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驱动的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转型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
以创新驱动为研究基点,探索了创新驱动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强调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再工业化"创新驱动路径是技... 以创新驱动为研究基点,探索了创新驱动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强调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再工业化"创新驱动路径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互促的过程,导致中美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战略发展目标重叠与国际资源的争夺上。当前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偏低,创新驱动转型是必由之路,但美国"再工业化"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制造了种种障碍,亟待突破。为此,中国也应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寻求启示,以明确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的着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前沿的后发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4,共9页
从短期来看,大部分后发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动因可以用技术追赶与技术前沿这两种典型的技术进步模式加以解释。从长期来看,技术追赶和技术前沿作为后发经济增长的两种动力模式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共存,构成一个后发经济增... 从短期来看,大部分后发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动因可以用技术追赶与技术前沿这两种典型的技术进步模式加以解释。从长期来看,技术追赶和技术前沿作为后发经济增长的两种动力模式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共存,构成一个后发经济增长路径。后发经济增长路径遵循"技术准备—技术追赶—技术前沿"的三阶段技术演进过程,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可以分析探究成功追赶或赶超的典型案例国家在技术演进阶段中的后发经济增长动态,以期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和经济增长做出适宜的阶段性策略取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追赶 技术前沿 技术积累 后发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前沿、技术追赶与经济赶超——从美国、日本两种典型后发增长模式谈起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经济赶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赶超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适时地将技术进步推进模式由技术追赶转换为技术前沿扩张。文章从美国、日本两国典型的后发经济增长历程谈起,认为后发国家在对先发国家技术差距收敛的过程... 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经济赶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赶超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适时地将技术进步推进模式由技术追赶转换为技术前沿扩张。文章从美国、日本两国典型的后发经济增长历程谈起,认为后发国家在对先发国家技术差距收敛的过程中,即使能够无限趋近于前沿技术水平,但也无法通过技术追赶模式跨越后发经济赶超的"最后最小距离",技术前沿扩张才能够使后发国家实现真正的赶超。技术追赶和技术前沿是后发国家在经济赶超不同阶段中的两种技术进步推进模式,两者的转换和取舍都是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增长。研究技术进步的推进过程也是为了更好地探寻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实现路径,因而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法,结合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因,来构建基于技术前沿和技术追赶的经济赶超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前沿 技术追赶 后发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赶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及其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黎 李俊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5年,它是以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本国企业回归意...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5年,它是以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本国企业回归意愿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经济"虚实脱节"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发生了跃升式的增长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借助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促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优势与绩效 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金融市场LEI系统——最新进展与中国的参与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达 张佳睿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美国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反思的结论之一是要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为此,美国提出了构建全球金融市场LEI系统这一改革建议。该系统是继《巴塞尔协议》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和标准。作为一个"联邦"式的全球金融... 美国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反思的结论之一是要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为此,美国提出了构建全球金融市场LEI系统这一改革建议。该系统是继《巴塞尔协议》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和标准。作为一个"联邦"式的全球金融信息收集和分享平台,该系统具有全球化、一体化和公开化的特点。它既便于各国金融当局监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管理交易对抗风险的能力。目前,该系统的发展呈现出"架构建设"、"渠道建立"、"监管应用"和"标准扩展"四线同步推进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建设和推广这一系统的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参与这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应当秉持研究先行、协同推进以及加强保障的基本原则,做好该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金融 LEI 识别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达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驱,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分为1990年的蓬勃发展时期2000—2006年的平稳发展时期,以及2007年以来的新发展时期。美国在1990年末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驱,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分为1990年的蓬勃发展时期2000—2006年的平稳发展时期,以及2007年以来的新发展时期。美国在1990年末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美国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转型,并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传统的证券交易方式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最终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共生、融合的发展格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竞争与融合之路依然漫长,美国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发展互联网的启示是,要打破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定势,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探索适应大金融时代的更加灵活的、高效的新型金融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互联网金融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以东南亚国家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俊江 卢洪波 王丽峰 《科学决策》 CSSCI 2022年第11期141-149,共9页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且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态势。以东南亚国家为样本,设计投入指标和以人均 GDP为主的产出指标,结合SSBM模型测算分析各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趋势,并利用ESDA模型对空...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且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态势。以东南亚国家为样本,设计投入指标和以人均 GDP为主的产出指标,结合SSBM模型测算分析各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趋势,并利用ESDA模型对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定义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在2010年至202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在波动中提升,彼此间的差异性不大,且呈现聚拢趋势。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显著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SSBM模型 决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及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黎 李俊江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120,共7页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已实施五年,它是以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就业为目标,追求可持续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本文分析了该计划实施的进展,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效果。虽然"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已实施五年,它是以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就业为目标,追求可持续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本文分析了该计划实施的进展,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效果。虽然"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对出口的拉动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对美国就业、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投资均显示出较强的正向作用。该计划没有促使美国经济增长实质性地回归出口拉动模式,但却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倍增计划” “再工业化” 马氏距离匹配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与TPP经济效应的比较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本叶 王玉莹 《经济视角》 2016年第6期92-99,共8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TPP和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运用GTAP模型,对TPP和RCEP建成后全面取消关税壁垒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实证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对各经济体的主要影响,发现RCEP如果建成将可以有效应...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TPP和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运用GTAP模型,对TPP和RCEP建成后全面取消关税壁垒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实证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对各经济体的主要影响,发现RCEP如果建成将可以有效应对TPP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目前应该积极推动RCEP建设。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推动RCEP建设和应对TPP挑战的经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TPP GTAP模型 宏观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黎 李翔宇 江祉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既有机遇亦有挑战。从机遇方面看,疫情加快了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发展步伐,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发展,刺激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从挑战方面看,凸显了跨境电商物流的短...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既有机遇亦有挑战。从机遇方面看,疫情加快了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发展步伐,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发展,刺激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从挑战方面看,凸显了跨境电商物流的短板,加大了跨境电子商务经营风险,加剧了跨境电商企业的生存危机。从短期及长期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旨在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冲击,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早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跨境电子商务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与互联网金融发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达 刘天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28,共3页
2010年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急剧扩张。2013年以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使得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监管成为焦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以及技术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中国的发展... 2010年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急剧扩张。2013年以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使得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监管成为焦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以及技术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较为突出的特征。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金融业态和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当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搜集与监测分析,完善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坚决打击非法集资,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互联网金融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80
12
作者 王达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57,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互联网金融 中国 比较 网络经济学
原文传递
论后发追赶进程中的供给侧增长动力转换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2,共8页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心是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既可在需求端发力,亦可在供给端发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供给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相应地,全要...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心是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既可在需求端发力,亦可在供给端发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供给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相应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创新,并配以资本的协同互动,这符合于供给侧增长动力特征。对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而言,供给侧增长无非是资本与技术二者协同转换的结果,亟待将供给侧增长与后发理论相结合,强调资本与技术在供给侧的后发动力效应和路径机理,以期对中国的后发增长和供给侧动力转换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追赶 供给侧增长动力 技术效率 技术创新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转型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俊江 王宁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3,共9页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转型。在资源禀赋、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为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目标,能源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积...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转型。在资源禀赋、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为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目标,能源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加强能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煤炭 能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的视角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本叶 李秭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出口却频繁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制造业领域投资比重较高,投资行业领域与...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出口却频繁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制造业领域投资比重较高,投资行业领域与遭受美国反倾销措施的出口部门呈现一定的重叠性。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贸易壁垒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即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贸易壁垒跨越动机,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决定对美直接投资的重要变量。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美直接投资 贸易壁垒 反倾销 跨越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会增加雾霾污染吗?——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本叶 马晓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80,共17页
在Copeland-Taylo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雾霾污染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的特征,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雾霾污染之间也... 在Copeland-Taylo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雾霾污染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的特征,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雾霾污染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东部地区已跨越倒U型曲线的拐点,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将有助于降低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和传统制造业仍旧是导致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人口集聚、技术进步、高质量外商投资能够有效抑制雾霾的形成。基于此,城市之间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完善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雾霾污染。政府应甄别、筛选高质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清洁技术水平,以有效治理我国雾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生态文明 雾霾污染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基于双边金融关系再平衡的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3,共10页
在后危机时代,中美两国金融交往的角色和地位导致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之下面临着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此,通过一个标准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中美两国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判断,即利用货币政策冲击、金融市场冲击以及... 在后危机时代,中美两国金融交往的角色和地位导致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之下面临着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此,通过一个标准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中美两国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判断,即利用货币政策冲击、金融市场冲击以及技术冲击,考察中国与美国的产出和投资水平受到对方国家外部冲击的影响。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来自美国的冲击对中国的产出和投资市场具有显著的作用;而来自中国的冲击对美国宏观经济的作用则十分微弱。在此基础上,引入中美金融关系再平衡的趋势,再次通过以上三种外部冲击,验证这一再平衡趋势对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中美金融关系再平衡的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国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并有利于推动中美两国成为更加实质性的经济合作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市场波动联动性 非对称性 中美金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内在动因、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俊江 薛春龙 史本叶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7,共5页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规模、投资分布、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特点。从企业获得市场、寻求战略性资产、提高跨境经营效率等微观层面以及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层面,...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规模、投资分布、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特点。从企业获得市场、寻求战略性资产、提高跨境经营效率等微观层面以及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层面,分析了推动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最后针对上述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外直接投资 兼并收购
原文传递
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及影响前瞻笔谈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晓 于潇 +1 位作者 王达 姜扬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127,共22页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显露坍缩征兆。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内政外交政策选择一直具有全球性影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显露坍缩征兆。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内政外交政策选择一直具有全球性影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对华发动极限施压性的"贸易战"和战略竞争,使中美关系发生严重倒退。特朗普政府随心所欲、极端强硬的执政风格,不仅招致很多国家的激烈批判和反对,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巨大争议。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尽管现任总统特朗普仍然没有承认和接受败选事实,但美国政府更迭已经无可逆转。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我们将如何应对美国因政府更迭而发生的政策调整?为加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前瞻研究,2020年11月5日,本刊编辑部联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格局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10位专家做了会议发言。本刊选择其中3篇和另外1篇投稿摘要刊发,希望能够促进对美国新一届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外政策 现代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 现任总统 美国大选 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 美国政府
原文传递
美国的贸易政治对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基于TPP谈判的视角 被引量:12
20
作者 项卫星 王冠楠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9,127,共9页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谈判条款的设定上,各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对国会议员的游说来抵制由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冲击;在国会两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通过两党的不同政治主张而集中显示,并最终体现在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上;而政府在制定有关TPP谈判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由美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即它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为规避其贸易政治的影响,应通过继续对其"院外援华集团"实施"利益均衡"的策略,培育其与中国之间的"相容利益";同时加强与那些保护性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和磋商;并借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和平台,加强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沟通、磋商及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贸易政治 贸易政策 博弈 决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