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1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新农科国际视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类专业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程安春 曹三杰 +2 位作者 廖鹏 贾仁勇 陈舜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9期164-167,共4页
针对“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与新农科建设发展趋势、与国际视野衔接不够甚至部分脱节”等重大课题,围绕构建“情系人民健康的动物医学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新时代新农科动物医学教育全球化师资体系”“面向社会多元需求关键要素协同育... 针对“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与新农科建设发展趋势、与国际视野衔接不够甚至部分脱节”等重大课题,围绕构建“情系人民健康的动物医学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新时代新农科动物医学教育全球化师资体系”“面向社会多元需求关键要素协同育人体系”“面向全球动物医学教育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面向生产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和“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经20余年不间断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农科 国际视野 动物医学 本科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产β-内酰胺酶及血清型的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代鹏飞 舒刚 +2 位作者 林居纯 钟钦卿 邓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为了解四川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产β-内酰胺酶以及产酶菌株血清型流行规律。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67株临床菌株进行了2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采用CLSI推荐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检测了所有... 目的为了解四川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产β-内酰胺酶以及产酶菌株血清型流行规律。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67株临床菌株进行了2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采用CLSI推荐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检测了所有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采用O抗原鉴定法对产酶菌株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 467株菌对27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菌株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检出率分别为36.83%、13.70%和0.00%,产酶菌比非产酶菌具有更严重的耐药性;176株产酶菌共检测出31种血清型,以O131、O107、O78、O9、O127、O20和O157为优势血清型。结论本次检测大肠杆菌ESBLs和AmpC检出率较高,耐药形势严重,血清型复杂,应加强动物源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及血清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动物性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污染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冬香 刘书亮 +3 位作者 王印 张晓利 居华 张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51-254,共4页
目的:为分析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A)的耐药性,收集菌株,同时分析动物性食品中SA的污染情况。方法:本实验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从四川省各地采集猪源、牛源、鸡源动物性食品样品共2560份,利... 目的:为分析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A)的耐药性,收集菌株,同时分析动物性食品中SA的污染情况。方法:本实验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从四川省各地采集猪源、牛源、鸡源动物性食品样品共2560份,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实验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SA。结果:用Baird-Parker平板初步筛出疑似SA118株,结合国标中规定的涂片染色镜检,溶血现象和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判定SA有108株,而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和TH-16S中的双歧索引鉴定结果均判定SA有113株;依据TH-16S中的16项生化实验结果,118株疑似SA仅有64%(76株)的菌株鉴定为SA。依据国标判定结果,2560份样品中SA的分离率为4.21%,其中生牛奶中SA的分离率最高(10.54%),其次是猪肉(7.11%),鲜鸡蛋中SA的分离率为零。结论:四川地区动物性食品源SA的生化表型复杂且存在一定差异,常规的表型分析具有一定缺陷。各个地方各类样品中SA污染情况有一定差异,与其他报道相比,四川省生肉、生奶和鲜蛋中SA的分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动物性食品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冬香 刘书亮 +2 位作者 张晓利 夏静华 林居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共3页
近年食源致病菌的耐药性引起重视,为了解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情况,本试验采用NCCLS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源自四川省动物性食品中的113株SA进行了25种抗生素(组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SA对青霉素G(93.81%)、... 近年食源致病菌的耐药性引起重视,为了解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情况,本试验采用NCCLS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源自四川省动物性食品中的113株SA进行了25种抗生素(组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SA对青霉素G(93.81%)、氨苄西林(92.92%)、甲氧苄啶(92.92%)和磺胺异噁唑(88.5%)的耐药率很高;所有菌株均对苯唑西林,头孢类(先锋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其他药物不同程度耐药;113株SA对25种抗生素(组合)共产生了47种耐药谱,主要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表现出多重耐药。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SA耐药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不明显,没有检测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动物性食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志军 彭广能 +13 位作者 耿毅 龚杰 邓俊良 左之才 任志华 马晓平 曹随忠 余树民 胡延春 沈留红 王娅 石锦江 卿佰春 王英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1-243,共3页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通过在学生培养和师资力量培养与提升中下功夫,通过近5年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经营...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通过在学生培养和师资力量培养与提升中下功夫,通过近5年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经营管理熟悉的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创办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高素质 应用型 人才 培养模式 探索
原文传递
四川丘陵地区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科技集成与示范——模式选择、技术集成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5
6
作者 蒋远胜 邓良基 文心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四川丘陵地区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但是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不当等问题,实施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的原理分析,根据丘陵地... 四川丘陵地区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但是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不当等问题,实施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的原理分析,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筛选了"粮-猪-沼-果(菜、药)"和"粮-酒-糟-猪-沼-粮"两种循环农业模式,重点介绍了两个循环链中集成的先进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现代农业 技术集成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承霖 舒刚 +2 位作者 赵小玲 王爽 林居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30,36,共8页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的变迁。【方法】以2010―2016年收集的444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鸡源225株,猪源219株)为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其产...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的变迁。【方法】以2010―2016年收集的444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鸡源225株,猪源219株)为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其产ESBLs情况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测序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携带ESBLs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部分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444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7.7%,其中鸡源菌和猪源菌检出率分别为42.2%和12.8%。2010-2016年产ESBLs菌株从16.9%升高至40.4%,鸡源菌株ESBLs检出率随时间变化比猪源菌更明显;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且多重耐药性问题更严重;产ESBLs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以bla TEM和bla CTX-M为主,并以bla TEM-1(63.3%)、bla TEM-52(32.1%)、bla CTX-M-55(42.2%)、bla CTX-M-65(27.8%)和bla CTX-M-14(21.1%)为主要流行亚型,且检出率及ESBLs基因亚型复杂性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阳性菌株有广泛PFGE谱型,即便携带相同基因型的菌株也不存在亲缘关系。【结论】四川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及其耐药基因亚型的复杂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是造成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ESBLs耐药基因以水平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大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blaCTX–M基因的分子流行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承霖 吴聪明 +1 位作者 王爽 林居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6-460,共5页
2010—2016年,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的食品动物源(猪源、鸡源)中分离和纯化并最终获得12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C)菌株,采用PCR法,并通过测序检测其blaCTX–M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33株不同来源菌株的... 2010—2016年,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的食品动物源(猪源、鸡源)中分离和纯化并最终获得12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C)菌株,采用PCR法,并通过测序检测其blaCTX–M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33株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3株菌株中blaCTX–M检出率高达91.9%(113/123),其中以blaCTX–M–55和blaCTX–M–65基因型为主;blaCTX–M流行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动物源菌株中blaCTX–M流行情况不同;12株菌中blaCTX–M基因发生了9种类型的突变,其中有10株菌为有义突变,导致7种类型氨基酸被取代;33株不同来源菌株共有32种PFGE型。可见,四川省食品动物源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blaCTX–M基因型复杂且存在变异,在不同遗传背景的ESBL–EC菌株间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酶 blaCTX–M 分子流行特征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特色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平 左之才 +12 位作者 邓俊良 彭广能 曹随忠 沈留红 王娅 余树民 胡延春 钟志军 石锦江 卿佰春 王英柱 张坤 苟丽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25-226,共2页
按照四川农业大学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动物医学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依据四川农业大学提出的"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和"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 按照四川农业大学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动物医学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依据四川农业大学提出的"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和"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按需要选课、主辅修结合、强能力训练、重素质培养"的总体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对临床兽医学系各课程教学大纲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案例、多媒体教学视频(光盘)结合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操作水平和灵活处理临床各种病例为突破口,夯实基本功,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动物医学专业 特色专业课 教学方法 改革 实践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才冬杰 左之才 +4 位作者 田斌 邓俊良 任志华 王娅 苟丽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运用好课程思政培育涉农人才是农业类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秉持立德树人初心,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为载体,基于课程的特点...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运用好课程思政培育涉农人才是农业类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秉持立德树人初心,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为载体,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梳理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兽医诊断学中的实现路径,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力求专业课程思政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职业认同、三农情怀、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服务“三农”的意识等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最终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养乡村振兴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动物医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致 罗羽欣 +1 位作者 董可 沈留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72-4880,共9页
黄芪属于豆科黄芪属植物,富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其中,黄芪多糖作为黄芪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可通过调节动物机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已在家禽、猪、反刍动... 黄芪属于豆科黄芪属植物,富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其中,黄芪多糖作为黄芪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可通过调节动物机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已在家禽、猪、反刍动物和水生动物等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从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提取方法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三带喙库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携带情况调查
12
作者 张镇川 李宇斯 +5 位作者 余技钢 杜森焱 朱茜 李观翠 李玲玲 胡雅劼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携带情况,研究乙脑病毒分布的基本特征,为预测乙脑流行风险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5—8月在四川省农村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标本,将单只雌蚊研磨后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使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携带情况,研究乙脑病毒分布的基本特征,为预测乙脑流行风险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5—8月在四川省农村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标本,将单只雌蚊研磨后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使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蚊虫标本中的乙脑病毒,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蚊虫感染率的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ri法。结果2023年在四川省共采集蚊虫标本1070只,其中178只蚊虫标本检测结果为乙脑病毒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6.64%。以采样地区来看,川南和川东部分城市感染率较高;以采样生境来看,各生境感染率差异显著(χ^(2)=27.012,P<0.05),猪圈采样蚊虫感染率(13.47%)显著低于牛圈(21.85%)和农户(39.53%);以采样月份来看,5月采样蚊虫感染率(30.56%)和8月采样蚊虫感染率(26.21%)显著高于6月(13.03%)和7月(6.68%)。结论四川省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感染率较高,农村地区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猪圆环病毒Ⅱ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军 周桐枫 +4 位作者 刘鹏娟 黄剑波 姜子义 朱玲 徐志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6-549,共4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PCV2检测,并对分离的病毒DNA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V2感染率为71.6%(312/436),阳性结果中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2/312... 为了解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群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PCV2检测,并对分离的病毒DNA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CV2感染率为71.6%(312/436),阳性结果中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2/312)。将扩增并测序的19条PCV2序列与Gene Bank中23株参考序列比较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省腹泻仔猪群感染PCV2基因型主要为PCV2b、PCV2d基因型。针对PCV2高频突变ORF2基因编码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抗原表位氨基酸位点存在替换,进而引起抗原漂移,这可能促使PCV2免疫原性发生改变。本研究为四川地区PCV2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仔猪 圆环病毒Ⅱ型 CAP蛋白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居纯 覃春红 +2 位作者 赖婧 舒刚 吴聪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3-809,共7页
为了解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检测了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菌株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结果显示:316株沙... 为了解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检测了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菌株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结果显示:316株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95.57%菌株为多重耐药菌;316株菌中未检出qnrA、qnrC、qnrD、qnrS和qepA基因,7.91%菌株检出qnrB基因,15.19%菌株检出aac(6′)-Ib-cr基因,7.91%菌株检出oqxA基因,8.86%菌株检出oqxB基因,这是首次在沙门氏菌中发现oqxAB基因;98.11%PMQR阳性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的耐药基因,呈8~17耐的多重耐药性,其中以qnrB和aac(6′)-Ib-cr基因型为主;53株PMQR阳性菌分属于5种不同的基因型,耐药表型或耐药基因型不同的菌株却有相同的PF-GE谱型。本次检测的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较为严重;菌株主要携带qnrB、aac(6′)-Ib-cr及oqxAB基因;不同来源菌株存在同一耐药克隆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沙门氏菌 耐药性 PMQR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光志 牛李丽 +6 位作者 杨光友 邓家波 王帅 余星明 汪涛 古小彬 陈维刚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3-938,共6页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生珍稀动物 蛔虫 核糖体ITS-2基因 序列分析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对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郝桂英 杨应东 +1 位作者 周英姿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8,共8页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623和1 068bp,分别有59个和9个变异位点,其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1%~2.5%和0.1%~0.7%;分别检测到17个和6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8±0.033和0.737±0.068,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 98±0.001 33和0.003 06±0.000 79,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来源于脑部和肌间的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同在一个支系,均为多头带绦虫,且多头带绦虫四川分离株与伊朗、土耳其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甘肃、中国广州、意大利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均可作为检测多头带绦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且Cyt b基因的多样性水平低于cox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带绦虫 cox1基因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和重庆地区鸭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俊 蒋文灿 +3 位作者 程平 谭天 许凯迪 杨丽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为了解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采集病料样品366份,分离出163株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63株沙门氏菌中有96株能够确定血清型,分属A、B、C1、C2、D及F共6个血清群... 为了解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采集病料样品366份,分离出163株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63株沙门氏菌中有96株能够确定血清型,分属A、B、C1、C2、D及F共6个血清群;另有67株属于粗糙型菌落未能分型。优势菌株为伊鲁木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其次为习志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奥斯陆沙门氏菌、姆卡巴沙门氏菌及昌丹斯沙门氏菌。采用已确定血清型的7株鸭源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实验雏鸭,结果显示7株鸭源沙门氏菌均具有致病性,死亡率为20%~100%,平均死亡率77.14%。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和血清型分布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 四川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泽辉 耿毅 +6 位作者 汪开毓 周燕 范玉蕾 邓梦玲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3,共9页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头肾、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广泛性变性、坏死,肠黏膜下层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与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局灶性的坏死灶,并在一些肝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将病鱼的肝脏、脾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75%),并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取病鱼组织匀浆滤菌液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针对IHNV、IPNV与VHSV的多重RT-PCR检测显示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病鱼和病变细胞均为IHNV阳性,扩增序列与IHNV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同源性为99.9%。对分离株的糖蛋白基因"Mid-G"区域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聚为一支,属于JRt基因型。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西南地区养殖虹鳟中IHNV感染引起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组织病理学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俊 张飞 +5 位作者 文心田 冉曦 黄小波 伍锐 文翼平 曹三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8-610,共3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ApxⅣ-ELISA试剂盒对来自16个市(区)的552份血清样品进行APP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0.29%(112/552);按... 为了解四川地区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ApxⅣ-ELISA试剂盒对来自16个市(区)的552份血清样品进行APP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0.29%(112/552);按地区进行分析,成都地区的阳性率高达42.98%;其中被检种母猪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4.83%(78/174),被检育肥猪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95%(3/76);并且冬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9.81%(62/208)。该调查结果表明:PCP在四川部分区域存在流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p<0.05);在不同猪群感染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与季节有关。本研究覆盖四川主要养猪地区的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为四川地区PCP的预警监测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四川 流行病学调查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动物基因组定点修饰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金伟 徐绮嫔 +2 位作者 姚婧 余树民 曹随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1-1020,共10页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中抵抗外源病毒或质粒入侵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利用CRISPR RNAs(cr RNAs)引导Cas核酸酶沉默入侵的核酸。通过分子生物学改造使Ⅱ型CRISPR/Cas系统成为一种高效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并且比锌指核酸酶(Zinc-fi...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中抵抗外源病毒或质粒入侵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利用CRISPR RNAs(cr RNAs)引导Cas核酸酶沉默入侵的核酸。通过分子生物学改造使Ⅱ型CRISPR/Cas系统成为一种高效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并且比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和TALE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结构更简单,更容易设计和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成为高效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的发展历程、Ⅱ型CRISPR/Cas的工作原理和改造过程以及在动物基因组定点修饰的应用,剖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现有改进方案,并与成功案例相结合展望了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动物性状改良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创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基因组定点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