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肖霞 滕春燕 +3 位作者 马慧 宋丹丹 李艳蕾 王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针对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患者标本首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其中336例阳性患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两种血清... 目的针对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患者标本首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其中336例阳性患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两种血清学检测。临床上明确诊断为梅毒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TP-ELISA试验的S/CO值的升高,TPELISA与TPP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随之升高。TPP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47%、99.16%;ELISA分别为98.32%、98.00%;RPR分别为78.57%、94.00%。RPR对于早期与潜伏期梅毒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TPPA、ELISA(P<0.05),而三种方法对晚期梅毒实验室检测阳性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TPPA与ELISA方法检验梅毒螺旋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是良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适用于筛查和确诊,RPR适用于判断梅毒疗效及观察病情进程。TPPA或ELISA联合RPR实验可作为各期梅毒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时CO_2气腹对循环系统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华 刘秀霞 金福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时人工 CO2 气腹对患者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 40例妇科卵巢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CO2气腹组 ( 组 )、非气腹组 ( 组 )。在麻醉方法相同情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时人工 CO2 气腹对患者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 40例妇科卵巢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CO2气腹组 ( 组 )、非气腹组 ( 组 )。在麻醉方法相同情况下 ,分别观察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 5、1 0、30 min时 HR、收缩压、舒张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 Sp O2 )、呼吸末 CO2 分压 ( PETCO2 )及术前和术后 8h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 组气腹 5、1 0、30 min,MAP较诱导前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 P<0 .0 5 )。 组气腹 1 0 min后 HR变化明显 ( P<0 .0 1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组术后 8h谷草转氨酶 ( AST)、磷酸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值较术前有明显增高 , 组增高不明显。结论 :人工 CO2 气腹可以使 MAP升高 ,HR增快 ,心肌酶谱改变。因此 ,腹腔镜手术中 ,一定要注意防止气腹压力过高所诱发的心肌缺血性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人工 二氧化碳 腹腔镜检查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实验室感染性高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丽波 冯琳琳 +2 位作者 杨云海 丛树楠 孙丽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7-871,共5页
目的研究立式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感染性废物时,包装方法对灭菌效果的影响,通过验证其生物安全性,为制定我国医院实验室感染性高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指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某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处理间两台立式下... 目的研究立式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感染性废物时,包装方法对灭菌效果的影响,通过验证其生物安全性,为制定我国医院实验室感染性高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指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某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处理间两台立式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为观察对象,试验菌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6767)生物指示物,材料包括玻璃试管(棉球封口)、玻璃平皿、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等,试验设三组,分别为无包装组、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敞口包装组、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封口包装组,通过处理效果检测试验和安全性验证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包装组生物指示物培养结果:设置温度为121℃,灭菌20 min可以达到灭菌效果;设置温度为132℃,灭菌5 min可以达灭菌效果。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敞口包装组生物指示物培养结果:设置温度为121℃,灭菌60 min可以达灭菌效果。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封口包装组生物指示物培养结果:设置温度121℃,灭菌105 min,可以达到灭菌效果。无论塑料包装袋是敞口还是封口,设置温度132℃,灭菌5 min,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融化。结论建议采用121℃灭菌程序,使用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敞口包装,灭菌65 min;使用医疗废物塑料包装袋封口包装,灭菌110 min,不建议采用132℃灭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实验室 感染性高危险废物 无害化处理 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曙东 张冰 +6 位作者 孙卫红 杨茹淇 杜宇 王天策 许日昊 朱志成 柳克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术,1例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技术,2例分别采用降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输血技术,2例分别采用升主动脉与股静脉和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股静脉插管转流技术。结果 9例体外循环转流顺利实施,体外循环时间17~180 min,3例阻断时间29~46 min,8例手术及急救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抢救无效,心脑复苏失败,死亡。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高难度非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也为非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抢救提供新的救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技术 非心脏外科手术 急诊抢救 生命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冰 滕春燕 +3 位作者 张曙东 金玉芬 邓沫 于艳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51-215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大于30%[1]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其耐药性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分析 医院感染 2009年 条件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 院内感染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丹 李琳 郭连坤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5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对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通过常规拉网式检验方法和分级检验方法,将两次检验出的结果分为两组。采... 目的研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对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通过常规拉网式检验方法和分级检验方法,将两次检验出的结果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血脂生化检验,获得结果作为参照组;在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获得结果作为实验组。将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结果中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结果中载脂蛋白B(109.64±20.58)低于实验组的(215.91±21.17)(t=35.994,P <0.001),载脂蛋白AI (5.34±0.23)低于实验组的(22.85±3.44)(t=50.788,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3±1.15)mmol/L低于实验组的(4.08±1.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4,P<0.001)。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检验效果,并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检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在妇科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传和 张冬霞 +1 位作者 刘明辉 李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3589-3591,共3页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TBS2001修订描述性诊断报告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6月间所做液基细胞学涂片2176例诊断及在ASC-H以上的109例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76例中取...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TBS2001修订描述性诊断报告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6月间所做液基细胞学涂片2176例诊断及在ASC-H以上的109例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76例中取材满意2012例,检出ASC-US103例,ASC-H13例,LSIL42例,HSIL36例,SCC15例,AGC21例,腺癌2例,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总符合率为95.4%。结论:液基细胞学用于妇科细胞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上皮细胞异常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此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临床妇科的检查、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细胞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TBS2001修订描述性诊断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干预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连坤 李琳 李丹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6期187-188,19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干预后,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干预后,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有1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采用常规免疫检验质量干预方法进行质量管控,其余1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干预进行质量管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结果实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免疫检验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14%(χ^2=11.450,P=0.001),核心抗原免疫检验准确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91.43%(χ^2=7.519,P=0.006),表面抗体免疫检验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57%(χ^2=7.347,P=0.007),核心抗体免疫检验准确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90.71%(χ^2=8.523,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提高能提升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干预 临床免疫检验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手机的灭菌流程及维护保养
9
作者 姜艳华 李亚华 +1 位作者 冯淑梅 潘文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2-222,228,共2页
关键词 牙科手机 维护保养 灭菌方法 “以人为本” 口腔门诊 医疗工作 医疗器械 器械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供应室卫生监测结果着眼完善医院感染管理
10
作者 潘文波 姜艳华 +1 位作者 毕重秀 陈力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2865-2866,共2页
目的:研究现行消毒无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顺利康复。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与院感染科协通过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加强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建立健全... 目的:研究现行消毒无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顺利康复。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与院感染科协通过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加强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建立健全各种监测制度,强化供应室每一个环节,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实施有效监测制度,建立控制管理一体化系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监测 医院感染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楠 李玉成 +2 位作者 海鹏丽 李忱蔚 徐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细胞,其作为抵御入侵人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是心脏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细胞,其作为抵御入侵人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是心脏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中病变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类型,几乎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巨噬细胞谱系的多样化和高度可塑性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在不同的微环境刺激下可以分化为促炎或抗炎表型并且发挥相应的功能。再者巨噬细胞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改变也会影响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其代谢水平或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代谢 研究进展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雅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H800做干化学检测,UF1000做尿液沉渣分析,并结合手工镜检复查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63...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H800做干化学检测,UF1000做尿液沉渣分析,并结合手工镜检复查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尿路感染患者49例,肾结石患者14例,酸中毒患者5例,黄疸患者5例,其余4例患者各项尿检指标正常。结论尿液检验能够在患者患病早期对疾病作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检验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苗鸣殊 孙鸿妍 +4 位作者 张晓天 贺思思 任浩文 杨梅 朱洪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宫颈癌的全球新发病例为60.4万例,死亡人数达34.1万人[1]。近年来,我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同时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2]。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宫颈癌的全球新发病例为60.4万例,死亡人数达34.1万人[1]。近年来,我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同时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2]。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高危型HPV16和HPV18为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女性生殖系统 发病人群 女性宫颈癌 高危型HPV HPV18 新发病例 死亡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李红红 于娜 +5 位作者 史鸣昊 孙莹 李峣 沈忠军 刘晓一 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0-1399,共10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的患者作为VTE组,88例未出现VTE者作为非VTE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患者血栓事件的类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PIC)、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恶性肿瘤并发VTE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相关性。构建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的显著性、拟合优异度、校准曲线和C值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并发VTE事件的预测概率。采用模型的C值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OMPASS-CAT风险评分(CRS)和Khorana风险评分(KRS)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VTE组患者血浆TAT(P<0.001)、PIC(P<0.001)、D-dimer(P<0.05)和FDP(P<0.01)水平均高于非VTE组;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分化和淋巴转移的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危险因素(P<0.001)、低分化(P<0.001)和淋巴转移(P<0.05)的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VTE。VTE事件中,大部分(65%)VTE类型为单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ROC曲线分析,TAT和PI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D-dimer和FDP。TAT≥0.70μg·L^(-1)(P<0.05)、低分化(P<0.0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P<0.01)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新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P=0.805)和良好的内部验证(χ^(2)=75.266,P<0.001)。采用ROC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预测模型、CRS和KRS的C值分别为0.908、0.676和0.541,使用DCA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RS和KRS的临床预测价值,与CRS和KRS比较,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具有更高的净获益率。结论:TAT和PIC早期预测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较D-dimer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对于本研究纳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和临床预测价值均优于CRS和K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生物标志物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亚群在调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海鹏丽 李玉成 +2 位作者 杨楠 李忱蔚(综述) 徐立(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044-2048,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成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涉及多种免疫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作用介导复杂的免疫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成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涉及多种免疫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作用介导复杂的免疫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特异性功能的亚群,这些T细胞亚群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或抗炎细胞因子,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了解这些免疫细胞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对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该文旨在综述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肾损伤分子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38
16
作者 黄菁 郑美玲 +1 位作者 王玉珏 于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30例重度...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足月分娩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KIM-1和尿NGAL,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尿KIM-1、尿NGAL、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病情进展各指标均逐渐升高。体质量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肌酐比值、尿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NGAL是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尿KIM-1、血清胱抑素C、尿NGAL及联合预测因子作为子痫前期早期肾损伤筛查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83.3%、75.0%、88.9%、96.8%;特异度分别为72.7%、70.0%、75.6%、86.4%。结论尿KIM-1、血清胱抑素C和尿NGAL的水平可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进展和子痫前期肾损伤的程度。尿KIM-1、血清胱抑素C、尿NGAL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早期肾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肾损伤分子1 血清胱抑素C 脂质运载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偏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传和 李琳 +3 位作者 郑连荣 毕重秀 朱洪权 许海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5-1497,共3页
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淋病而高居第5位(早在2002年为第7位)。梅毒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淋病而高居第5位(早在2002年为第7位)。梅毒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检查(检测抗体)、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直接荧光抗体法等)和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不同年龄段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假阳性率 性传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阿米卡星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丽艳 刘昕鸣 +3 位作者 庞孟煜 高艺航 李俊峰 于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为这类标本血小板的准确计数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在1例少见的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或不加硫酸阿米卡...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为这类标本血小板的准确计数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在1例少见的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或不加硫酸阿米卡星后采集静脉血,分别于采血后不同时间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和其他血细胞参数;留取EDTA-K2抗凝血后不同时间加入阿米卡星,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并检查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改变。结果:未加阿米卡星的EDTA-PTCP标本,随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0.5~4.0h)的延长,血小板数从117×109L-1逐渐降至41×109L-1。在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阿米卡星的血标本,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标本室温放置4.0h内血小板计数值相对稳定。采集的血标本放置30min以内加入阿米卡星,血小板计数(186×109L-1~191×109L-1)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血涂片镜检可见聚集的血小板明显解离,而超过30min后加入硫酸阿米卡星,随标本放置时间(40min~4h)的延长,血小板计数从放置40min时的168×109L-1逐渐降至放置4h时的42×109L-1,镜检血涂片中血小板逐渐明显聚集。结论:留取血标本前或留取标本后30min内加入一定量硫酸阿米卡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是准确的,且其他血细胞参数的测定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阿米卡星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解离作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肾安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产物形成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丽艳 苗春生 +2 位作者 赵雪梅 张秀云 李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草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基化产物形成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 :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胃管灌服糖肾安 ( 6g· kg-1 ) 8周后 ,检查血清、肾脏糖基化产物及红细胞、肾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 :... 目的 :研究中草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基化产物形成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 :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胃管灌服糖肾安 ( 6g· kg-1 ) 8周后 ,检查血清、肾脏糖基化产物及红细胞、肾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糖尿病大鼠血清果糖胺含量、肾脏 5 -羟甲基糠醛 ( 5 - HMF)释放量及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 ( AGEs)含量均明显升高 ,经糖肾安处理 8周后 ,这 3项指标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谷胱甘肽 ( GSH)含量以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和 CAT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糖肾安可使这些指标显著升高。糖肾安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已升高的红细胞、肾组织和尿液丙二醛 ( MDA)含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糖肾安 糖基化终产物 抑制作用 氧化性应激 大鼠 WISTAR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文 刘柏辉 +6 位作者 沙春蕊 张艳华 于庭 于艳春 许桂英 徐丹 季有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92-149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84例入选对象(其中老年脑梗死106例,老年脑出血78例)的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可比...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84例入选对象(其中老年脑梗死106例,老年脑出血78例)的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结果(1)老年脑卒中患者CRP异常率为68.4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2)老年脑卒中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7±0.86)mg/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老年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CRP水平分别为(14.06±2.17)mg/L和(10.95±2.86)mg/L,与健康对照组(2.17±0.86)mg/L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老年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4)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8.67±3.64)mg/L和(15.45±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2.14)和(6.93±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5)老年脑卒中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含量依次增高(P<0.01)。(6)老年脑卒中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0.9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91.25%(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水平可作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还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