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在线口碑传播行为与购买意向探究——以顾客体验为中介变量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兴政 刘分江 黄志铭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线口碑传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对295个大学生样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大学生在线口碑传播行为对购买意向的影响作用,发现了顾客体验在在线口碑传播行为三个维度与购买意向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其中,顾客体验在...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线口碑传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对295个大学生样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大学生在线口碑传播行为对购买意向的影响作用,发现了顾客体验在在线口碑传播行为三个维度与购买意向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其中,顾客体验在信息搜寻与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可以从培育领袖、塑造氛围、积极管理、和优化平台提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口碑传播行为 购买意向 顾客体验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党派立场与两岸新闻报道取向:对《中国时报》与《自由时报》“江陈会”报道的内容分析
2
作者 翁路易 李展 《东南传播》 2015年第9期19-22,共4页
2008年台湾政权经历二次政党轮替后,八次"江陈"会谈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两岸官方协商渠道,受到国际与两岸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台湾《中国时报》(支持国民党)和《自由时报》(支持民进党)的相关报道进行分... 2008年台湾政权经历二次政党轮替后,八次"江陈"会谈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两岸官方协商渠道,受到国际与两岸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台湾《中国时报》(支持国民党)和《自由时报》(支持民进党)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台湾立场在几个方面影响两岸新闻报道取向:会谈在大陆举行时《自由时报》的采访报道机会远远小于会谈在台湾举行,因此报道量波动明显;《中国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绝大部分支持"江陈会"所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而《自由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则是以反对"江陈会"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为主。在海峡传播研究中有必要对党派立场与大众传媒的两岸新闻报道之间的关联做更为广泛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立场 《中国时报》 《自由时报》 “江陈会”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对新媒体时代的因应
3
作者 游梓翔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68,共2页
在互联网与移动传播技术兴起后,传播已进入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历史已超过百年的传播学该如何调整因应?笔者认为,传播学必须进行三大转型:全媒体、全传播与全贯通。全媒体转型是为因应新媒体的包罗万象与无所不在... 在互联网与移动传播技术兴起后,传播已进入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历史已超过百年的传播学该如何调整因应?笔者认为,传播学必须进行三大转型:全媒体、全传播与全贯通。全媒体转型是为因应新媒体的包罗万象与无所不在,全传播转型是为发挥传播学涵盖全方位传播的传统优势,全贯通转型则是在人人皆为传播者的时代传播学应有的自我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传播学 因应 传播技术 发展历史 传统优势 全媒体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播时代虚拟偶像与粉丝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萌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38-39,共2页
在缤纷多彩的意象(imagery)世界中,"眼见比真实更加重要"的可视化偏向逐渐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将存在的事物视觉化,而且体现在将不存在的事物视觉化。洛天依是以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声... 在缤纷多彩的意象(imagery)世界中,"眼见比真实更加重要"的可视化偏向逐渐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将存在的事物视觉化,而且体现在将不存在的事物视觉化。洛天依是以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声库和虚拟形象,其粉丝数量惊人。截至2019年8月24日,Bilibili网站上由洛天依与另一名虚拟歌手合作的音乐作品《普通DISCO》点击量已经达到86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化 虚拟形象 语音合成 点击量 虚拟偶像 可视化 粉丝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之路--Cambridge Core,整合式出版平台的一种范式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成 王琳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9,共5页
Cambridge Core平台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剑桥大学出版社没有在数字时代盲目跟风,而是在技术条件和经营模式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才开始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探索。依托内容优势、后发技术优势以及深刻的... Cambridge Core平台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剑桥大学出版社没有在数字时代盲目跟风,而是在技术条件和经营模式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才开始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探索。依托内容优势、后发技术优势以及深刻的学术出版理念,剑桥社生成了整合式学术数字出版平台Cambridge Core。该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术出版创造新的赢利模式提供了载体,为知识服务的创新积累了经验。尽管剑桥社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但围绕Cambridge Core展开的数字出版实践表明,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条件建立整合式的数字出版平台,是实现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种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RIDGE CORE 剑桥大学出版社 学术出版 知识服务
原文传递
依附·关系·文化:Y世代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实证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兴政 蔡念中 黄志铭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148-161,共14页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文章以Y世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感知在线依附动机、感知在线关系承诺和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为促进因素,顾客体验为中介变量,购买意向为影响结果的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综合研究框架...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文章以Y世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感知在线依附动机、感知在线关系承诺和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为促进因素,顾客体验为中介变量,购买意向为影响结果的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综合研究框架。通过对所收集的328个样本的分析,发现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普遍性。同时,感知在线依附动机、感知在线关系承诺能够促进在线口碑传播的形成;但是,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不能够对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形成发挥作用。并且,发现了在线口碑传播行为对购买意向的直接影响力,以及顾客体验对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在线依附动机 感知在线关系承诺 集体主义文化倾向 在线口碑传播行为 顾客体验 Y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调查研究——以福建省青年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铭 谢兴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9,共9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552位青年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对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群体对微博的黏性较大,经常参与到微博的社交互动中,大部分的青年群体将微博视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青年群...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552位青年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对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群体对微博的黏性较大,经常参与到微博的社交互动中,大部分的青年群体将微博视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青年群体的社交资本对其在线口碑传播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表明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客户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以新浪微博为基础的在线互动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在线口碑传播 社交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与接受:Vlog新闻受众行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彦好 顾熠男 《东南传播》 2021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受众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整合需求的满足均会正向影响受众对Vlog新闻的感知有用性,其中信息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大,而整合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小;感知易用性也对感知有用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Vlog新闻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文章基于上述结果对5位Vlog新闻用户进行访谈,并结合Vlog新闻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新闻 使用与满足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科学传播场域的嬗变
9
作者 范嘉伟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3-29,共7页
科技馆与社群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两种代表性场域,在科学传播的生产实践、场域空间性质以及权力运作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科技馆因陈列和传播的需要而生,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地方空间,其中的权力运作表现为权利集中、规训意味强。社群媒体... 科技馆与社群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两种代表性场域,在科学传播的生产实践、场域空间性质以及权力运作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科技馆因陈列和传播的需要而生,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地方空间,其中的权力运作表现为权利集中、规训意味强。社群媒体则因其碎片属性,起到了桥接科学馆与个人私领域的作用,是没有物理边界的流动空间,其中的权力运作则表现为权力弥散、规训意味弱。两者虽然有明显差异,但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则呈现一种相互补足的关系,使得科学传播的循环得以持续进行。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若两者空间重叠的范围越广,则科学传播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社群媒体 科技馆 空间转向 空间批评 网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的人物位移管窥当代台湾地区的边缘意识
10
作者 贾艺华 《东南传播》 2022年第6期40-44,共5页
近年来,台湾地区新锐导演辈出,他们的作品频频将镜头聚焦于台湾社会中无法被主流群体所接纳的边缘群体。本文旨在对当代台湾导演的边缘人影像建构进行研究,从中探讨当代台湾电影中边缘人物的类型、所代表的社会意涵和文化。并对台湾电... 近年来,台湾地区新锐导演辈出,他们的作品频频将镜头聚焦于台湾社会中无法被主流群体所接纳的边缘群体。本文旨在对当代台湾导演的边缘人影像建构进行研究,从中探讨当代台湾电影中边缘人物的类型、所代表的社会意涵和文化。并对台湾电影逐渐关注此类叙事主体的成因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边缘人 人物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研究
11
作者 方红峰 《传媒》 CSSCI 2024年第23期73-75,77,共4页
随着网络文学日益盛行,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成为热门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优势,并选取针对性案例分别从影视剧、动漫、音频、音乐、游戏五个领域展开分析,以佐证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可... 随着网络文学日益盛行,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成为热门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优势,并选取针对性案例分别从影视剧、动漫、音频、音乐、游戏五个领域展开分析,以佐证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优质网络文学IP供给、健全媒介开发全产业链条、落实用户思维盘活粉丝经济、完善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条件等建议,旨在充分挖掘网络文学价值,助力网络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IP 跨媒介开发 跨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与确认:短视频平台持续使用影响因素初探——基于SEM与fsQCA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大伟 陈彦馨 王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140,共8页
短视频平台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如何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是短视频平台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研究构建了短视频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502个有效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 短视频平台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如何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是短视频平台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研究构建了短视频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502个有效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主要源于满意度、习惯和感知有用性;用户创新性不能对感知有用性产生作用,但可以影响感知愉悦性;期望确认是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愉悦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触发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有四种模式:实用型、娱乐型、实用娱乐兼顾型和其他型;实用娱乐兼顾型的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向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丰富了短视频研究,并对短视频平台的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期望确认模型 持续使用意向 用户创新性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移情:新型同伴关系中的自我、他者及程序意向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双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8,共7页
随着媒体和技术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亲密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与非人类实体的关系纠结持续加剧,人机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发展为人机社交传播,大量社交机器人在重塑友爱及亲密感期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交机器人与人类逐渐发... 随着媒体和技术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亲密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与非人类实体的关系纠结持续加剧,人机传播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发展为人机社交传播,大量社交机器人在重塑友爱及亲密感期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交机器人与人类逐渐发展成"同伴"乃至朋友关系。这需要用一种不偏袒人类优势的方式来审视人与社交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同伴关系,并从现象学角度对这种"连接的"关系受何驱动及其本质进行探讨,论证当我们与社交机器人互动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移情的作用,我们的行为还受到具身、诠释、它异和背景关系的调节乃至程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人机关系 具身模拟 移情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潮”品牌之符号学解读与视觉文法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玮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1-67,共7页
运用格雷马斯四元符号分析模式对“国潮”进行符号解读及文化意涵分析,丰富和拓展了“国潮”的内涵和外延。“国潮”之“国”不仅立基于中国文化,而且涵盖“非外国的”意义面向。“国潮”之“潮”经蕴含关系转换为“非保守的”“非落伍... 运用格雷马斯四元符号分析模式对“国潮”进行符号解读及文化意涵分析,丰富和拓展了“国潮”的内涵和外延。“国潮”之“国”不仅立基于中国文化,而且涵盖“非外国的”意义面向。“国潮”之“潮”经蕴含关系转换为“非保守的”“非落伍的”“非平常的”的释义。运用克里斯视觉文法从再现、互动、构成三个维度,对李宁品牌视频广告进行画面解构与分析。案例中,“国潮”概念及意涵通过中式建筑、民俗风物、汉字印章等中华传统元素及耳麦、机车、涂鸦等流行符号予以呈现,可通过居中构图及平视角度,营造国潮产品的品质感及与受众的贴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 李宁 符号矩阵 视觉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国产奇幻电影的叙事创意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双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0-73,共4页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国产奇幻电影迎来发展的高潮,借助于数字技术构建出富有东方奇幻色彩的视觉奇观景象,在角色设计、场景呈现以及类型建构等方面都凸显了中国独特文化的创意,虽然对于奇幻电影的定义一直并没有很明确,但学界和业界对&qu...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国产奇幻电影迎来发展的高潮,借助于数字技术构建出富有东方奇幻色彩的视觉奇观景象,在角色设计、场景呈现以及类型建构等方面都凸显了中国独特文化的创意,虽然对于奇幻电影的定义一直并没有很明确,但学界和业界对"奇幻"这一元素给予了较多的读解和较大的关注,就中国奇幻电影在审美价值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做出了反思,如何打造有生命意蕴的奇幻电影作品是创作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蕴 奇幻电影 叙事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里的甘愿劳动:秀场女主播的建制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孟杰 徐生权 吴玮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96-106,共11页
以秀场女主播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为出发点,采用建制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女主播在某种强制、同意与自觉之下的甘愿劳动,描绘出中国社交直播间里的权力关系地图。研究发现女主播采取各种变美行动,沉浸于平台或公会所编织的网红梦中无法... 以秀场女主播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为出发点,采用建制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女主播在某种强制、同意与自觉之下的甘愿劳动,描绘出中国社交直播间里的权力关系地图。研究发现女主播采取各种变美行动,沉浸于平台或公会所编织的网红梦中无法自拔。她们发挥创意吸引粉丝打赏,直播被组织成为一场游戏竞赛,成功掩饰和转移了剥削的生产关系。尽管她们甘愿付出,也曾自我抗争,最终却也都消弭于甘愿劳动中,形成了社会资本的弱势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薪资制度 数字劳动 明星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扩招对农村地区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琳 宋博 刘华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7-36,共10页
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迅猛增加,但政策能否使高等教育的获得更加均等化,新增的高等教育机会是否惠及农村地区以及农户内部较低阶层群体,这是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迅猛增加,但政策能否使高等教育的获得更加均等化,新增的高等教育机会是否惠及农村地区以及农户内部较低阶层群体,这是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农户整体以及不同阶层高等教育的获益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并不能显著地增加农村地区参与高等教育的概率,在农户内部仍是中上阶层群体获益更多;中下层群体获得高等教育的概率虽然有所上升,但获益有限,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因此,促使高等教育机会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降低农户内部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程度,提升弱势群体的教育获得,需要更有效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农户 阶层分化 高等教育机会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空间”中网络女主播的数字劳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孟杰 徐生权 吴玮 《未来传播》 CSSCI 2021年第6期58-67,共10页
"异质空间"所指涉的社会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它是虚拟与实在交叠往复所构置的权力场域。网络直播空间借由女主播的身份转变与无序话语、自我剥削与数字劳动、拟像真实与权力抵抗推动促使情感异质空间的生产。在成都某影视文化... "异质空间"所指涉的社会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它是虚拟与实在交叠往复所构置的权力场域。网络直播空间借由女主播的身份转变与无序话语、自我剥削与数字劳动、拟像真实与权力抵抗推动促使情感异质空间的生产。在成都某影视文化公司为期三个月的人类学民族志考察中,该研究发现直播间的权力关系不能简化约等,与其说女主播或受众仅一方是任由宰制的,不如说他们是彼此角逐,互为主体,他们也各自挥发能动性,共同编织与撕扯直播权力之网,再生产某种混杂多元、断裂抵抗的情感异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社会资本 异质空间 权力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文化谱系中的“佛系”网络流行语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张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7,63,共7页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终形成复杂、流动的...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终形成复杂、流动的"佛系"亚文化。笔者将立足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中国社会,在亚文化到后亚文化语境的变迁中探究"佛系"亚文化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仪式,"佛系"亚文化以何种方式抵抗主流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与官方机构如何对"佛系"亚文化进行收编与改造。"佛系"词语的流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传播现象,它其实折射出当代青年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改变人生态度,在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摆脱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亚文化 后亚文化 90后 网络流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系青年的在线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珊珊 张大伟 +1 位作者 于成 陈彦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0-88,共9页
随着青年群体"佛系"态度的逐渐形成,关于佛系青年在线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帮助青年避免"佛系"态度的形成、促进青年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展开在线信息搜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佛... 随着青年群体"佛系"态度的逐渐形成,关于佛系青年在线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帮助青年避免"佛系"态度的形成、促进青年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展开在线信息搜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佛系青年在线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包含关系、人格特征、"佛系"态度和在线信息搜寻行为等变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青年的关系是"佛系"态度产生的负向因素;青年人格特征中的外向性、尽责性和开放型对"佛系"态度的形成发挥负向作用,情绪不稳定性则是正向驱动因素,而亲和性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青年的"佛系"态度是其在线信息搜寻行为的直接负向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佛系"态度形成、提升用户在线信息搜寻行为频率的有效举措,如提高用户交流频率、加强平台的人文关怀、建设平台内涵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 "佛系"态度 关系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