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后续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功发 狄春光 +4 位作者 王毅 王慧 毛珊珊 丁洁 付伟平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274-278,289,共6页
目的探讨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短时受精助孕的136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取卵时未切除卵丘颗粒细胞... 目的探讨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短时受精助孕的136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取卵时未切除卵丘颗粒细胞的680例患者为未切除组,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的680例患者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和临床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数量,分为低密度COC(1~6枚卵子)、中密度COC(7~12枚卵子)和高密度COC(13~18枚卵子),比较不同COC密度时两组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受精率、两原核(2PN)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单原核(1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促性腺激素总量等相关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不构成影响(OR=1.091,95%CI:0.838~1.421,P=0.516;OR=1.000,95%CI:0.765~1.306,P=0.999)。当COC增加到中密度时,切除组1PN受精率低于未切除组(P<0.01);当COC增加到高密度时,切除组多精受精率低于未切除组(P<0.05);不同COC密度时两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获卵较多时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能降低异常受精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 卵母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在GnRHa-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莫莉菁 朱梦霞 +2 位作者 沈春娟 姚秋萍 付伟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85-489,495,共6页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HS)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激素替代治疗(GnRHa-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至10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既往有1~2次胚胎移植失败史的不孕妇女112例,采用随...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HS)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激素替代治疗(GnRHa-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至10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既往有1~2次胚胎移植失败史的不孕妇女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HRT联合HS组和GnRHa-HRT组,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FET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既往移植失败次数、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移植数、优质囊胚移植数、不孕类型、不孕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GnRHa-HRT联合HS组的胚胎着床率高于GnRHa-HRT组(40.20%比26.47%,χ2=4.324,P=0.038),56例GnRH-HS-HRT组患者行HS,HS正常患者26例(46.43%),异常患者30例(53.57%)。GnRH-HS-HRT组HS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既往有胚胎移植失败史的患者,宫腔异常的发生率较高,HS联合子宫内膜搔刮术有助于发现子宫腔细微病变,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同一个月经周期内进行HS和FET,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胚胎着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四氢生物蝶呤、新蝶呤、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金松华 刘霞 +6 位作者 李桂军 周向明 张解宁 吴鸣 陈俊国 钟文华 周庆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946-948,96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四氢生物蝶呤(BH4)、新蝶呤(NP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非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20例(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应...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四氢生物蝶呤(BH4)、新蝶呤(NP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非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20例(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应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的BH4、NPT和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儿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脑脊液中NPT和NO水平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组脑脊液中BH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NPT水平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BH4和NO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NPT和NO水平变化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辅助作用,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变化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辅助作用;BH4、NPT和NO水平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四氢生物蝶呤 新蝶呤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姚秋萍 王丽萍 +3 位作者 方春霞 张红霞 江楠 常永富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周期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然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647个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其中LUF周期69个(LUF组),同期正常排卵周期578个(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 目的探讨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周期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然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647个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其中LUF周期69个(LUF组),同期正常排卵周期578个(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决定日孕酮水平及上升值、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F组移植决定日孕酮水平为(13.99±4.26)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5±4.20)nmol/L(P<0.05);LUF组移植决定日孕酮水平上升值为(6.07±2.71)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2.71)nmol/L(P<0.05);LUF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1.56%、18.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5%和35.99%(P<0.05)。结论 LUF组患者孕酮水平相对较低,上升较慢,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LUF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及胚胎发育,建议临床上对发生LUF的周期取消F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 孕酮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ICSI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预防受精失败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琴 付伟平 +2 位作者 王丽萍 刘霞 江楠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ICSI(half-ICSI)在IVF-ET中预防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half-ICSI治疗的77例患者(77个周期)。在77个周期中,一半卵母细胞行常规IVF受精,一半卵母细胞行ICSI治疗。在行half... 目的探讨部分ICSI(half-ICSI)在IVF-ET中预防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half-ICSI治疗的77例患者(77个周期)。在77个周期中,一半卵母细胞行常规IVF受精,一半卵母细胞行ICSI治疗。在行half-ICSI患者中,以行IVF的一半卵母细胞是否正常受精进行分组:受精失败组(A组,31例)和受精正常组(B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获卵数、成熟卵比例、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妊娠率和临床累积妊娠率,同时比较两组ICSI的正常受精率及异常受精率。结果77个周期中常规IVF的受精率低下占40.2%(31/77),其中完全受精失败占25.9%(20/77)。受精失败组的不育年限比正常受精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女方年龄、不育原因、获卵数、成熟卵比例、优质胚胎率、临床累积妊娠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VF受精失败组的胚胎移植数多于受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ICSI的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可用胚胎数多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不育年限较长,且无明确不育原因的患者可选择行half-ICSI受精方式,其不仅能有效防止受精失败,还能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这是预防受精失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部分IC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构建、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启钊 吕颖慧 +3 位作者 李招发 江楠 刁勇 许瑞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建立更为全面的肝星状细胞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为检验药物在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分别用Fe-NTA/AA及过氧化氢作用于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及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以造成不同类型的氧化应激反应,以超... 目的:建立更为全面的肝星状细胞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为检验药物在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分别用Fe-NTA/AA及过氧化氢作用于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及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以造成不同类型的氧化应激反应,以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产生的超氧化物水平,并分别用结晶紫染色或MTT检验来检测不同氧化刺激物对两种肝星状细胞体外增殖性的影响。结果:铁过载及过氧化氢都会引起两种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铁过载可加速原代肝星状细胞激活,对已完全活化的LX-2细胞产生明显毒性作用;过氧化氢则对两种细胞都会造成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处于不同激活状态的肝星状细胞对不同氧化刺激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而在检验肝纤维化药物有效性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需求选择恰当的细胞及氧化应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付伟平 王丽萍 +2 位作者 蒋琰瑛 常永富 凌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输卵管切除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 储备功能 卵巢体积 卵泡数 获卵子数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与肿瘤发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钊 吕颖慧 +2 位作者 江楠 刁勇 许瑞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均匀分裂和均匀分裂两种模式产生后代,均匀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一个趋向分化,另一个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干细胞不均匀分裂机制的失调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出现。干细胞的不均匀分... 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均匀分裂和均匀分裂两种模式产生后代,均匀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一个趋向分化,另一个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干细胞不均匀分裂机制的失调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出现。干细胞的不均匀分裂受细胞极性因子、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及纺锤体的调节,这些因子突变或失调均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深入探讨干细胞的分裂模式以及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今后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耐药性、复发和转移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不均匀分裂 MICRORNA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诱发的卵巢囊肿穿刺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春霞 付伟平 王丽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发的卵巢囊肿穿刺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IVF助孕的1,209例应用GnRH-a长方案患者,其中GnRH-a开始于卵泡早期的长方案...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发的卵巢囊肿穿刺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IVF助孕的1,209例应用GnRH-a长方案患者,其中GnRH-a开始于卵泡早期的长方案796例,发生卵巢囊肿并穿刺的有107例(研究组A),未发生囊肿的有689例(对照组A);GnRH-a开始于黄体中期的长方案413例,发生卵巢囊肿并穿刺的有23例(研究组B),未发生囊肿的有390例(对照组B)。分组比较患者一般情况、降调时间、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可用胚胎、妊娠率等。结果卵泡期长方案研究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高于对照组,基础窦卵泡数(AFC)及Gn启动日AFC均低于对照组,降调时间、Gn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获卵数、胚胎数、妊娠率等无显著差异;黄体期长方案囊肿穿刺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穿刺GnRH a诱发的卵巢囊肿,不影响IVF-ET结局,能达到与无囊肿者相似的妊娠率和活产率,是治疗卵巢囊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卵巢囊肿 穿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楠 王玉洁 +4 位作者 徐营 刘霞 蔡文伟 常永富 华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小鼠体外受精受精率、氧化应激产生及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小鼠体外受精最短的精卵共孵育时间。方法分别比较ICR小鼠精卵共孵育30s、2min、10min、0.5h、2h、4h及18h的体外受精的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并对精卵... 目的探讨不同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小鼠体外受精受精率、氧化应激产生及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小鼠体外受精最短的精卵共孵育时间。方法分别比较ICR小鼠精卵共孵育30s、2min、10min、0.5h、2h、4h及18h的体外受精的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并对精卵共孵育0h、2h及18h培养液的丙二醛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各组获得卵细胞数分别为52、53、53、46、48、48及47,受精率分别为67.3%、81.1%、83.0%、87.0%、85.4%、81.3%及48.9%。精卵共孵育30s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0.5h及2h组(P<0.05),而18h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2min、10min、0.5h、2h及4h组(P<0.05)。2min组的受精率相比10min、0.5h、2h及4h组均无差异(P>0.05)。各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2.9%、65.1%、70.5%、67.5%、75.6%、71.8%及65.2%,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精卵共孵育0h、2h及18h丙二醛浓度检测的均值分别为(1.06±0.21)×10-3mol/L、(1.44±0.22)×10-3mol/L及(2.00±0.21)×10-3mol/L,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丙二醛浓度随着精卵共孵育时间的缩短而降低。结论小鼠体外受精精卵共孵育时间缩短至2min不会降低受精率,同时随着孵育时间的缩短,产生的氧化应激也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氧化应激 超短 体外受精 胚胎培养 辅助生殖技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血清抑制素B水平预测体外受精中卵巢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伟平 刘霞 +3 位作者 王丽萍 蔡文伟 方春霞 张红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8-170,共3页
体外受精时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的反应性能否是临床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术前正确评估卵巢反应性,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临床辅助生殖治疗至关重要。抑制素B(INHB)的检测是近年用于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新方法,目前对其预... 体外受精时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的反应性能否是临床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术前正确评估卵巢反应性,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临床辅助生殖治疗至关重要。抑制素B(INHB)的检测是近年用于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新方法,目前对其预测卵巢反应性的实际价值尚存争议,为此通过大样本量的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B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切除对超排卵时卵巢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萍 付伟平 +2 位作者 蒋琰瑛 常永富 凌云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107-107,106,共2页
目的 了解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行一输卵管的患者 5 8例为单侧切除组 ,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 11例为双侧切除组 ,同期双侧输卵管均健在患者 2 86例为未切除组 ,比较三组超排卵效果。结果  3组在用药天数、受精率... 目的 了解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行一输卵管的患者 5 8例为单侧切除组 ,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 11例为双侧切除组 ,同期双侧输卵管均健在患者 2 86例为未切除组 ,比较三组超排卵效果。结果  3组在用药天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双侧切除组在卵泡数、获卵数与单侧切除组、未切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而单侧以双侧切除组在促性腺激素 (Gn)的用量与未切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输卵管切除将降低超促排卵时卵巢对Gn的敏感性 ,使Gn的用量增加 ,但对于卵子质量无影响 ,不降低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切除术 超排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莉菁 付伟平 +2 位作者 朱琴 王丽萍 方春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4-856,86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助孕的74例卵巢高反应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助孕的74例卵巢高反应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PPOS方案组(n=37)和拮抗剂方案组(n=3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促排卵效果及胚胎的实验室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AFC)、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中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直径≥14mm)、E2水平以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低于拮抗剂组(15.11±6.02)vs(16.84±6.00),(18139.78±7999.46)pmol/L vs(20697.51±11011.20)pmol/L,5.41%vs 18.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中获卵数低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5±6.71)vs(20.54±8.48),P=0.032;PPOS组无一例早发促黄体生成素(LH)峰发生,拮抗剂组有7例(P=0.011)。两组的MII卵率、2PN受精数、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胚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PPOS方案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应用能较好地抑制早发LH峰,与拮抗剂方案相比能进一步降低OHSS的发生风险,且不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和胚胎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反应 控制性促排卵 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拮抗剂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刺激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莫莉菁 付伟平 +1 位作者 朱琴 王丽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IVF/ICSI-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治疗,1年内分别行微刺激方案与其他常规方案促排卵的102例患者。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 目的 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IVF/ICSI-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治疗,1年内分别行微刺激方案与其他常规方案促排卵的102例患者。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为两组:预期POR组(70例),未预期POR组(32例)。对每例患者前后不同促排方案治疗周期的临床数据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预期POR组中,微刺激周期与其他常规促排卵周期比较,HCG日E2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优胚数、可利用胚胎数以及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天数[(8.59±2.52)vs.(10.72±2.57)d]、Gn总量[(2007.42±930.22)vs.(3276.56±1309.50)U]显著降低,且MⅡ卵率(72.15%vs.57.33%)、正常受精率(68.95%vs.59.4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预期POR组中,微刺激周期与其他常规促排卵周期比较,Gn天数[(9.03±1.26)vs.(11.72±2.44)d]、Gn总量[(1863.28±314.24)vs.(3160.55±1216.86)U]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E2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优胚数、可利用胚胎数以及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预期的POR患者,微刺激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MⅡ卵率和正常受精率;而对于未预期的POR患者,微刺激方案可以减少Gn的用量和天数,但并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刺激 卵巢低反应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莫莉菁 付伟平 +2 位作者 朱琴 王丽萍 方春霞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45-848,8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OS组42例和拮抗...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OS组42例和拮抗剂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情况、胚胎实验室结局以及冻融胚移植临床结局。结果PPOS组患者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发生率、获卵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卵数均低于拮抗剂组,两原核(2PN)受精率高于拮抗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hCG日雌二醇、hCG日孕酮、hCG日LH水平、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受精方式、2PN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胚数、MⅡ卵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及冻融胚胎移植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拮抗剂方案相比,PPOS方案应用于卵巢高反应患者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降低卵巢高反应患者OHSS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和胚胎的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反应 高孕激素下促排卵 早发黄体生成素峰 冻融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对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IVF周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加娟 方春霞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结局的影响。方法按BMI将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患者但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BMI 18.5~...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结局的影响。方法按BMI将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患者但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3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和总剂量、Gn启动日卵泡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胚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3组的患者Gn总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胚数这几项观察指标在体重过低组或体重正常组中与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体重指数高者在进行IVF-ET促排卵过程中需要更大的Gn用量,影响卵巢反应性,而超重及肥胖对IVF-ET的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春娟 许胜峰 许正芬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 探究治疗前1小时经阴道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400μg,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超声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并... 目的 探究治疗前1小时经阴道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400μg,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超声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接受HIFU治疗的患者12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HIFU治疗组(对照组,n=66)和米索前列醇联合HIFU治疗组(米索前列醇组,n=57),比较两组的超声时间,治疗中、治疗后不良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术中出现治疗区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中,超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及临床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FU治疗前1小时对患者经阴道给予400μg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缩短超声时间,对提高治疗效率有着积极作用,但并未显著减小治疗后6月的子宫肌瘤体积及减轻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米索前列醇 超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空气污染对辅助生殖周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焰平 狄春光 王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短期暴露于不同浓度PM_(2.5)对辅助生殖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43例年龄不大于36岁、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手术的患者,按照他们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M_(2.5),将其分成3组(第1组:≤35μg/m^3;第2组:3...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短期暴露于不同浓度PM_(2.5)对辅助生殖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43例年龄不大于36岁、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手术的患者,按照他们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M_(2.5),将其分成3组(第1组:≤35μg/m^3;第2组:35.01-75μg/m^3;第3组:≥75.01μg/m^3)。比较其实验室结局(包括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和临床结局(包括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以及活产率)。结果各组间的临床结局差异不显著;在实验室结局方面:受精率和卵裂率在各组患者间差异不显著。第1组和第2组的优胚率分别为66.3%和61.4%,要显著高于第3组的54.0%,但是第1组与第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将PM_(2.5)的浓度与优胚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且PM_(2.5)浓度每上升1μg/m3,优胚率就有下降0.7%的风险(OR:0.99,95%CI:0.99-1.00,P=0.001)。结论在辅助生殖周期中,女性患者短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_(2.5),可能会造成优胚率的下降,但是对临床结局无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体外受精 优胚率 实验室结局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减少移植胚胎数量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楠 王丽萍 +1 位作者 常永富 付伟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35岁妇女,减少冻融胚胎移植数量对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77例年龄〈35岁患者共进行冻融胚胎移植90个周期,采用慢速冷冻快速复苏法对胚胎进行冷冻及解冻,移植胚胎数量分别为2个胚胎(48个周期)和3个胚胎(42个周期),... 目的探讨年龄〈35岁妇女,减少冻融胚胎移植数量对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77例年龄〈35岁患者共进行冻融胚胎移植90个周期,采用慢速冷冻快速复苏法对胚胎进行冷冻及解冻,移植胚胎数量分别为2个胚胎(48个周期)和3个胚胎(42个周期),比较其移植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胚胎植人率和多胎妊娠率等。结果移植2个胚胎患者的胚胎复苏存活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和多胎妊娠率分别为88.9%、89.6%、37.5%、26.O%、38.9%,移植3个胚胎患者分别为88.1%、81.0%、42.9%、18.3%、16.7%;两者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2个胚胎者中无三胎妊娠发生,而移植3个胚胎者中发生2次三胎妊娠。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如果胚胎质量良好,年龄〈35岁妇女移植胚胎数量从3个减少至2个,并不会明显降低临床妊娠率,同时可减少三胎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移植 生殖技术 辅助 妊娠率 妊娠 多胎 低温保存
原文传递
孕酮测定在决定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时机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春霞 朱琴 +2 位作者 张红霞 王丽萍 江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3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排卵后血清孕酮(P)测定对决定冷冻胚胎移植(FET)时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7周期自然周期FET患者,排卵后按首日P≥10 nmol/L(称P上升)的排卵天数分组,D0组:排卵日P上升,31周期;D1组:排卵后1 d P上升,357周期;D2组:...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排卵后血清孕酮(P)测定对决定冷冻胚胎移植(FET)时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7周期自然周期FET患者,排卵后按首日P≥10 nmol/L(称P上升)的排卵天数分组,D0组:排卵日P上升,31周期;D1组:排卵后1 d P上升,357周期;D2组:排卵后2 d P上升,199周期。P上升1 d移植第2天卵裂期胚胎;P上升2 d移植第3天胚胎。比较3组患者一般状况及胚胎移植结局。结果 3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0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D1组,分别为40.98%、23.95%;D0组妊娠率显著高于D1组及D2组,分别为64.52%、36.97%、40.20%;D2组与D1组相比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B超测排卵,监测P上升,有助于确定自然周期冻胚移植日,使部分患者胚胎移植提前或后移1天进行,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胚胎移植 自然周期 孕酮 妊娠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