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青 赵文军 +1 位作者 林爱芬 郑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及JAK2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ET患者162例、ST患者88例。分析并比较ET患者与ST患者治疗开始...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及JAK2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ET患者162例、ST患者88例。分析并比较ET患者与ST患者治疗开始前的血WBC、RBC、Hb、PL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观察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患病情况。结果 ET患者WBC、RBC、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阳性ET患者WBC、RBC、Hb、PDW水平均高于JAK2V617F阴性E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阳性ET患者WBC、RBC、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阴性ET患者的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ET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患病率高于ST患者(P<0.05)。结论 Hb、PLT、PDW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为初步鉴别JAK2V617F阴性ET与ST的参考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ET有助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地区461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戴美珍 钟倩怡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22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0例,异常率为3.25%(30/922);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7例,检出率为2.93%... 目的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22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0例,异常率为3.25%(30/922);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7例,检出率为2.93%(27/922),其中大Y 4例,小Y 1例,qh+9例,D/G组p+或s+13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相互易位15例,罗伯逊易位4例,臂间倒位5例,其它6例。结论染色体畸变是不良孕产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同时,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其遗传效应及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孕产史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地区65例唐氏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戴美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台州地区 唐氏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先天性智力障碍 外周血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孕中期产前筛查三年回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干灵红 戴美珍 +1 位作者 伍荷芳 吴为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2期153-154,16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减少先天缺陷儿出生的价值。方法产前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AFP和Free-βhCG的浓度,根据随机提供的Multical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neuraltubedefect,NTD)的风险率,...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减少先天缺陷儿出生的价值。方法产前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AFP和Free-βhCG的浓度,根据随机提供的Multical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neuraltubedefect,NTD)的风险率,对高风险者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三维B超确诊。结果产前筛查11384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孕妇为544例,其中21-三体高危为414例,占3.64%,18-三体高危为53例,占0.47%,NTD高危为77例,占0.68%。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三维B超确诊,共检出21-三体胎儿8例,18-三体胎儿1例,性染色体疾病6例,染色体多态性改变21例,NTD12例。结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跃飞 陈葆国 +1 位作者 郑瑞 俞依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探讨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88例MDS患者和19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缺铁性贫血和健康骨髓捐献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MDS/AML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PD-1/P... 目的:探讨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88例MDS患者和19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缺铁性贫血和健康骨髓捐献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MDS/AML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清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低危MDS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危MDS组和AML组(均P<0.01);细胞因子以Th1/Th17类型占优势。中高危MDS组和AML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的PD-1/PD-L1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危MDS组(均P<0.01);细胞因子以Th2类型和Treg类型(IL-10、TGF-β)占优势。治疗后,MDS缓解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MDS未缓解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MDS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PD-1/PD-L1在MDS患者中存在高表达,Treg(IL-10、TGF-β)和Th2相关细胞因子占优势以及效应T细胞被抑制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逃逸,可能促进了MDS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D-1/PD-L1 T细胞亚群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小残留病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干灵红 陈葆国 +2 位作者 颜荣文 李伯利 罗文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25.52%,CD19阳性17例,占11.72%,分布在M1、M2、M4、M5。CD56或/和CD19阳性的AML患者共49例,其中CD56和CD19同时阳性5例,均为M2亚型。P170蛋白阳性36例,占24.83%,其表达率与CD56呈显著正相关(P<0.01)。48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结束和维持治疗第14、32、56周作MRD检测。单纯CD56+组MRD阳性率93.55%,复发率77.41%,与单纯CD19+组(MRD阳性率25.00%,复发率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56+CD19+组MRD阳性率100.00%,复发率80.00%,与单纯CD5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D19+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56、CD19在非M3 AML有较高的表达率。用CD45设门以CD56、CD19、CD34、CD117、CD33为组合的MRD方案能有效检测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6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诱导NB4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文达 任昌明 +4 位作者 朱敏 陈葆国 李伯利 戴美珍 郭群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8-281,共4页
为了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 及增长抑制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B4细胞经TCS诱导后细胞膜联蛋白V(annexinV)表达及线粒体膜电 位(△ψm)的改变;用MTT比色法测定TCS... 为了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 及增长抑制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B4细胞经TCS诱导后细胞膜联蛋白V(annexinV)表达及线粒体膜电 位(△ψm)的改变;用MTT比色法测定TCS对NB4细胞的增长抑制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做细胞凋亡DNA分析。 结果表明:①TCS时NB4细胞具有明显的增长抑制作用,并随TCS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现象愈加 显著;②NB4细胞经TCS诱导后,annexin V呈阳性表达,随作用时间延长阳性率进一步升高;③线粒体△ψm随着 凋亡细胞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④DNA电泳呈梯状条带,表明TCS对NB4细胞确实存在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天花 粉蛋白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为今后TCS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NB4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瑞 戴美珍 +4 位作者 王青 陈华忠 林慧君 陈葆国 李伯利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免疫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台州医院2015年3月至10月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形态学分析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表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浆... 目的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免疫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台州医院2015年3月至10月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形态学分析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表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浆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同类型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6例患者外周血浆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生,此类外周血浆细胞表型为CD38^++CD138^+CD45^+CD19^+为正常成熟浆细胞。其中10例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比例〉0.030,2例患者浆细胞比例〉0.300。重型及危重型组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比例较普通型患者显著增高(0.052比0.016,P〈0.05)。9例患者骨髓涂片均可见组织细胞及噬血细胞,其中3例患者达到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8例患者浆细胞比例≥0.030。患者极期血清IL-6、IL-10及7干扰素水平明显增高,中位数值分别为49.75、26.98及17.57ng/L,而IL-2、IL-4及TNFa血清水平无明显改变。重型及危重型组患者血清IL-6(132.36比22.81ng/L)和IL-IO(75.28比6.33ng/L)较普通型患者显著增高(均P〈0.05),而γ干扰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极期血清IgG、IgA及IgM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1.6、2.56和1.60g/L,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表现出过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现象,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IL-6和IL-10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嗜血细胞性 细胞形态学 浆细胞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何颖蕾 朱敏 +1 位作者 金笑平 周元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探讨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关系,以及SG13S114A等位是否为ACI的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412例确诊的...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探讨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关系,以及SG13S114A等位是否为ACI的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412例确诊的ACI和368例同时与其基础疾病相匹配的非ACI者的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比较两组间该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ACI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A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OX5AP基因SG13S114A/T的多态性与ACI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关系,也不能得出该基因的A等位基因为ACI的易感基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遗传学 基因型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秋月 丁美萍 +2 位作者 金笑平 陈葆国 林仙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5.1±5.9、16.2±7.3);无论伴或不伴CA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有CA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CA组(P<0.05)。在伴CA的脑梗死组中,有粥样斑块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在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中,伴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伴CA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有粥样斑块尤有不稳定斑块者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血小板活化与CA及脑梗死均有关,推测活化血小板在伴CA脑梗死发病中及梗死后病程发展中均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流式细胞术 彩色多谱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葆国 梅丽萍 +1 位作者 郑瑞 李伯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肺癌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regs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和TGF-β的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肺癌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regs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和TGF-β的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肺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Bregs细胞比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差异;分析肺癌患者Bregs细胞比例与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01%±1.20%vs 2.78%±0.56%,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5.63%±1.04%vs 4.13%±0.78%,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34±0.79pg/ml vs 1.29±0.51pg/ml,56.64±6.93ng/ml vs 22.42±4.42ng/ml,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2.79±0.60pg/ml vs 1.71±0.59pg/ml,59.88±6.63ng/ml vs 52.10±4.37ng/ml,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1),而与TGF-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TGF-β水平增高,提示Bregs细胞可能与肺癌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B淋巴细胞 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阴性的HBV感染产妇与母婴传播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卫武 周美英 +1 位作者 干灵红 李伯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HBeAg检测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及其存在的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株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产妇血中HBV-DNA载量,对HBV-DNA阳性者及其感染的婴儿,利用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HBeAg检测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及其存在的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株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产妇血中HBV-DNA载量,对HBV-DNA阳性者及其感染的婴儿,利用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测定HBV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结果HBeAg阴性产妇HBV的母婴传播率为5.75%,而且母婴传播概率与产妇血中HBV载量密切相关,高载量组(≥10^6拷贝/ml)的传播率为34.7%,明显高于低载量组(10^4~10^6拷贝/ml)的17.1%和低于检测值组的0.46%(P〈0.01),进一步对存在HBV前C区终止变异的产妇及其所感染的新生儿的HBV基因分析,发现5例野生株占优势的HBV感染产妇,所感染的婴儿均为野生株,4例变异株占优势的产妇,其感染的婴儿2例为变异株感染,2例为野生株感染。结论HBeAg阴性的HBV感染产妇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与其体内的HBV-DNA载量密切相关,对于存在前C区终止变异的HBV感染产妇,在母婴传播过程中,野生株比变异株更容易感染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的HBV感染产妇 母婴传播 前C区1896位终止变异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伟富 刘洪瑞 +3 位作者 朱敏 葛卫力 朱忠 陈海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15-2418,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原代培养的可靠方法与经验。方法:利用0.1%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0.125%胰酶-0.02%EDTA溶液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及... 目的:探讨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原代培养的可靠方法与经验。方法:利用0.1%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0.125%胰酶-0.02%EDTA溶液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及对乙酰化LDL高摄取试验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传代生长均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表现,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反应,及Dil-Ac-LDL摄取荧光检测提示其具有强摄取能力,从而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本方法获得的HUVEC量多,方法简单、可靠,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 血管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上调人肝癌HepG2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伯利 朱敏 +5 位作者 王晨 颜卫华 周美英 陈葆国 戴美珍 干灵红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凋亡及与PTEN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诱导HepG2细胞的增长抑制;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测定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碎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凋亡及与PTEN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诱导HepG2细胞的增长抑制;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测定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碎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后PTE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比色法测得冬凌草甲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冬凌草甲素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HepG2细胞经冬凌草甲素诱导后,细胞凋亡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DNA电泳呈梯状条带。RT-PCR测得PTEN基因mRNA的表达随细胞凋亡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冬凌草甲素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上调PTEN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HEPG2 PTEN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晓锋 唐礼江 +3 位作者 朱敏 江建军 沈卫峰 杜于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用聚合酶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用于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未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TT基因型突变。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T基因型频率(26.9%)高于对照组(9.9%),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P=0.005),心肌梗死组1562T等位基因频率(13.5%)高于对照组(4.9%),两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966,P=0.008)。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有关,1562T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肌梗死的遗传因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儿童尿白三烯E4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小红 王昕昕 +1 位作者 李绍波 干灵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尿白三烯E4 非急性发作期 尿LTE4 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钠 健康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活化和活化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文达 陈葆国 +3 位作者 孟哲峰 李伯利 朱敏 郭群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52-455,共4页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达变化,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比较ADP激活前,A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ADP激活后,AL组CD62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CR1组PAC1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01),CD62P无差异;CCR组PAC1、CD62P无差异。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比较,血小板ADP激活前两组CD62P和PAC1无显著性差异;激活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AC1表达低于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0.001)。结论:①AL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广泛的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②AL初发时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一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胜 李丹萍 +5 位作者 陈华忠 郑丹 周益萍 陈葆国 石卫武 林荣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量,累计使用13 d。动态监测激素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NK细胞、B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γ干扰素)变化情况。结果:入院第1天,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NK细胞数较正常值范围明显降低;随着病情改善,CD3^+T、CD8^+T和CD4^+T细胞数量逐渐恢复,呈线性增长趋势(线性拟合方程:Y=18.59X+109.4,P<0.05)。入院第2天,患者IL-6、IL-10显著高于正常值,γ干扰素处于正常高值,随后迅速降低;IL-2、IL-4、TNF-α均在正常值范围。入院第6、7天,患者IL-6、IL-10首次降至正常值范围。入院第18天,患者痰液病毒核酸检测首次阴性,粪便病毒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入院第20天,患者痰液和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入院第34天,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肌力评分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0分。结论:缺少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COVID-19危重型患者早期使用合适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T细胞数量,须及时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类 危重病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秋月 丁美萍 +2 位作者 金笑平 林仙方 陈葆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7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 6 1例对照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 1和CD6 2P阳性率 ,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组PAC 1和CD6 2P... 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7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 6 1例对照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 1和CD6 2P阳性率 ,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组PAC 1和CD6 2P阳性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分别为 14 .13± 5 .75和 15 .80± 8.89,颈动脉正常脑梗死组分别为 11.70± 5 .32和 12 .36± 6 .4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分别为 7.78± 5 .17和7.5 5± 5 .2 8,颈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4 .77± 3.71和 5 .0 5± 4 .0 1) (P <0 .0 1) ;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AC 1和CD6 2P阳性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者 (P <0 .0 5 ) ,且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最高。此结果提示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均有关系 ,活化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小板活化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流式细胞术 彩色多谱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CBA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葆国 沈芝颖 +2 位作者 郑瑞 章卫国 石卫武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9期122-126,130,共6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微球芯片技术(CBA)分析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BA方法检测67例健康对照,111例细菌感染患者,4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对比各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绘制各指标的...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微球芯片技术(CBA)分析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BA方法检测67例健康对照,111例细菌感染患者,4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对比各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绘制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TH1/TH2细胞因子谱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TH1细胞因子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TH2部分细胞因子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IL-6在G+细菌感染组和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达10倍以上,IL-10在G-细菌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达10倍以上。ROC曲线下面积比较,IL-6/G+细菌感染组与CRP 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9,P<0.01)。IL-6/G-细菌感染组与CRP/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4,P<0.01)。IL-10/G-细菌感染组与CRP/G-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P<0.01)。抗菌治疗后7天,IL-6、IL-10在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CRP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P均<0.01)。结论CBA技术分析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性能优于CRP,并能进一步辅助鉴别G+细菌和G-细菌感染及临床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A TH1/TH2 CRP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