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 |
刘德斌
任东波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2
|
社会·国际社会·世界社会——三种国际关系史阐释的视角? |
孙兴杰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3
|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编纂”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
孙兴杰
颜震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4
|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编纂 |
孙兴杰
颜震
|
《国际学术动态》
|
2010 |
0 |
|
5
|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的启示 |
王秋彬
|
《国际学术动态》
|
2007 |
0 |
|
6
|
以英国学派视角审视东北亚国际社会 |
王秋彬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7
|
市民社会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基于近现代历史的考察 |
王文奇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英国学派与世界历史研究 |
巴里.布赞
颜震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9
|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
刘德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3
|
|
10
|
“欧洲中心论”与世界史研究——兼论世界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问题 |
任东波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9
|
|
11
|
民族主义与区域主义——论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的双重困境 |
任东波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5 |
10
|
|
12
|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 |
刘德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3
|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
任东波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4
|
东亚共同体:挑战与对策 |
王秋彬
|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5
|
欧洲经验与世界历史:英国学派的封闭性与开放性 |
任东波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论美国关税法的演变 |
邓峰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5 |
3
|
|
17
|
区域东亚与知识“东亚” |
任东波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 |
刘德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冷战初期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政策 |
邓峰
|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
2005 |
1
|
|
20
|
被塑造的小角色——东帝汶走向民族国家的进程 |
王文奇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