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与民族交往关系
1
作者 吉日嘎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或者各地区)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出现一方语言的词汇被对方语言音写使用、在对方语言中以音译的形式广为流传的情况。中国古代的一些北疆民族没有形成文字,或者现在已经融入其他民族,他们的语言部分消失或者全部消失。...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或者各地区)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出现一方语言的词汇被对方语言音写使用、在对方语言中以音译的形式广为流传的情况。中国古代的一些北疆民族没有形成文字,或者现在已经融入其他民族,他们的语言部分消失或者全部消失。这些民族与汉族交往,在汉文古籍中留下了以汉字音写的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其他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使各民族的文化得到保护并且得以传播。以汉语音译其他民族的语言,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增进理解和尊重,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以其他民族的语言来音读、音写汉语内容为切入点,分析音译学之中以非汉族语言来音读、音写汉语的重要性,及其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 汉语 音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之间的“音译”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1-54,共4页
语言是人类沟通桥梁,在不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会出现一方的语言被另一方音读音写后使用的情况,并在另一方语言中以音译的形式广为流传,成为其语言的一部分。我国各民族和国外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直接用汉字音读音写的... 语言是人类沟通桥梁,在不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会出现一方的语言被另一方音读音写后使用的情况,并在另一方语言中以音译的形式广为流传,成为其语言的一部分。我国各民族和国外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直接用汉字音读音写的现象。本文分析以汉字音读音写外来语与“音译学”相关内容以及族交流交往交融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音译”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历史元素在音译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化工史话》
3
作者 吉日嘎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13-I0013,共1页
广义上,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持续进化的概念,任何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都必然经过历史成长过程,倘若语言学教学仅停滞在“音形义”等浅层维度,相当于仅了解了一个语言系统的“切片”,难以充分发挥一门语言的交际效果。尤其当前,世界形态... 广义上,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持续进化的概念,任何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都必然经过历史成长过程,倘若语言学教学仅停滞在“音形义”等浅层维度,相当于仅了解了一个语言系统的“切片”,难以充分发挥一门语言的交际效果。尤其当前,世界形态呈现为多极、开放及融合之势,人类交际时空之广、程度之深及领域之多前所未有,基于此,历史语言学的现实意义也更为凸显。狭义上,语言交际功能在固定领域尤其特殊性,语言要素的历史演化轨迹也更为清晰,以化工领域为例,相关概念、术语、表达符号、书写方式等也属于历史语言学研究范畴,一方面可以了解“化工语言”如何被定义、如何常规化、如何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探明“化工语言”作为一个独立表述系统是如何演变的,有助于化工人才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这一专业。《化工史话》(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一书由凌永乐编著。该书采取历史思维审视化工领域,系统介绍了化工技术、化工产品、化学工艺及化学专业等发展过程。这种以化学历史元素构建“语料库”展开历史语言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化工人才的人文修养,也为化工历史元素在音译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艺 语言要素 化工产品 化工人才 书写方式 研究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秘史》记载“答闌 脫^(中)豁斡_(惕) 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词汇的解析
4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学界对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赤那孫可兀的答闌脫^(中)豁斡_(惕)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句子,统一认为“‘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_(惕)’为‘锅’(“_(惕)”表示复数),‘不察_(勒)^(中)合周’为‘教滚着’”。该... 学界对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赤那孫可兀的答闌脫^(中)豁斡_(惕)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句子,统一认为“‘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_(惕)’为‘锅’(“_(惕)”表示复数),‘不察_(勒)^(中)合周’为‘教滚着’”。该文结合中古蒙古语汉字音写规则,提出了与前期研究有所不同的看法,把该段话解释为“答闌”为表示数量多的意思,“脫^(中)豁斡_(惕)”为“凹”形地的形容词,“不察_(勒)^(中)合周”为动词,表示为“击退”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秘史》 “答闌脫^(中)豁斡_(惕)” 汉音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蒙古语特殊词汇汉字音写分析
5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蒙古秘史》维吾尔蒙古语原文已丢失,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明代汉字音写版本。一些中古蒙古语现已不用,有的意义有所变化,所以对汉字音写的《蒙古秘史》中古蒙古语复原时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本文参考《蒙古秘史》中蒙古语汉音特... 《蒙古秘史》维吾尔蒙古语原文已丢失,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明代汉字音写版本。一些中古蒙古语现已不用,有的意义有所变化,所以对汉字音写的《蒙古秘史》中古蒙古语复原时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本文参考《蒙古秘史》中蒙古语汉音特点,挑选了其中特殊汉音词汇“答闌”“脫中豁斡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与“七十锅里煮”之解释不同的看法,认为该词表示的是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秘史》 中古蒙古语 汉字音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中国化视域下吴文藻《蒙古包》的研究方法
6
作者 乌恩宝力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吴文藻教授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蒙古包》是1934年夏,为响应燕京大学“开发西北”的号召,以吴文藻为首的八人组织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今京包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后的成果之一。《蒙... 吴文藻教授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蒙古包》是1934年夏,为响应燕京大学“开发西北”的号召,以吴文藻为首的八人组织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今京包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后的成果之一。《蒙古包》是创造性地运用社区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灵活运用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的成功范例。通过社区研究方法,吴文藻深入考察了蒙古族社区的社会条件、生活环境,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他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社区的具体情况,避免了理论框架的局限;通过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凸显了研究对象的概貌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吴文藻 《蒙古包》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线·面:从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疆文化的联系
7
作者 乌恩宝力格 《北疆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居所形式,具有适应自然环境、适合游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功能。对其营造技艺的保护,在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传统...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居所形式,具有适应自然环境、适合游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功能。对其营造技艺的保护,在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传统工艺的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应充分肯定蒙古包营造技艺的历史作用、清醒认识其现实状况、合理寻找其未来出路,可通过采取对传统工匠的保护、博物馆化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保护。而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不仅是对一项传统技艺或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更是对北疆文化乃至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尊重与弘扬。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创新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阿娜尔 《前沿》 2020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内蒙古地区工业遗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工业遗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内蒙古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适宜的对策。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内蒙古 保护与发展
原文传递
略谈外来语的汉语音译 被引量:1
9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7-68,共2页
音译学是指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来音读音写其他民族语言,即外来语,最后形成新的词汇,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本文以汉字音译词汇为切入点,列举了宗教、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外来词汇,揭示汉字音译词汇所反映的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我国与... 音译学是指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来音读音写其他民族语言,即外来语,最后形成新的词汇,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本文以汉字音译词汇为切入点,列举了宗教、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外来词汇,揭示汉字音译词汇所反映的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学 外来语 汉语音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语际型翻译机构发展研究——以汉蒙翻译机构为例
10
作者 阿娜尔 《前沿》 2021年第6期57-64,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翻译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的契机,国内语际型翻译机构也随之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汉蒙翻译机构作为汉语和蒙古语互译的国内语际型翻译机构,自蒙古族形成时期开始萌芽到新时代的全面发展,其间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翻译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的契机,国内语际型翻译机构也随之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汉蒙翻译机构作为汉语和蒙古语互译的国内语际型翻译机构,自蒙古族形成时期开始萌芽到新时代的全面发展,其间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汉蒙翻译机构为汉族和蒙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沟通的桥梁,为两个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纽带作用,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汉蒙翻译机构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华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蒙翻译机构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强,为迎接新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各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蒙翻译机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原文传递
汉音字“阿鲁”的组词分析
11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7,共2页
通过长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语言中形成了许多兼用语。这些兼用语以音译的形式被记载在《辽史》《蒙古秘史》等文献资料中。本文选择了特殊的汉字音译词汇“阿鲁”,结合民族语言学相关知识,分析了该汉字音译词汇... 通过长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语言中形成了许多兼用语。这些兼用语以音译的形式被记载在《辽史》《蒙古秘史》等文献资料中。本文选择了特殊的汉字音译词汇“阿鲁”,结合民族语言学相关知识,分析了该汉字音译词汇的音读音写特点以及文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 汉音字 组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