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附40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业华 张思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 4 0例患者 (共 4 5条下肢 )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 ,环缩材料选用 7 0或 6 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 4 0例患者 (共 4 5条下肢 )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 ,环缩材料选用 7 0或 6 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 ,全组病例术后随访 2~ 2 4个月 ,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 % (31/35 )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静脉 瓣膜环缩术 治疗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许东辉 江显毅 +2 位作者 张思宇 方庆全 陈福真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372-373,共2页
目的 :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 :将本院 2例和国内报告的 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临床特点 :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 ,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 9 .8%。... 目的 :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 :将本院 2例和国内报告的 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临床特点 :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 ,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 9 .8%。③诊断 :钡餐及胃镜可诊断胃癌 ,由于胃镜下所取组织少 ,术前确诊胃肝样腺癌较困难 ,仅占胃癌的 9.3% ,术后病理诊断是关键。④病理组织学上可见肝癌样区及腺癌区。肝癌样区A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占 88.7% ,AAT阳性表达占91.7% ,ACT阳性表达占 93.8%。⑤治疗与预后 :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胃非肝样腺癌差。结论 :胃肝样腺癌与胃非肝样腺癌均为胃上皮肿瘤 ,血清AFP阳性及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 ,有助于诊断胃肝样腺癌。而有肝癌样分化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 ,也是诊断胃肝样腺癌必不可少的依据。该病易转移至肝脏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肝样腺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模型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洪卫文 苏国强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3期3588-3590,共3页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致死率高并容易发生转移,我国近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物实验在研究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用于大肠癌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肿瘤模型、基因工程动物...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致死率高并容易发生转移,我国近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物实验在研究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用于大肠癌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肿瘤模型、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大肠癌癌细胞移植模型和最新报道的在特定时间、特定组织激活或剔除靶基因的限制性小鼠模型。现阐述最常使用的大肠癌小鼠模型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小鼠模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彩英 陈丽明 +1 位作者 郭锦缎 林春虾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0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间在该院行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手术患者96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护士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间在该院行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手术患者96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护士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手术护理流程,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人文关怀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38例(79.17%)、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46例(95.83%),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疾病认知能力、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指标评分为(20.23±4.13)分、(55.32±5.19)分、(40.26±5.40)分、(27.62±3.1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74±3.01)分、(43.22±6.10)分、(30.08±4.82)分、(19.52±4.02)分(P<0.05)。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精力、睡眠质量、社会功能、躯体活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加强围手术期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 围手术期 直肠癌 结肠造瘘口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黎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73-174,共2页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方式融于护士职责并在护理活动中加以应用,是发展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的课题[1].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腹腔镜手术 护理技术 并发症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并发甲状腺微小癌14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方因 刘昭晖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704-704,706,共2页
目的 :探讨Graves病与并发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关系以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 :近 2 0年来手术治疗 4 0 0例Graves病中 14例并发甲状腺微小癌 ,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并发甲状腺微小癌发病率为 3.5 % ,女性居多 ,有长时间... 目的 :探讨Graves病与并发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关系以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 :近 2 0年来手术治疗 4 0 0例Graves病中 14例并发甲状腺微小癌 ,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并发甲状腺微小癌发病率为 3.5 % ,女性居多 ,有长时间反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史 ,全部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经随访 1~ 2 0年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本病临床少见 ,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微小癌 临床分析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附35例报告)
7
作者 方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8-39,共2页
我院自1969~1990年,共收治重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35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外,28例并发 MOF,其中22例死亡,死亡率高达80%。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23例;男∶女=1∶1.9,年龄15~84.40岁以上者28... 我院自1969~1990年,共收治重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35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外,28例并发 MOF,其中22例死亡,死亡率高达80%。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23例;男∶女=1∶1.9,年龄15~84.40岁以上者28例,占80%,35例中,死亡22例,占全组死亡率63%。死亡22例均为术后并发 MOF 者。分别死于术后半天至3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胰腺炎 于术 急性出血性 临床资料 呼吸功能衰竭 直接毒性作用 心血管疾病 呼吸窘迫 有效循环血量 内分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良性肿瘤17例报告
8
作者 方因 陈维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1-51,共1页
胃良性肿瘤少见,发病率仅占胃肿瘤的2%以下。首发症状多为上消化道出血。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误诊为溃疡病出血。我院1980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胃良性肿瘤17例,均经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胃良性肿瘤 胃肿瘤 溃疡病出血 胃息肉 上消化道出血 增生性息肉 胃体部 纤维内窥镜 肿块局部 腺瘤性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8例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刘昭晖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收治的48例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分布:胃21例,小肠19例,结肠8例;内窥镜确诊8例;手术治疗45例,术后25例配合化疗或放疗。结论内窥镜及X线检查为PGM...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收治的48例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分布:胃21例,小肠19例,结肠8例;内窥镜确诊8例;手术治疗45例,术后25例配合化疗或放疗。结论内窥镜及X线检查为PGML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切除加系统的化疗和放疗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脂肪瘤15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思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脂肪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40年间手术治疗的 15例大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和黏液血便。术前均经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诊断为结肠良性肿... 目的 探讨大肠脂肪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40年间手术治疗的 15例大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和黏液血便。术前均经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诊断为结肠良性肿瘤 1例 ,大肠恶性肿瘤 14例。 15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大肠脂肪瘤。结论 大肠脂肪瘤易误诊为大肠恶性肿瘤 ,临床上当病人全身情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绍昆 苏国强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10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腹部手术后病人中早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90例腹部中、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45人。研究组采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方式(非蛋白热量84~1...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腹部手术后病人中早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90例腹部中、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45人。研究组采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方式(非蛋白热量84~105 kJ·kg^(-1)·d^(-1),0.1 g·kg^(-1)·d^(-1)),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支持方式(非蛋白热量126~147 kJ·kg^(-1)·d^(-1),含氮量0.30 g·kg^(-1)·d^(-1))。自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为期1周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在血糖、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病人在血糖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研究组术后血糖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两组病人蛋白下降幅度差别不大。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差别不大。结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可更好减轻术后高糖血症,营养支持价值及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对照组相同,适合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低氮 低热量 血糖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超珺 《中外医疗》 2014年第9期85-8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及...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A、ALB及T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PA、ALB及T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体重下降方面均显著少于PN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N相比,EN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尽早恢复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EN 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26例报告
13
作者 陈向红 张思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B08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痔疮380例疗效报告
14
作者 许维寿 陈进忠 许东辉 《结直肠肛门外科》 1995年第2期52-52,共1页
1993年10月起我科采用成都市锦江微波电器厂生产的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痔疮患者380例,经门诊追踪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本组38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53例,女12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25年,平均6年7个月;单纯... 1993年10月起我科采用成都市锦江微波电器厂生产的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痔疮患者380例,经门诊追踪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本组38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53例,女12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25年,平均6年7个月;单纯性内痔260例,混合痔85例,环状混合痔3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治疗仪 痔疮 环状混合痔 微波电器 普外科 门诊病人 追踪观察 微波治疗仪 微波技术应用 电子治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营养支持效果评价
15
作者 陈向红 张思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24例,单独肠外营养(TPN)10例,肠内+肠外营养(EN+PN)14例。对两组营养支持实施情况、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比较。同时分析术前4天及术后14天...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24例,单独肠外营养(TPN)10例,肠内+肠外营养(EN+PN)14例。对两组营养支持实施情况、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比较。同时分析术前4天及术后14天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PN组患者在术后营养获得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均不及EN+PN组,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N+PN组,EN+PN组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实施时间明显短于TPN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给予EN+PN支持治疗较TPN有更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肠外营养 感染 营养支持 单独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动静脉畸形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诊治体会 消化道出血 小肠 肠系膜动脉 择期手术 造影 选择性 效果 放置
原文传递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对比分析
17
作者 陈丽明 黄彩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886-2887,共2页
目的将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并将其与留置针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方法68例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两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8例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产生的静脉炎、药物外... 目的将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并将其与留置针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方法68例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两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8例PICC置管患者与80例留置针患者产生的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与留置针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副作用 导管 留置 导管插入术 外周/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