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鲇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的病理损伤特征及病原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小丽 李成伟 +3 位作者 耿毅 汪开毓 杜宗君 陈德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为研究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对南方鲇的病理损伤特征及病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E.ictaluri(4×105cfu/尾)的方式感染体质量约20 g的南方鲇,并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迫杀5尾实验鱼,采集各组织样品进行组织病理... 为研究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对南方鲇的病理损伤特征及病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E.ictaluri(4×105cfu/尾)的方式感染体质量约20 g的南方鲇,并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迫杀5尾实验鱼,采集各组织样品进行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学以及病原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初期实验鱼主要表现为尾柄及上颌须褪色,感染后期褪色区溃烂,断须、断尾,部分感染鱼呈头朝上尾朝下的"悬挂"姿态。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结果表明,E.ictaluri最早引起肾、肝、脾出现损伤,并且这3个脏器的损伤也最为严重,表现为广泛的变质性炎症,逐渐波及到脑、心脏、鳃及肠道。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细菌最先可在肾组织中检测到,之后出现在脾脏,然后出现在肝脏并进入肝血窦。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在脑和心肌组织中检测到病原,最后出现在肠道等组织器官。以上结果表明南方鲇感染E.ictaluri主要病理变化为体表皮肤褪色、溃烂及肝脾肾变质性炎症;细菌可分布在肾、脾、肝、脑、心、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鮰爱德华氏菌 病理损伤 病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