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陈五苓散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相元 王春玲 王俊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茵陈五苓散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腹部触诊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移植7天后部分心脏做病理检查,取脾脏行脾细胞培养,并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中药茵陈五苓散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腹部触诊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移植7天后部分心脏做病理检查,取脾脏行脾细胞培养,并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IL)2、4、6及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病理显示明显抑制了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且脾细胞培养液中IL-2、IL-4、IL-6浓度无差别,但IFN-γ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能明显地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五苓散 心脏移植 细胞因子 移植物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纤颤犬心房组织中髓过氧物酶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晟 贾淑芬 肖磊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1,5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纤颤(房颤)犬心房组织中髓过氧物酶(MPO)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房颤组(n=10)和对照组(n=10)。房颤组使用永久起搏器起搏24周,制备房颤犬模型;对照组不置入起搏器。取心房组织标本,分别采用ELISA...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纤颤(房颤)犬心房组织中髓过氧物酶(MPO)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房颤组(n=10)和对照组(n=10)。房颤组使用永久起搏器起搏24周,制备房颤犬模型;对照组不置入起搏器。取心房组织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Masson染色、明胶酶谱法测定MPO含量、3-氯酪氨酸含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活性。结果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PO含量、3-氯酪氨酸含量、CVF、MMP-2和MMP-9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PO含量与CVF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PO可能是慢性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髓过氧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后甲状腺肿34例报告
3
作者 徐国辉 徐进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44-944,共1页
关键词 胸骨后甲状腺肿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甲状腺部 呼吸困难 吞咽不适 无症状 并发症 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观察
4
作者 张岩 徐进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前7天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至正常水平,并用动态心电图(Hoher)检测其ST段变化,按ST段压低〉10.05mV分为S...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前7天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至正常水平,并用动态心电图(Hoher)检测其ST段变化,按ST段压低〉10.05mV分为ST段改变组(28例)和ST段非改变组(33例)。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后48h 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情况,并院内随访术后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ST段改变组患者血清TT3[(1.30±0.41)、(2.09±0.45)nmol/L]、TT4[(80.56±30.28)、(84.55±33.57)nmol/L],与ST段非改变组[TT2:(1.43±0.52)、(2.38±0.51)nmol/L;TT4(82.70±29.43)、(93.47±35.02)nm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段改变组患者有24例术后发生心肌缺血.而发生其他心血管并发症者10例,ST段非改变组有8例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其他心血管并发症l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10.95,P均〈0.05)。术前Holter检测ST段改变对术后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阳性预测值为36%(10/28),而未改变的阴性预测值为97%(32/33)。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易发生心肌缺血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术前Hoher检测ST段改变对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非心脏开胸手术 心肌缺血 心血管事件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MR淋巴成像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进志 申宝忠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2-366,共5页
肿瘤淋巴转移的诊断对于癌症病人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极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仅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鉴别其良恶性,因而需要一种特异性的淋巴系统对比剂以获得在正常组织和转移组织间的高对比。对比增强的MR淋巴... 肿瘤淋巴转移的诊断对于癌症病人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极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仅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鉴别其良恶性,因而需要一种特异性的淋巴系统对比剂以获得在正常组织和转移组织间的高对比。对比增强的MR淋巴成像是通过间质内或血管内注射对比剂而进行淋巴成像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使用细胞外对比剂或脂质体、聚合物、亲脂体及微颗粒等对比剂进行间质性淋巴成像可使对比剂在局部淋巴结中高浓度积聚。全身给予亲淋巴对比剂则可对每一个淋巴结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成像 淋巴成像 对比剂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结合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心肌保护作用
6
作者 赵玉石 李野 +6 位作者 陈建新 张智杰 成军 卢红光 董晟 高源 马丽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全心缺血预适应(IP)结合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后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4只,模拟临床建立CPB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8);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组(CP,n=8)I;P组(n=8),在降温前先进行三... 目的观察全心缺血预适应(IP)结合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后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4只,模拟临床建立CPB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8);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组(CP,n=8)I;P组(n=8),在降温前先进行三轮次IP后按CP组进行。之后各组复温并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辅助循环30min停机,自主循环60min后取材。测定CPB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清心肌酶学、心肌组织ATP含量变化及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R组分别与CP组和IP组组间相比,停机时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恢复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机后60min LVEDP恢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心肌酶学变化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心肌组织ATP含量变化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重,而I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全心IP结合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CPB后I/R损伤的心肌保护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提示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浅低温血停搏液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缬沙坦抑制大鼠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诱导肺成纤维细胞活性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进志 姜哲 +3 位作者 滕哈乐 王俊峰 李野 夏求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并探讨缬沙坦是否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获取受者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在体外刺激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缬...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并探讨缬沙坦是否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获取受者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在体外刺激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进行干预,通过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检测WI-38细胞的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合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受者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显著促进了WI-38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2)浓度为10^-5~10^-9mol/L的缬沙坦对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诱导的WI-38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3)浓度为10^-5和10^-6mol/L的缬沙坦对该上清液诱导的WI-38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亦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和P〈0.05)。结论 缬沙坦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大鼠移植气管中的上清液诱导WI-38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提示缬沙坦对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肺移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原文传递
吡啡尼酮对大鼠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进志 李野 +2 位作者 张同 姜哲 夏求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观察吡啡尼酮对大鼠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和气道闭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受体鼠随机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和吡啡尼酮组,吡啡尼酮组给予... 目的观察吡啡尼酮对大鼠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和气道闭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受体鼠随机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和吡啡尼酮组,吡啡尼酮组给予吡啡尼酮(每日600 mg/kg体重);其他组不给任何药物。移植后第28天处死受体鼠并取出移植物进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未处理组气管移植物可观察到各种程度类似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病理改变。与未处理组比较,吡啡尼酮组标本局部纤维化程度[(42.45±19.09)%比(91.55±12.15)%]及Ⅰ型胶原1.86±0.12比4.51±0.48、Ⅲ型胶原2.55±0.37比10.60±1.26、HIF-1α4.48±0.43比9.34±0.62、转化生长因子(TGF)-β5.00±0.49比12.86±0.96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4.33±0.64比11.83±0.96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吡啡尼酮在大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而抑制了OB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啡尼酮 气管移植 缺氧诱导因子通讯作者:张同
原文传递
缬沙坦对大鼠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徐进志 姜哲 +1 位作者 李野 夏求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大鼠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和气道闭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1)同系移植对照绢:供、受者均为SD大鼠,受者气管移植后不作任何处理...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大鼠异位气管移植物局部纤维化和气道闭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1)同系移植对照绢:供、受者均为SD大鼠,受者气管移植后不作任何处理。(2)同种移植对照组:供者为Wister大鼠,受者为SD大鼠,受者气管移植后仅给予质量分数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3)同种移植实验组:供者为Wister大鼠,受者为SD大鼠,受者气管移植前第1天至术后第28天给予缬沙坦60mg·k-1·d-1,用质量分数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成6g/L的悬液,每天分两次灌胃给予。移植后第28天处死受者,并取出移植物进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两个同种移植组气管移植物均可观察到各种程度类似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同种移植实验组和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物局部纤维化程度分别为(65.94±17.05)%和(91.55±12.15)%;I型胶原表达指数分别为2.08±0.22和4.51±0.48;ⅢI型胶原表达指数分别为3.46±0.42和10.60±1.26;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指数分别为7.62±0.59和9.34±0.6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指数分别为3.98±0.42和12.86±0.9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指数分别为6.65±0.52和11.83±0.96。同种移植实验组各项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01)。结论缬沙坦在大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可能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而抑制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 缬沙坦 缺氧诱导因子 气管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