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联合血清VEGF、CEA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梁国栋 马跃函 +5 位作者 范运达 阚泉蕊 王远发 孙泽铭 丁瑞 刘海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596-15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检测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86例LARC患...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检测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86例LARC患者,按照术后病理检测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标准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RC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R、VEGF、CEA单独及联合预测LARC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效能。【结果】86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TRG 0级17例,TRG 1级15例,TRG 2级34例,TRG 3级20例。疗效良好组神经侵犯占比、SR及VEGF、CEA水平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SR高及VEGF、CEA水平高均是影响LARC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R及VEGF、CEA对LARC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75、0.701;三者联合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SR高及VEGF、CEA水平高均是影响LARC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预测指标,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声检查/方法 放化疗 辅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液 癌胚抗原/血液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贺 孟刚 +1 位作者 王晓明 邢宝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59-60,共2页
目的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结肠癌患者50例,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研究组)。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 目的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结肠癌患者50例,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研究组)。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4.00%)、术中出血量(123.66±4.66)ml比对照组(48.00%)、(157.61±4.17)ml低,且研究组的淋巴结清除个数(20.36±2.11)个多于对照组(12.15±2.31)个,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结肠癌手术 应用 效果 淋巴结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K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旭 张庆 +1 位作者 郭帅 李泽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359-5365,共7页
随着对肿瘤的持续研究,P21活化激酶(PAK)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AKs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鸟苷三磷酸蛋白酶(Rho-GTPase)细胞分裂周期(Cdc)42和Rac相关C3肉毒菌毒素底物(Rac)1的下游效应分子〔1〕。其中... 随着对肿瘤的持续研究,P21活化激酶(PAK)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AKs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鸟苷三磷酸蛋白酶(Rho-GTPase)细胞分裂周期(Cdc)42和Rac相关C3肉毒菌毒素底物(Rac)1的下游效应分子〔1〕。其中PAK4是Ⅱ组PAK家族的代表性成员,在细胞水平上介导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肿瘤的耐药和免疫逃逸,此外,小分子PAK4抑制剂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对PAK4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及靶向PAK4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筛选,对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1活化激酶 肿瘤进展 信使转导 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胃癌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贺 邢宝成 +1 位作者 王晓明 孟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取2014年10月18日—2016年12月26日老年胃癌患者100例,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取2014年10月18日—2016年12月26日老年胃癌患者100例,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实施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生存率及对免疫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疗效显著,术后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切除术 5-氟尿嘧啶 老年胃癌 临床疗效 免疫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沉默抑制人肝癌HepG2增殖及迁移作用研究
5
作者 艾郁葱 闫光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构建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低表达肝细胞癌HEPG2细胞系并检测其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和表型变化。方法用短发夹RNA(shRNA)构建人肝癌HepG2细胞GDF15稳定低表达细胞系(shGDF15),并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活力,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 目的构建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低表达肝细胞癌HEPG2细胞系并检测其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和表型变化。方法用短发夹RNA(shRNA)构建人肝癌HepG2细胞GDF15稳定低表达细胞系(shGDF15),并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活力,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shGDF15人肝癌HEPG2细胞GDF15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明低于常规培养的HEPG2;shGDF15人肝癌HEPG2细胞24、48及96 h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划痕填充面积、跨膜细胞数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GDF15人肝癌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量明显增加,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F15低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GDF15可能是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生长分化因子15 增殖 迁移 内皮间质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张旭 张庆 +3 位作者 郭帅 李木 王远发 李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3-163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新辅助治疗能够将最初不可切除的病变转化为可切除的病变,改善患者预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否将贝伐珠单抗常规用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新辅助治疗能够将最初不可切除的病变转化为可切除的病变,改善患者预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否将贝伐珠单抗常规用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仍有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接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吉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胃腹部肿瘤外一科行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的LAR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26例行XEL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宾)+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组),19例行放疗同步XELOX联合贝伐珠单抗序贯治疗的新辅助方案(放化疗+贝伐珠单抗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显示,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分别为84.61%和94.74%,疾病控制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CEA、CA19-9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手术及术后病理评估中,化疗+贝伐珠单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Dixion切除+D2淋巴结清扫,其中的10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病理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18.3枚,转移淋巴结2.1枚;肿瘤退缩分级(TRG)0级2例(7.69%)、1级8例(30.77%)、2级10例(38.46%)、3级6例(23.08%)。放化疗+贝伐珠单抗组中15例患者实施了Dixion切除+D2淋巴结清扫,2例患者实施了Miles手术,1例患者因困难骨盆且盆腔粘连严重无法实施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盆底粘连严重术中探查无法切除,15例进行Dixion手术的患者均实施了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术后病理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18.5枚,转移淋巴结1.6枚;TRG 0级2例(10.53%)、1级7例(36.84%)、2级6例(31.58%)、3级2例(10.53%)。两组患者的手术标本显示,肿瘤上下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无肿瘤残留。全组共55例次经历了新辅助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所有的不良反应评估均为1~2级,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对于LARC患者,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有效,治疗中可以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同时根据肿瘤位置选择进行放疗或不进行放疗,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概率,增加了保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贝伐单抗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淑红 王鹤 李玉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6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降低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降低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科室内选取固定的治疗团队,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保持围术期健康教育的一致性,避免由于医护双方宣教的不统一,造成患者知识的混乱,影响快速康复。术前由专家指导制定康复计划,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动画视频和幻灯片,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手术的配合、饮食、活动。术前缩短禁食的时间,术前4 h口服10%葡萄糖500 ml,由巡回护士在麻醉后留置胃管和尿管,术中保持体温。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围术期护理 恢复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提高结肠造口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淑红 李玉兰 王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2302-23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延续性护理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延续性护理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出院前制定护理计划,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电话随访,每周1次,每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进行造口护理指导、答疑、宣教并解决患者的问题.期间患者出现任何问题随时进行电话或网络咨询,每两个月召开1次造口联谊会,聘请专家进行造口护理相关知识讲解并进行同伴教育,直至出院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造口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并发症情况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造口知识、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造口知识、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结肠造口 造口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造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SHARE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红 李玉兰 王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SHARE模式对肿瘤患者坏消息的告知进行调查分析,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首次入院并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充分采取家属意见,12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通过应用SHARE模式对肿瘤患者坏消息的告知进行调查分析,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首次入院并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充分采取家属意见,12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告知,避开患者,对患者家庭主要成员进行集体告知,解答疑问,由家庭成员研究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告知。观察组采用SHARE模式告知癌症患者坏消息,通过创造独立的告知环境,运用患者能够听懂并且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坏消息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信息,包括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疾病及术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情绪,尽全力减轻被告知者的担心和疑虑。结果应用SHARE告知患者坏消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癌痛情况,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安宁疗护过程中,患者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正确的应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RE模式 坏消息 癌症告知:安宁疗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