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任叙超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安装难度大、施工质量不稳定、机电设备安装时预留预埋空间不足、工程施工计划不合理、安装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关注管理和细... 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安装难度大、施工质量不稳定、机电设备安装时预留预埋空间不足、工程施工计划不合理、安装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关注管理和细节处理,并执行严格的标准,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此提升整体施工效果,让机电工程施工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安装 工程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压载水取样工具对比测试及实船试验
2
作者 鲁正 张顺 +1 位作者 王殷浩 施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6-1121,共6页
针对压载水中浮游生物捕集率低、难以取到代表性样本等关键缺陷,本文研究了浮游生物网取样效能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考察取样流速、浮游生物浓度和尺寸对2种不同材质浮游生物网(孔径为50μm的不锈钢网和筛绢网)收集率和透过率的影... 针对压载水中浮游生物捕集率低、难以取到代表性样本等关键缺陷,本文研究了浮游生物网取样效能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考察取样流速、浮游生物浓度和尺寸对2种不同材质浮游生物网(孔径为50μm的不锈钢网和筛绢网)收集率和透过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实船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网对不小于50μm浮游生物的收集率超过60%,高于筛绢网,同时在合理范围内可通过降低实船压载水取样流速(小于0.88 m/s)和浮游生物网网孔尺寸(小于50μm),来提高不小于50μm浮游生物的收集率。在实船试验过程中,不锈钢网对不小于50μm浮游生物的收集数量均高于筛绢网,且不锈钢网材料结实,不易破损,因此推荐不锈钢网作为实船压载水的取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 浮游生物 样品采集 不锈钢网 筛绢网 采集率 透过率 实船 取样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精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东昊 杨柳 曾骥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43,共4页
针对目前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中以真实值与各理论预报算法的均方差最小来确定最优预报算法可能导致真正的最优算法被排除的情况,采用波形匹配和仿射变换提出一种改进的精度分析方法,用于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的最优算法确定。该方法首先识... 针对目前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中以真实值与各理论预报算法的均方差最小来确定最优预报算法可能导致真正的最优算法被排除的情况,采用波形匹配和仿射变换提出一种改进的精度分析方法,用于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的最优算法确定。该方法首先识别预报信号的周期和波数等关键波形参数,通过仿射变换为一个与真实信号同周期同相位的新信号,进而计算船舶运动时间序列间真实值与新信号的均方差,从而确定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的最优算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合理地确定船舶极短期运动预报的最优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动 极短期预报 最小均方差 波形匹配 仿射变换
原文传递
300m轻型作业级ROV框架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4
作者 冯森 刘冬 臧日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3-108,共6页
ROV的框架及内部布局设计是潜器能否可靠作业的关键之一。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轻量化问题,以最大位移和总质量为优化目标,设计一款ROV主框架结构。分析了ROV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受载情况,利用水动力与有限元分析得到ROV框架的应力与位移云... ROV的框架及内部布局设计是潜器能否可靠作业的关键之一。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轻量化问题,以最大位移和总质量为优化目标,设计一款ROV主框架结构。分析了ROV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受载情况,利用水动力与有限元分析得到ROV框架的应力与位移云图,并根据仿真结果首先对应力和位移最大的工况进行响应面优化,再将优化后的结果代入另外2种工况进行校核。优化后的框架结构最大应力以及最大位移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优化,ROV主框架质量减少14.6%。最后通过后期的装配以及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为后续ROV框架结构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V 框架结构 有限元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与管理
5
作者 任叙超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机电设备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较为广泛应用的辅助生产手段,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工业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安装技术和管理...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机电设备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较为广泛应用的辅助生产手段,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工业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安装技术和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展望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参考建议,旨在推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机电设备 安装技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基防污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京宜 张海永 +5 位作者 张寒露 严明龙 李亚坤 王臣业 刘连河 陈蓉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1,共6页
以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TIPS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氧基乙酯(2-MEA)为共聚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TIPS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氧基乙酯(2-MEA)为共聚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探讨了共聚树脂在海水及海藻溶液浸泡前后的表面元素变化。通过将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与50%松香溶液混合,以氧化锌、滑石粉为助剂,氧化亚铜为防污剂,制备了以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为基体树脂的自抛光防污涂料,并通过浅海浸泡实验对防污涂料的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合成的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为基体树脂制备的防污涂料具有良好的实海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抛光 防污涂层 丙烯酸氟硅烷共聚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小波变换快速探测卫星机动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亮 刘亚勇 +2 位作者 李慧 王仁龙 李梦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79,共7页
针对卫星机动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性能,当导航卫星发生机动时,需要对机动卫星单独处理以生成高精度轨道信息。载波相位三差法可用于卫星机动探测,但受差分测量噪声影响,通过多历元累积方式可减小噪声的影响,但其机... 针对卫星机动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性能,当导航卫星发生机动时,需要对机动卫星单独处理以生成高精度轨道信息。载波相位三差法可用于卫星机动探测,但受差分测量噪声影响,通过多历元累积方式可减小噪声的影响,但其机动探测结果可能受基线选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离散小波变换的卫星机动快速探测及周期确定方法,在载波相位三差模型基础上,提取载波相位三差残差量,挖掘卫星机动开始及结束时刻载波相位三差残差的先验信息,基于多分辨分析的尺度特性对载波相位三差残差进行分解,分解层数由细节系数和近似系数探测结果确定,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特性的近似系数和细节系数,获取载波相位三差残差隐含的卫星机动信息,实现对卫星机动的快速探测及周期确定。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载波相位三差探测方法,离散小波变换法采用单历元处理方式可更快探测卫星机动,且不同基线探测到的机动结果一致,能更准确地探测卫星机动并确定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快速探测 机动周期 离散小波变换 载波相位三差 卫星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人艇(器)快速收放系统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智刚 吴梵 +1 位作者 周泽才 李陈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本文对载人/无人艇(器)收放装置的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收放装置的技术发展要求。根据设备使用通用性、快速反应能力、高海况适应性及执行任务多样化等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尾升降平台的无人艇(器)快速收放系统的方案设计,给出... 本文对载人/无人艇(器)收放装置的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收放装置的技术发展要求。根据设备使用通用性、快速反应能力、高海况适应性及执行任务多样化等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尾升降平台的无人艇(器)快速收放系统的方案设计,给出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与思路,开展收放作业流程演示,并完成技术可行性分析,为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无人水下航行器 收放装置 尾升降平台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蒙特卡罗法的实体靶船极限强度分析
9
作者 丛滨 董龙昌 +3 位作者 蔡庆港 张厚尧 杨衡 李陈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5,共6页
为了合理地评估由实船改装的实体靶船极限强度,采用响应面-蒙特卡罗法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法给出了一种考虑材料机械性能和结构腐蚀等参数不确定性的极限强度分析方法。通过实船计算表明:响应面设计点的合理选取,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工作量并... 为了合理地评估由实船改装的实体靶船极限强度,采用响应面-蒙特卡罗法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法给出了一种考虑材料机械性能和结构腐蚀等参数不确定性的极限强度分析方法。通过实船计算表明:响应面设计点的合理选取,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工作量并保证响应面拟合精度;实体靶船极限承载能力的概率分布更趋近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实体靶船极限强度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靶船 极限强度 非线性有限元法 响应面法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合金表面锶磷化膜的改性及其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京宜 王臣业 +5 位作者 徐敏 宋帆 陈蓉蓉 杨萌 王君 刘连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82-285,共4页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镁铝合金表面构筑锶磷化膜,以氢氧化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配制磷化膜封孔处理液,对镁合金表面锶磷化膜存在的裂纹和孔洞等缺陷进行封孔处理。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改性膜层表面具有Sr、P、O以及Si元素,硅酸钠...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镁铝合金表面构筑锶磷化膜,以氢氧化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配制磷化膜封孔处理液,对镁合金表面锶磷化膜存在的裂纹和孔洞等缺陷进行封孔处理。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改性膜层表面具有Sr、P、O以及Si元素,硅酸钠对锶磷化膜具有良好的封孔作用。通过膜层厚度检测,证明封孔后的锶磷化膜厚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封孔后的锶磷化膜极化电阻比封孔前提升了4倍,而腐蚀电流仅为封孔前的1/3,封孔后膜层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合金 锶磷化膜 耐腐蚀 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式对接裙壳体关键参数多目标优化与试验样机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弓海霞 刘哲 +2 位作者 王立权 侯恕萍 王臣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631,共6页
转动式对接裙工作在海洋的深水区域,为了解决转动式对接裙在深水工作的安全问题。本文以固定裙、方向裙、角度裙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对固定裙、方向裙和角度裙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 转动式对接裙工作在海洋的深水区域,为了解决转动式对接裙在深水工作的安全问题。本文以固定裙、方向裙、角度裙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对固定裙、方向裙和角度裙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三者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优化之后的固定裙比优化之前减重9.76%;优化之后的方向裙和角度裙比优化之前减重13.56%;并且优化之后的固定裙、方向裙和角度裙均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数据建立了转动式对接裙的三维模型,并制造了试验样机,为后续的出海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式对接裙 灵敏度分析 多目标优化设计 强度校核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壳转动式对接裙运动学及水密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弓海霞 刘哲 +1 位作者 王立权 王臣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8-404,共7页
为了解决失事潜艇存在较大横倾角和纵倾角难以对接的问题,研制一种双球壳转动式对接裙。根据该对接装置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对接裙的位姿方程和运动学模型,并根据其运动学模型得到失事潜艇在不同纵横倾角时方向裙和角度裙所需转动的角度... 为了解决失事潜艇存在较大横倾角和纵倾角难以对接的问题,研制一种双球壳转动式对接裙。根据该对接装置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对接裙的位姿方程和运动学模型,并根据其运动学模型得到失事潜艇在不同纵横倾角时方向裙和角度裙所需转动的角度。研究了关键转动关节的密封结构及密封原理,其中采用Yeoh模型作为O型密封圈超弹性本构关系曲线拟合相应材料参数,对密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危险截面所在位置,通过对危险截面接触应力的分析验证了密封结构的合理性。利用该对接裙可完成失事潜艇倾角大、海流强、能见度低的工况下的对接任务,可大大提高救援成功率、降低救援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裙 运动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图模型的单信标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大军 欧阳雨洁 +3 位作者 张居成 韩云峰 张爱国 崔金花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逐步深入,水下目标的位置信息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水下信息源,传统的水下定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无论是在测量信息多元化时的多元信息融合定位,还是测量信息不足时的时域信息联合定位时均存在... 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逐步深入,水下目标的位置信息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水下信息源,传统的水下定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无论是在测量信息多元化时的多元信息融合定位,还是测量信息不足时的时域信息联合定位时均存在局限性。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概率图模型的单信标定位算法,在信标稀疏或者信标通信信息缺失的情况下,通过联合目标时域上其他位置时刻的所有量测信息,从而实现目标定位。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模型分辨率和测距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湖试验证概率图方法的有效性,证明其能够在传统定位方法无法使用的单信标的定位跟踪过程中,估计出每一时刻目标的位置,描述目标的运动轨迹。平均定位精度达到1.203 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图模型 和积算法 单信标定位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机着舰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柳 徐东昊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舰载机着舰过程是其整个飞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受到舰船运动的影响,技术难度较大。[方法]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开展舰载机着舰过程的仿真研究。首先,基于传统的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方法,采用波形匹配和仿射变换,提出一... [目的]舰载机着舰过程是其整个飞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受到舰船运动的影响,技术难度较大。[方法]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开展舰载机着舰过程的仿真研究。首先,基于传统的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方法,采用波形匹配和仿射变换,提出一种最优预报算法的确定方法;然后,建立基于光波束导引的舰载机着舰导引系统模型,并提出3个衡量着舰导引系统性能的终端误差指标;最后,开展舰载机着舰过程的仿真研究,分析舰载机对光波束运动轨迹的跟踪偏差及落点分布,得到着舰终端误差。[结果]由仿真结果可知,舰载机的着舰点相对集中,大多位于理想着舰点范围内,着舰终端误差满足着舰引导系统规范的要求。[结论]研究成果对于舰载机的着舰引导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着舰导引 极短期运动预报 落点分布 终端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识别技术在井架吊装运动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东昊 杨柳 +1 位作者 曾骥 袁洪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3-1738,共6页
为了保证海洋钻井平台井架吊装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开展了井架吊装运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该方法以归一化的图像灰度信息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算法进行图像匹配;在此基础上,根据图像像素距离和特征长度的... 为了保证海洋钻井平台井架吊装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开展了井架吊装运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该方法以归一化的图像灰度信息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算法进行图像匹配;在此基础上,根据图像像素距离和特征长度的比尺确定动态目标的运动位移;根据海洋石油981平台的井架吊装方案,制定了井架运动测量方案,完成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井架吊装过程的运动状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测量精度满足井架吊装运动测量需求,保证井架吊装的安全性。研究拓宽了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建立的测量方法可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其他大型分段和设备的吊装运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吊装作业 井架吊装 运动监测 图像识别 非接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连续波体制的捕获跟踪技术研究
16
作者 孙大军 明婉婷 张居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7-575,共9页
针对水下高速潜器回收导引过程中实现实时测量位置与传输指控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水下连续波体制的捕获跟踪技术。利用连续波体制实现测距与通信的同步解析,通过并行处理结构压缩数据捕获时长,并基于锁相环原理设计出适应水声环境... 针对水下高速潜器回收导引过程中实现实时测量位置与传输指控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水下连续波体制的捕获跟踪技术。利用连续波体制实现测距与通信的同步解析,通过并行处理结构压缩数据捕获时长,并基于锁相环原理设计出适应水声环境与高速背景的最佳环路跟踪策略。从理论仿真与松花湖试验结果来看,算法的捕获时间从传统匹配算法的83.87 s缩短至0.66 s,计算量缩小为时域算法的2.36%。信号跟踪技术在匀速模型和加速度模型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从通信角度讲跟踪算法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数据,从参数估计角度讲,基于跟踪结果输出的参数估计精度高且随速度变化缓慢,但传统检测精度随速度增大而变差。该方法实现了对多普勒频偏的精确估计与动态调整,保证了声学测量与指控信息传输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水下高速潜器的实时回收导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信号捕获 信号跟踪 高速运动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下单载波水声通信试验研究
17
作者 田亚男 张爱国 +3 位作者 李林 朱广军 李文君 要津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8-653,共6页
北极地区战略地位的提高促进了极区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冰下水声通信成为其中一个热点问题。为了研究冰下单载波水声通信性能,在黄海冰区开展冰下试验。重点分析了内嵌锁相环的多通道判决反馈均衡(Multi-channel Decision Feedback Equa... 北极地区战略地位的提高促进了极区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冰下水声通信成为其中一个热点问题。为了研究冰下单载波水声通信性能,在黄海冰区开展冰下试验。重点分析了内嵌锁相环的多通道判决反馈均衡(Multi-channel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M-DFE)技术在冰下水声通信中抗多途时延的能力,研究比较了改进比例归一化最小均方(Improved Proportional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IPNLMS)算法和递归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算法的均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IPNLMS和RLS都能克服信道多途效应带来的影响。在牺牲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RLS具有更好的均衡效果,M-DFE在冰下环境中能够有效消除码间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下水声通信 多通道判决反馈均衡(M-DFE) 码间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机着舰过程仿真及下落点分析
18
作者 杨柳 徐东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47,共4页
舰载机着舰是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到舰船的运动和海上的大气紊流扰动,是事故多发环节。本文对舰载飞机的着舰环境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推力补偿系统与自动驾驶仪系统交联的控制方法,通过仿真比较角稳定和点稳定2... 舰载机着舰是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到舰船的运动和海上的大气紊流扰动,是事故多发环节。本文对舰载飞机的着舰环境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推力补偿系统与自动驾驶仪系统交联的控制方法,通过仿真比较角稳定和点稳定2种光波束引导着舰方案,得出着舰终端误差。研究成果对于舰载机的着舰引导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着舰 着舰环境 推力补偿 自动驾驶仪 舰载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