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
作者 沙浩越 马泽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人参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疲劳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目前我国人参食品产业存在产业链混乱、科技投入欠缺及标准缺失等问题。采取增强科研投入、提升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线、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等措施,可提升产业... 人参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疲劳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目前我国人参食品产业存在产业链混乱、科技投入欠缺及标准缺失等问题。采取增强科研投入、提升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线、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等措施,可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保健功能 食品应用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融入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2
作者 李杰 王晓倩 +1 位作者 赖永莉 楼盛杰 《化工管理》 2025年第3期55-58,共4页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涵盖药品生产、贮存、调剂和使用等工作内容,对学生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知识至关重要。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自然、医疗的深刻思考和实践...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涵盖药品生产、贮存、调剂和使用等工作内容,对学生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知识至关重要。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自然、医疗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总结,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作为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文章从中医药文化融入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培养既具有现代药品知识基础又富有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药学技能人才提供育人思路,并为其他医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药物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难溶活性成分纳米混悬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卓虹伊 幸鑫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33-136,共4页
中药难溶活性成分存在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混悬剂由药物与稳定剂组成,其制备过程不借助载体材料,无需将药物溶解至辅料中,具有载药量高、分散度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有效改善中药难溶活性成分溶解... 中药难溶活性成分存在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混悬剂由药物与稳定剂组成,其制备过程不借助载体材料,无需将药物溶解至辅料中,具有载药量高、分散度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有效改善中药难溶活性成分溶解度,解决其递送难题。本文对中药难溶活性成分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难溶活性成分 溶解度 生物利用度 纳米混悬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卓虹伊 幸鑫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79-82,共4页
小檗碱是黄连、黄柏等中药中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胃溃疡、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小檗碱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纳米制剂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药物纳... 小檗碱是黄连、黄柏等中药中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胃溃疡、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小檗碱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纳米制剂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药物纳米化可增强药物疗效,改善难溶药物的口服吸收,实现药物的缓、控释等。本文通过对小檗碱纳米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小檗碱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纳米制剂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葛与葛根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礼仕 潘小燕 +2 位作者 邱雯曦 唐敏 邹利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7期119-122,126,共5页
目的:建立粉葛、葛根HPLC指纹图谱,探讨粉葛、葛根HPLC指纹图谱与品种、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22批粉葛、葛根药材,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处理色谱数据,建立药材特征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 目的:建立粉葛、葛根HPLC指纹图谱,探讨粉葛、葛根HPLC指纹图谱与品种、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22批粉葛、葛根药材,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处理色谱数据,建立药材特征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将6种异黄酮成分色谱峰数据导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综合分析粉葛、葛根的质量差异。结果:建立的粉葛特征指纹图谱、葛根特征指纹图谱与对应药材品种相似度均大于0.9;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均能将粉葛、葛根分为两类。结论:建立的粉葛、葛根特征指纹图谱能用于区分粉葛、葛根品种,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也能用于两者品种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葛根 葛根素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葛中5种单糖柱前衍生条件考察与含量测定
6
作者 周礼仕 邱雯曦 +2 位作者 潘小燕 邹利 唐敏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目的:建立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对粉葛中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考察水解反应时间、盐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用量、衍生时间、衍生温度对单... 目的:建立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对粉葛中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考察水解反应时间、盐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用量、衍生时间、衍生温度对单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粉葛多糖120℃水解100 min后水解效果较好;500μL单糖溶液,依次加入0.3 mol/L NaOH溶液500μL和0.5 mol/L PMP甲醇溶液500μL,70℃水浴反应60 min,加入0.3 mol/L HCl溶液500μL中和效果较好。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粉葛多糖中多个单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多糖 单糖 柱前衍生 PMP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药学类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及管理策略
7
作者 颜睿 《化工管理》 2022年第22期120-122,126,共4页
在高职院校中,化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学习的必修课,实验实训学时比重大。相比其他课,师生在实验室的时间较多,因此实验室安全问题成为了该门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化学类实验室由于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极大的... 在高职院校中,化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学习的必修课,实验实训学时比重大。相比其他课,师生在实验室的时间较多,因此实验室安全问题成为了该门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化学类实验室由于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因此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学类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双链融合,八维并举,守正创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研究
8
作者 钟辉云 刘冬梅 《现代教育与应用》 2024年第8期235-239,共5页
医药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为持续不断深入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实用性药学专业技术... 医药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为持续不断深入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实用性药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构建了“党建引领,双链融合,八维并举,守正创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双链融合 八维并举 创新构建
原文传递
大黄有效组分“大黄酸-大黄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高飞 钟辉云 +3 位作者 陈可禧 董玲玲 林美斯 杜鸿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48-4155,共8页
该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炎症改善分析-分子作用机制探索”等多个层面,研究大黄有效组分大黄酸与大黄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酸-大黄素”联合干预UC作用机... 该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炎症改善分析-分子作用机制探索”等多个层面,研究大黄有效组分大黄酸与大黄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酸-大黄素”联合干预UC作用机制,筛选出52个潜在靶点,主要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microRNAs以及细胞凋亡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报道与UC密切相关,为最佳的候选联合治疗通路;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经典UC小鼠模型,记录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组、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药物给药后各治疗指标差异,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和大黄素联合用药组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结肠组织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以上所有指标均较大黄酸/大黄素单独用药组效果更好;结合金氏Q值法评价其联合作用,其在结肠长度、TNF-α、IL-6、IL-1β、MPO、p-PI3K/PI3K及p-AKT/AKT的作用效果均大于1.15,说明大黄酸与大黄素具有协同作用。研究显示大黄酸与大黄素具有协同治疗UC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及下调促炎因子有关,是值得关注的治疗UC新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大黄素 联合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