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同步瘤床补量放疗致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邵瑞雨 王建廷 王晓红 《新医学》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同步瘤床补量放疗致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同步瘤床补量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射性皮炎严重程...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同步瘤床补量放疗致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同步瘤床补量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分为对照(0度)组60例、轻度(1~2度)组62例、重度(≥3度)组60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病理分度、卡培他滨用药情况、CD3+T及CD8+T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T2分期、三阴性乳腺癌比例及CD4+T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OR(95%CI)=2.413(1.206~4.829)]、肿瘤分期为T2期[OR(95%CI)=3.830(1.768~8.296)]、三阴性乳腺癌[OR(95%CI)=2.399(1.188~4.844)]及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OR(95%CI)=1.526(1.218~1.912)]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放疗的患者中,BMI、T分期、CD4+T细胞凋亡率及三阴性乳腺癌是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影响其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全乳放疗 大分割放疗 同步瘤床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贾敬好 王静 +4 位作者 王巍 孙璐 刘建平 刘卫东 韩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脑肿瘤 术后放化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STI和TDI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事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米蕊 郑国红 刘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后的相关心脏毒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女性左侧乳腺癌患者3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后的相关心脏毒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女性左侧乳腺癌患者3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20)和放化疗组(n=16)。单纯化疗组患者未接受胸壁放疗,放化疗组患者接受胸壁放疗。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经常规体检、心电、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的健康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2D-STI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TDI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二尖瓣环侧壁早期舒张速度(lateral e')及室间隔侧早期舒张速度(septal e')。根据《中国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南》定义左室功能障碍,分析与左室功能障碍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GLS 17.59%,lateral e'13.53%,septal e'10.02%)相比,单纯化疗组(GLS 15.27%,lateral e'10.55%,septal e'8.25%)和放化疗组患者(GLS 14.34%,lateral e'9.41%,septal e'6.46%)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单纯化疗组(GLS 15.27%和septal e'8.25%)相比,放化疗组患者(GLS 14.34%和septal e'6.46%)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异常发生概率<15.10%定义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单纯化疗组和放化疗组患者中GLS异常发生概率分别为50.0%和37.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服用蒽环类药物剂量与GLS的关系为负相关(r=-0.51,P<0.05),并且GLS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剂量蒽环类药物(>300 mg/m^2)(OR=6.86,95%CI:1.48~40.35,P=0.03)。结论2D-STI以及TDI能够有效检测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事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剂量蒽环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化疗相关性脏毒性事件 2D-STI T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彬 王晓红 +1 位作者 周洋 张景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428-2432,共5页
目的:观察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05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方式分为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组(观察组)和大分割... 目的:观察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05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方式分为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组(观察组)和大分割放疗序贯瘤床加量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包括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美容效果、治疗天数,两组年龄采用t检验,两组的其余临床基线特征、不良反应及疗效应用χ^(2)检验。结果:中位随访3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0.8%和0)与远处转移率(1.7%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级及Ⅱ级为主,放疗时急性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放疗结束后美容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天数[(21.79±0.87)天]少于对照组[(24.55±1.1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割放疗 早期乳腺癌 瘤床加量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割放射治疗不同瘤床补量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廷 邵瑞雨 +3 位作者 王晶 李娜 熊伟 王晓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22-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大分割放射治疗中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两种技术发生急性和(或)晚期乳房相关放射性损伤、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性,以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行...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大分割放射治疗中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两种技术发生急性和(或)晚期乳房相关放射性损伤、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性,以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109例女性患者,根据瘤床补量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瘤床同步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对照组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瘤床电子线补量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以及近期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放射治疗后109例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为≤1级(占91.7%),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主要为≤1级(占86.2%),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7.2%(95/109)和90.8%(99/109),2年局部肿瘤控制率、无疾病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8%(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5.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7,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较好,应用瘤床同步补量技术更能够降低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可优先选择该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放射治疗 瘤床补量 技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后的肿瘤恶性程度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淑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74-476,480,共4页
目的: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后的肿瘤恶性程度。方法:选择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和接受单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39例),分别纳入序贯组和对照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生存情况,检测血清中肿... 目的: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后的肿瘤恶性程度。方法:选择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和接受单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39例),分别纳入序贯组和对照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生存情况,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分子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中位生存总生存期(mOS)长于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处的肿瘤累积进展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时,序贯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血管新生分子畸胎瘤细胞衍生生长因子(PC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8^+CD28^-T细胞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CD28^+T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冷冻消融序贯化疗能够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抑制血管新生、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冷冻消融 肿瘤标志物 血管新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诊断中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敬好 王静 +2 位作者 杨海芳 姚学敏 王志武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1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1...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1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1浓度,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比研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MIC-1及CEA、CA125、NSE浓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1可以作为肺癌诊断中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miR-29a-3p、TRIB2水平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宣洪 黄晓智 +2 位作者 王静 李志梁 熊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05-411,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9a-3p(miR-29a-3p)、tribbles同源蛋白2(TRIB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组织>... 目的:探讨微小RNA-29a-3p(miR-29a-3p)、tribbles同源蛋白2(TRIB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 cm)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9a-3p、TRIB2 m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9a-3p和TRIB2之间的相关性;收集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iR-29a-3p和TRIB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29a-3p和TRIB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miR-29a-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RIB2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miR-29a-3p和TRIB2 mRNA表达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肺癌组织miR-29a-3p与TRIB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66,P<0.05);miR-29a-3p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88.00%)高于低表达组患者(33.33%),TRIB2低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87.76%)高于高表达组患者(3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miR-29a-3p和TRIB2 mRNA水平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miR-29a-3p表达下调,TRIB2 mRNA表达上调,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小RNA-29a-3p tribbles同源蛋白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全乳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洋 刘晶晶 +3 位作者 王晓红 李娜 李彬 李玉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照),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剂量均为43.5 Gy分15次。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的瘤床加量剂量分别为49.5 Gy分15次、8.7 Gy分3次。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基线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减少,但CD4^(+)/CD8^(+)无改变。放疗后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患者的PLC[(1.01±0.29)×10^(9)/L∶(1.08±0.40)×10^(9)/L],以及CD3^(+)T细胞[(557.77±152.29)∶(555.17±162.31)个/μl]、CD4^(+)T细胞[(312.29±120.78)∶(295.17±106.81)个/μl]、CD8^(+)T细胞[(211.77±62.88)∶(223.94±1.69)个/μl]计数、CD4^(+)/CD8^(+)(1.54±0.46∶1.39±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与序贯瘤床加量相比,两者对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大分割调强 同步瘤床加量 序贯瘤床加量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