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缺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8-339,共2页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肌力的恢复作全面评价。结果,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已恢复,手部功能接近正常。证明,尺神经远侧断端与未受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修复尺神经缺损,是一种崭新术式,虽是临床初试,但操作简便、疗效佳,有广阔地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尺神经缺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培林 夏仁云 张士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89-891,T001,共4页
目的 :制作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 30只成年三黄鸡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 2组 ,实验组注射马血清后大量使用地塞米松 ,2组分别进行股骨头内PO2 、pH值测定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第 6周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目的 :制作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 30只成年三黄鸡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 2组 ,实验组注射马血清后大量使用地塞米松 ,2组分别进行股骨头内PO2 、pH值测定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第 6周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复制成功率 33.3% ,第 12周成功率 83.3% ,总成功率 6 0 .0 %。结论 :鸡注射马血清后大量使用激素可成功地复制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动物模型 激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束置入硅胶管内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0-342,共3页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针。1990年~1995年修复11例15条上肢神经,其中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3条,切除神经瘤后缺损长度3cm13条,3.1cm~5cm2条。术后随访到10例13条神经,随访时间为1年~5年,优(M4S4)8条,良(M3S3)3条,差(M1S1)2条。认为,此法有一定优点,对神经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患者又不愿取自体神经移植者,可列为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血管刺 硅胶管 桥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早期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文革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对脊髓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选34 只 S 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 Allen 氏技术,以10 g×2.5 cm 致伤力造成大鼠 T8 急性脊髓损伤...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对脊髓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选34 只 S 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 Allen 氏技术,以10 g×2.5 cm 致伤力造成大鼠 T8 急性脊髓损伤,并于损伤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置入细塑料管,治疗组给予b F G F治疗,对照组同时注入生理盐水。术后切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受损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钙离子水平升高,镁离子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严重,而b F G F可明显改变上述变化。结论 b F G F对脊髓损伤早期的继发性损害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疼痛机制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伟 夏仁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止血带疼痛与C 类神经纤维和延髓头端腹内侧结构(rostral ventro medial m edulla , RVM) 中的神经元有关。RVM 中的细胞放电速率(cell firing rate , CFR) 的变化可用作应用... 止血带疼痛与C 类神经纤维和延髓头端腹内侧结构(rostral ventro medial m edulla , RVM) 中的神经元有关。RVM 中的细胞放电速率(cell firing rate , CFR) 的变化可用作应用止血带时引起的痛觉刺激的监测指标。应用止血带时,RVM 中的撤反应细胞的CFR 降低,给反应细胞的CFR 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疼痛 C类神经纤维 细胞放电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学评定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庞清江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学评定方法庞清江综述罗永湘审校建立评定脊髓损伤及其恢复程度的方法,是研究脊髓损伤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目前,在众多的脊髓损伤研究报告中,所采用的脊髓损伤及恢复程度的评定标准各有所侧重尚不...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学评定方法庞清江综述罗永湘审校建立评定脊髓损伤及其恢复程度的方法,是研究脊髓损伤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目前,在众多的脊髓损伤研究报告中,所采用的脊髓损伤及恢复程度的评定标准各有所侧重尚不统一,这势必影响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组织形态 神经电生理 神经功能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宁克通对肌腱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超 罗永湘 +2 位作者 李健英 张亦农 刘胜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起着抑制肌腱组织的炎性反应,使组织中纤维成分速度增加,但也使组织中出现粘液性变。修复后的肌腱组织应用康宁克通后,其间质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呈阴性显示。因此,康宁克通对肌健粘连可能起着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宁克通 腱损伤 抗炎剂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及肌肉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卫东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肌肉组织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中枢运动神经元、靶器官的功能改变可能对神经再生产生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白鼠 48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目的 通过观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肌肉组织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中枢运动神经元、靶器官的功能改变可能对神经再生产生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白鼠 48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损伤术后 1天 ,1、4、8和 12周共六组。损伤组均从前路造成臂丛颈 5、6、7神经根性撕脱伤。按各组所示时间取脊髓及肌肉分别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蛋白及 m RNA、神经生长因子 (NGF)蛋白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中 b FGF蛋白及 m RNA、NGF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 ,肱二头肌内 NGF蛋白表达增高 ,1天时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3个月时仍高于对照组。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b FGF蛋白及 m RNA的表达在伤后亦升高 ,1周时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3个月时下降到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元及靶器官内表达增高 ,可能起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肌肉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牛精浆中提纯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煌 吴洋管 +4 位作者 庞清江 袁太珍 罗永湘 刘海雄 林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2-34,共3页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元生存、发育,并能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牛精浆中含量极为丰富,每10ml牛精浆可提纯约0.1mg的NGF。我们改良Gregory等报道的方法,成功地从牛精浆中提纯...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元生存、发育,并能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牛精浆中含量极为丰富,每10ml牛精浆可提纯约0.1mg的NGF。我们改良Gregory等报道的方法,成功地从牛精浆中提纯出低分子NGF,并采用96孔培养板作鸡胚背根神经节无血清培养,对所提纯的NGF进行活性检测,显示出较高的生物活性(2~4ng/ml),进一步证实NGF对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及神经元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牛精浆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保护受伤脊髓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庞清江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为了解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的脊髓组织的作用,采用Alen氏WD装置,以10g冲击棒自2.5cm高度下落撞击SD大鼠T8脊髓,并于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导管。术后,实验组经导管注入NGF溶液;对照组则注入生理盐水。术... 为了解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的脊髓组织的作用,采用Alen氏WD装置,以10g冲击棒自2.5cm高度下落撞击SD大鼠T8脊髓,并于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导管。术后,实验组经导管注入NGF溶液;对照组则注入生理盐水。术后4,8及24h,取脊髓损伤段标本,分别经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水、钙含量。结果发现:损伤脊髓段组织钙含量明显增高,组织水肿严重;脊髓损伤后,应用NGF可显著改善这些变化。这一实验结果证实NGF对受伤的脊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稳定钙离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痉挛性脑瘫模型建立的改进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珊鹏 罗永湘 熊革 《中国康复》 1998年第3期103-104,共2页
采用电毁损椎体束建立大鼠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模型,通过自行设计的脑定位辅助装置安装在大鼠脑立体定位器上,增加了脑定位的准确性。同时采用了绝缘针进行刺激,减少了实验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模型更为可靠。
关键词 脑瘫 定位装置 绝缘针 痉挛性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6-398,共3页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对照组升高74.60%(P<0.01)和45.99%(P<0.01)。Glu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37.5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Asp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29.9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后,Glu和Asp有两个反应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神经元损伤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Alen′s法制成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Alen′s法制成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h;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抑制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的异常表达。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后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c-fos基因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神经元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端恶性肿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超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09-210,共2页
报道12例肱骨上端恶性肿瘤的非截肢手术治疗的结果,介绍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经平均8.3年随访,功能属一般以上者8例,差1例,3例在5年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讨论了人工肱骨头假体的制作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 报道12例肱骨上端恶性肿瘤的非截肢手术治疗的结果,介绍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经平均8.3年随访,功能属一般以上者8例,差1例,3例在5年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讨论了人工肱骨头假体的制作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症,以及补救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恶性肿瘤 假体置换 临床疗效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下背痛的病因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磊 蔡荣泰 +3 位作者 徐红先 W.Laurig 陈安明 陈凤香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65-268,共4页
本文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调查方法,以调查表问卷方式在某医院门诊部骨科和耳鼻喉科同时调查了306名下背痛患者(病例组)和445名非下背痛患者(对照组),研究某些职业和个体因素与下背痛的关系。结果表明:工种、工龄、劳动负荷、搬运和... 本文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调查方法,以调查表问卷方式在某医院门诊部骨科和耳鼻喉科同时调查了306名下背痛患者(病例组)和445名非下背痛患者(对照组),研究某些职业和个体因素与下背痛的关系。结果表明:工种、工龄、劳动负荷、搬运和推拉重物、劳动姿势、年龄、性别、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诸因素与下背痛的联系有显著性,且多呈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患下背痛的危险性随着劳动和搬运负荷增大,弯腰频度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增高,随着体育锻炼经常化而减小。此外,发现吸烟与下背痛无关。文章还讨论了预防下背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劳动负荷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安民 邵德成 +1 位作者 柯雯昙 王泰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178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1~13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86例。采用国内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 对178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1~13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86例。采用国内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新鲜骨折。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臼已有病变者,宜选用全髋置换术。是否应用骨水泥固定,比较其中、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有骨质疏松者以采用骨水泥固定为好。还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 骨水泥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定方法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安民 柯雯昙 +1 位作者 邵德成 王泰仪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5期259-261,共3页
本文通过对178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86例。采用国内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定方法(北京标准和北戴河标准),进行功能评定和统计学比较。结果提示:功能评定之前,宜按Charnley标准将原有行走能力分为A、B、C三... 本文通过对178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86例。采用国内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定方法(北京标准和北戴河标准),进行功能评定和统计学比较。结果提示:功能评定之前,宜按Charnley标准将原有行走能力分为A、B、C三类;两种评分标准具有可比性;北戴河标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髋关节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功能 评定 临床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革 罗永湘 王敬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水、钙、镁离子的影响,探讨静脉应用bFGF的可行性。方法:AllenWD(Weightdrop)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大鼠T8急性脊髓不完全...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水、钙、镁离子的影响,探讨静脉应用bFGF的可行性。方法:AllenWD(Weightdrop)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大鼠T8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不同途径用药比较。术后2h、6h及24h切取伤区脊髓组织检测水、钙、镁离子变化。结果:受损伤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钙离子水平增高,镁离子水平下降,而蛛网膜下腔应用bFGF及尾静脉注射bFGF均能明显改变上述变化。结论:脊髓损伤早期静脉应用bFGF同样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BFGF 尾静脉注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药膜缓释抗生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运萍 李振凡 +1 位作者 张宁 王泰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出抗生素,为局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换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缓释药膜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晓建 汤长华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NMDAR1)mRNA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正常组大鼠脊髓中几乎无NMDAR1mRNA表达 ,生理盐水组NMDR1mRNA表达明显增多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MDAR1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中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的生成 ,抑制钙内流 ,抑制NO的生成 ,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