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的LED投影照明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奇斌 牛红林 +1 位作者 华懿魁 吕国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98,共6页
合肥工业大学开发的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器包括单片DMD、UHP投影光源、RGBRGB六段4倍速色轮、方棒、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存在刷新率低、色域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LED的投影照明系统,包... 合肥工业大学开发的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器包括单片DMD、UHP投影光源、RGBRGB六段4倍速色轮、方棒、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存在刷新率低、色域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LED的投影照明系统,包括RGB三原色LED发光模块、混合聚光镜、X棱镜等,替换样机中的UHP光源和色轮。红、绿、蓝LED顺序发光,光线经准直后进入X棱镜,在方棒的出射端顺序形成红、绿、蓝均匀矩形光斑。LED照明系统无需色轮分色,显示刷新率可达到60Hz。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本文设计的LED照明系统完全满足真三维立体显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维立体显示 LED 照明系统 准直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液晶显示模块加固优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慧慧 冯奇斌 +2 位作者 陆吕晨 弓欣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9,83,共5页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在温度变化时,由于光学胶、加固玻璃、偏振片等元件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的不同,会对液晶产生额外的热应力。针对加固液晶显示模块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高温环境下不同光学胶厚度、不同光学胶工艺...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在温度变化时,由于光学胶、加固玻璃、偏振片等元件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的不同,会对液晶产生额外的热应力。针对加固液晶显示模块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高温环境下不同光学胶厚度、不同光学胶工艺和不同加固玻璃厚度对液晶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加固玻璃的厚度为2.3 mm,光学胶的厚度为300μm,采用固化后弹性模量为1.65E7 Pa、热膨胀系数为1.2E-3/℃、泊松比为0.44的光学胶固化工艺,模块的变形量、应变和应力值最小,有利于保证模块的显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 加固玻璃 光学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高温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奇斌 姚慧慧 +1 位作者 陈韬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8,85,共4页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需要通过高温环境试验,以保证环境温度较高时仍能工作。建立了加固液晶显示模块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测试了常温下的温度分布,通过将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相比较,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保证了仿真结果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仿...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需要通过高温环境试验,以保证环境温度较高时仍能工作。建立了加固液晶显示模块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测试了常温下的温度分布,通过将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相比较,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保证了仿真结果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驱动电流下液晶屏和LED背光板上的温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升高到65℃时,必须将LED驱动电流降低到150 mA,才能保证液晶屏温度不超过清亮点,LED结温不超过最大限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液晶显示模块 LED背光 清亮点 高温环境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偏光片温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吕晨 冯奇斌 +1 位作者 弓欣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4,99,共4页
作为关键零部件,偏光片的性能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品质。对液晶显示用偏光片进行了全局加热试验和局部加热试验,全局加热时,偏光片不会出现局部漏光现象;而在局部加热时,当偏光片中心温度相同时,温度梯度较大的偏光片出现漏光... 作为关键零部件,偏光片的性能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品质。对液晶显示用偏光片进行了全局加热试验和局部加热试验,全局加热时,偏光片不会出现局部漏光现象;而在局部加热时,当偏光片中心温度相同时,温度梯度较大的偏光片出现漏光。建立了偏光片的有限元热力学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全局加热时,偏光片不受面内剪切力的影响;局部加热温度梯度较小时,存在面内剪切力,但远远小于温度梯度较大时的剪切力。所以,面内剪切力是引起漏光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和结构设计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偏光片 温度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全息波导头盔彩色显示的色散矫正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鑫 冯奇斌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4,共4页
衍射光栅是全息波导头盔显示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但在彩色显示中,因其特性,红绿蓝三色波长的入射光会衍射不同的角度。在波导中经历数次全反射后,三色光在出射光栅的不同位置处出射从而造成色散。针对彩色全息波导头盔显示系统中的色散问... 衍射光栅是全息波导头盔显示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但在彩色显示中,因其特性,红绿蓝三色波长的入射光会衍射不同的角度。在波导中经历数次全反射后,三色光在出射光栅的不同位置处出射从而造成色散。针对彩色全息波导头盔显示系统中的色散问题,结合全息波导系统本身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多层波导的方法矫正色散。根据不同波长入射光的衍射角,设计了四层波导,每层采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对各个波长的光路进行矫正,以此来达到矫正色散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红绿蓝三色的光线几乎在同一位置处出射,三色图案高度重叠。因此采用所提多层波导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全息波导头盔显示系统中的色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波导 头盔显示系统 色散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液晶显示器件偏光特性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洪纯 吕国强 李军军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4,105,共5页
温度会改变液晶材料偏光特性,液晶材料偏光特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因此获得高温下液晶器件的偏光特性就可以预测其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显示特性的变化。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下液晶显示器件偏光特性的测试方法:... 温度会改变液晶材料偏光特性,液晶材料偏光特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因此获得高温下液晶器件的偏光特性就可以预测其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显示特性的变化。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下液晶显示器件偏光特性的测试方法:首先将背光式LED和偏振片放入高低温试验箱中进行高温测试,利用面成像仪测量线偏光通过高低温试验箱玻璃门后的偏振态,以此获得玻璃门的偏振特性;然后将液晶器件放入高低温试验箱,测试得到通过玻璃门后的Stokes矢量,用玻璃门的温度-偏振特性进行补偿后,即可得到液晶显示器件在高温状态下的温度-偏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偏振特性 高温 显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环境下加固液晶显示器光线透过率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子昂 冯奇斌 +2 位作者 李静 彭继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针对加固液晶显示器在振动环境下出现的漏光现象,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光学特性仿真模型,对加固液晶显示器振动白斑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先使用简化的加固液晶显示器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再用光学特性仿真软... 针对加固液晶显示器在振动环境下出现的漏光现象,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光学特性仿真模型,对加固液晶显示器振动白斑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先使用简化的加固液晶显示器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再用光学特性仿真软件计算并比较了静止状态和振动环境下液晶显示器光线的透过率,并用试验加以佐证,从液晶显示器光线透过率变化的角度解释了振动白斑现象产生的机理。此外,还分析了大尺寸不同模式和不同加固玻璃厚度的加固液晶显示器在随机振动环境下的光线透过率。所提随机振动环境下液晶显示器光线透过率变化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加固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液晶显示器 振动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屏高温显示特性分析
8
作者 薛亚萍 冯奇斌 +2 位作者 严乔 洪纯 吕国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加固液晶屏通常会出现显示不均问题,严重影响显示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利用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固液晶屏高温显示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液晶原屏和加固液晶屏进行热力学仿真,分... 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加固液晶屏通常会出现显示不均问题,严重影响显示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利用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固液晶屏高温显示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液晶原屏和加固液晶屏进行热力学仿真,分析液晶层厚度的变化,再对其进行热力学试验,并与仿真相对比,最后结合仿真和试验结果得出:出现显示不均(Mura)现象的位置处液晶层的厚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液晶层厚度变化增大,Mura现象更明显;高温环境下加固液晶屏较容易出现Mura,且不同厂家的液晶屏出现高温显示Mura的概率不同。为了降低高温环境下Mura出现的机率,建议对原屏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加固液晶屏 显示不均 液晶层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GHz三级串联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小玲 杨军 +2 位作者 邓光晟 李浩光 阚延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2,共6页
提出了一种220 GHz三级串联的交错双栅行波管结构,针对影响整体传输性能的核心部件——输入输出耦合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串联交错双栅慢波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一种由齿深渐变光栅和半圆同心弯头组成的新型输... 提出了一种220 GHz三级串联的交错双栅行波管结构,针对影响整体传输性能的核心部件——输入输出耦合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串联交错双栅慢波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一种由齿深渐变光栅和半圆同心弯头组成的新型输出输入耦合结构。整管粒子仿真结果显示慢波结构内部没有出现振荡现象,且在220GHz达到了30dB增益,3dB带宽达到23GHz,有效改善了该类串联结构由于多个电子注加载通道造成的行波管传输特性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双栅 行波管 传输特性 慢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