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健康教育对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欣欣 林春敏 田淑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66-2867,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健康教育对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调查1997~2010年入住我院的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127例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药前对慢性丙型肝炎及干扰... 目的探讨医院健康教育对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调查1997~2010年入住我院的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127例中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药前对慢性丙型肝炎及干扰素的认知情况和心理需求以了解患者治疗依从性,对部分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100%的患者均接受了治疗,无1例中途退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健康教育 派罗欣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长玉 王哲 高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治疗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在消化系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宏华 王江滨 晁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消化系肿瘤标本共6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性44例,女性22例,PCR扩增SSTR2、SSTR5 mR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其OD值并进...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消化系肿瘤标本共6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性44例,女性22例,PCR扩增SSTR2、SSTR5 mR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其OD值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肿瘤SSTR2 mRNA的表达频率不同,肝癌组织明显高于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P<0.05),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肝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STR5 mRNA的表达频率和表达水平在消化系肿瘤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组织中有SSTR2、5亚型表达,以SSTR2亚型为主。(2)SSTR2亚型在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表达频率及表达水平不同。在肝癌中呈高表达,在胃癌、结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水平较低。(3)SSTR2、5亚型的表达频率、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肠癌与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4)SSTR2亚型鉴定对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是否适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消化系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宏华 焦健 王江滨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生长抑素受体 (SST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包括 5个亚型SSTR1 5 ,各亚型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发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 ,且大多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 ,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 ,同一肿... 生长抑素受体 (SST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包括 5个亚型SSTR1 5 ,各亚型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发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 ,且大多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 ,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 ,同一肿瘤不同分期状态下SSTR的表达状态也有所不同。SSTR5’C末端缺失长度与抗细胞增殖作用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消化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宏华 焦健 王江滨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249-251,276,共4页
对体积小、B超、CT、MRI及动脉造影等不易检出的消化系肿瘤 ,尤其是肿瘤转移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目前十分困难 ,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消化系肿瘤提供了敏感而特异的定位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的方法 ,但此项工作尚... 对体积小、B超、CT、MRI及动脉造影等不易检出的消化系肿瘤 ,尤其是肿瘤转移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目前十分困难 ,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消化系肿瘤提供了敏感而特异的定位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的方法 ,但此项工作尚刚刚起步 ,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才能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出恰当的评价 ,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类似物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建中 刘克辉 王江滨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与SSTR特异性结合,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与靶向肿瘤表面高密度的SSTR结合的特性所开发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生... 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与SSTR特异性结合,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与靶向肿瘤表面高密度的SSTR结合的特性所开发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生长抑素受体介导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等技术,对表达SSTR的消化道肿瘤及其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其他常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能对此类肿瘤进行治疗及监测疗效,故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技术 放射导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放疗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宏华 张建忠 王江滨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75-478,共4页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靶向放疗是建立在对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其受体的研究基础之上。目前已经证实生长抑素类似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与消化系统肿瘤高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特异性和选择性结合以达...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靶向放疗是建立在对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其受体的研究基础之上。目前已经证实生长抑素类似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与消化系统肿瘤高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特异性和选择性结合以达到两者共同抗肿瘤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放疗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放疗 生长抑素类似物 生长抑素受体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生长抑素受体在消化系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郭宏华 焦健 王江滨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5期185-187,209,共4页
生长抑素受体 (SST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包括 5个亚型 :SSTR1~ 5 ,各亚型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发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 ,且大多数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 ,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 ,... 生长抑素受体 (SST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包括 5个亚型 :SSTR1~ 5 ,各亚型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发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 ,且大多数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 ,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 ,同一肿瘤不同分期状态下SSTR的表达状态也有所不同。SSTR5′C末端缺失长度与抗细胞增殖作用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消化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附吉林省1057例原发性肝癌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岩 高歌 +3 位作者 王江滨 王丽英 王秀英 刘德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明确饮酒与肝炎病毒感染是否有协同致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 10 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3 171例非肝病患者的饮用酒精量和HBV/HCV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 明确饮酒与肝炎病毒感染是否有协同致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 10 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3 171例非肝病患者的饮用酒精量和HBV/HCV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0 0 )g/d者OR值为 1 41,>10 0g/d为 3 0 4。饮酒可增加HBV、HCV感染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饮酒 ( 40 - 10 0 )g/d的HBV感染者OR值为 18 82 ,>10 0g/d为 3 1 15 ;饮酒 ( 40 - 10 0 )g/d的HCV感染者OR值为 3 2 0 2 ,>10 0g/d为 47 63 ;饮酒 ( 40 - 10 0 )g/d的HBV、HCV重叠感染OR值为 79 3 9,>10 0g/d为12 1 42。 45 2例行HBV -DNA检测的患者中 ,非嗜酒史者阳性率为 2 6 15 % ,饮酒 ( 40 - 10 0 )g/d为 49 0 7% ,饮酒 >10 0g/d为 70 5 6% ;特别是HBsAg、抗 -HBc、抗 -HBe阳性的重度嗜酒者HBV -DNA阳性率最高为 78 2 1%。嗜酒可增加HBV、HCV及重叠感染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酒精对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原发性肝癌 病因学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口服NSAIDs、Hp感染相互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忠岩 黄丽红 +2 位作者 李岩 耿威 殷湘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 NSAIDs、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 1 4 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组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和 Hp感染检测 ,并统计 NSAIDs服用史。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 NSAIDs、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 1 4 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组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和 Hp感染检测 ,并统计 NSAIDs服用史。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服用 NSAID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胃溃疡病例组 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两组之间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明 ,服用 NSAIDs可以增加老年人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Hp感染与胃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而与十二指肠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无明显关系。偶尔服用 NSAIDs同样可以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结论 服用NSAIDs可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Hp感染可减少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不明显。服用 NSAIDs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机制及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悦超 亓文骞 赵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90-794,共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IGF-1R)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表面,与肿瘤细胞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对IGF-1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发生、发展以及IGF-1R作为靶点治疗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受体 IGF 1型 胰腺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及自身抗体分析在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平 王江滨 焦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与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ELA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67例慢性丙型肝炎HBV、HCV定性、定量以及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与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ELA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67例慢性丙型肝炎HBV、HCV定性、定量以及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A1)、抗线粒体抗体(AM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分析,并比较其与相应人群自身抗体的发生率。结果 4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单纯合并自身抗体者152例(32.55%)。并发自身免疫病者26例(5.57%)。330例慢性乙型肝炎单纯合并自身抗体者29例(8.79%),未见合并自身免疫病表现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否合并自身免疫现象与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无明显关系,但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ALT及TBIL水平高于不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者(P<0.05)。GGT与ALB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者ANA、SMA和LKMA1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TMA、TGA则主要见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MA在两组中均未检出。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ANA、SMA和LKMA1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者,两者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易并发自身免疫现象,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者自身抗体发生率高,且病情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消化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季尚玮 郭宏华 王江滨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近年来,随着对消化系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消化系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诱发消化系统肿... 近年来,随着对消化系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消化系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诱发消化系统肿瘤的可能机制包括:(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2)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3)宿主免疫功能紊乱;(4)长期高血糖的作用;(5)遗传因素和致癌因素长期作用及微量元素失衡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化系肿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和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长玉 阎晓凯 +1 位作者 高歌 侯治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 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 H .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2 0例胃癌组织、1 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 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 H .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2 0例胃癌组织、1 8例重度异型增生、1 2例肠上皮化生、2 4例萎缩性胃炎、1 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 Bcl- 2、PCNA蛋白表达情况 ,快速尿素酶法和 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 H.pylori感染 1 2例 ,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 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 H.pylori阳性组与 H.pylori阴性组的 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余各组间 H.pylori阳性和 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 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 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H .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 Bcl- 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H .pylori阴性组 ,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H .pylori感染可促使 PCNA、Bcl- 2蛋白表达增加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癌 癌前病变 增殖细胞核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斯庆图娜拉 张永贵 +1 位作者 成伟 王江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抗抑郁药 黛力新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相关肝脏疾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乔 郭宏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80-784,共5页
近期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并影响其预后,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计算简便、可重复性好,对判断其预后有良好前景。介绍了NLR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 近期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并影响其预后,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计算简便、可重复性好,对判断其预后有良好前景。介绍了NLR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认为NLR对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不同疾病最佳截点的选取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肝肿瘤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焦健 王江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HCVRNA 长效干扰素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患者 自身免疫现象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HP特异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 2009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应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应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并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者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DNA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共有35例患者的肝组织中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其中肝硬化组(72.7%)和原发性肝癌组(87.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42.3%,P<0.05),而慢性肝炎组中随着炎症评分的增加,检出率亦增加。对这35例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的肝组织DNA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证实有21例为HPDNA。所有肝组织经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除存在HPDNA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DNA。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中可能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 幽门螺杆菌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特征及人群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焦健 王江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及基因芯片技术对5 79例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以及30例HCV感染者以及30例健康人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东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基因型特征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易感性。5. 79例患...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及基因芯片技术对5 79例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以及30例HCV感染者以及30例健康人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东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基因型特征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易感性。5. 79例患者中Ⅳ/ 2b型HCV感染率最高,为5 1 .12 % ;约34 .72 %的HCV感染者ALT持续正常;Ⅱ/ 1b型和混合型HCV感染在ALT反复升高组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ALT持续正常组(P <0 .0 5 )。Ⅰ型和Ⅲ型HCV合并HB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混合型HCV合并HBV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与单独感染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混合型HCV感染主要见于有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史者。HLA -DRB1 0 4和DRB1 13在HCV感染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 5 )。因此,中国东北地区HCV感染以Ⅳ/ 2b型为主,约34 72 %的HCV感染者不表现出肝炎的症状,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Ⅱ/ 1b型和混合型HCV感染更容易导致肝细胞损伤。Ⅰ/ 1a型和Ⅲ/ 2a型HCV可能更易于同HBV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共存的HCV则不易于同HBV合并感染。反复接受血液或血制品可能是出现混合型HCV感染的主要原因。HLA -DRB1 0 4和DRB1 13等位基因可能与HCV的人群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易感性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角菜酸酯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哲 韩立坤 姜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在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柳氮磺胺嘧啶每日保留灌肠组52例,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太宁栓组54例。2w为1疗程,观察6w。...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在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柳氮磺胺嘧啶每日保留灌肠组52例,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太宁栓组54例。2w为1疗程,观察6w。结果镜下直视给太宁栓组患者主观评价为明显好转的比率、内镜下治愈率、总体评价为"很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柳氮磺胺嘧啶灌肠组(P<0.01,P<0.05)。结论镜下直视应用太宁栓是治疗远端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形成肉芽组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太宁栓 镜下直视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