10 .1,- 2 1.32± 11.3,- 4 9.5 2± 2 4 .6 ,- 4 .2 4± 8.5 1,茶多酚组同去离子水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 ,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同氟没有协同作用。提示茶多酚的抗龋作用是通过抗菌和抗菌斑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釉质 脱矿 再矿化 pH循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五倍子与化学制剂洗必泰对釉质脱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红 李继遥 +1 位作者 朱炳 周学东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 通过恒化器龋病模型比较天然药物五倍子和化学制剂洗必泰对釉质脱矿的影响,为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预防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连续培养系统建立恒化器龋病模型,经五倍子和洗必泰处理后,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 目的 通过恒化器龋病模型比较天然药物五倍子和化学制剂洗必泰对釉质脱矿的影响,为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预防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连续培养系统建立恒化器龋病模型,经五倍子和洗必泰处理后,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二者对牛牙早期釉质龋形成的影响。结果 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发现:与蔗糖组相比,4 0 0 0mg/l五倍子和2 0 0 0mg/l洗必泰都能够减轻釉质表层的脱矿,釉质表层连续完整,五倍子组可见在表层下脱矿区内有较明显的矿物质沉积区域。结论 在恒化器龋病模型中,4 0 0 0mg/l五倍子抑制早期釉质龋形成的效果同2 0 0 0mg/l洗必泰无明显差异。提示五倍子是一种具有防龋效力的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釉质脱矿 化学制剂 五倍子 洗必泰 影响的研究 早期釉质龋形成 偏光显微镜 龋病模型 扫描电镜 釉质表层 恒化器 预防龋病 化学药物 药物替代 系统建立 连续培养 观察比较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液放线菌生物膜结构中细菌和胞外多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涛 葛剑平 +3 位作者 徐蓉蓉 岳松龄 谭红 周学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粘液放线菌形成的单菌种生物膜的结构以及胞外多糖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微生物厌氧培养技术将粘液放线菌在玻璃片上形成24h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Fluorescein、BODIPY和Calcofluor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粘液放线菌形成的单菌种生物膜的结构以及胞外多糖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微生物厌氧培养技术将粘液放线菌在玻璃片上形成24h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Fluorescein、BODIPY和Calcofluor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和其中胞外多糖的分布。结果玻璃表面粘液放线菌粘附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大量微菌落和沟壑间隙是其所形成生物膜的特征。临近粘附表面的生物膜基底部位细菌密度较低,而中部则较致密。生物膜中胞外多糖分布与菌落中的细菌分布一致。结论粘液放线菌依靠其合成的胞外多糖聚集形成了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放线菌 生物膜 胞外多糖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楚金普 周学东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龋病是口腔微生物引起的牙齿硬组织疾病,在龋病发生中,脱矿与再矿化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发生,对脱矿与再矿化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是龋病研究的必要手段。本文就评估牙齿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齿硬组织 脱矿 再矿化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酸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斌 周学东 +2 位作者 肖晓蓉 李蕾 朱硃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1,219,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氨基苯甲酸 (PABA)对牙根面龋致病菌之一的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加入不同浓度 PABA的改良 Carlsson培养基中采用厌氧培养技术 (80 % N2 ,10 % H2 ,10 % CO2 )培养细菌 48小时 ,通过 UV- 16 0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目的 探讨对氨基苯甲酸 (PABA)对牙根面龋致病菌之一的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加入不同浓度 PABA的改良 Carlsson培养基中采用厌氧培养技术 (80 % N2 ,10 % H2 ,10 % CO2 )培养细菌 48小时 ,通过 UV- 16 0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菌浓度 OD值 (λ=5 40 nm) ;并用平板倾注法对细菌进行计数及琼脂平板培养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结果  10 - 1 0~ 10 - 4 g/ L 浓度的 PABA有促进粘性放线菌生长的能力 ,且当 PABA浓度增加到 10 - 6g/ L 时 ,促进生长的作用达最强 ;当 PABA浓度增加到 10 - 3 g/ L 时 ,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PABA可促进粘性放线菌的生长 ,在 PABA浓度为 10 - 6g/ L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粘性放线菌 影响 研究 微生态 细菌生长 P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酸影响粘性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郭斌 周学东 +2 位作者 刘兴容 柳茜 李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氨基苯甲酸 粘性放线菌 唾液获得性膜粘附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存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蓉蓉 葛剑平 +3 位作者 胡涛 岳松龄 谭红 周学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比较变形链球菌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在生物膜黏附状态与浮游状态下是否存在量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在多种蔗糖培养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 ,对变形链球菌分别进行静置培养和摇动培养 ,以模拟生物膜黏附状态和浮... 目的 :比较变形链球菌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在生物膜黏附状态与浮游状态下是否存在量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在多种蔗糖培养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 ,对变形链球菌分别进行静置培养和摇动培养 ,以模拟生物膜黏附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生长的变形链球菌 ,蒽酮法测定细菌合成的水溶性胞外多糖和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含量。结果 :相同培养时间每种蔗糖浓度条件下 ,生物膜黏附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均要多于浮游状态下的细菌 (P <0 .0 5 ) ,生物膜黏附状态与浮游状态下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和合成胞外多糖的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培养时间同一蔗糖浓度条件下 ,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也多于浮游状态下的细菌 (P <0 .0 5 )。结论 :生物膜黏附条件下 ,变形链球菌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均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生物膜中的细菌有更强致龋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胞外多糖 蔗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