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急危重症病因及其死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忠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24期47-47,共1页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的发病规律及死因。方法:分别按不同年龄组、性剐及发病季节等对1024例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及其中52例死亡患者的病因及死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老年人、男性、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的发病规律及死因。方法:分别按不同年龄组、性剐及发病季节等对1024例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及其中52例死亡患者的病因及死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老年人、男性、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要教育人们加强健康防病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控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减少死亡,使人们更加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救治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玉兰 卢瑛 +4 位作者 贾岩 管艳敏 李顺兰 宋文彤 赵文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0-1级,溶栓后13例部分/完全再通,未通2例,无继发性脑出血。结论发病6 h内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范玉兰 管艳敏 +4 位作者 王勇 王旭 局雪 翁春露 孙海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015-4017,共3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性质的斑块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ApoA-Ⅰ/ApoB)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poA-Ⅰ、ApoB等检查,ApoA-Ⅰ/ApoB<1为观察组,ApoA-Ⅰ/ApoB≥1...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性质的斑块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ApoA-Ⅰ/ApoB)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poA-Ⅰ、ApoB等检查,ApoA-Ⅰ/ApoB<1为观察组,ApoA-Ⅰ/ApoB≥1为对照组。均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检查(CDS)初步筛选颈部有无斑块。在经踝静脉注入对比剂行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进行后处理,观察颈部血管斑块情况,依据CT值判定斑块性质,同时与ApoA-Ⅰ/ApoB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208块斑块。颈动脉不同部位斑块性质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8.62,P<0.01)。颈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28.62,P<0.01),其中颈总动脉起始段与颈总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中段与颈内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分叉与颈内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2、-3.38、2.5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责任病灶与非责任病灶侧血管内软斑块、中间斑块、硬斑块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3.17,Hc=3.32,P<0.05);两组责任病灶侧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5.00,P<0.01);两组非责任病灶侧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67,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能够较大范围地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可对其性质、狭窄程度进行判定。ApoA-Ⅰ/ApoB<1可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度评估,作为降脂治疗的指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颈动脉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脑实质多发性小囊型脑囊虫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玉兰 卢英 +5 位作者 王芳 贾岩 管艳敏 赵文霞 李顺兰 宋文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实质多发性小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给予阿苯哒唑驱虫治疗3个疗程,同时辅助激素、甘露醇等治疗,观察临床特点和疗效,与其他型脑囊虫病做疗效比较,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实质多发性小囊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给予阿苯哒唑驱虫治疗3个疗程,同时辅助激素、甘露醇等治疗,观察临床特点和疗效,与其他型脑囊虫病做疗效比较,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实质小囊型脑囊虫病青年男性高发,多病灶为主,以癫痫、高颅压为主要表现。驱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脑实质 多发性 青年人 临床分析 囊型 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CD40L、MMP-9、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喆莹 孙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6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1组(阿托伐他汀10mg/d,n=21)、他汀治疗2组(阿托伐他汀20mg/d,n=23);于发病48h内和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细...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1组(阿托伐他汀10mg/d,n=21)、他汀治疗2组(阿托伐他汀20mg/d,n=23);于发病48h内和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n=35)与之对照。结果:①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D40L、MMP-9、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2组治疗前血浆CD40L、MMP-9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治疗1组治疗后CD40L、MMP-9和CRP水平分别降低31%、42%、2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治疗2组治疗后CD40L、MMP-9和CRP水平分别降低52%、68%、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炎症加速过程。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药物,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C反应蛋白质(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6
作者 鲁新 郭伟 刘航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50-651,共2页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液灌注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脂肪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淑云 孙喆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易善复注射液465mg/天静点,1个月后改为易善复2粒(465mg)3次/天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易善复注射液465mg/天静点,1个月后改为易善复2粒(465mg)3次/天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即口服水飞蓟宾(水林佳)、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片,疗程共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ALT、AST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甘油三酯(TG)下降幅度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学恢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治疗组中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易善复能较早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组织学,且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竭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晓月 鲁新 +1 位作者 赵毓敏 赵外欧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9期40-41,共2页
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竭20例,均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发热3~7天就诊,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出血热抗体、异型淋巴细胞、肝功、... 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竭20例,均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发热3~7天就诊,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出血热抗体、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肾功、心肌酶、凝血三项检查。均行抗病毒、抗感染、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17例,透析112例次。结果 17例(占85%)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6年后进入终末肾开始血液透析,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积极抗病毒、纠正导致急性肾损伤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等,及时血液净化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急性肾损伤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霞 范玉兰 王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Ⅰ组用早期给予神经促进技术及功能电刺激,Ⅱ组应用功能电刺激治疗,Ⅲ组单纯应用神经内科常...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Ⅰ组用早期给予神经促进技术及功能电刺激,Ⅱ组应用功能电刺激治疗,Ⅲ组单纯应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BM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周后,各组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而且Ⅰ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明显优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能明显提高和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促进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芳 范玉兰 赵文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126例糖尿病患者胫后、腓肠、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结果异常95例(75.39%),多发...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126例糖尿病患者胫后、腓肠、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结果异常95例(75.39%),多发性损害87例(69.05%),其中23例无自觉症状,19例无周围神经病体征,糖尿病病程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V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程的延长及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易发生周围神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与MRA、DSA比较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文霞 范玉兰 王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MRA、DSA比较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TCD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MRA、DSA比较评估急性脑梗死血管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TCD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获得其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PI)等参数。脑血管病变发生的频率与9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做统计学处理。并对治疗组86例行MRA检查,14例行DSA检查,比较符合率。结果治疗组血管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6例行MRA检查,73例符合,13例假阳性,敏感性为85%;14例行DSA检查,10例符合,2例假阳性。结论TCD检查无创,结合MRA检查提高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常规工作的筛选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评估 血管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顺兰 范玉兰 王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银杏达莫(银杏达莫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 目的观察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银杏达莫(银杏达莫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72%)显著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DS减少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必普 银杏达莫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顺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降纤酶(降纤酶组)和单纯应用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降纤酶(降纤酶组)和单纯应用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D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NDS低于降纤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疗效优于纤溶酶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降纤酶东菱迪芙和单独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高纤维蛋白原 降纤酶治疗 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药制剂 单独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贾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114例TIA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5例)、非溃疡斑块组(41例)和溃疡斑块组(3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114例TIA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5例)、非溃疡斑块组(41例)和溃疡斑块组(3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14例患者平均随访12.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发生率为10.5%,其中无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86%(1/35),非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4.88%(2/41),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3.68%(9/38),3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溃疡斑块组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斑块组和非溃疡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SA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动脉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顺兰 管艳敏 赵文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CD检查血流速度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提高血流速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马来酸桂哌齐特 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桂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06~2008年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并对38例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观...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06~2008年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并对38例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除4例剧烈躁动而终止动脉溶栓行常规药物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可明确病因定位诊断,早期选择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钙、高磷血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文华 纪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高磷血症 高钙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并发症 血管平滑肌细胞 护理 磷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60例和对照组(阿魏酸钠)6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60例和对照组(阿魏酸钠)6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秀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1期85-8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旨在提高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满意性。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食管静脉曲张... 目的:通过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旨在提高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满意性。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护理,可加强套扎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艳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4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康复护理 中老年人 功能障碍 减少残疾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