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菲律宾蛤仔滩涂生态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华 沈辉 +1 位作者 王李宝 施拉克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的滩涂生态养殖技术,在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海区滩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砂仔苗、白仔苗及中仔苗3种不同规格苗种的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大面积增养殖条件下,砂子苗、白仔苗及中仔苗的放养密度分别为2700、760、667粒&#...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的滩涂生态养殖技术,在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海区滩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砂仔苗、白仔苗及中仔苗3种不同规格苗种的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大面积增养殖条件下,砂子苗、白仔苗及中仔苗的放养密度分别为2700、760、667粒·m-2时,捕获量分别为(7.96±0.31)×10-2、(3.03±0.12)、(1.89±0.06)kg·m-2。小面积增养殖条件下,白仔苗和中仔苗的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另外,滩涂养殖白仔苗经15—18个月养殖可采捕销售,亩产值7272元(15亩:1hm2,下同);浅海底播养殖中子苗,经11个月的养殖可采捕销售,亩均产值5048元;在大规格苗种培育中,从砂仔苗(壳长1~3mm)培育到白仔苗(壳长8~10mm)需7个多月,亩产值106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放养密度 滩涂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洲鳗鲡白仔苗培育技术及成本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俊杰 袁华 +1 位作者 施福生 彭友岐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期10-11,共2页
南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产于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海地等沿海地区。苗期为每年的9月到翌年的3月,白仔鳗苗的规格为8000~9000尾/千克。南美洲鳗苗最早于2008年由福建的个别养鳗场引进试养,虽然苗种价格低廉... 南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产于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海地等沿海地区。苗期为每年的9月到翌年的3月,白仔鳗苗的规格为8000~9000尾/千克。南美洲鳗苗最早于2008年由福建的个别养鳗场引进试养,虽然苗种价格低廉,但由于白仔培育的成活率偏低等一系列技术原因,致使一直没有大量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鳗鲡 培育技术 培苗 技术原因 沿海地区 成本分析 中南美洲 鳗鱼养殖 病害防治 日本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与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搭配混养新技术
3
作者 胡振新 陈爱华 +4 位作者 吴杨平 朱天君 张雨 张志东 肖李霞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8期76-78,共3页
近年来,以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养殖著称的“启东模式”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年年丰收。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养殖区域历经20余年的重复养殖,导致针对三疣梭子蟹的靶向致病菌在塘底不断富集... 近年来,以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养殖著称的“启东模式”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年年丰收。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养殖区域历经20余年的重复养殖,导致针对三疣梭子蟹的靶向致病菌在塘底不断富集,而三疣梭子蟹附底钻泥的习性则加剧了病害频发,造成很多养殖户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脊尾白虾 养殖区域 拟穴青蟹 养殖户 规模化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沙洲型浅海水域全浮动筏式紫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国华 彭张记 袁华 《水产养殖》 CAS 2004年第4期16-18,13,共4页
针对辐射沙洲型浅海水域风大、浪高、流急的特点,通过在抗风浪技术上的创新,同时采取栽培海区、栽培方式选择及采用冷藏网、机械收菜等配套措施,成功进行了全浮动筏式紫菜培技术的研究,平均亩产压水鲜紫菜达到1 017kg/亩,平均亩产值达到... 针对辐射沙洲型浅海水域风大、浪高、流急的特点,通过在抗风浪技术上的创新,同时采取栽培海区、栽培方式选择及采用冷藏网、机械收菜等配套措施,成功进行了全浮动筏式紫菜培技术的研究,平均亩产压水鲜紫菜达到1 017kg/亩,平均亩产值达到2 014元/亩,亩均效益达到1 012元/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浅海水域 全浮动筏式养殖 紫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的养殖技术之二——文蛤的水泥池暂养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莲法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文蛤 水泥池暂养技术 池塘整理 饵料培育 苗种暂养 日常管理 起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维网紫菜养殖新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张记 袁华 +1 位作者 陶冶 肖李霞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8期37-38,共2页
包维网是由纯聚乙烯加工而成的紫菜网帘。与多股线网不同,具有重量轻、滤水快、产量高等优点,适宜潮问带偏低的滩涂紫菜养殖。江苏省启东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小面积生产性试养,通过3年生产实践,对包维网紫菜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 包维网是由纯聚乙烯加工而成的紫菜网帘。与多股线网不同,具有重量轻、滤水快、产量高等优点,适宜潮问带偏低的滩涂紫菜养殖。江苏省启东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小面积生产性试养,通过3年生产实践,对包维网紫菜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小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紫菜 养殖 生产性 聚乙烯 重量轻 产量高 启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滩涂围网精养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张记 《海洋信息》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青蛤是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之一,属帘蛤族,帘蛤科,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它不仅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而且还具有适应性广、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是发展滩涂养殖的良好品种。尤其在前几年海区赤潮影响严重... 青蛤是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之一,属帘蛤族,帘蛤科,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它不仅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而且还具有适应性广、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是发展滩涂养殖的良好品种。尤其在前几年海区赤潮影响严重,滩涂养殖文蛤大批死亡的情况下,发展青蛤养殖,越来越被沿海各级政府和养殖户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精养 滩涂养殖 高产高效技术 围网 海区 文蛤 发展 市场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杰 朱丹 陈杰一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一、养殖环境池塘取水口水源充足,比重1.000~1.002,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供电到位并充足,交通方便。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健康养殖 一龄蟹种 渔业水质标准 技术 养殖环境 取水口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池塘混养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俊杰 朱天君 陈杰一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1期35-36,共2页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对虾养殖发生流行性疾病而导致大面积死亡,促使沿海多地利用海水池塘发展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启东海水养殖的主要产业,从虾蟹池塘的自繁自育到成品养殖技术都日趋成熟,亩产脊尾白虾达到了...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对虾养殖发生流行性疾病而导致大面积死亡,促使沿海多地利用海水池塘发展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启东海水养殖的主要产业,从虾蟹池塘的自繁自育到成品养殖技术都日趋成熟,亩产脊尾白虾达到了200~300千克,梭子蟹50~100千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产业面临着池塘老化、病菌积累、病害多发、虾蟹种质退化等问题,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笔者现从五个方面探讨解决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的瓶颈,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混养技术 脊尾白虾 梭子蟹 对虾养殖 大面积死亡 流行性疾病 海水池塘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李霞 孟玲玲 彭张记 《科学养鱼》 2018年第2期12-12,共1页
一龄蟹种的特点:蜕壳次数达7次以上,个体发育快,增重倍数达8000-10000,对饵料要求比蟹苗期低。1.一龄蟹种对水域环境的要求最适溶氧为5毫克/升以上,水体中溶氧少时可采取如下措施增氧: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控制施肥,调整放养量经常加... 一龄蟹种的特点:蜕壳次数达7次以上,个体发育快,增重倍数达8000-10000,对饵料要求比蟹苗期低。1.一龄蟹种对水域环境的要求最适溶氧为5毫克/升以上,水体中溶氧少时可采取如下措施增氧: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控制施肥,调整放养量经常加注新水,微孔增氧。适宜pH值为7-9,最适7.5-8。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一般通过施有机肥等来补充,及时补钙。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龄蟹种 中华绒螯蟹 培育技术 最适水温 个体发育 水域环境 加注新水 营养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盐碱地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11
作者 袁华 施拉克 高学兴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4,共2页
启东位于黄海之滨,属于盐碱地区,池塘养殖发展迅速,淡水养殖池水盐度均在2左右,很适宜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养殖。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本市江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进行南美白对虾也罗非鱼混养技术探讨,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盐碱地池塘 混养技术 罗非鱼 盐碱地区 养殖发展 池水盐度 淡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低潮位海区包维网栽培技术
12
作者 袁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7-229,共3页
为探索新的条斑紫菜栽培技术,利用聚乙烯尼龙包维网在面积为8 hm2的低潮位海区进行了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包维网比普通多股线网帘质量轻,滤水快,干露时间短,从而节约了菜苗时间,提高了紫菜苗成活率。包维网的保苗性能非常好,能提高... 为探索新的条斑紫菜栽培技术,利用聚乙烯尼龙包维网在面积为8 hm2的低潮位海区进行了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包维网比普通多股线网帘质量轻,滤水快,干露时间短,从而节约了菜苗时间,提高了紫菜苗成活率。包维网的保苗性能非常好,能提高紫菜的生长速度,使得收菜时间缩短了5~7 d,可多收1~2次菜,增产20%左右。经过近一年的试验,8 hm2的低潮位海区,压水鲜紫菜总产量达到98991kg,平均产量12 374 kg/hm2;总产值554350元,总利润22785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低潮位海区 包维网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滩涂围网精养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
13
作者 彭张记 《现代渔业信息》 2000年第1期22-24,21,共4页
夺取青蛤滩涂围网精养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是:选择好养殖场地,掌握好青蛤养殖的围网方法,适时投放苗种,加强养殖管理,待青蛤生长到3.5cm以上即可收获。
关键词 青蛤 围养 滩涂 围网精养 海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
14
作者 孟玲玲 刘俊杰 +1 位作者 朱丹 陈杰一 《科学养鱼》 2018年第8期10-11,共2页
脊尾白虾和梭子蟹混养是启东海水养殖的主要模式,梭子蟹土池育苗是重要生产环节之一,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技术日趋成熟,为养殖的丰产高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土池育苗技术 梭子蟹 海水养殖 生产环节 脊尾白虾 实践技术 丰产高效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5
作者 孟玲玲 刘俊杰 陈杰一 《科学养鱼》 2018年第5期34-35,共2页
近十多年来,南通启东的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每年丰收,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化管理和总结,笔者根据多数养殖户的经验反馈,根据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的生物学... 近十多年来,南通启东的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每年丰收,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化管理和总结,笔者根据多数养殖户的经验反馈,根据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点,从池塘结构、放养模式、水质管理、投饵管理、病害防治和池塘日志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点虾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系统化操作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三疣梭子蟹 脊尾白虾 池塘结构 生物学特点 经验反馈 放养模式 水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套养大黄鱼试验
16
作者 岑永华 胡振新 +3 位作者 肖李霞 钱进 孙瑞健 高波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47-48,共2页
启东市东海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侧,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常作为生态养殖的副产品进行混养,是启东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物种之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味... 启东市东海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侧,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常作为生态养殖的副产品进行混养,是启东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物种之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市场占有率极高,在我国沿海养殖范围极广。近年来,鱼-虾套养模式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应用广泛。文献[1]将草鱼与南美白对虾进行套养,比单纯养草鱼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文献[2]将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与黑鲷进行混养,能够较好地控制虾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文献[3]建议在脊尾白虾池塘中套养适量肉食性鱼类,可与脊尾白虾形成竞争捕食关系,进而提高养殖群体的活力。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联合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于2020年,开展了脊尾白虾与大黄鱼套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研究 脊尾白虾 滩涂开发 肉食性鱼类 水产养殖业 江苏省东南部 市场占有率 套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玲玲 班晓敏 +1 位作者 张皓博 张海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为制定烟曲霉震颤素C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经口灌胃法对小鼠连续给... [目的]本文旨在为制定烟曲霉震颤素C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经口灌胃法对小鼠连续给药90 d,分别在7、30、60和90 d称量体质量,对小鼠的行为、体质量、饮食状况进行观察并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LD50为71.37 mg·kg^-1,95%可信限为64.13-79.38 mg·kg^-1.死亡小鼠出现大脑不成形,肝脏质脆、肿大和胃肠膨胀等毒性反应,中剂量组毒性反应稍弱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明显毒性.[结论]烟曲霉震颤素C为中等毒性物质,临床上要加强对饲料中烟曲霉震颤素C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震颤素C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杂交鲷及黑鲷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瑞健 仇玉燕 +6 位作者 杨志强 倪可雯 徐大凤 于雯雯 刘艳丽 肖李霞 陈淑吟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1期24-31,共8页
为探讨投喂频率对黑鲷(♀)×真鲷(♂)杂交F_(2)(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差异影响,设置4种投喂频率组(1~4次/d,简称1 T—4 T),养殖40 d后,分别测定、比较了2种幼鱼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从... 为探讨投喂频率对黑鲷(♀)×真鲷(♂)杂交F_(2)(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差异影响,设置4种投喂频率组(1~4次/d,简称1 T—4 T),养殖40 d后,分别测定、比较了2种幼鱼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从1 T升高至4 T,2种鱼的粗脂肪、总胆固醇(TC)及黑鲷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4 T组(P<0.05);投喂频率对粗蛋白、灰分及血清皮质醇(COR)、溶菌酶(LZ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频率从1 T升至3 T时,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u/Zn sod(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pl(lipoprteinlipase)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1 T组和3 T组(P<0.05);投喂频率从3 T升高至4 T时,ghr、igf1、lpl、Cu/Zn sod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杂交鲷在4 T组的TC、TG含量及2 T组的igf1、lpl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指出,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频率对粗脂肪、水分及血清TG、TC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杂交鲷 黑鲷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标记方法对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波 孙瑞健 +5 位作者 肖李霞 汤晓建 丁尧尧 黄加澎 张志勇 张志伟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7期29-33,共5页
该试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体内体外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不同规格的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剪鳍法和体内PIT标记法,对大(平均体质量69.00 g)、小(平均体质量41.29 g)两种不同规格的黑鲷进行标记。分析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 该试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体内体外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不同规格的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剪鳍法和体内PIT标记法,对大(平均体质量69.00 g)、小(平均体质量41.29 g)两种不同规格的黑鲷进行标记。分析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黑鲷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25 d的试验中,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大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6.67%、83.33%、93.33%,生长率分别为3.32%、15.82%、11.23%;小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100.00%、96.67%,生长率分别为10.64%、22.31%、11.44%,从试验结果判断,体内标记(PIT标记)优于体外标记(剪鳍),在一定范围内,规格小反而更适宜进行标记。该试验结果为黑鲷的标志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不同标记方法 不同规格 生长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甘炼 袁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64,共3页
黄颡鱼隶属于鲇形目、鲼科、黄颡鱼属,在我国俗称黄腊丁、鱼央丝、嘎鱼、嘎牙子等,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生存温度0℃~38℃,适应性极强、食性杂,养殖潜力较大,是一种优质鱼类。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 黄颡鱼隶属于鲇形目、鲼科、黄颡鱼属,在我国俗称黄腊丁、鱼央丝、嘎鱼、嘎牙子等,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生存温度0℃~38℃,适应性极强、食性杂,养殖潜力较大,是一种优质鱼类。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大量分布,该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具有很大消费市场。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规模化技术的突破,该鱼的养殖面积正逐年扩大,但目前制约黄颡鱼规模化养殖的关键因子之一就是缺乏营养全面、需求配比平衡、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因此,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黄颡鱼营养需求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开发黄颡鱼全价配合饲料,现将其综述如下,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需求 黄颡鱼 全价配合饲料 规模化养殖 养殖面积 科研工作者 底层鱼类 优质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