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接触临床在儿科系学生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明宇 高健 +3 位作者 钱佳璐 徐向平 任明永 戴吉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我国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实行"基础课—临床课—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法,课程设置在基础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明显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早期接触临床"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特别是在儿科医疗... 我国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实行"基础课—临床课—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法,课程设置在基础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明显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早期接触临床"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特别是在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中国背景下,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 儿科 教学 临床思维 职业素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胎是遗传病儿第二胎优生指导原则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永义 白馨芝 +2 位作者 索桂馨 朱文峰 毕文术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2年第2期66-68,共3页
第一胎是遗传病儿,第二胎优生指导原则实行五年后追踪观察证明,本原则有效地控制了再发风险高的遗传病;同意生二胎的22种524例先天生、遗传性疾病中,已经出生第二胎227例,其中只3例发病,发病率降至1.3%,低于群体发病率。
关键词 优生学原则 再发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洋 张秋月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例败血症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阳性且诊...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例败血症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阳性且诊断为败血症者占总收治的3.81%(40/1049),共培养出病原菌16种,革兰阳性菌27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革兰阴性菌14株,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6株,大肠埃希菌2株,念珠菌1株。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普遍耐药,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仍是PICU中儿童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高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在儿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晖 曹淑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66-667,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救治的危重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科临床规范化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15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及针对性护理... 目的通过对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救治的危重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科临床规范化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15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及针对性护理,观察及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原发疾病主要为各种中毒和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占总数的59.2%。血液净化模式主要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占40.8%,其次为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抗凝方式主要为普通肝素抗凝。血液净化的临床有效率达90.1%。并发症情况主要依次为深静脉置管吸壁、贫血和滤器凝血。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危重患儿临床效果满意,但儿童护理不同于成人,需要护士不断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做好针对性护理,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危重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儿科 危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淼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我院患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投诉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儿科护理需引入人文关怀,要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实...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我院患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投诉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儿科护理需引入人文关怀,要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人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儿科 护理
原文传递
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探寻
6
作者 韩爽 程道林 +2 位作者 张国利 徐向平 戴吉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为未来儿科人才培养提供改革方向。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住院医师及本科生各50名,住院医师根据专业背景分为儿科专业和非儿科专业,儿科系本科生和临床专业本科生。分别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础知识、专业... 目的探讨儿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为未来儿科人才培养提供改革方向。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住院医师及本科生各50名,住院医师根据专业背景分为儿科专业和非儿科专业,儿科系本科生和临床专业本科生。分别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儿科专业背景住院医师专业知识(90.84±3.3)分明显高于非儿科专业(79.56±3.63)分,P<0.05。而儿科专业科研能力(73.40±7.18)分略低于非儿科专业(78.00±6.45)分,P<0.05。儿科系本科生基础知识(79.36±3.84)分低于临床医学专业(81.96±4.47)分,P<0.05。而临床思维(84.96±4.94)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81.48±5.31)分,P<0.05。结论儿科专业背景住院医师专业知识优于非儿科专业,但科研能力稍差。儿科系本科生基础知识略差于临床专业,而临床思维优于临床专业本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医学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及对策
7
作者 于佳 岳俊秋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6期184-185,共2页
讨论如何减轻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压力。方法:对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及措施。结果:护士能有效地减轻各种压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及优势。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工作中职业... 讨论如何减轻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压力。方法:对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及措施。结果:护士能有效地减轻各种压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及优势。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工作中职业压力的剖析,采取有效可行的对策,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加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职业压力 对策
原文传递
7~12岁肥胖儿童骨骼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宝林 王晶 +3 位作者 唐锡麟 欧阳镇 肖丽华 王冬妹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5-67,共3页
通过1:1配对比较,102名肥胖组儿童(男73例,女29例)的手腕骨发育水平优于对照组儿童,男女肥胖组骨龄均值皆大于对照组,其中男性大0.6岁、女性大0.7岁。肥胖组儿童的拇指内侧种籽骨萌出率高于对照组,且男性差别显著。骨观察标志也多表现... 通过1:1配对比较,102名肥胖组儿童(男73例,女29例)的手腕骨发育水平优于对照组儿童,男女肥胖组骨龄均值皆大于对照组,其中男性大0.6岁、女性大0.7岁。肥胖组儿童的拇指内侧种籽骨萌出率高于对照组,且男性差别显著。骨观察标志也多表现为肥胖儿童发育领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骨龄 种籽骨 干骺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鑫 牟扬 徐向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3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2%)(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2.64±0.41)d、住院时间(3.51±0.74)d、肢体抖动康复时间(5.81±2.6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09±0.46)、(4.09±0.78)、(6.99±2.87)d](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和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预见性护理 退热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311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凌 张玲 +2 位作者 崔岚巍 朱琳 刘丽晓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诊断为HSP的31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为1.34∶1,2岁以下无发病,6~8岁为高峰;春季与秋冬季高发;呼吸道感染... 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诊断为HSP的31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为1.34∶1,2岁以下无发病,6~8岁为高峰;春季与秋冬季高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发因素。紫癜性肾炎103例,血尿蛋白尿65例(63.1%)。紫癜性肾炎86.3%为起病4周内诊断,98%为起病6个月内诊断。紫癜性肾炎与与过敏性紫癜(非肾炎)组间比较,PL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春季与秋冬季高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发因素。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肾脏受累时间绝大部分在6个月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 HSPN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管理路径对PICC置管患儿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伊美娜 何淼 +1 位作者 岳俊秋 王玉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及提高置管患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患儿按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74例。对照组按常规行PICC护理并加强健康宣教,管理组采用安全管理路径方案进行护理。结果管理组并发症...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及提高置管患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患儿按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74例。对照组按常规行PICC护理并加强健康宣教,管理组采用安全管理路径方案进行护理。结果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PICC患儿安全管理路径采用综合性医疗护理计划,以时间顺序为工作轴,给予连续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PICC患儿围置管期风险,保证护理计划的持续性和治疗过程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PICC 护理路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蟊素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辉 王亚君 +2 位作者 陈丽丽 宋飞飞 张剑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形态、密度及结构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CTD及VCR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p53及survivin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NCTD及VCR作用组细胞形态出现不规则,胀大、变形现象明显,分布稀疏,大量细胞死亡,两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对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CTD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最佳浓度及时间在20 mg/L,作用72 h时。NCTD与VCR两者对Jurka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5),两者的抑制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联合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表达p53及survivin基因,结果显示NCTD组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株明显上升(P<0.001),相反survivin基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1)NCTD抑制Jurkat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关系;(2)NCTD与VCR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者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者联合可增强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NCTD促进Jurkat细胞株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表达量及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株 去甲斑蝥素 p53基因 SURVIV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期宫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明宇 张剑白 +1 位作者 任明永 刘海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3,共5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在神经管背腹轴模式的形成、细胞凋亡以及干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BMP4基因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是否能分泌一定水平的BMP4,使干细胞既能替代受损神经元,又具有重...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在神经管背腹轴模式的形成、细胞凋亡以及干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BMP4基因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是否能分泌一定水平的BMP4,使干细胞既能替代受损神经元,又具有重建侧支循环和神经保护作用,一直是未解决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MSCs移植前后,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中BMP4表达情况。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购买Wistar实验大鼠50只(雄鼠8只,雌鼠42只),出生后10 d的Wistar大鼠5只留作干细胞来源。常规条件下饲养,午夜合笼,确认交配。利用致畸药物维甲酸建立显性脊柱裂胎鼠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注射技术对胎鼠进行MSCs移植治疗。将同一只孕鼠所孕的胎鼠分为维甲酸无畸形组(10只)、脊柱裂畸形组(12只)、维甲酸无畸形干细胞移植组(10只)、畸形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畸形空白移植组(8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BMP4和拮抗剂Nogg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脊柱裂畸形组BMP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维甲酸无畸形组,Nogg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维甲酸无畸形组(P<0.05)。脊柱裂畸形组、畸形干细胞移植组和畸形空白移植组BMP4、Nogg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畸形干细胞移植组BMP4 mRNA表达水平高于脊柱裂畸形组和畸形空白移植组,Nogg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脊柱裂畸形组和畸形空白移植组(P<0.05)。维甲酸无畸形组和维甲酸无畸形干细胞移植组BMP4、Nogg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4与先天性显性脊柱裂畸形的发病机制有关;在MSCs移植治疗先天性脊柱裂畸形过程中可能通过上调BMP4 mRNA的表达而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显性脊柱裂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干细胞移植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萍 崔雪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99-19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阻塞性肺疾(AOPD)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住院患儿360例,分别随机给予超声、氧气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两... 目的探讨急性阻塞性肺疾(AOPD)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住院患儿360例,分别随机给予超声、氧气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两组在雾化前和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超声组和氧气组雾化前后,以及压缩泵组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pO2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和空气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pO2明显下降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血氧饱和度 护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慢病毒介导STAT3过表达质粒转染促进显性脊柱裂胎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明宇 任明永 +2 位作者 高莹 吴楠 于忠莹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慢病毒介导STAT3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对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神经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给予维甲酸致畸建立显性脊柱裂胎鼠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注射技术对胎鼠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空白对... 目的:观察重组慢病毒介导STAT3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对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神经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给予维甲酸致畸建立显性脊柱裂胎鼠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注射技术对胎鼠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空白对照组(12例),阴性对照组(10例)和实验组(11例),采用CCK-8,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手段,测定干细胞增殖活性的OD值及每组STAT3,pSTAT3,神经标记物(GFAP,NSE,NF和Nestin)和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干细胞移植后通过CCK-8检测实验组在第8小时OD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后的OD值高峰时间和峰值未见统计学差异。经过基因和蛋白双验证,实验组pSTAT3,GFAP,NSE,NF和Nest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而STAT3 mRN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中Caspase-8和Bcl-2在基因和蛋白两个层面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STAT3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其向神经细胞转化的效率,为显性脊柱裂的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显性脊柱裂 转录激活子3 慢病毒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鸿彦 孙玲娣 赵达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中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分布及表达规律。方法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注射9g/L盐水4mL/(kg·d)]和实验组B[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80mg/(kg·d)],实验组C[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160mg...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中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分布及表达规律。方法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注射9g/L盐水4mL/(kg·d)]和实验组B[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80mg/(kg·d)],实验组C[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160mg/(kg·d)]。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注射后6、12、24、36、48h各取10只大鼠剖腹取肾,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HSP70在肾皮质肾小球周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分布增加,其表达量在注射后6h已经升高,12h达到高峰,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一时相点注射160mg/(kg·d)较注射80mg/(kg·d)HSP70表达量高(P<0.01)。结论肾毒性药物早期即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肾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雪松 米延 张剑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3期82-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规治疗的区别。方法 对我科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6月收治的 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 4 1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组设为治疗组 ,另外 4 ...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规治疗的区别。方法 对我科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6月收治的 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 4 1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组设为治疗组 ,另外 4 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日龄、性别及病因、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 0 2~ 0 4ml/kg ,加入 1 0 %葡萄糖注射液 30ml内qd .ivgtt,5~ 7d为 1个疗程 ,严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 :治疗组平均为 4 2 1± 1 1 4d ;对照组平均为 8 2 3± 1 0 2d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5 1 72 ,P <0 0 0 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 2 80 3± 6 8 5 μmol/L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 5 2 3± 1 9 4 μmol/L ;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 2 78 6± 70 4 μmol/L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 4 3 1± 2 1 3,经统计学处理t =2 5 3,P <0 0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喜炎平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B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磊 任明永 +1 位作者 成荣杰 朱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5期495-497,5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RP1B)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用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用LRP1B寡核苷酸探针对20例正常的宫颈组织和40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LRP1B mRNA表达进行测定,用HPV16/18探针对40例宫颈鳞癌标本组织...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RP1B)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用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用LRP1B寡核苷酸探针对20例正常的宫颈组织和40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LRP1B mRNA表达进行测定,用HPV16/18探针对40例宫颈鳞癌标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有22例呈现LRP1BmRNA低表达,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仅有3例呈现低表达,癌症组的阴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宫颈鳞癌组中,LRP1B阴性者的HPV16/18阳性率明显高于LRP1B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LRP1B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χ~2值分别为0.22、4.65、0.90,均P<0.05);但在发生浸润至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呈现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5、6.15,均P<0.05)。结论LRP1B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HPV16/18感染很可能作为协同因子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并且LRP1B与宫颈鳞癌发病和转移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LRP1B 原位杂交 HPV16/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β防御素3水平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司利钢 张国利 +2 位作者 王亚君 田文静 蒋丽馨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β防御素3(HBD3)除了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还发挥调节后天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儿血浆HBD3浓度的比较,探讨HBD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到12月在哈尔滨医... 目的β防御素3(HBD3)除了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还发挥调节后天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儿血浆HBD3浓度的比较,探讨HBD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到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病例共81例,其中哮喘组21例,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感染组29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体检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浆HBD3水平测定。同时测定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9例哮喘儿测定了血清IgE浓度。结果血浆HBD3浓度正常儿为(8.028±1.078)μg/ml,哮喘患儿(12.212±1.124)μg/ml感染患儿(8.976±1.110)μg/ml,哮喘患儿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正常儿3组总体比较,血浆HB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4.448,P<0.05);哮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血浆HBD3水平与血清总IgE,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HBD3表达升高,HBD3可能是超越感染之外,参与哮喘发病的独立因素。HBD3是否始动因素尚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防御素 抗菌肽 支气管哮喘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 被引量:53
20
作者 曹淑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4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为降低手足口病(HFMD)重病化转归几率,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对HFMD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的小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加强小儿重病化早期征象的识别,并通过早期预警的护理... 目的为降低手足口病(HFMD)重病化转归几率,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对HFMD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的小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加强小儿重病化早期征象的识别,并通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方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小儿记为观察组(120例)。观察护理后两组患儿病情缓解时间、血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普通型占95.8%(115/120),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占4.2%(5/120),前者高于对照组,后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热程(2.5±1.1)d,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NSE(20.5±3.4)μg/L,FPG(7.1±2.4)mmol/L,中性粒细胞(78.7±3.6)%,CK和CK-MB分别为(90.3±39.5)U/L和(24.8±1.6)U/L,以上指标均优于护理后对照组数值(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着重于相关早期征象的识别,从而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稳定病情,阻断重症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手足口病 早期预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