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俄多神崇拜的文化比较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
|
“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 |
支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新世纪中国文论回顾:问题与模式——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圣元研究员 |
党圣元
章辉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0 |
0 |
|
4
|
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党圣元研究员访谈 |
章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5
|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以陈晓明先锋小说批评为中心 |
支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6
|
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 |
章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 |
章辉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8
|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 |
张法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9
|
2001至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 |
尹丽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再谈文化视角下的俄语 |
朱达秋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关联 |
章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关于当前文化批评中“中华性”问题的思考 |
章辉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2
|
|
14
|
2001至2005年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 |
朱达秋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学与思——张法教授学术近影 |
章辉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6
|
俄罗斯村社共同体与中国宗法家族共同体之比较 |
朱达秋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作为文化符号的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
王丽萍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8
|
对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的社会学反思 |
支宇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19
|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 |
张法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20
|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 |
支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