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山体治理技术在四川灾后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雅飞 杨敏 +5 位作者 林琦 李伟 赵敏 廖运洪 喻晓钢 唐礼贵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域大面积山体坍塌及植被损毁,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断,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绵竹市为例,结合震后林业灾后重建,与地质灾害频发、山体治理经验丰富的日本开展技术合作,对灾毁林地及森...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域大面积山体坍塌及植被损毁,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断,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绵竹市为例,结合震后林业灾后重建,与地质灾害频发、山体治理经验丰富的日本开展技术合作,对灾毁林地及森林植被进行治理恢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山体治理措施。分析探讨了在治理成本、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同类灾害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治理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雅飞 喻晓钢 +4 位作者 林琦 唐礼贵 杨敏 李伟 郑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80-84,共5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 灾毁林地 生态修复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破皮浸种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雅飞 杨敏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97-98,18,共3页
红豆树集珍贵木材、药用、景观、文化等价值于一体,具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必须经特殊催芽处理才能萌发。本文以种子催芽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萌芽率的对比试验,发现机械破皮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 红豆树集珍贵木材、药用、景观、文化等价值于一体,具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必须经特殊催芽处理才能萌发。本文以种子催芽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萌芽率的对比试验,发现机械破皮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响最大,初始水温90℃自然冷却浸种3 h,发现播后第60天机械破皮比不破皮浸种的红豆树种子萌芽率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机械破皮浸种 萌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A编程的CorelDRAW插件开发在林业制图及面积求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飞 李伟 +4 位作者 林琦 赵敏 喻晓钢 廖运洪 唐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8期166-166,169,共2页
应用CorelDRAW和Photoshop软件绘制林业作业设计图,方便、实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极大提高林业制图工作的精准度。该文就其在林业制图及面积求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为林业规划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RELDRAW VBA 插件开发 面积求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粉葛品种的优良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定根 廖运洪 王雅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114-115,118,共3页
对8种二年生粉葛生长性状(节间长、茎长、茎径、分枝个数、叶长、叶宽)以及淀粉含量、粗纤维、粗蛋白、营养元素测定,综合所有指标表明,九顶大粉葛具有明显的优良性,是绵竹地区建设粉葛产业基地的理想品种之一。
关键词 粉葛 生长性状 淀粉 粗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多样性与分布
6
作者 郑雄 廖亮 +11 位作者 曾详波 赖緖林 张俊先 赵卫红 王戈 张鑫 朱洪民 陈竺 黄科 余家华 李生强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和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2种国家I级以及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红喉雉鹑、红腹锦鸡、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为我国特有种。绿尾虹雉被IUCN评为“易危(VU)”等级。藏雪鸡、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雪鹑(Lerwa lerwa)3种雉类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不同调查方法下均发现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血雉的遇见率较高且分布植被类型多样。不同区域雉类多样性上,绵竹区域(8种)>狮子王峰区域(6种)=什邡区域(6种)=小木岭区域(6种)。绿尾虹雉和血雉在4个不同调查区域均有分布,但绿尾虹雉主要在狮子王峰区域分布;红喉雉鹑、藏雪鸡和高原山鹑目前仅在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灰胸竹鸡和勺鸡主要在什邡、绵竹和小木岭区域分布;雪鹑仅在绵竹和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仅在绵竹区域发现有分布。本研究表明不同调查方法均适用于该区域的雉类物种资源调查,研究结果为后续雉类物种的精准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 雉类 多样性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红杨在德阳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运洪 陈定根 王雅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为了探索全红杨能否适应在四川省德阳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繁殖栽培,将全红杨与中华红叶杨、欧美杨108号作对比试验,对从河南引种到德阳地区的全红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通过2a的栽培和观测,结果表明,全红杨在德阳地区容易繁殖,色彩鲜艳、... 为了探索全红杨能否适应在四川省德阳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繁殖栽培,将全红杨与中华红叶杨、欧美杨108号作对比试验,对从河南引种到德阳地区的全红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通过2a的栽培和观测,结果表明,全红杨在德阳地区容易繁殖,色彩鲜艳、稳定,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存在生长较慢、抗病虫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德阳地区栽培需精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红杨 引种栽培 德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