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俄多神崇拜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达秋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由于地缘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早期的宗教观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也体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中华民族的先民的多神崇拜具有内部多元开放的姿态,但与异质文化缺乏交流,基本上未受异质文化影响,具... 由于地缘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早期的宗教观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也体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中华民族的先民的多神崇拜具有内部多元开放的姿态,但与异质文化缺乏交流,基本上未受异质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俄罗斯民族的先民由于生存发展之地处于东西方文明结合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文明结合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多神教 文化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支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共6页
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都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文学性问题。尽管如此,二者依然存在着极其重大的区别。结构主义深受索绪尔语言学影响,将文本当作一种与现实世界无关的、“自我指涉”(self-reflexive)的符号体系,而新批评则认为文本与... 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都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文学性问题。尽管如此,二者依然存在着极其重大的区别。结构主义深受索绪尔语言学影响,将文本当作一种与现实世界无关的、“自我指涉”(self-reflexive)的符号体系,而新批评则认为文本与所指相关,具有“语义多重性”(amb igu 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结构主义 语义多重 符号自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文论回顾:问题与模式——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圣元研究员
3
作者 党圣元 章辉 《丽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研究以理论创新的姿态,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话题和争论,它有效地推动、深化着学科建设的进程,并在相关学科以及社会文化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研究以理论创新的姿态,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话题和争论,它有效地推动、深化着学科建设的进程,并在相关学科以及社会文化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新世纪文论研究在思想和知识两方面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和反思新世纪文论十年发展历程提供了若干作业面。这些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新世纪文论命题是对新时代敏锐的理论回应,跨越和融合成为其突出特征,新世纪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也必将在此一过程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文论 问题 学术生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党圣元研究员访谈 被引量:5
4
作者 章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 研究员 中国古代文论 学科建制 古代文化 社会现代化 学术研究 西方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以陈晓明先锋小说批评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支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进而走向价值中立、平面性的文本解析游戏,从而为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提供了一套全然不同的话语形态和术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德里达 后现代 先锋小说 陈晓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章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审美意识形态 电子媒介 视觉文化 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章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文化转向 现代性 理论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法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 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科技人文性调节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哲学 美学 思维方式 在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至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丽 刘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8,共8页
2001-2005年,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保持了一贯的活跃态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特别注重对现当代作品的译介;小说研究走向深入,成绩突出;非小说文类研究取得进展,但尚有加强力度的必要;研究视域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对于各... 2001-2005年,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保持了一贯的活跃态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特别注重对现当代作品的译介;小说研究走向深入,成绩突出;非小说文类研究取得进展,但尚有加强力度的必要;研究视域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对于各种新理论的运用使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旅法华人作家研究开始起步。如何培育提出新问题和新观点的意识,加强对法国文学中一些焦点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学术争鸣和理论交锋,是尚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5年 法国文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达秋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俄罗斯人传统的财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主要由俄语来表达和传承。在俄语中表达俄罗斯人传统财富观念的谚语俗语比比皆是,从这些谚语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传统财富观的基本内容:漠视财富,甚至鄙视... 俄罗斯人传统的财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主要由俄语来表达和传承。在俄语中表达俄罗斯人传统财富观念的谚语俗语比比皆是,从这些谚语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传统财富观的基本内容:漠视财富,甚至鄙视世俗财富,重视精神道德追求;反对唯利是图的获取财富方式;追求平均、平等的财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谚语 俗语 传统 财富观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文化视角下的俄语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达秋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俄语作为文化符号系统,是俄罗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内容,是进入俄罗斯文化世界的主要向导和通道,是俄罗斯文化传播的工具。俄语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俄罗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俄语作为文化符号系统,是俄罗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内容,是进入俄罗斯文化世界的主要向导和通道,是俄罗斯文化传播的工具。俄语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俄罗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推动和促进俄罗斯文化向其他文化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文化 符号系统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共7页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东方主义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文化批评中“中华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6-41,共6页
中华性命题是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典型,中国后殖民批评把西方的后殖民理论解读为民族主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视域的局限性。中华性的意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给予中华文化的发展以自觉意识,其局限表现在:忽视了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延... 中华性命题是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典型,中国后殖民批评把西方的后殖民理论解读为民族主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视域的局限性。中华性的意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给予中华文化的发展以自觉意识,其局限表现在:忽视了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延续了华夏中心情结,对中国现代性与西方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不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中华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至2005年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达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60,共7页
2001—2005年,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非常活跃,成绩斐然,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多声部对话的特点,出现的研究选题涵盖面既广又新,更加自觉和自信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注重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俄罗斯文学资源。当然,... 2001—2005年,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非常活跃,成绩斐然,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多声部对话的特点,出现的研究选题涵盖面既广又新,更加自觉和自信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注重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俄罗斯文学资源。当然,在2001~2005年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中也存在话语独立性不够,成果质量和数量不成正比,对当今俄罗斯大众文学关注不够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5年 俄罗斯 文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学与思——张法教授学术近影
15
作者 章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当代文化语境 学术 中国现代性 教授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学科建设 具体表现 文化背景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村社共同体与中国宗法家族共同体之比较
16
作者 朱达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4,共6页
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基本社会结构,对中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在各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俄罗斯村社孕育了村社精神,中国的宗法制度则孕育了宗法观... 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基本社会结构,对中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村社共同体和宗法家族共同体在各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俄罗斯村社孕育了村社精神,中国的宗法制度则孕育了宗法观念,二者有异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村社 村社精神 中国宗法家族 宗法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化符号的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全球化时代,都市研究已发展为一个世界学界的热潮,很多综合性的学科都汇集到都市研究上,如空间研究,感知研究,城市设计,街景研究,广告创意……中国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都市产生的问题也在方方面面呈现出来... 在全球化时代,都市研究已发展为一个世界学界的热潮,很多综合性的学科都汇集到都市研究上,如空间研究,感知研究,城市设计,街景研究,广告创意……中国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都市产生的问题也在方方面面呈现出来。而最能代表中国都市在全球化/消费社会浪潮中的新景观的,就是步行街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出现。步行街的内涵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它体现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它怎样地建构了中国都市的新情调和怎样地不知不觉培养了中国人对于都市的新感受,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选取了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和俄罗斯莫斯科阿尔巴特街作为读解对象,同时选一篇对长安街的分析作为一个解读对照。以期对推进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市中步行街的审美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步行街 解放 文化符号 重庆 市中心 大都会 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的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14
18
作者 支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49,共9页
从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看,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具有一种教科书式的体系性,集中而典型地代表了共和国前期文艺学知识生产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它从根本上反映出共和国前期(1949—1979)中国文艺学知识... 从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看,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具有一种教科书式的体系性,集中而典型地代表了共和国前期文艺学知识生产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它从根本上反映出共和国前期(1949—1979)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在知识资本与竞争策略上的四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基本原理》 反思社会学 主编 知识生产 布尔迪厄 竞争策略 知识资本 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40,共12页
本文从学科命名(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变化,典型论著(田汉《文学概论》、蔡仪《文学概论》、以群《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南帆《文学理论》、王一川《文学理论》、陶东风《文学基本问题》)的演进,中国文论与... 本文从学科命名(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变化,典型论著(田汉《文学概论》、蔡仪《文学概论》、以群《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南帆《文学理论》、王一川《文学理论》、陶东风《文学基本问题》)的演进,中国文论与世界主要文论(俄、英、德、法)的比较,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写作的演进,对这一演进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学科命名 典型论著 比较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 被引量:39
20
作者 支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3,共9页
作为当前文艺学论争中出现的一种新锐话语,“反本质主义”文艺学站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立场上对当代中国文艺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和深刻的批判,在客观上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 作为当前文艺学论争中出现的一种新锐话语,“反本质主义”文艺学站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立场上对当代中国文艺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和深刻的批判,在客观上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但告别“本质主义”之后,“反本质主义”文艺学并没能构建出一个充分中国化、直面当下语境的文学观念和理论话语。它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反省、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社会学”方法等三个层面所固有的致命缺欠使其知识生产和话语形态最终不幸沦为一种理论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 知识社会学 中国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