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瓷贴面和烤瓷全冠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细霞 顾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瓷贴面以及烤瓷全冠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牙科收治的40例患者,共制作120个瓷贴面以及64颗烤瓷全冠,随访1年,复诊时观察患者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颜色满意度、继发龋以及修复体完整性等指标并加...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瓷贴面以及烤瓷全冠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牙科收治的40例患者,共制作120个瓷贴面以及64颗烤瓷全冠,随访1年,复诊时观察患者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颜色满意度、继发龋以及修复体完整性等指标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颜色满意度以及边缘适合性方面,烤瓷贴面同铸瓷贴面组优于烤瓷全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修复体的完整性方面,3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龋。结论:瓷贴面能够较好解决前牙的美观问题,并且患者满意度好,烤瓷贴面由于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并且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贴面 烤瓷全冠 口腔美容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
作者 丹瑜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腔内入路行髁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髁突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口腔内入路的髁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耳前切口髁突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口腔内入路行髁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髁突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口腔内入路的髁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耳前切口髁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效果、开口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术后,观察组开口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腔内入路髁突切除术对髁突骨软骨瘤、半侧颌骨肥大、髁突良性肥大等疾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无瘢痕,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患者开口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切除术 颞下颌关节重建术 口腔内入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徐玉林 赵堂开 邓文婷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拔牙后使用胶质银明胶海绵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拔牙后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明...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拔牙后使用胶质银明胶海绵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拔牙后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明胶海绵,观察组使用胶质银明胶海绵。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10.00%(1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拔牙后使用胶质银明胶海绵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拔牙 胶质银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apex与氧化锌根管糊剂治疗儿童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190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石巧云 雷鸣 镇荣军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5期427-428,共2页
关键词 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VITAPEX糊剂 注射型根管糊剂 氧化锌 儿童 治疗 乳牙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在恒前牙断冠再接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镇荣军 蔡同道 吴细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36,共2页
冠折后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复合树脂、桩冠、断冠再接等。断冠再接是指前牙冠折后采用粘接材料将牙折片重新粘接回原位的方法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断冠再接术,随着现代牙体粘结材料及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玻璃纤维桩的应用,已为冠折... 冠折后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复合树脂、桩冠、断冠再接等。断冠再接是指前牙冠折后采用粘接材料将牙折片重新粘接回原位的方法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断冠再接术,随着现代牙体粘结材料及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玻璃纤维桩的应用,已为冠折断牙自体冠再接提供了非常好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冠再接术 玻璃纤维桩 疗效观察 恒前牙 临床 前牙冠折 粘接材料 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6
作者 吴细霞 顾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仅施以修复治疗法,治疗组采用正... 目的:探讨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仅施以修复治疗法,治疗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39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而且治疗组中的显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由于治疗组是做了正畸和修复两个治疗,因此在恢复时间上明显比对照组长(P=0.026〈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4.6%,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48〈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较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 口腔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细霞 顾梦 +1 位作者 拓端阳 石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矫治器,各52例,评估两组粘戴托槽前及粘戴托槽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去皮花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矫治器,各52例,评估两组粘戴托槽前及粘戴托槽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并计算咀嚼效能(ME)、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咬合速率(SO)],对比两组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两组粘戴托槽24 h后的ME、MT、MF及SO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MFT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无托槽组矫治6个月后的GI、SPD、SBI及PLI值较矫治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锁托槽组较矫治前有显著提高(P<0.05),无托槽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自锁托槽组(P<0.05);两组矫治6个月后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含量水平较矫治前有显著提升(P<0.05),但无托槽组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正畸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粘戴托槽后的咬合功能,改善牙周组织健康状态,并有效减少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过量分泌,以缓解牙周组织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患者 自锁托槽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组织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的临床及美学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细霞 何小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前方牵引方案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及美学效果,为今后临床此类患者的矫正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科室治疗的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SNA、SNB、AN... 目的:探讨采用前方牵引方案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及美学效果,为今后临床此类患者的矫正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科室治疗的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SNA、SNB、ANB、上中-NA、下中-NB、上下中切牙角、SN-MP、FH-MP、Y轴角的测量,对比矫正前后的数据。同时测量上气道项目,包括PNS-UPW、PNS-Ad2、OAW1、OAW2、OAW3、SPP-SPPW、U-MPW、V-LPW;对面部美容指标(ALs-FH、BLi-FH、ALs-BLi、Li-b-Pos、Ls-REP、Li-REP、Z角、Pg B-FH、Ns Pg-FH、G-Sn-Pg)进行观察。结果:在通过矫正前方牵引矫正治疗后,患者的SNA角、ANB角、SNB角、上中-NA角、下中-NB角、SN-MP角、FH-MP角要明显优于矫正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鼻咽段PNS-UPW、PNS-Ad2治疗后变化明显,较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SFH、BLi-FH、ALs-BLi、Ls-REP、Li-REP、Z角、Pg B-FH和G-Sn-Pg相比与治疗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方牵引方案治疗安氏Ⅲ类错疗效确切,患者满意,保证了患者上颌骨、下颌骨正常的生长状态,操作简单,起效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安氏Ⅲ类错牙合 颌骨 上气道 面部美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牙龈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镇荣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牙龈瘤 手术切除 口腔颌面外科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穿通再种植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庆学 陈建钢 《西南军医》 2021年第3期263-265,270,共4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穿孔与未穿孔病例种植术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1例上颌磨牙区单颗牙缺失需内提升种植患者,将内提升时穿孔患者作为观察组(n=9),未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n=12),两组均采用非翻瓣内提升种植术植入植体,术后6个月和12个...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穿孔与未穿孔病例种植术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1例上颌磨牙区单颗牙缺失需内提升种植患者,将内提升时穿孔患者作为观察组(n=9),未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n=12),两组均采用非翻瓣内提升种植术植入植体,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植体留存情况、植体周围骨量变化,并对两组冠修复3个月后主观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植体植入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留存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新骨形成量和术后12个月植体周垂直骨吸收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冠修复后咬合不适、咀嚼功能主观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穿孔延期再种植和上颌窦未穿孔同期种植远期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穿孔 再种植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流动牙胶系统与冷侧压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镇荣军 蔡同道 杜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6-556,542,共2页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系统,通过对常温牙胶理化性能的改变,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流动性、粘结性和封闭性,使根管充填高效、简捷[1]。本文采用流动牙胶充填和牙胶尖侧方加压根管充填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 流动牙胶 冷侧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镇荣军 吴庆学 顾梦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根面平整术治疗牙骨质撕裂导致牙周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单个牙牙龈反复肿痛、瘘管及窄而深牙周袋就诊并诊断为牙骨质撕裂合并牙周炎的患者9例,采用根面平整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根面平整术治疗牙骨质撕裂导致牙周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单个牙牙龈反复肿痛、瘘管及窄而深牙周袋就诊并诊断为牙骨质撕裂合并牙周炎的患者9例,采用根面平整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根面平整术治疗后成功率为44.4%,好转率33.3%,无效率为22.2%。结论牙骨质撕裂临床报道较少且极易误诊,本研究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阐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骨质撕裂 根面平整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梦 王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牙周治疗计划,初诊和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均拍摄全口根尖片,并使用Florida探针检... 目的探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牙周治疗计划,初诊和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均拍摄全口根尖片,并使用Florida探针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和出血指数(BI)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PD、CAL、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症,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基础治疗 临床疗效 牙齿松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调整改善牙周病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顾梦 吴细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中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牙周的改善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高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2013年9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120例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在正畸治疗基础上采用咬合调整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仅采取正畸治疗...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中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牙周的改善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高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2013年9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120例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在正畸治疗基础上采用咬合调整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仅采取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及临床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力、最大咬合压力、咬合力及患者的美观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咬合调整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咬合平衡情况,还可以恢复患者面部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治疗 咬合调整 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美学观察
15
作者 何小林 王林虎 张昀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患者上颌前牙超薄贴面修复治疗78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于修复后12个月进行评价,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瓷贴面修复前牙缺损12个月后达A级的颜色匹配为9...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患者上颌前牙超薄贴面修复治疗78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于修复后12个月进行评价,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瓷贴面修复前牙缺损12个月后达A级的颜色匹配为96.2%,完整度97.4%,边缘适合性100%,牙龈状况98.7%。与戴牙后的基准点相比,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颜色对贴面最为敏感。所有复诊病例均未出现牙敏感、继发龋、牙髓炎。结论超薄瓷贴面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贴面 前牙 美容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用超薄瓷贴面修复的美学观察 被引量:24
16
作者 何小林 王林虎 张昀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12例患者上颌前牙超薄贴面修复治疗78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于修复后12个月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瓷贴面修复前牙缺损12个月后达A...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12例患者上颌前牙超薄贴面修复治疗78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于修复后12个月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瓷贴面修复前牙缺损12个月后达A级的颜色匹配为96.2%,完整度97.4%,边缘适合性100%,牙龈状况98.7%。与戴牙后的基准点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颜色对贴面最为敏感。结论:超薄瓷贴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贴面 前牙 美容修复
原文传递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第4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一次性...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观察组患者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根管填充,两组患者均于完成修复后7d进行复诊,并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口腔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咀嚼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咬合关系及美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咬合力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龈沟出血指数(BI)及牙龈指数(GI)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能有助于降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咀嚼功能,并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纳米羟基磷灰石 疼痛程度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咀嚼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