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稻瘟病病菌RAPD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继春 任金平 +5 位作者 刘小梅 郭晓莉 许蓉翎 王立侠 董秋华 黄海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采用RAPD方法,对40个来自于吉林省代表性稻瘟病病菌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在筛选的26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2~12条带。经过0~1聚类分析,在0 6遗传相似水平下,将不同地... 采用RAPD方法,对40个来自于吉林省代表性稻瘟病病菌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在筛选的26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2~12条带。经过0~1聚类分析,在0 6遗传相似水平下,将不同地域和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均划分为8个遗传谱系。病菌通过RAPD方法聚类谱系,未能与其所属生理小种结果形成对应关系,但与对鉴别寄主中的个别品种致病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不同地域的代表菌株经RAPD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菌株可以组成同一谱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系谱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稻瘟病 病菌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梅 任金平 +3 位作者 郭晓莉 韩润亭 王继春 张金花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稻瘟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莉 任金平 +1 位作者 韩润亭 王继春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1999年秋在吉林省 16个县 (市 )区的水稻生产田和试验田中采集的 58份稻瘟病标样中 ,采用单孢分离法 ,分离出 87个单孢菌株 ,鉴定出 4 8个吉林小种 ,分布范围在 0~ 75 7之间 ,其中J54 6出现频率最高 ,其次是J54 7;而 1995、1996年的优... 1999年秋在吉林省 16个县 (市 )区的水稻生产田和试验田中采集的 58份稻瘟病标样中 ,采用单孢分离法 ,分离出 87个单孢菌株 ,鉴定出 4 8个吉林小种 ,分布范围在 0~ 75 7之间 ,其中J54 6出现频率最高 ,其次是J54 7;而 1995、1996年的优势小种J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吉林 单孢分离法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苄嘧磺隆雨久花ALS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宗志 张朝贤 +2 位作者 傅俊范 李茂海 李贵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16-3521,共6页
【目的】近年来,中国东北水稻田抗药性雨久花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控制该杂草的危害。为明确该杂草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稻田杂草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以... 【目的】近年来,中国东北水稻田抗药性雨久花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控制该杂草的危害。为明确该杂草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稻田杂草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以确定导致抗药性产生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氨基酸突变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对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ALS片段进行扩增和基因克隆,最后对DNA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的ALS共有3处发生突变,即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200位蛋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88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其中第197位突变与诸多文献报道相符。【结论】抗药性雨久花ALS第197位的突变可能是雨久花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其它2个氨基酸突变是否也导致杂草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未见相关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苄嘧磺隆 雨久花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蚜(Aphis sacchari Zehntnar)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的研究 Ⅱ.温湿度与无翅孤雌胎生蚜的发育与繁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瑞鹿 王素云 +2 位作者 暴祥致 徐恩培 谢为民 《东北农业科学》 1979年第2期74-78,共5页
1952年高粱蚜在东北地区大发生,此后对高粱蚜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药剂治蚜的一些有效方法,基本明确了高粱蚜在东北的越冬寄主、世代交替、周年繁殖代数、猖獗时间、繁殖力及天敌种类,并初步分析了大发生年的气候特点做为预测... 1952年高粱蚜在东北地区大发生,此后对高粱蚜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药剂治蚜的一些有效方法,基本明确了高粱蚜在东北的越冬寄主、世代交替、周年繁殖代数、猖獗时间、繁殖力及天敌种类,并初步分析了大发生年的气候特点做为预测的参考(王芸生等1961年);分析比较了历年蚜量动态、提出按历年繁殖盛期的增殖率应用Nt=N0·λ经验公式预测短期蚜虫数量变动的方法(暴祥致等1964年)。但对影响数量变动的气象因素缺乏试验。为了阐明我省高粱蚜发生期间的温湿度条件对蚜虫发育与繁殖能力的影响,以研究蚜虫数量变动的规律。于1965年和1974~1976年进行了湿温度对高粱蚜发育与繁殖能力的影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孤雌胎生蚜 越冬寄主 大发生 温湿度条件 APHIS 历期 王芸生 气象因素 天敌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承纶 毛刚 +2 位作者 高颖 李丽娟 崔德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眼蜂寄生卵产品质量,其科学原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卵 识别精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继春 任金平 +1 位作者 韩润亭 郭晓莉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z1期41-43,共3页
从健康水稻植株体表筛选对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有益的生防细菌 ,在室内分离到对稻瘟病等病菌菌丝具有很强抑制能力的细菌菌落 2 7株 ,经室外试验测定 ,有 9个细菌菌落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 ,G_0 5的防治效果最... 从健康水稻植株体表筛选对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有益的生防细菌 ,在室内分离到对稻瘟病等病菌菌丝具有很强抑制能力的细菌菌落 2 7株 ,经室外试验测定 ,有 9个细菌菌落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 ,G_0 5的防治效果最佳 ,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为 5 0 8%和 4 4 7% ,纹枯病的防效达到 4 6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病害 拮抗菌 筛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乙·二·扑乳油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沙洪林 晋齐鸣 +2 位作者 宋淑云 李红 张伟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49-50,53,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50%乙·二·扑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乙·二·扑乳油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45d株总防效为78.68%~87.49%,鲜重总防效为77.0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50%乙·二·扑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乙·二·扑乳油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45d株总防效为78.68%~87.49%,鲜重总防效为77.07%~85.39%,随使用剂量增加,药效逐渐提高,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增产幅度为11.79%~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乙·二·扑乳油 玉米田 除草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代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飞翔能力 被引量:6
9
作者 翟保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14-220,共7页
在室内用飞行磨吊飞技术测定了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越冬代自然种群的飞翔能力。个体间飞翔特性差异极大。36.5%的七星瓢虫和23.7%的异色瓢虫每次飞翔都不到30分钟,而这两种瓢虫中都有累计飞翔20小时以上的个体。最长持续飞翔时间达8小... 在室内用飞行磨吊飞技术测定了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越冬代自然种群的飞翔能力。个体间飞翔特性差异极大。36.5%的七星瓢虫和23.7%的异色瓢虫每次飞翔都不到30分钟,而这两种瓢虫中都有累计飞翔20小时以上的个体。最长持续飞翔时间达8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9.4%和1.2%,在异色瓢虫中分别为21.1%和13.2%。大于30分钟的飞翔累计时间为6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20.0%和7.1%,异色瓢虫则达47.4%和28.9%。雌性个体在卵发育期间表现出很强的飞翔能力。吊飞124小时,飞翔能力的最高纪录是,七星瓢虫累计飞翔22小时27分,飞翔距离94.464km;异色瓢虫为24小时,92.550km;飞翔速度都达到2m/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异色瓢虫 飞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多层大量繁蜂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承纶 崔德君 +4 位作者 王辉先 路红 何余容 王国学 马春森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经过近10年的试验,根据赤眼蜂在黑暗条件下水平分布的特性,研制成封闭式多层繁蜂柜,累计生产近200亿头赤眼蜂,效果良好。现将繁蜂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简介如下。 一、繁蜂柜的结构 本繁蜂柜由多层柜和卵盘两部分组成(详见附图)。
关键词 来眼蜂 繁蜂柜 封闭式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主岭地区蚜虫天敌发生动态调查简报(1974——1976) 被引量:1
11
作者 暴祥致 王素云 +2 位作者 陈瑞鹿 谢为民 徐恩培 《东北农业科学》 1979年第3期69-71,共3页
蚜虫是吉林省粮食、果树、蔬菜等许多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大豆蚜Aphisglycines、高粱蚜Aphis Sacchari、麦蚜Macrosiphum granarium、玉米蚜Rhopaa losi phum maidis、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 蚜虫是吉林省粮食、果树、蔬菜等许多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大豆蚜Aphisglycines、高粱蚜Aphis Sacchari、麦蚜Macrosiphum granarium、玉米蚜Rhopaa losi phum maidis、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Brevicoryne brassicae、苹蚜Aphis pomi、梨蚜Toxopterpiricola等。这些种类均常造成严重为害。其分布和猖獗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动态 苹果瘤蚜 高粱蚜 大豆蚜 APHIS 天敌种类 MYZUS 异色瓢虫 调查简报 发生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品种资源抗病鉴定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吉成 《东北农业科学》 1979年第2期68-73,共6页
栽培优良的抗病品种是农业生产上取得高产稳产的积极有效措施。我省虽然育成和推广了一些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但持久、稳定而广谱抗病性的品种仍然很少,往往推广几年之后,由于病害的发生或病菌变异而丧失种植价值,如玉米吉双4... 栽培优良的抗病品种是农业生产上取得高产稳产的积极有效措施。我省虽然育成和推广了一些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但持久、稳定而广谱抗病性的品种仍然很少,往往推广几年之后,由于病害的发生或病菌变异而丧失种植价值,如玉米吉双4号、谷子的公谷5号、水稻的通交号和九稻号的某几个品种等等。如果说造成病害的流行是人为的,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美国四十年代推广一个抗冠锈病的“维多利亚”品种,由于它的抗锈性的基因与感染叶枯病的基因近乎完全联锁。结果,刚刚推广这个品种,就因叶枯病的流行而被淘汰。在七十年代,美国具有得克斯萨雄性不育细胞质(T型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资源 抗病鉴定 抗锈病 玉米品种 冠锈病 叶枯病 高产稳产 抗源 水平抗性 垂直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769抑菌谱及液体培养生长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红丹 杜茜 +3 位作者 张正坤 徐文静 陈光 李启云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离体抑菌实验表明,放线菌769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不同种类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玉米大斑病病菌、高粱散黑穗病病菌、玉米穗腐病病菌、葱紫斑病病菌、番茄炭疽病病菌等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 离体抑菌实验表明,放线菌769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不同种类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玉米大斑病病菌、高粱散黑穗病病菌、玉米穗腐病病菌、葱紫斑病病菌、番茄炭疽病病菌等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同时,首次对放线菌769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比浊法、测菌丝体干重法、抑菌圈直径等方法,测定了放线菌769的生长曲线。其在YEME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时的生长曲线,0~36 h为生长延迟期,36~84 h为对数生长期,84~108 h为稳定期,108 h以后为衰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769 抑菌谱 液体培养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水分对复苏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鲁新 周大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3-217,共5页
作者对复苏后玉米螟的饮水作用研究表明,玉米螟幼虫摄取水分的过程是通过口器主动饮水,饮水后促进虫体重量增加、死亡率降低和提高化蛹率。在一定范围内,饮水量取决于饮水时间的长短。死亡率(D)和化蛹率(P)与饮水时间(t)的关系为:D=70.5... 作者对复苏后玉米螟的饮水作用研究表明,玉米螟幼虫摄取水分的过程是通过口器主动饮水,饮水后促进虫体重量增加、死亡率降低和提高化蛹率。在一定范围内,饮水量取决于饮水时间的长短。死亡率(D)和化蛹率(P)与饮水时间(t)的关系为:D=70.5180t^(-0.3576)(r=0.9188)和P=3.5899+1.0510 lgt(r=0.9535)。饮水量(X)与化蛹率的关系:P=0.8408X^(1.0042)(r=0.8836),饮水量一般达虫体重量的50%左右。在26℃条件下,复苏后玉米螟在20~30d内饮水对化蛹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复苏 幼虫 水分 玉米螟 化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