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研究银翘解毒丸的缓释动力学及其同步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凌昳 张继稳 +3 位作者 陈立兵 林梦 葛卫红 顾景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0-1146,共7页
将银翘解毒丸切割成1/4、1/8、1/12和1/16的等分块状颗粒,采用桨法装置,在100 r.min-1下测定其释放度,以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银翘解毒丸物质组进行定量,分别测定整丸及其等剂量按不同切割方式获得的等分块状颗粒的释放度,... 将银翘解毒丸切割成1/4、1/8、1/12和1/16的等分块状颗粒,采用桨法装置,在100 r.min-1下测定其释放度,以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银翘解毒丸物质组进行定量,分别测定整丸及其等剂量按不同切割方式获得的等分块状颗粒的释放度,获得银翘解毒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银翘解毒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在充分切割时也维持释放达2~4 h;银翘解毒丸的释放速率与切割方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物质组释放度曲线的Weibull分布参数Td和T50随着丸剂切割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大蜜丸的服用方式可能影响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整丸和等分切割块状颗粒的物质组释放同步性有明显差异,整丸的释放同步性特征明显高于切割后颗粒的释放同步性。本文以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定量地刻画了传统剂型大蜜丸剂的缓释特征,从释放动力学角度阐释了"丸者缓也"的科学内涵;以取样间隔释放的物质组特征增量等参数为指标,可视化地评价了中药物质组释放同步性特征。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为传统剂型的评价和给药系统设计提供了释放动力学的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物质组 释放动力学 银翘解毒丸 中药缓释制剂雏形 释放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继稳 陈立兵 +2 位作者 顾景凯 葛卫红 杨明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建立以中药多组分整体为对象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方法:基于中药化合物组的整体谱特征,运用Kalman滤波法,计算获得溶出介质中化合物组含量,建立多组分中药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评价理论;采用随机模拟数据,验证Kal... 目的:建立以中药多组分整体为对象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方法:基于中药化合物组的整体谱特征,运用Kalman滤波法,计算获得溶出介质中化合物组含量,建立多组分中药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评价理论;采用随机模拟数据,验证Kalman滤波法评价化合物组释放度的可行性,举例说明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结果:示例表明,Kalman滤波法计算多组分化合物组浓度的线性、重现性、稳定性良好。结论:以Kalman滤波法为基础的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相一致,具有可视化的直观、简化、定量结果,对优化设计多组分中药给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其药动学、药效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化合物组 多组分 Kalman滤波法 释放度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三种β_2-受体激动剂的质谱裂解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英武 顾景凯 +1 位作者 王玲 陈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采用电喷雾电离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 ESI-Qq TOFMS)联用技术 ,对三种β2 -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 Clenbuterol)、沙丁胺醇 ( Salbutamol)和盐酸 SPFF进行碰撞诱导解离 (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CID)研究。将三种药物标准品用... 采用电喷雾电离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 ESI-Qq TOFMS)联用技术 ,对三种β2 -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 Clenbuterol)、沙丁胺醇 ( Salbutamol)和盐酸 SPFF进行碰撞诱导解离 (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CID)研究。将三种药物标准品用甲醇溶解至 0 .1μg/m L直接进样 ,选择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以质子化准分子离子 [M+H]+ 作为内标物 ,对碎片离子进行了准确质量测定 ,确认了这些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 ,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发现 :它们的 ESI-MS2质谱分别生成脱去 H2 O分子、叔丁氨基等的碎片离子 ,其中叔丁氨基碎片离子 ( m/z74)为三种药物共有的碎片离子 ,这些特征可为 β2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转化和定量分析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受体激动剂 质谱 裂解特征 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波 朱鹤云 +3 位作者 关皎 郝乘仪 段景灿 顾景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3-786,共4页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差异,评价龙胆中其他成分对龙胆苦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以龙胆苦苷为指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差异,评价龙胆中其他成分对龙胆苦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以龙胆苦苷为指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龙胆苦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16.53±0.37)g/mL和(16.61±0.49)g/mL,Tmax分别为0.25 h和1.5 h,t1/2(α)分别为(0.20±0.04)h和(0.69±0.14)h,t1/2(β)分别为(0.64±0.08)h和(0.80±0.11)h,AUC0~∞分别为(18.20±1.97)g.h/mL和(39.20±1.18)g.h/mL,CL分别为(2.75±0.32)L/(h.kg)和(1.22±0.04)L.(h.kg)。结论:大鼠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及龙胆提取物后龙胆苦苷的药动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龙胆苦苷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物质组相关概念释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继稳 陈立兵 +1 位作者 葛卫红 顾景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学者新近提出的中药物质组及类似概念,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概念。针对中药物质组的本质,进一步明确中药物质组的内涵和外延,以期推动形成统一的物质组学概念,为中医药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药物质组 中药化合物组 本草物质组 化学物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萍 张华 +2 位作者 茅仁刚 张雷 崔相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石杉碱甲浓度的HPLC-MS/MS方法,研究不同厂家生产石杉碱甲片之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口服2种石杉碱甲片试验设计,对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石杉碱甲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36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药浓度检...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石杉碱甲浓度的HPLC-MS/MS方法,研究不同厂家生产石杉碱甲片之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口服2种石杉碱甲片试验设计,对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石杉碱甲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36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和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石杉碱甲制剂(相当于石杉碱甲100μg)的药动学参数,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0.80±0.17)和(0.76±0.19)h;mρax分别为(0.728±0.16)和(0.728±0.17)μg.L-1;t1/2分别为(11.90±1.15)和(12.04±1.38)h;采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7.61±1.22)和(7.47±1.12)μg.h.L-1,AUC0-∞分别为(8.63±1.32)和(8.54±1.35)μg.h.L-1;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6±7.3)%。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舍曲林片、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喆 魏振满 +3 位作者 丁晋彪 贺江平 顾景凯 张月梅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评价盐酸舍曲林片、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受试者随机、自身三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盐酸舍曲林片、分散片和参比制剂50 mg,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BAPP2.2软件处理获得。... 目的评价盐酸舍曲林片、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受试者随机、自身三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盐酸舍曲林片、分散片和参比制剂50 mg,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BAPP2.2软件处理获得。结果3种制剂Cmax分别为(14.10±6.49)ng/ml、(14.17±6.02)ng/ml和(14.51±6.27)ng/ml,Tmax分别为(5.22±1.17)h、(5.11±1.68)h和(4.72±1.18)h,t1/2分别为(29.92±7.43)h、(27.55±6.89)h和(29.04±7.52)h,AUC0tn分别为(457.86±236.28)ng/(ml.h)、(452.62±259.41)ng/(ml.h)和(452.49±275.10)ng/(ml.h),AUC0-∞分别为(502.95±276.04)ng/(ml.h)、(493.11±299.28)ng/(ml.h)和(502.59±324.23)ng/(ml.h);相对于参比制剂,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0-tn为(105.22±21.85)%和(13.26±19.00)%。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AUC0-tn和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两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盐酸舍曲林片、盐酸舍曲林分散片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舍曲林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舍曲林片 分散片 生物等效性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ck-in”化学传递系统的脑靶向性前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扬 杨艳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1-39,共9页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因此,基于提高血脑屏障透过能力,改善脑摄取特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58年Albert首次提出"前药"概念以来,前药修饰在提高口服药...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因此,基于提高血脑屏障透过能力,改善脑摄取特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58年Albert首次提出"前药"概念以来,前药修饰在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善组织分布、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大约5%~7%的上市药物可以定义为前药."Lock-in"化学传递系统是一种前药载体,能生成极性较大的中间体将药物"Lock"在脑内,从而可实现药物的脑靶向.本文综述了基于"Lock-in"化学传递系统的脑靶向性前药,包括二氢吡啶型、(酰氧基)烷基-磷酸酯型、硫胺素-二硫化物型等化学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靶向 前药 “Lock-in”化学传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Y-001单次给药和反复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靳洪涛 王国成 +5 位作者 李万芳 李慧 李晋 王永锋 顾景凯 王爱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0-2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CXY-001药物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单次给药及反复给药的药物毒性反应与药物暴露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分别对Beagle犬经口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及反复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后,采用液相色谱... 背景与目的:通过CXY-001药物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单次给药及反复给药的药物毒性反应与药物暴露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分别对Beagle犬经口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及反复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EC-MS-MS)方法检测犬血清中药物浓度,及观察犬的毒性反应。单次给药试验:给药剂量为227、511、767、1 150 mg/kg,每个剂量用1只Beagle犬试验,分别于给药后0.5、1、2、3、4、5、6、8、24 h采血。反复给药试验:给药剂量分别为120、30、7 mg/kg,连续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首次给药后分别于0.5、1、2、3、4、5、6、8、24 h采血;给药中期(第45 d)采血点为药后0.5、5、24 h;末次给药(第90 d)后采血点分别为药后0.5、5、24、48、72和96 h,每组采血动物数为3只。结果:单次给药后Beagle犬主要反应为呕吐,227、511、767、1 150 mg/kg 4个剂量组单次给药AUC0-24依次为150 249、263 905、232 640和19 848 ng.h/ml;犬血清中AUCO-∞分别为151 054、298 069、246 083和117 793 ng.h/ml;Cmax分别为13 400、19 500、29 100和6 910 ng/ml。反复给药120、30、7 mg/kg 3个剂量组首次给药后AUC0-24分别为(123 023±75 308)、(19 246±14 654)和(2 991±996)ng.h/ml,AUC0-∞分别为(200 189±106 688)、(25 145±22 443)和(4 650±1 855)ng.h/ml,Cmax分别为(10 440±5 891)、(3 653±1 776)和(376±116)ng/ml,第45 d、第90 d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药浓度值有一定的波动,药后48 h动物体内血药浓度已低于检测线。仅30 mg/kg剂量组未见毒性作用。结论:Beagle犬经口给予CXY-001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约<600 mg)犬血清中Cmax、AUC0-24和AUC0-∞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复给药于停药后药物清除较快,提示该药连续给药后可能无蓄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Y-001 毒代动力学 药物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卫平 孙小成 +2 位作者 王静 王浩 王金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4-728,748,共6页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质量浓度,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其...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质量浓度,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胡黄连总苷32mg·kg-1后,胡黄连苷Ⅰ和苷Ⅱ的t1/2β分别为(0.70±0.03)h和(0.63±0.25)h,AUC0t-为(1 379.74±122.82)μg·h·L-1和(16 221.01±562.50)μg·h·L-1。灌胃给予等量总苷后,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0.99%。结论胡黄连苷Ⅰ和苷Ⅱ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两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Ⅰ 胡黄连苷Ⅱ LC—MS MS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仑苯二氮燐类药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馨 王英武 +3 位作者 顾景凯 钟大放 王玲 陈刚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05-1108,共4页
采用电喷雾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ESI QqTOF)联用技术 ,对 3种三唑仑苯二氮类药物进行CID研究 ,并以质子化准分子离子 [M +H]+ 作为内标物 ,对碎片离子进行了准确质量测定 ,确认了这些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 ,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 采用电喷雾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ESI QqTOF)联用技术 ,对 3种三唑仑苯二氮类药物进行CID研究 ,并以质子化准分子离子 [M +H]+ 作为内标物 ,对碎片离子进行了准确质量测定 ,确认了这些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 ,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发现 ,它们的ESI MS2 (源内 )和ESI MS3质谱分别生成脱去N2 分子、HCN或CH3CN分子和Cl原子的碎片离子 ,其中m z 2 0 5为 3种药物共有的碎片离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仑苯二氮Chuo类药物 电喷雾质谱 裂解特征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镇静催眠药物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雪 孙慧 +2 位作者 张琪 任天明 顾景凯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0-467,共8页
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比格犬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active metabolize,AM)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采血管中加入酯酶抑制剂敌敌畏,采样后立即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浆,加入2-溴-3’-甲氧基苯乙酮(MPB)进行衍生化,反应完成后直... 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比格犬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active metabolize,AM)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采血管中加入酯酶抑制剂敌敌畏,采样后立即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浆,加入2-溴-3’-甲氧基苯乙酮(MPB)进行衍生化,反应完成后直接加入含0.1%甲酸的冰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测定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衍生化产物(MP-A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PI4000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峰宽较窄且对称的色谱峰;MP-AM的线性范围为1~1 000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5;生物基质效应较小,提取回收率在92.8%~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27%。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的相关要求,适用于比格犬血浆中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活性代谢物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评价银翘解毒片的释放特征(英文)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立兵 王中华 +6 位作者 傅丹丹 凌昳 葛卫红 顾景凯 YORK Peter 邵群 张继稳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0-455,共6页
目的:考察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在银翘解毒片释放特征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Kalman滤波法为基础,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翘解毒片化合物组标准谱、线性、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研究,测定银翘解毒片及其粉末的化合物组释放... 目的:考察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在银翘解毒片释放特征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Kalman滤波法为基础,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翘解毒片化合物组标准谱、线性、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研究,测定银翘解毒片及其粉末的化合物组释放特征。结果:方法学结果表明,在0.112~1.120mg生药/mL范围内银翘解毒片化合物组呈线性相关(r=0.9997);高、中、低化合物组浓度测定的RSD分别为0.05%、0.07%和0.31%,浓度分别为0.278,0.556,和1.120mg生药/mL的供试液化合物组在24h内稳定。结论:化合物组释放度能简洁、可视、直观地反映银翘解毒片多组分释放动力学特征,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可以定量地揭示传统中药制剂的新内涵或其给药系统的活性组分释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组 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 Kalman滤波法 多组分 银翘解毒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 被引量:35
14
作者 陈立兵 张继稳 +1 位作者 顾景凯 葛卫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物质组 释药/溶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珍玉 代宗顺 +1 位作者 顾景凯 侯淑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片(痛风性关节炎药)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18名,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法,单剂量po受试及参比制剂1mg,剂间隔为2周。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秋水仙碱浓度,计算2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片(痛风性关节炎药)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18名,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法,单剂量po受试及参比制剂1mg,剂间隔为2周。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秋水仙碱浓度,计算2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剂量po试验及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6.38±2.75),(6.63±3.12)μg.L-1;tmax分别为(1.7±1.3),(1.5±0.7)h;t1/2分别为(17.28±5.59),(15.78±2.58)h;AUC0-48分别为(50.19±14.93),(48.22±16.23)μg.h.L-1,AUC0-inf分别为(57.70±15.91),(54.24±18.12)μg.h.L-1;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3±39.1)%。结论2制剂在单剂量下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片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侠 梁雁 +4 位作者 路敏 田硕涵 张慧琳 顾景凯 崔一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扩张血管中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七叶皂苷A、B2组分浓度,用WinNonLin5.0计算主要药代...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扩张血管中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七叶皂苷A、B2组分浓度,用WinNonLin5.0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mg后,七叶皂苷中A、B2组分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83.00±70.53)、(206.33±57.20)ng.mL-1;AUC0-t分别为(1008.05±396.49)、(638.96±259.48)ng.mL-1.h;t1/2分别为(3.72±0.44)、(3.57±0.48)h;Vz分别为(19.39±7.05)、(23.82±11.43)L;CL分别为(3.66±1.36)、(4.55±1.86)L.h-1;36h尿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4.91±1.38)%、(2.80±0.71)%。结论健康人体对七叶皂苷中A、B2组分的处置过程大致相同,消除半衰期约3.6h,原形药物尿排泄百分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一民 赵侠 +5 位作者 孙培红 周颖 赵东方 张慧琳 程卯生 顾景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平喘药)的耐受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剂量递增试验设计,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25、50、100μg,观察不良事件,用HPLC-MS/MS测定血浆和...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平喘药)的耐受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剂量递增试验设计,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25、50、100μg,观察不良事件,用HPLC-MS/MS测定血浆和尿样中川丁特罗的浓度,用Win-NonLin5.0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0名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后,有2名受试者出现2个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程度均为轻度,未经任何治疗自行恢复。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25、50、100μ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2.2±4.2)、(20.0±4.3)、(48.6±14.3)pg.mL-1;tmax分别为(1.1±0.5)、(1.8±1.2)、(1.3±0.4)h;t1/2分别为(19.9±6.4),(18.0±6.7)、(17.7±8.6)h;AUC0-tn分别为(80.5±43.0)、(116.7±57.5)、(215.7±64.5)pg.h.mL-1;Ae分别为(1.7±0.5)%、(2.1±0.8)%、(1.9±0.3)%。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川丁特罗片25~100μg安全、可耐受;且其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丁特罗片 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去甲基文拉法辛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明远 杨艳 +4 位作者 高瞰 孙严彤 杜晓琳 闫婷婷 顾景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2-633,共2页
目的研究O-去甲基文拉法辛对大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及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22.90mg.kg-1.d-1的O-去甲基文拉法辛琥珀酸盐一水合物,连续7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450含量及CYP2D6、CY... 目的研究O-去甲基文拉法辛对大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及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22.90mg.kg-1.d-1的O-去甲基文拉法辛琥珀酸盐一水合物,连续7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450含量及CYP2D6、CYP3A4活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ODV组CYP450含量和CYP3A4活性无变化(P>0.05),CYP2D6活性明显被抑制(P<0.01)。结论ODV对CYP450含量和CYP3A4活性无影响,但对CYP2D6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去甲基文拉法辛 CYP450 CYP2D6 CYP3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舍曲林浓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振满 丁晋彪 +2 位作者 贺江平 顾景凯 张月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盐酸舍曲林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以替米沙坦为内标,内标法定量。流动相:乙腈-10mmol·L-1乙酸铵-1%甲酸(70:30:0.1);质谱采用离子喷雾离子化源,扫描方式为多重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盐酸舍曲林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以替米沙坦为内标,内标法定量。流动相:乙腈-10mmol·L-1乙酸铵-1%甲酸(70:30:0.1);质谱采用离子喷雾离子化源,扫描方式为多重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06.3→m/z159.1(舍曲林)和m/z515.2→m/z276.1(替米沙坦)。结果:舍曲林和替米沙坦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22min和2.44min;舍曲林的线性范围为0.5~50.0ng·mL-1,r=0.9992,回归方程:Y=0.0021+0.0217X,最低检测浓度为0.5ng·mL-1;提取回收率在82%~90%范围内;日内相对标准差<4%,日间精密度<13%。结论:此法适合人体血浆盐酸舍曲林浓度的监测及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盐酸舍曲林 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男性多次口服爱地那非片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侠 孙培红 +4 位作者 周颖 刘玉旺 张慧琳 顾景凯 崔一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枸橼酸爱地那非片(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7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0、45和60 mg 3个剂量组,每组9人,试验期间严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事件,用LC-MS/MS测定多次服药后血... 目的研究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枸橼酸爱地那非片(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7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0、45和60 mg 3个剂量组,每组9人,试验期间严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事件,用LC-MS/MS测定多次服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多次口服枸橼酸爱地那非片30、45和60 mg后,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 ax分别为(256.6±106.6)、(435.7±115.4)和(918.6±442.5)ng.mL^-1;Cav分别为(57.2±26.1)、(95.0±28.9)和(247.6±137.0)ng.mL^-1;tm ax分别为(1.1±0.6)、(1.2±0.6)和(1.6±0.5)h;t1/2分别为(4.5±0.3)、(4.4±0.6)和(3.9±0.6)h;AUC0-24h分别为(1373.3±625.6)、(2280.1±693.6)和(5941.8±3288.4)ng.h.mL^-1;AUC0-36h分别为(1405.9±650.2)、(2314.6±710.3)和(6039.9±3 338.4)ng.h.mL^-1。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面色潮红、头痛或头晕等,程度均为轻度。结论连续3天,每天1次,口服枸橼酸爱地那非30-60 mg对健康受试者是安全的,爱地那非在体内无明显蓄积;在30、45 mg时,Cm ax和AUC0-t与剂量成比例增加;而在60 mg时,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爱地那非片 药代动力学 安全性 多次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