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肌骨超声病理特征及其与ESR、CRP等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褚静洁 赵航一 王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研究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肌骨超声病理特征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RA患者(共176个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肌骨超声、MR... 目的 研究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肌骨超声病理特征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RA患者(共176个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肌骨超声、MRI、X线检查及炎性指标[ESR、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肌骨超声病理特征与ESR、CRP、TNF-α、RF、IL-6及anti-CCP的相关性。结果 肌骨超声对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的检出率分别为75.57%、60.80%,明显高于X线(0、0),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的检出率分别为71.59%、42.05%,明显高于X线(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种方法对骨侵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滑膜厚度分级之间血清ESR、CRP、TNF-α、RF、IL-6及anti-C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滑膜血流信号分级之间血清ESR、CRP、TNF-α、RF、IL-6及anti-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滑膜内动脉RI为0.65±0.14,显著低于非活动期RA患者(0.8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滑膜厚度与ESR、CRP、TNF-α、RF、IL-6及anti-CCP水平无相关性(P>0.05),滑膜血流信号与ESR、CRP、TNF-α、RF、IL-6及anti-CC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肌骨超声对骨膜增生、关节积液的诊断效率显著高于MRI和X线,且能在滑膜血流信号与炎性指标之间建立相关性,结合滑膜内动脉RI进行信息交叉验证,更能有效地动态评估病情进展,对临床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肌骨超声 病理特征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宏艳 左玉明 +2 位作者 赵洪波 王月光 王国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进行比较,探讨改良VSD治疗在儿童创伤骨科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53例53处儿童下肢开放创面,其中创面采用常规VSD治疗(常规组)28例28处;创面... 目的通过与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进行比较,探讨改良VSD治疗在儿童创伤骨科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53例53处儿童下肢开放创面,其中创面采用常规VSD治疗(常规组)28例28处;创面采用改良VSD治疗(改良组)25例25处,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入冲洗管,进行持续低流量灌注,冲洗液应用10%葡萄糖3000mL+盐酸硝旋山莨菪碱40m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及创面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改良组敷料持续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注射器冲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敷料更换次数较常规组少(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改良VSD可以明显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闭合,从而降低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儿童创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科患者并存内科系统疾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静梅 张立涛 梁俊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骨科患者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情况,为临床评估手术与麻醉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40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内科并存疾病进行调查。结果1.在404例老年骨科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 目的调查老年骨科患者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情况,为临床评估手术与麻醉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40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内科并存疾病进行调查。结果1.在404例老年骨科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病史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48.0%、30.4%、15.1%、12.6%和10.9%。2.高龄患者(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病史几率明显增高(P=0.001和P=0.019)。3.老年骨科患者中女性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1和P=0.002)。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最易合并的内科疾病为高血压病,高龄女性骨科患者更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科 合并症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臧砚超 赵泉勇 +4 位作者 杨丽 左金增 齐巍 梁卫东 邢捷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定制接骨板方法治疗,男8例,女3例,年龄25~66岁。骨折按Letournel-Ju...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定制接骨板方法治疗,男8例,女3例,年龄25~6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柱后壁骨折4例,T型骨折2例,横行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0 min,术中出血量150~700 ml,透视次数2~6次,术后引流量60~195 ml,骨折愈合时间2.5~6.0个月。按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解剖复位3例,满意复位8例。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Merle d'Aubigne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闭孔神经牵拉症状。结论:应用三维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方法有效,另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骨折立体形态结果,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手术复位,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三维打印 定制接骨板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石荣光 李冬梅 +5 位作者 牛雅君 王琳 郭玉芬 张瑞红 邢爱春 周月爽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与建立,为规避护理风险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52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63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骨科手术护理常... 目的 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与建立,为规避护理风险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52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63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骨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试验组则根据“风险预警机制”的护理程序设计质量管理方案.利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2组的术后护理质量评估因子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患者认知良好、配合治疗、生活自理良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等评估因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7.6%(204/263)比27.8%(73/263),80.6%(212/263)比22.8%(60/263),74.9%(197/263)比30.8%(60/263),0比1.1%(3/263),0比0.4%(1/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保证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控制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警 骨科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衍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梅 韩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连续监测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结果被调查老年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为36.8%(35/95),其中全身麻醉43.5%(10/23),腰...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连续监测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结果被调查老年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为36.8%(35/95),其中全身麻醉43.5%(10/23),腰/硬麻醉40%(24/60)和神经阻滞麻醉8.3%(1/12)。未发生心肌缺血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21/60)明显低于发生心肌缺血者(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事件,70%(49/70)持续时间<5min;72.9%(51/70)ST段压低≤0.15mV。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老年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高血压病为术中发生心肌缺血的易患因素,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绝大多数持续时间短、ST段压低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衍12导联心电图 老年人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创伤住院患者死亡70例分析
7
作者 张亦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0期874-875,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创伤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联合骨科康复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夏艳玲 李翠花 +1 位作者 吴雅梅 杨立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骨科康复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KOA严重性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透明质酸...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骨科康复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KOA严重性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透明质酸钠治疗,持续干预90 d。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功能、疼痛感受程度;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BI)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功能优良率为86.00%(43/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P<0.05)。治疗7、30、90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_(1)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与IS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上述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骨科康复治疗老年KOA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介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KOA严重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KOA) 透明质酸钠 骨科康复 炎性介质 膝骨性关节炎(KOA)严重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弘扬 许弘佳 +3 位作者 罗程 于芳 赵晓勇 任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岁,平均73.4岁;道路交通伤63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挤压伤9例,重物压砸伤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和PFNA组,各42例。HHA组行侧卧位改良Watson-Jones入路,置入水泥型半髋关节假体;PFNA组按照PFNA手术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建立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患者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PFN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当天引流量分别为(78.30±12.14)min、(113.14±15.13)mL、(31.25±8.97)mL,与HHA组[(112.39±13.95)min、(285.21±18.19)mL、(98.25±9.03)mL]比较明显减少(P<0.05);但HHA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2.32±3.48)d、(16.14±2.16)周、(9.61±2.53)d]与PFNA组[(41.26±9.73)d、(17.26±2.38)周、(15.36±2.64)d]比较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HHA组[(78.97±4.95)分、(82.77±1.52)分]高于PFNA组[(64.35±4.12)分、(74.93±1.28)分,P<0.05];H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12/42)显著低于PFNA组64.29%(27/42),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骨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两种并发症;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益值、风险值、总效益-风险值均为72,而PFNA组分别为64、51、57,HHA组以100%的概率高于PFNA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相比于PFNA治疗,HHA可显著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手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效益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莹 李晶 刘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 目的研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对照组51例,采用钢丝垂直间断固定。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良率为64.7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ROM、Bostman评分分别为131.51°±6.80°、(28.65±2.20)分,对照组膝关节ROM、Bostman评分分别为115.87°±5.91°、(23.58±2.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对周围软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Krachow法 钢丝垂直间断固定 膝关节活动范围 Bostma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3D打印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在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育凤 李群 +5 位作者 李婉婷 王宏润 桑婧 徐丽 徐颖 李冬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工结合背景下个体化3D打印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在改善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在唐山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6月住院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基于医工结合背景下个体化3D打印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在改善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在唐山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6月住院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选取2022年7-12月住院的患者47例为研究组,采用医工结合背景下3D打印技术联合心理干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存在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包括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配合治疗护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和抑郁情绪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出院时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F=111.216,54.172;P<0.01),且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7.723;P<0.05)。结论:医工结合背景下之3D打印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心理干预 医工结合 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12
作者 于芳 翟晓娜 +1 位作者 张连英 刘弘扬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NR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术中输血例数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白细胞、肌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高于未发生组,GNRI、淋巴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高、GNRI低、手术时间长及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NRI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GNRI是影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 营养状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颖 杨伟欣 +2 位作者 王爱平 华霖娇 赵国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病人24 h内胶体液、晶体液、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无胶体液补充。观察组病人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研究组DIC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 早期损害控制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认知功能与术中组织氧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健 罗程 +2 位作者 宋忱 赵晓勇 冯志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 分析术中组织氧饱和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215例,根据国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组(ISPOCD)确定的“Z评分”法将病人分为POCD组(n=42)和非... 目的 分析术中组织氧饱和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215例,根据国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组(ISPOCD)确定的“Z评分”法将病人分为POCD组(n=42)和非POCD组(n=173)。比较2组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_(2))和下肢肌肉组织氧饱和度(SmtO_(2))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 POCD组年龄、糖尿病病人占比、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hs-CRP水平均高于非POCD组,SctO_(2)水平和受教育年限则低于非POC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较多、低SctO_(2)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以68%为最佳截断点,SctO_(2)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第7天发生POC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0.70%、90.17%和0.809(P<0.05)。结论 低SctO_(2)、年龄≥8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较多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POCD的危险因素,且SctO_(2)对POCD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脑组织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螺钉构型内固定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艳 张立 +2 位作者 张颖 王立平 王婧琦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螺钉构型内固定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第二医院骨科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3枚空心钉倒三角构型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不同螺钉构型内固定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第二医院骨科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3枚空心钉倒三角构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采用4枚空心钉菱形四壁支撑构型内固定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髋臼外展角等。结果对照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臼外展角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3枚空心钉倒三角构型内固定,4枚空心钉菱形构型内固定治疗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构型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FAST-fix 360°系统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 谢坤南 +3 位作者 王辉 裴秋艳 孙志红 翟晓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 360°系统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实施关节镜下FAST-fix 360°系统修复术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 360°系统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实施关节镜下FAST-fix 360°系统修复术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72例患者的Tegner、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Tegner、Lysholm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共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术后感染1例,血肿2例,关节僵硬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4%。结论对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FAST-fix360°系统修复术能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FAST-fix 360°系统 外侧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雅梅 张艳 夏艳玲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B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探查肱桡关节),C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探查肱桡关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小头脱位、肘关节功能、肱骨功能及桡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C组患儿桡骨小头脱位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反射状态、屈伸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桡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辅助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肱桡关节探查治疗儿童急性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肱骨功能恢复显著,同时避免了桡骨小头脱位,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儿童 桡神经损伤 超声检查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分析
18
作者 李骏然 李冬梅 +4 位作者 翟婧秀 杨海涛 刘弘扬 梁俊生 李力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1,474,共5页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采用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采用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30个月),发生并发症25例。其中11例(5.6%)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3.1%)切口渗液,5例(2.6%)假体周围骨折,3例(1.5%)双下肢不等长。随访期内,未发生假体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过程中存在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切口渗液、假体周围骨折、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升手术技术,重视患者病情及术后康复过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直接前入路 半髋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牵引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腺防护方式和辐射剂量对C型臂X射线引导下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术后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平 谢坤南 +3 位作者 王辉 裴秋艳 孙志红 翟晓娜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部位可重建骨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帮助患者术后尽早下床锻炼。为了避免复位不当导致的二次手术问题,手术多在C型臂X射线机视野下辅助进行[1-2],这无疑将患...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部位可重建骨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帮助患者术后尽早下床锻炼。为了避免复位不当导致的二次手术问题,手术多在C型臂X射线机视野下辅助进行[1-2],这无疑将患者暴露在辐射下,危害身体健康。既往研究发现,性腺是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3],射线可致患者激素水平和性腺形态结构等发生改变,影响精子形态和生殖功能[4-6],甚至增加癌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性腺防护 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许奥 王斌 +5 位作者 方均 白崔魏 吕梓宸 程康 郑永鑫 王红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1930,共6页
背景:周围神经在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临床上神经损伤对骨搬移技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32例,根... 背景:周围神经在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临床上神经损伤对骨搬移技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胫神经损伤分为胫神经损伤组(n=16)与无胫神经损伤组(n=16),两组均接受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矿化区愈合指数、外固定指数、对接点愈合及针道感染等情况;拆除外固定后,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①32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28±4.79)个月,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愈合指数与外固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神经损伤组2例、无胫神经损伤组1例出现针道感染,均为PALEYⅠ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胫神经损伤组对接点不愈合率为31%,无胫神经损伤组为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ASAMI骨愈合评分的优良率均为100%,肢体评分优良率胫神经损伤组为81%、无胫神经损伤组为9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结果表明,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的矿化速度、外固定时间、对接点愈合、针道感染、矿化区成骨质量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骨搬移 ILIZAROV 牵拉成骨 胫神经损伤 神经轴索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