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葛丹丹 祝玉 +2 位作者 吴谨准 马晓波 洪国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了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构成比及耐药性。结果359位患儿检出388株分离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14株(55.15%),革兰阴性... 目的了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构成比及耐药性。结果359位患儿检出388株分离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14株(55.15%),革兰阴性菌151株(38.92%),真菌23株(5.93%)。革兰阳性菌分离率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第一位是大肠埃希菌,之后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替坦耐药菌株少,部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3.3%、25.0%。结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应动态监测血培养阳性微生物和耐药性,重视临床用药的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耐药性 抗生素 血培养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锦婷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7月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PDCA模式后,儿科... 目的探讨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7月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PDCA模式后,儿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考试及格率,接触患儿前后、脱手套后、无菌操作前后的洗手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接触患儿体液前后的洗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逐渐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下降。结论应用PDCA模式可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A 洗手依从性 儿科护理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林丽华 张宁 +3 位作者 陈奇洪 陈莉莉 陈丽羡 杨运刚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 总结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为11岁女性,咳嗽伴咯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右中下叶开口... 目的 总结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为11岁女性,咳嗽伴咯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右中下叶开口处结节样隆起,结合支气管造影检查考虑为支气管Dieulafoy病。经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共检索到病例报告14篇,包含本例在内共17例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18岁,多见于男童。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咯血,病变均发生在右肺。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和/或肺叶切除治疗的16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仅有1例患儿在先后接受两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和右肺上叶切除后再次出现咯血,但在内科保守随访1年内未再复发。结论 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较为罕见,支气管镜检查中出现的结节样隆起需注意鉴别,以避免盲目活检。支气管动脉造影在诊断该病方面具有重要帮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儿童支气管Dieulafoy病主要治疗方法,如仍反复咯血可行支气管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Dieulafoy病 咯血 支气管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晶 白海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批次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联合PBL教学... 目的探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批次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联合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学生出科时的病历书写、体格检查、问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医学生认为本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对教学法满意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 PBL教学 儿科 教学 临床综合能力 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深度学习实现儿科临床疾病智能辅助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吴谨准 罗震 +6 位作者 徐盛 苏潘琛 袁文 李友星 陈坚 赵敏 许中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儿科门急诊电子病历的深度学习,研发临床智能辅助诊疗,探讨儿科临床辅助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儿科门诊电子病历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建立儿科的主数据,推导病人可能的诊断。建立深度学习模... 目的:通过对儿科门急诊电子病历的深度学习,研发临床智能辅助诊疗,探讨儿科临床辅助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儿科门诊电子病历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建立儿科的主数据,推导病人可能的诊断。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在儿科专科门诊60万份电子病历及8万份住院病历基础上,根据病历质量筛选出儿科门诊常见的242种疾病,进行模型训练。结果:top-1准确率达到了76.436%(即模型判断中最有可能的诊断和医生的诊断符合),top-3准确率达到92.388%(即模型判断中最有可能的前三个诊断中有一个和医生的诊断符合),top-5准确率达到了95.261%。结论:应用规范化的电子病历实现儿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是可行的,并可通过辅助决策分析帮助基层临床儿科医生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临床诊断 儿科门诊 电子病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联合T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林雅明 杨晓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BOPPPS[导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预评价(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p)、后评价(po-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对儿科医学生考核... 目的分析BOPPPS[导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预评价(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p)、后评价(po-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对儿科医学生考核成绩、临床核心能力与教学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80名儿科医学生,将其中的40名采用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医学生设为对照组,另外40名采用BOPPPS联合TBL教学法的医学生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教学前后考核成绩(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临床核心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改善情况与教学满意情况(课程内容满意度、教学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学生适应性满意度、教学效果的即时性、教学效果的持续性)。结果教学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临床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联合T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升儿科医学生考核成绩、临床核心能力与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TBL 教学模式 儿科医学生 考核成绩 临床核心能力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TR氯离子通道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高氧损伤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葛丹丹 刘登礼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研究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氯离子通道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高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AECⅡ于密封舱中通入95%O_(2)+5%CO_(2),持续24h或48h,构建高氧损伤AECⅡ模型。将实验组AECⅡ随机分为高氧24h组、高氧24h+激动... 目的 研究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氯离子通道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高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AECⅡ于密封舱中通入95%O_(2)+5%CO_(2),持续24h或48h,构建高氧损伤AECⅡ模型。将实验组AECⅡ随机分为高氧24h组、高氧24h+激动剂(Gen)组、高氧24h+抑制剂(AA)、高氧48h组、高氧48h+Gen组和高氧48h+AA组;对照组通入空气,未干预。以膜片钳系统记录CFTR氯离子电流强度。细胞外液中分别加入GEN50μM或AA10μM,记录GEN激活或AA抑制后氯离子电流强度。采用Clampfit 10.6行数据分析,应用R4.4.1统计软件对不同组别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高氧24h、48h明显抑制AECⅡ氯离子电流(P<0.01),以24h较明显;2. Gen明显增加高氧24h、48hAECⅡ氯离子电流;AA明显抑制氯离子电流(P<0.01),均以48h较明显。结论 高氧可能通过影响AECⅡCFTR氯离子外流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高氧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染料木黄酮 花生四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与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治疗第一年生长速率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珊珊 连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8期114-115,共2页
目的对特发性矮小患者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第一年生长速率与其治疗起始IGF-1及IGFBP-3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2010~2013年就诊我院儿童内分泌门诊的ISS患者,入组47例。观察分析治疗前、后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生长速率、第二性征... 目的对特发性矮小患者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第一年生长速率与其治疗起始IGF-1及IGFBP-3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2010~2013年就诊我院儿童内分泌门诊的ISS患者,入组47例。观察分析治疗前、后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生长速率、第二性征及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IGF-1、IGFBP-3等指标。结果采用身高SDS增长大于0.3~0.5为治疗有效的评判标准,身高SDS增长〈0.3组约占患者总数的1/4,其余3/4患者获得〉0.3或〉0.5程度不同的身高SDS增长。无明显男女性别差异。IGF-1 SDS与IGFBP-3 SDS均与身高SDS增长呈负相关,但其对身高SDS增长影响P值均〉0.05。结论起始治疗较低的IGF-1 SDS及IGFBP-3 SDS指向可以获得更好的第一年身高增长,但IGF-1 SDS及IGFBP-3 SDS并非决定第一年身高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丽璇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第6期324-325,327,共3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有很大的不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儿科学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对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实习教学 临床护理 儿科学 以问题为基础 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中国和加拿大急诊儿科的培训模式
10
作者 林刚曦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7Z期124-125,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急诊儿科培训模式的差异,探讨改进我国部分医院急诊儿科的培训方法。方法通过比较笔者接受加拿大儿科急救培训的经历和回顾典型的病例以及国内重大灾难性事件急救案例,分析2种急诊儿科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我国目前... 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急诊儿科培训模式的差异,探讨改进我国部分医院急诊儿科的培训方法。方法通过比较笔者接受加拿大儿科急救培训的经历和回顾典型的病例以及国内重大灾难性事件急救案例,分析2种急诊儿科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我国目前的部份医院的急诊儿科培训的方法,本句建议删除因为在文章的方法部分并没有这方面内容)。结果 2种急诊儿科模式各有优缺点,在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方面,加拿大模式占有优势,在专科处理方面我国的模式亦有优势。结论可以在人群密集的大中城市,利用现有的资源参照加拿大模式,进行部份儿科急诊专科人员的全科培训,打造出一支快速高效的儿科急诊队伍,以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儿童急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儿科 培训 灾难 中国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儿科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小整 王华珍 +4 位作者 熊英杰 曾宇晨 何霆 吴谨准 陈坚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针对儿童看病需求量大导致的儿科诊疗服务效率和准确率偏低等问题,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从儿科历史病历数据中自动"学习"专家医生诊断模式,形成智能辅助诊断模型,从而对新的儿科病历数据输出疾病诊断决策。结... 目的:针对儿童看病需求量大导致的儿科诊疗服务效率和准确率偏低等问题,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从儿科历史病历数据中自动"学习"专家医生诊断模式,形成智能辅助诊断模型,从而对新的儿科病历数据输出疾病诊断决策。结果: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七分类疾病智能诊断模型的正确率为84.26%,F1-score为84.33%,基本达到可投入实际应用的级别。结论:智能诊断决策作为预诊信息提供给医生进行确诊参考,对提升医生诊断速度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中文电子病历 卷积神经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1 767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志凡 葛丹丹 +1 位作者 黄小涵 吴谨准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专科门诊的可疑过敏儿童1767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对每例患儿进行19种过敏原的检测,包括吸入性变...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专科门诊的可疑过敏儿童1767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对每例患儿进行19种过敏原的检测,包括吸入性变应原9种(树Ⅰ、杂草、禾本科/谷类、动物毛Ⅰ、霉菌Ⅰ、霉菌Ⅱ、粉尘螨、蟑螂、棕榈)、食物性变应原10种(鳕鱼、蟹肉、小虾、蚌壳、芒果、花生、桃子、黄豆、牛奶、鸡蛋),分析不同年龄、季节、性别及疾病种类与过敏原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1767例儿童过敏原阳性率为54.9%,排名前3位的过敏原依次是:粉尘螨(47.9%)、蟑螂(10.4%)、小虾(4.3%);男童动物毛Ⅰ、蚌壳、鳕鱼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的患儿粉尘螨及蟑螂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12~14岁患儿动物毛Ⅰ、蟹肉、蚌壳过敏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儿;夏秋季节粉尘螨、小虾、蟹肉、蚌壳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节,春夏季节鸡蛋过敏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粉尘螨在变应性鼻炎中阳性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厦门地区患儿主要过敏原是粉尘螨、蟑螂、小虾,且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季节及不同疾病的过敏原结构存在差异,应尽早对患儿进行过敏原的筛查,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皮肤点刺实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娟 杨清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3期140-142,共3页
近几年,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低,医院感染就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并发症。基于此,医院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系统化护理干预机制,有效制定系统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保证从根... 近几年,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低,医院感染就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并发症。基于此,医院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系统化护理干预机制,有效制定系统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保证从根本上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率。医院在落实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规划,确保能从医院层面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几率,并且尽量要指导孕妇减少住院时间,强化心理指导工作和护理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儿健康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护理干预 干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陈成璇 翁开枝 +3 位作者 温红 庄树铨 吴兴国 郑湧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治疗中及诱导后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并进一步探讨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7例B-ALL患儿中28例(2.2%)为亚二倍体核型。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P=0.004),而两组在性别比例、初诊年龄分组、早期治疗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5年EFS及OS率分别为75.0%(95%CI:66.8%-83.2%)、77.8%(95%CI:69.8%-85.8%)均低于不伴有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79.6%(95%CI:78.4%-80.8%)、86.4%(95%CI:85.4%-87.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按危险度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5年EFS及OS率均显著低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低危(LR)组[LR组EFS:91.4%(95%CI:88.4%-93.6%),P<0.001;OS:94.7%(95%CI:92.1%-96.4%),P<0.001];与除外亚二倍体核型的中危(IR)组BCP-ALL患儿相近[IR组EFS:79.4%(95%CI:74.9%-83.2%),P=0.343;OS:87.3%(95%CI:83.6%-90.2%),P=0.111];均高于高危(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组EFS:58.7%(95%CI:52.6%-64.8%),P=0.178;OS:69.9%(95%CI:63.5%-75.4%),P=0.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诱导治疗中对OS及EFS均无显著的影响;染色体数目<40的患儿OS更低(P=0.026),但对EFS无显著影响;诱导治疗后MRD≥0.01%是更低OS及EFS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2、0.001)。结论:儿童亚二倍体核型BCP-ALL预后中等,诱导治疗后MRD≥0.01%可能为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二倍体核型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症状及家属救护满意度的影响
15
作者 曾路梅 万素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5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 目的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急救护理模式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基于PEWS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时间指标(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SAS评分和SD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出院前,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常规护理、预检分诊、基础指导和健康宣教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IL-6和CRP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IL-6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EWS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恢复时间,增加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救护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对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评价
16
作者 杨清花 刘晓娟 叶亚兰 《西藏医药》 2024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07例,根据其出院时的护理指导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出院指导)和观察组55例(以家庭为中心的... 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07例,根据其出院时的护理指导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出院指导)和观察组55例(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干预)。对比两组出院时、出院6月复诊时生长发育(头围、身长、体重)、出院6月复诊时智能发育、运动发育情况及母乳喂养率、患病率、再入院率与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6月复诊时生长发育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6月复诊时智能及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患病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NICU早产儿出院时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干预,更有利于患儿出院后的生长及运动、智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综合指导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童阿英 吴宝玲 杨亚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进行化学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展开试... 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进行化学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展开试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和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发热、头晕乏力、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管损伤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等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化疗期间的痛苦,帮助患儿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 白血病化疗 骨髓抑制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福建地区多中心数据分析
18
作者 吴椿萍 郑湧智 +8 位作者 李健 温红 翁开枝 庄树铨 吴兴国 华雪玲 郑浩 陈再生 乐少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评估患儿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116例规范治疗的T-ALL患儿中,78例接受CCLG-ALL 2008方案治疗,38例接受CCCG-ALL 2015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ALL患儿中男性、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数≥50×10^(9)/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诱导治疗中微小残留病≥1%、诱导结束时微小残留病≥0.01%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B-ALL患儿(P<0.05)。T-ALL患儿预期10年EFS及OS分别为59.7%和66.0%,均显著低于B-ALL患儿(P<0.001)。COX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是更差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CCG-ALL 2015组与CCLG-ALL 2008组相比,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5.8%vs 34.6%,P=0.042),而EFS及OS更高(73.9%vs 57.2%,PEFS=0.090;86.5%vs 62.3%,POS=0.023)。结论:T-ALL较B-ALL预后差,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尤其是纵隔肿物未消失)为其预后不良危险因素。CCCG-ALL 2015方案可能降低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事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失败相关因素分析———福建省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19
作者 蔡春霞 郑湧智 +5 位作者 温红 翁开枝 庄树铨 吴兴国 乐少华 郑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6-1664,共9页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失败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414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失败定义为复发、非复发相关死亡和第二肿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9...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失败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414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失败定义为复发、非复发相关死亡和第二肿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9.7(0.1-136.9)个月,共有269例(19.0%)治疗失败,其中140例(52.0%)为复发,129例(48.0%)为非复发死亡,0例第二肿瘤。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T-ALL、BCR-ABL1、KMT2A基因重排、早期治疗反应不佳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HR>1.000,P<0.05)。140例复发ALL患儿的5年OS率仅为23.8%,其中极早期复发(复发时间在诊断18个月内)预后更差。129例非复发死亡患儿中,包括71例(26.4%)治疗相关死亡,56例(20.8%)因放弃治疗死亡,2例(0.7%)疾病进展死亡;其中治疗相关死亡与化疗强度显著相关,而放弃治疗主要与经济因素相关。结论:福建省儿童ALL的治疗失败率仍较高,复发为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治疗相关死亡、经济因素放弃导致死亡则是无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治疗失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许锦平 陈先睿 +1 位作者 姚拥华 白海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DNA测序显示ATP7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该变异为已知致病突变,其中16号外显子上的c.3443T>C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母亲;12号外显子上的c.2804C>T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父亲。NF2基因存在c.1009C>T(p.Gln337*)无义突变,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结论确诊了1例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同时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基因报告解读的重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瘤 NF2 基因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