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叶飞 石仲歧 《现代医学》 2005年第6期405-406,共2页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神经源性肿瘤54例(40.9%),畸胎类肿瘤38例(28.8%),胸腺肿瘤21例(15.9%),良性囊肿9例(6.8%),胸骨后甲状腺5...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神经源性肿瘤54例(40.9%),畸胎类肿瘤38例(28.8%),胸腺肿瘤21例(15.9%),良性囊肿9例(6.8%),胸骨后甲状腺5例(3.8%),其他肿瘤5例(3.8%)。诊断符合率为95.5%(126/132),手术切除率为97.7%(129/132),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甄杰 周邵冲 +1 位作者 施黄杰 顾楚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9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Hook-wire穿刺定位在基层医院运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肺部小结行术前CT引导穿刺定位行手术的患者,共计7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引导下Hook-wire... 目的研究术前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Hook-wire穿刺定位在基层医院运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肺部小结行术前CT引导穿刺定位行手术的患者,共计7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开展胸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手术穿刺情况、手术方式及相关手术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70例患者中,69例术前定位在小结节附近2 cm内,1例因穿刺针从叶裂经过而出现偏差,70例穿刺定位均未穿刺入小结节内,部位穿刺深度(5 mm~2 cm),穿刺时间(4~8 min),气胸(7例),血胸(2例),穿刺部位略感胀痛;手术方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48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1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7例),术中发现定位针均位于肺组织中未发现脱落,牵引线未发现断裂,术后病理(原位癌15例,微浸润腺癌42例,浸润腺癌13例),术后随访中穿刺部位无疼痛等不适。结论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定位技术在基层医院胸腔镜手术中的运用安全、有效,完全满足基层医院胸外科医师开展肺部小结节的手术要求,对定位精度要求相对低、并发症少、患者疼痛轻、定位时间短、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CT引导 Hook-wire穿刺定位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甄杰 周邵冲 +1 位作者 施黄杰 顾楚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启东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孔胸腔镜... 目的研究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启东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各34例。术后两组均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术前与术后3 d的炎症因子,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微小单操作孔手术均可有效改善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水平,但相对来说,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对机体造成的炎症损伤轻微,且未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 肺功能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体会
4
作者 郭惠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6期562-563,共2页
食管、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不断增多,因此,如何提高老年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我们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食... 食管、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不断增多,因此,如何提高老年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我们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食管、贲门癌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食管癌 贲门癌 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管胸膜腔化疗药物灌注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黄爱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1120-1120,共1页
胸膜腔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常用办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消极悲观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尽快闭锁胸膜腔,充分的准备细致周到的护理,对于及早发现处理并发症,促使患者恢复十分重要。
关键词 胸膜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楚阳 黄永东 张剑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免疫治疗+传统三...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免疫治疗+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新辅助免疫治疗+单孔胸腔镜手术),各51例。观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切口总长度更短、术中总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3.493、7.248、5.240、24.622、2.734,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客观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9,P=0.020)。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总引流量,切口总长度更短,临床疗效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单孔胸腔镜手术 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 客观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宝生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县级医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方便选取8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研究组41例给予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县级医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方便选取8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研究组41例给予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保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13±8.57)min、术中出血(34.21±6.99)m L、术后总引流(244.37±33.78)m L、置管时间(1.24±0.92)d以及术后住院时间(2.37±1.4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724,6.874,15.997,5.563,8.40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χ~2=4.134,P<0.05)。结论给予自发性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高,值得县级医院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二孔法手术治疗 自发性气胸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
8
作者 周邵冲 黄永东 顾帅婷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44)...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44)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生命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PEF、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E、AngⅠ、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肺癌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肺功能,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生命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肺功能 应激反应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血气胸38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惠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5期2133-2134,共2页
自发性血气胸是一些非创伤性因素引起的胸膜腔积气和积血,导致胸腔内出血、漏气,严重者引起休克、呼吸困难。我们对收治的自发性血气胸3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自发性血气胸 外科治疗 胸腔内出血 非创伤性 呼吸困难 胸膜腔
原文传递
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甄杰 郭惠明 +1 位作者 叶飞 张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2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有1例双侧多... 目的 :探讨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2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有1例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胸骨骨折患者在术后行胸骨固定术,出现轻度的切口感染,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其余22例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临床症状消失或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即可自行下床进行活动,咳嗽、排痰有力,未发生并发症,无需服用止疼药。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42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断端均对位对线良好,有骨痂形成,无内固定物移位、接骨板松脱、患侧胸壁活动障碍等情况。结论 :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胸壁畸形、呼吸痛等症状,且患者不易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肋骨骨折 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晚期肺癌术中选择性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石仲歧 蔡平 +3 位作者 严煜 尤庆生 曹翔 叶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肺动脉插管化疗 手术 晚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9期2726-2727,共2页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胸外科手术 疼痛
原文传递
MicroRNA-145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路调控肺癌A549细胞系转移及侵袭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迎晨 甄杰 +2 位作者 叶飞 郭惠明 张丽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转移、侵袭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的作用。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成miR-145模拟物(mimics)组和negative-mi...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转移、侵袭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的作用。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成miR-145模拟物(mimics)组和negative-mimics组(miR-NC)以及antago miR-145组(抑制剂组)和antago miR control组(antago-NC),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及基质胶侵袭实验等检测miR-145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miR-145对MAPK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此外,采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AKT的通路抑制剂分别作用于A549细胞系,检测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miR-145 mimics组穿过细胞数(90. 67±10. 33)明显少于miR-NC组(175. 33±23. 67),miR-145 mimics组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153. 33±22. 33)少于miR-NC组(77. 33±13. 67),P <0. 05; antago-NC组通过小室的细胞数量以及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antago miR-145组(P <0. 05),结果说明,miR-145具有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 miR-145 mimics转染可分别抑制A549细胞中90%、78%以及73%的ERK1/2、AKT的ser-473位点和thr-308位点的磷酸化,antago miR-145转染可促进A549细胞中ERK1/2、AKT的ser-473位点和thr-308位点的磷酸化,增加115%、125%以及129%,而当抑制MAPK通路及PI3K/AKT通路的激活后,A549细胞的转移及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miR-145通过MAPK和PI3K/AKT通路调控肺癌A549细胞转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549 MIR-145 转移 侵袭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丽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3234-3237,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进行疼痛管理.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前、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就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在患者出院时,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疼痛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1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4.8±1.1)分、(2.7±0.7)分、(2.5±0.3)分、(2.0±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疼痛管理效果、疼痛健康教育、疼痛心理干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2.6)分、(9.3±1.9)分、(9.1±2.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疼痛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VAS评分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FGFR3及Cyclin 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孙龙 政红卫 +1 位作者 俞玲玲 甄杰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为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SCLC肿瘤组织中的FGFR3及CyclinD1;采用构建突变引物并PCR扩增检测组织中FGFR3突变;分析FGFR3表达、突变及CyclinD1表达与NSCLC关系。结果 FGFR3高表达易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GFR突变阴性(P<0.05),FGFR3突变易出现中低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GFR突变阴性(P<0.05),CyclinD1高表达易出现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EGFR突变阳性(P<0.05);CyclinD1高表达易出现FGFR3^(+/MUT)的活化形式(P<0.05);NSCL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状态、FGFR3高表达、FGFR3突变及CyclinD1高表达为患者出现预后(P<0.05);FGFR3^(+/MUT)患者的PFS及OS差于FGFR3-/MUT患者(P<0.05)。结论 FGFR3在NSCLC中存在异常活化,包括突变及过表达,两种方式同时激活通过CyclinD1促进肿瘤发展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