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兴市凤桥镇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1
作者 陆建中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318-319,共2页
介绍了嘉兴市凤桥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优化产业化经营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浙江嘉兴 凤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凤桥镇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地力等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建中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259-260,269,共3页
对凤桥镇2009和2012年采集的213个土样数据作养分和地力等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5.59 g·kg-1,全氮2.17 g·kg-1,速效磷41.92 mg·kg-1,速效钾117.4 mg·kg-1,处于高氮高磷中钾的水平。采用耕地地力综合... 对凤桥镇2009和2012年采集的213个土样数据作养分和地力等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5.59 g·kg-1,全氮2.17 g·kg-1,速效磷41.92 mg·kg-1,速效钾117.4 mg·kg-1,处于高氮高磷中钾的水平。采用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进行等级评价,凤桥镇1等田占74.7%,2等田占25.3%,无3等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养分 土种 丰缺评价 地力等级 嘉兴凤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嘉兴市郊水稻土酸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艾芬 范文俊 +1 位作者 陆建中 张晓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4-647,共4页
2008年对嘉兴市郊339个水稻土土壤酸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土耕层酸度由1982年的中性为主降至目前的微酸性为主,各土种之间差异不大。其变酸原因是由于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后,排水落干时间增长,耕层中大量亚铁氧化所引起,而不是施化肥之故。... 2008年对嘉兴市郊339个水稻土土壤酸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土耕层酸度由1982年的中性为主降至目前的微酸性为主,各土种之间差异不大。其变酸原因是由于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后,排水落干时间增长,耕层中大量亚铁氧化所引起,而不是施化肥之故。此原因也由灌水种稻后pH值有所升高、水田改种旱作后pH值显著降低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酸度 影响因素 嘉兴市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嘉兴5个葡萄品种喷布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熊彩珍 金建芳 +2 位作者 顾立明 王超 贾惠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5,共4页
2010年在浙江省嘉兴市对金手指、夏黑、巨峰、宇选一号、高妻5个葡萄品种喷布30 mg/L赤霉酸加5 mg/L吡效隆试验。结果表明,夏黑对低浓度赤霉酸加吡效隆最敏感,高妻、巨峰次之,金手指和宇选一号不敏感。建议在嘉兴市葡萄生产中,夏黑、高... 2010年在浙江省嘉兴市对金手指、夏黑、巨峰、宇选一号、高妻5个葡萄品种喷布30 mg/L赤霉酸加5 mg/L吡效隆试验。结果表明,夏黑对低浓度赤霉酸加吡效隆最敏感,高妻、巨峰次之,金手指和宇选一号不敏感。建议在嘉兴市葡萄生产中,夏黑、高妻、巨峰3个品种在谢花后12天喷布30 mg/L赤霉酸加5 mg/L吡效隆,其综合效应好,而金手指、宇选一号可不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赤霉酸 吡效隆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槜李低产原因及提高着果率关键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金建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槜李亦名醉李、徐园李,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亚乔木,是中国李的古老品种之一,在浙江省嘉兴境内已有2 500年的栽培历史。《中国果树志.李卷》中,只有槜李作为嘉兴原产地果树被列入其中。槜李树势较强,树姿开张,树干较光滑,多年生枝灰褐色,1... 槜李亦名醉李、徐园李,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亚乔木,是中国李的古老品种之一,在浙江省嘉兴境内已有2 500年的栽培历史。《中国果树志.李卷》中,只有槜李作为嘉兴原产地果树被列入其中。槜李树势较强,树姿开张,树干较光滑,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红褐色,叶芽贴生,花芽双生、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原因 嘉兴 着果率 技术 栽培历史 中国李 蔷薇科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霞油蟠桃在嘉兴的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6
作者 熊彩珍 李洁 +2 位作者 金建芳 谢鸣 景筱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37,140,共3页
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金霞油蟠桃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试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在浙江嘉兴种植,其物候期与嘉兴传统种植的水蜜桃相近,果形扁平,着色红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以上,口感好,丰产稳产。为提高品质,适合大棚避雨设... 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金霞油蟠桃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试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在浙江嘉兴种植,其物候期与嘉兴传统种植的水蜜桃相近,果形扁平,着色红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以上,口感好,丰产稳产。为提高品质,适合大棚避雨设施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霞油蟠桃 引种 嘉兴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桥镇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夏雨钟 万诚业 +2 位作者 吴国强 马平 冯潇 《南方农业》 2019年第9期111-112,共2页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非常适合水蜜桃生长,产出的水蜜桃果品质量良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凤桥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基于此,介绍了凤桥镇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非常适合水蜜桃生长,产出的水蜜桃果品质量良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凤桥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基于此,介绍了凤桥镇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品种结构、建立标准化产业模式、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凤桥镇水蜜桃品牌美誉度、发掘以桃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凤桥镇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 产业现状 展望 凤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地区水田水红菱-泥鳅立体种养生态模式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建中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57-157,147,共2页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嘉兴市结合当地特色作物,逐步探索出水红菱-泥鳅立体种养生态模式。实践证明,该种养结合模式对当地农民增收、种植结构调整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水红菱 泥鳅 生态模式 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枝枯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纪兆林 戴慧俊 +5 位作者 金唯新 宋宏峰 张慧琴 金建芳 熊彩珍 徐敬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为明确近年来新发现的严重危害桃树的桃枝枯病病原种类,采集浙江和江苏两地的桃枝枯病病枝,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对真菌分离物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两地真菌分离物均为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ITS1-5... 为明确近年来新发现的严重危害桃树的桃枝枯病病原种类,采集浙江和江苏两地的桃枝枯病病枝,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对真菌分离物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两地真菌分离物均为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ITS1-5.8SrDNA-ITS2序列分析表明两地真菌分离物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桃拟茎点霉序列具有99%的相似性,其ITS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分别为JX081273和JX182974)。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能使桃健康新梢产生枝枯病症状,从接种发病部位再次分离到病原菌,完成了柯赫氏法则(Koch’postulates)验证。结合其形态特征、ITS序列和致病性测定结果,浙江和江苏桃枝枯病病原确定为桃拟茎点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形态特征 致病性 ITS序列 桃拟茎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纪兆林 戴慧俊 +3 位作者 张慧琴 金建芳 熊彩珍 徐敬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为了有效防治我国近些年新发现的桃枝枯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桃枝枯病菌(Phomopsis amygdali)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显示,咪鲜胺抑菌能力很强,EC50值为0... 【目的】为了有效防治我国近些年新发现的桃枝枯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桃枝枯病菌(Phomopsis amygdali)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显示,咪鲜胺抑菌能力很强,EC50值为0.0047 mg·L-1;其次是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EC50值分别为0.0276、0.0692、0.0762mg·L-1。田间防病试验表明,花后连续喷雾3次(每次间隔10 d),40%咪鲜胺水乳剂800倍稀释液防病效果最好,药后15 d对病枝和枯枝的防效分别为95.7%和89.4%,药后40 d分别为90.4%和88.5%;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药后40 d防效在70%~80%。【结论】咪鲜胺、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桃枝枯病菌有较强的毒力,且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其中咪鲜胺的毒力最强、防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杀菌剂 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袋和疏果方式对桃品种赤月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建芳 熊彩珍 +2 位作者 余意 张丽平 贾惠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015-1017,共3页
为探索桃品种赤月(Akatuki)的稳产、优质栽培技术,选用黄色、白色、报纸3种不同材质的果袋,对6年生树龄的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比较不同纸质果袋和疏果方式对果实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但果实外... 为探索桃品种赤月(Akatuki)的稳产、优质栽培技术,选用黄色、白色、报纸3种不同材质的果袋,对6年生树龄的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比较不同纸质果袋和疏果方式对果实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但果实外观过于艳红,单果重小;报纸袋单果重最大,但外观偏青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落果重,且成熟期相对延迟;黄色袋落果率低且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报纸袋和白色袋。疏果方式宜采用3次分批疏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疏果 落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枝枯病防治药剂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彩珍 方丽 +4 位作者 顾立明 景筱荣 金建芳 王立如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713-715,共3页
药剂室内抑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使百克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桃枝枯病有较好的防效,120 mg.kg-1药液每15 d喷雾1次,共喷雾4次的防治效... 药剂室内抑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使百克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桃枝枯病有较好的防效,120 mg.kg-1药液每15 d喷雾1次,共喷雾4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84.6%,82.9%,82.3%和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防治药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枝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立明 方丽 +4 位作者 熊彩珍 景筱荣 金建芳 王立如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桃枝枯病由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 Delacr.J.J.Tuset&M.T.Portilla)侵染引起。该病原菌菌落适宜在PDA、PSA和燕麦培养基上生长,培养6 d菌落直径均可达到83 mm以上;在乳糖代替蔗糖的查氏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落生长及... 桃枝枯病由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 Delacr.J.J.Tuset&M.T.Portilla)侵染引起。该病原菌菌落适宜在PDA、PSA和燕麦培养基上生长,培养6 d菌落直径均可达到83 mm以上;在乳糖代替蔗糖的查氏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落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pH值为5.0~8.0的培养基上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0~7.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枯病 核果果腐拟茎点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养分吸收和分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达 张志芳 +4 位作者 孔燕 龚晓春 范文俊 张晓伟 李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99-3702,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嘉兴市南湖区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于子粒中,而86.51%~91.69%的钾被...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嘉兴市南湖区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于子粒中,而86.51%~91.69%的钾被秸秆吸收。施肥会降低子粒中氮的分配率,磷、钾则有所提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中氮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52.3%、51.7%,而磷肥仅为6.2%,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晚稻 养分吸收和分配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危害桃树的新病害——桃枝枯病
15
作者 金建芳 方丽 +4 位作者 熊彩珍 景筱荣 顾立明 王立如 王汉荣 《浙江柑橘》 2013年第3期39-41,共3页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 var.nucipersica)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水蜜桃营养丰富,肉甜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浙江省各类水果生产中,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四位。嘉兴凤桥是浙江省水蜜桃的重点产区,嘉兴...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 var.nucipersica)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水蜜桃营养丰富,肉甜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浙江省各类水果生产中,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四位。嘉兴凤桥是浙江省水蜜桃的重点产区,嘉兴凤桥水蜜桃以其果大皮薄,肉质细软,纤维较少,汁液甚多,味浓香溢等特点著称,为桃中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枝枯病 病害 危害 水蜜桃 栽培历史 营养丰富 水果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单季晚粳稻秀水114“3414”肥料效应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达 张志芳 +3 位作者 陆永明 孔燕 龚晓春 范文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1073-1075,共3页
采用"3414"回归设计,对直播单季晚粳稻进行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有效穗、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通过增施尿素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建议本区域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 采用"3414"回归设计,对直播单季晚粳稻进行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有效穗、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通过增施尿素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建议本区域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520.86、90.88、188.46 kg.hm-2,目标产量为8 78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单晚 氮磷钾用量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志耿 谈灵珍 邹春晖 《渔业致富指南》 2014年第17期40-43,共4页
“稻鳖共作”是浙江省2013-2015年渔业主推模式与技术之一。通过水稻与鳖的种养结合,经人工调控达到提高综合效益目的,是动植物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鳖吃食具有杂食性的特点,能摄食水稻中害虫,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 “稻鳖共作”是浙江省2013-2015年渔业主推模式与技术之一。通过水稻与鳖的种养结合,经人工调控达到提高综合效益目的,是动植物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鳖吃食具有杂食性的特点,能摄食水稻中害虫,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同时鳖的昼夜不停的活动可为稻田清除杂草、除虫、驱虫,水稻湿地环境又有利于鳖的隐蔽和生长,互相起到预防病害、促进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技术 水稻 共作 人工生态系统 促进生长 种养结合 人工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果园套种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挺 万诚业 李瑾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45-47,51,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播种期、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个因子)对新垦造果园套种秋播马铃薯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作用效应为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3个因子不同水平与产量均呈抛...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播种期、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个因子)对新垦造果园套种秋播马铃薯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作用效应为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3个因子不同水平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效应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并有水平最适点;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的互作极显著影响鲜薯产量。产量≥22500 kg/hm2的高产措施组合为播种期9月1—7日,种植密度107625~123810株/h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4.5~41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马铃薯 果园套种 播期 种植密度 复合肥施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伸缩式铁耖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美华 《现代农机》 2016年第3期50-50,共1页
耖是一种常见的农具,农民在小面积水田平田时用手扶耖。然后由小型拖拉机或牲口牵引来进行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现有的铁耖都是固定连接在动力机械上,不能伸缩调节铁耖角度和控制耖泥量,平田时铁耖难以自动适应地貌变化。此外,作... 耖是一种常见的农具,农民在小面积水田平田时用手扶耖。然后由小型拖拉机或牲口牵引来进行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现有的铁耖都是固定连接在动力机械上,不能伸缩调节铁耖角度和控制耖泥量,平田时铁耖难以自动适应地貌变化。此外,作业面完全由铁耖大小决定。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铁耖进行改进,设计一种伸缩式铁耖,可以控制铁耖离地高度和角度。自动适应地貌变化.并在不增加铁耖主体大小的情况下扩大作业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式 地貌变化 小型拖拉机 作业面 动力机械 固定连接 离地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在晚稻生产中的利用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瑾 孙达 +2 位作者 李艾芬 吴燕 张志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240-241,共2页
介绍了沼液在晚稻生产中的利用技术,包括种子浸种处理方法,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机插秧栽培各生育阶段的沼液施用量与施用方法,以及在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以为晚稻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沼液 晚稻 浸种 施肥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