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曦 臧丛生 于大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7-2238,共2页
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但传统低通量血液透析仅对小分子毒素作用明显。现代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大分子毒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性骨病、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远期... 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但传统低通量血液透析仅对小分子毒素作用明显。现代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大分子毒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性骨病、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远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高通量透析因其透析膜的透水性、孔径及反超滤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对中分子毒素,主要为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凝血风险评估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平平 韩昕彤 +2 位作者 刘丽 马东梅 郝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凝血风险评估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根据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进行体外循...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凝血风险评估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根据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进行体外循环凝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在治疗前后对PT和FIB值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凝血.试验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抗凝不当、血液高凝状态、高脂饮食、血管通路不畅、患者疾病都是导致凝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接受透析之前进行体外循环凝血风险评估,能够有效降低其凝血的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凝血 风险评估 无肝素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KANO模型优化门诊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汤赫男 牛雅薇 郭放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KANO模型在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以优化前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KANO模型在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以优化前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服务,优化后6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KANO模型为指导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普及率、预检分诊正确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KANO模型为指导开展门诊护理服务,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赢得更多患者的满意,极大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护理服务 KANO模型 应用效果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与其居住地区土壤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环 王志宏 +3 位作者 赵惠萍 徐学明 张培萍 刘丽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吉林省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与其居住地区的土壤元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尿路结石的发生机制,为本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尿路结石中的元素含量,并探讨其与患者居住地区的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90... 目的探讨吉林省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与其居住地区的土壤元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尿路结石的发生机制,为本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尿路结石中的元素含量,并探讨其与患者居住地区的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90%的尿路结石为含草酸钙的结石,20%为磷酸钙和草酸钙交替层状分布的结石。其中Ca++、Na+、K+含量较高,Ca++含量最高。患者居住地区的土壤碳酸钙含量亦高。结论钙代谢异常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高钙饮食饮水是形成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成分 土壤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艳博 孙玲 +1 位作者 谷玥 王伯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32期3960-3962,共3页
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保证,中心静脉置管(CVC)的使用为那些不能制作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一条生命线,但是,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 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保证,中心静脉置管(CVC)的使用为那些不能制作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一条生命线,但是,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因素、预防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预防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分层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莉 马鸿雁 +1 位作者 高凤香 韩昕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分层管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血压、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以探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116例,全部病例按高血压分级分层,其中按分层管理的患者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分层管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血压、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以探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116例,全部病例按高血压分级分层,其中按分层管理的患者56例作为管理组,按传统健康教育组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的血压、体重控制及透析充分性情况。结果分层管理后管理组有44例血压合格,血压合格率78.57%,对照组28例血压合格,血压合格率为46.67%。不同层级的两组患者血压测量值、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Kt/V值比较,低危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层管理组和对照组血压依次为137/86,153/92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693,-3.338;P〈0.01)。高危层管理组和对照组血压依次为147/88,172/99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管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Kt/V和IDWG%均有改善。不同层级的两组患者Kt/V和IDWG%比较,低危层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层和高危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教育管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尤其是中危层和高危层的高血压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下降,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分层管理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静 崔敬洋 +2 位作者 韩昕彤 奚莉 路妍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日联谊医院2所三级甲等医院185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一般人口学...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日联谊医院2所三级甲等医院185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口腔健康行为纳入可能对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得分(19.14±10.66)分,明显高于国内普通人群(11.84±9.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4,P〈0.05),年龄、透析龄、吸烟状况、刷牙频率、刷牙时长、漱口水使用状况及口腔检查频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β=-0.156-0.164,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差,有待改善,医疗工作者应重点关注年龄与透析龄较大、口腔健康行为差的患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春新碱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明智慧 单笑 韩昕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206-4207,共2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长春新碱(VCR)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VCR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VCR对Tca8113细胞增殖周期进程的影... 目的探讨外源性长春新碱(VCR)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VCR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VCR对Tca8113细胞增殖周期进程的影响,电子显微镜观察Tca8113细胞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的VCR对Tca811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细胞增殖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VCR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细胞中期,促进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下可见VCR作用后的Tca8113细胞线粒体、纺锤体、微管等结构改变,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VCR抗肿瘤效能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给药途径等,以提高其VCR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8113细胞 长春新碱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明智慧 单笑 高凤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848-3849,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56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的含量,统计分...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56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的含量,统计分析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口腔黏膜病的发病关系。结果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TGF-β、IL-1β及IL-6的含量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此外,口腔黏膜病不同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亦可用于黏膜病分型的诊断依据。临床上可通过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改善或减轻口腔黏膜病的病程,为口腔黏膜病生物治疗开辟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病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他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动静脉内瘘早期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昕彤 马鸿雁 +1 位作者 何英 周莉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V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足够的AV内瘘血流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的根本保证[1].在临床,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患者在... 自体动静脉内瘘(AV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足够的AV内瘘血流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的根本保证[1].在临床,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患者在未达到足够的血流量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待出现内瘘失功时才开始进行干预,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2012年9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透析中心对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血流量(Qa)及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狭窄[3],并对其中内瘘早期狭窄的透析患者38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扶他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远红外线照射治疗 内瘘狭窄 扶他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早期 内瘘血流量 永久性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东梅 王欣 +2 位作者 刘丽 刘平平 郝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9,共2页
创伤性截肢患者在截肢后不仅存在肢体残缺和功能障碍,还可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甚至患上抑郁.用正确的方式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和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家庭照护者的负担.本研究总结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护者... 创伤性截肢患者在截肢后不仅存在肢体残缺和功能障碍,还可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甚至患上抑郁.用正确的方式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和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家庭照护者的负担.本研究总结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负担及影响因素,以期减轻截肢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家庭照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培训-计划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长妍 陈玉坤 +2 位作者 李妍艳 张四喜 马鸿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研究监测-培训-计划(MTP)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及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抗菌药物应... 目的研究监测-培训-计划(MTP)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及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抗菌药物应用实施MTP干预前的患者2 516例(干预前组),应用实施MTP干预后的患者2722例(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组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为主,共1065次占38.8%,干预后组以一代头孢为主,共2311次占83.3%;干预前组患者用药总合理率为22.9%,显著低于干预后组80.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前组患者的抗菌药物费用显著高于干预后组(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采取MTP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应用合理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培训-计划模式 Ⅰ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