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怎样看待民间艺术的“原生态”问题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学文 《福建艺术》 2006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社会 “原生态”问题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革命与戏曲变迁——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慧颖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歌仔戏,历史不过百年,却恰逢新旧世纪更迭、传播媒介大变革的年代,电影歌仔戏正是闽台民众求新探索的一种产物。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与影视结合,歌仔戏产生了新的特质,在音乐、表演艺术和舞台美... 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歌仔戏,历史不过百年,却恰逢新旧世纪更迭、传播媒介大变革的年代,电影歌仔戏正是闽台民众求新探索的一种产物。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与影视结合,歌仔戏产生了新的特质,在音乐、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经验,并且形成了歌仔戏新的传统,获得了新的观众群,从而为本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和空间,也为电影、电视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在地化途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返归民众生活脉络,回溯曾经的探索与勇气,寻觅两岸民众生活与创造的智慧,连接过去与现在,应是我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歌仔戏 传播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静致远——台湾汉唐乐府的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晖 《福建艺术》 2008年第6期13-14,共2页
在厦门最美的城市角落——鼓浪屿岛上的菽庄花园,台湾的汉唐乐府以南音乐舞的形式演绎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这部南音乐舞,不单单是观乐舞,还包含了游船、步桥、品清食、香道、花道、茶道的全方... 在厦门最美的城市角落——鼓浪屿岛上的菽庄花园,台湾的汉唐乐府以南音乐舞的形式演绎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这部南音乐舞,不单单是观乐舞,还包含了游船、步桥、品清食、香道、花道、茶道的全方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南音乐舞 乐府 汉唐 台湾地区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宁静 “国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感悟:跳出小品艺术的认识局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高在 《福建艺术》 2007年第5期56-57,共2页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央视屏幕上出现小品节目,“小品”以新的内涵进入了艺术殿堂,并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中扎下了根。现在,小品是很多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或观赏选择,甚至是各类文艺晚会的品牌节目,乃至无小品不成晚会。同时,一批活跃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央视屏幕上出现小品节目,“小品”以新的内涵进入了艺术殿堂,并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中扎下了根。现在,小品是很多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或观赏选择,甚至是各类文艺晚会的品牌节目,乃至无小品不成晚会。同时,一批活跃在小品艺术舞台上的演员迅速成长,成为艺术家、明星(笑星)。可以说,小品已成了中国观众独特的品牌记忆,人们离不开小品艺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艺术 感悟 品牌节目 文艺晚会 80年代 审美情趣 艺术形式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通《心灯》走台湾——一次“还戏于民”的实践与感悟
5
作者 路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当前的戏剧必须变通。变通就是还戏于民。地方戏曲不是富雅殿堂的珍藏品,而是在民间土壤中孕育的。雅与俗的标准,是随着社会时势的进化与审美趋向的嬗变在不断地移位和演绎。厦门青年歌仔戏团2002年夏,带着闽台民俗剧《心灯——妈祖的... 当前的戏剧必须变通。变通就是还戏于民。地方戏曲不是富雅殿堂的珍藏品,而是在民间土壤中孕育的。雅与俗的标准,是随着社会时势的进化与审美趋向的嬗变在不断地移位和演绎。厦门青年歌仔戏团2002年夏,带着闽台民俗剧《心灯——妈祖的故事》赴台演出,作为“还戏于民”的试航,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变通 还戏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明冰雪折射台湾20世纪的历史变迁——评蔡欣欣《月明冰雪阑——有情阿嬷洪明雪的歌仔戏人生》
6
作者 曾学文 《福建艺术》 2008年第6期33-33,共1页
“口述历史”虽然历史上早已有之,上个世纪30、40年代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影响世界,但海峡两岸口述历史的真正兴盛,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则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为了因应社会变迁导致传统文化式微的危机,台湾相关文化单位从90... “口述历史”虽然历史上早已有之,上个世纪30、40年代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影响世界,但海峡两岸口述历史的真正兴盛,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则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为了因应社会变迁导致传统文化式微的危机,台湾相关文化单位从90年代开始推出的一系列“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委托一批有学识的学者专家,大规模地针对民间艺人的生命历程进行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迁 台湾地区 冰雪 90年代以来 人生 折射 口述历史 学科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丑角的狂欢,民间的礼赞——评高甲戏《阿搭嫂》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世雄 吴慧颖 《福建艺术》 2009年第3期36-37,共2页
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一宵鱼龙舞,五花爨弄满台丑,高甲戏《阿搭嫂》带来了满座欢笑,也让观众在狂欢的愉悦中重新审视我们身处世态的荒诞和人的异化。
关键词 高甲戏 狂欢 丑角 民间 人的异化 龙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美样式与舞美形象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永碤 《福建艺术》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舞美样式 舞美形象 戏剧创作 戏剧创新 舞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鱼图轴
9
作者 陈国强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210-210,共1页
《游鱼图轴》是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佳作,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作为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清朝中叶江南稻田养鱼的情况,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形象的农业史料。画中题诗道:"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 《游鱼图轴》是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佳作,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作为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清朝中叶江南稻田养鱼的情况,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形象的农业史料。画中题诗道:"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在绿田。"诗中的"渊",不是指江河湖潭的深水处,而是在稻田中供鱼栖息的鱼穴。诗还描写了当时用桔槔供水的稻田养鱼情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干旱对稻田养鱼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李方膺 扬州八怪 游鱼 故宫博物院 农业史 艺术品 河湖 清朝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现代技术构筑古典演剧空间
10
作者 黄永碤 《福建艺术》 2006年第1期65-65,共1页
去年我应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的邀请,为入围三十台国家精品工程剧目《董生与李氏》做舞台设计,因而有幸与这传唱八百年的古典梨园戏剧进行一次近距离接触.品味那科范严格、手姿步法细腻独特、古朴而又有声有色的梨园风韵。《董》剧全... 去年我应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的邀请,为入围三十台国家精品工程剧目《董生与李氏》做舞台设计,因而有幸与这传唱八百年的古典梨园戏剧进行一次近距离接触.品味那科范严格、手姿步法细腻独特、古朴而又有声有色的梨园风韵。《董》剧全剧仅用8个演员,两位主演都是梨园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剧组在创排前就希望此剧做一次返璞归真、逐本求源的探寻,如导演卢昂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古典 《董生与李氏》 演剧 表演艺术家 梨园戏 舞台设计 精品工程 返璞归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两岸不变的文化基底——歌仔戏《蝴蝶之恋》创作谈
11
作者 曾学文 《福建艺术》 2009年第3期69-69,共1页
春尽几度新,自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共同培育的歌仔戏经历了20年长短互见、彼此了解的交流之后,渐趋吸引,合作的强烈愿望越来越浓。2006年,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在台北举行,强烈合作的欲望在酒桌上被两岸同仁激情燃... 春尽几度新,自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共同培育的歌仔戏经历了20年长短互见、彼此了解的交流之后,渐趋吸引,合作的强烈愿望越来越浓。2006年,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在台北举行,强烈合作的欲望在酒桌上被两岸同仁激情燃烧了起来,当时双方约定共同排演一出戏,把歌仔戏打响。也就在这次艺术节上,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和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同时承担了“古戏新诠”的命题创作。彼此观摩之后.突然惊异地发现,双方虽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但在歌仔戏的继承与发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创作 歌仔戏 两岸 蝴蝶 文化 继承与发展 社会环境 艺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题材特征、时代风格与剧种个性的融合——论歌仔戏《蝴蝶之恋》的音乐设计
12
作者 李晖 《福建艺术》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歌仔戏《蝴蝶之恋》是首次两岸深度合作的大戏,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共同创作演出。它以“梁祝”爱情故事为主轴,以歌仔戏为载体,讲述了两岸一对歌仔戏艺人,相恋相爱,因历史原因而两地相隔,三十八载杳无音讯... 歌仔戏《蝴蝶之恋》是首次两岸深度合作的大戏,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共同创作演出。它以“梁祝”爱情故事为主轴,以歌仔戏为载体,讲述了两岸一对歌仔戏艺人,相恋相爱,因历史原因而两地相隔,三十八载杳无音讯却两地相思、同心相守的感人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题材特征 音乐设计 时代风格 蝴蝶 个性 剧种 爱情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歌仔戏《蝴蝶之恋》谈两岸题材戏剧作品
13
作者 吴慧颖 《福建艺术》 2010年第5期43-44,共2页
此岸与彼岸,从1949到2009年,恰是一甲子的轮回。辗转情思弦上诉。2009年,歌仔戏《蝴蝶之恋》首演。恒春民谣思想起苍凉悠远的调子响起,交织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戏中戏.抒写两岸艺人半世纪相思、一世情爱。
关键词 歌仔戏 戏剧作品 两岸 蝴蝶 2009年 题材 戏中戏 祝英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戏”:作为文化身份与审美秩序
14
作者 林清华 《福建艺术》 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
一 中国历来有“戏教”传统。“文以载道”是对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诉求与规训。
关键词 审美秩序 文化身份 影戏 “文以载道” 民族文化 历史话语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乐集《我的海峡》之九“海峡之脉”音乐分析
15
作者 李晖 《艺苑》 2011年第5期47-49,共3页
《我的海峡》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思想深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集。"海峡之脉"是《我的海峡》交响乐集的第九首,亦是最能打动听者的器乐乐章之一。全曲的音乐分五个部分。第一乐段是"海峡之脉"的开篇,由远及近地... 《我的海峡》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思想深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集。"海峡之脉"是《我的海峡》交响乐集的第九首,亦是最能打动听者的器乐乐章之一。全曲的音乐分五个部分。第一乐段是"海峡之脉"的开篇,由远及近地描绘了大海的恢弘壮阔。第二乐段舒缓而灵动的音乐描写了海峡之水的绵延和永恒。第三乐段音乐描写的是大海的潮起潮落,大海的不安、躁动和咆哮。第四乐段表现孤独者的独白。第五乐段是"海峡之脉"主题的全现,主题呼唤和平,呼唤亲情,呼唤美好的未来。"海峡之脉"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作曲家的创作激情、现代作曲技巧和美学追求,蕴含着作曲家对海峡的大爱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 绵延 和平 主题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搭嫂
16
作者 曾学文 《福建艺术》 2006年第2期72-79,共8页
人物表阿搭嫂——女,50多岁,乡下妇女。闽南人将爱管闲事的妇女称作“阿搭嫂”;“阿搭”意为搭理凑热闹,民间有俗语。说身边的好事者为“整天像阿搭嫂”。肖秀才——男,50多岁,代书先生。天成——男,20多岁,赌徒。少爷——男,1... 人物表阿搭嫂——女,50多岁,乡下妇女。闽南人将爱管闲事的妇女称作“阿搭嫂”;“阿搭”意为搭理凑热闹,民间有俗语。说身边的好事者为“整天像阿搭嫂”。肖秀才——男,50多岁,代书先生。天成——男,20多岁,赌徒。少爷——男,10岁左右,知府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搭嫂》 中国 当代 话剧剧本 曾学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一家亲》乐评
17
作者 李晖 《福建艺术》 2011年第3期42-42,共1页
"两岸一家"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主旋律色彩又有扎实的民间情感基础的主题,以此为题创作歌曲,容易陷入过于强化主旨而失之真,过于贴近现实而弱于力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 两岸 情感基础 创作歌曲 贴近现实 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之恋
18
作者 曾学文 《福建艺术》 2009年第3期70-79,共10页
人物表云中青——女,(厦门)23岁至61岁,英台扮演者雨秋霖——男,(台湾)26岁至64岁,山伯扮演者阿宗——男,(厦门)30岁至68岁阿珠——女,(厦门)45岁至60岁阿云——女,(厦门)22岁至37岁。
关键词 蝴蝶 扮演者 厦门 人物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魅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编码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清华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2年第1期448-475,共28页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叙事场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魅影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叙事载体、技巧与编码手法,其中影像叙事是本该受到重视却被有意遮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力探讨处于意识形态魅影之下的影像叙事如何通过编码技巧争夺符...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叙事场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魅影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叙事载体、技巧与编码手法,其中影像叙事是本该受到重视却被有意遮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力探讨处于意识形态魅影之下的影像叙事如何通过编码技巧争夺符合各自意识形态利益的控制权与主导权,电影的技术手段如何对某些显而易见的信息进行修辞,使其遭遇歪曲乃至偷换,以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目标。同时,电影独有的技术属性,如何逼迫操控者必须不断更新叙事语言与修辞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不断变化着的现实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叙事编码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据时期台湾戏曲活动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慧颖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270-285,共16页
台湾的戏曲文化源自祖国大陆。台湾最早的居民是高山族、平埔族等原住民。但是,无论是史籍记载、考古研究或者现代人类学家的实地考察,都证明台湾高山族、平埔族等原住民有丰富的歌舞和祭仪,但是没有发展成为"以歌舞演故事"... 台湾的戏曲文化源自祖国大陆。台湾最早的居民是高山族、平埔族等原住民。但是,无论是史籍记载、考古研究或者现代人类学家的实地考察,都证明台湾高山族、平埔族等原住民有丰富的歌舞和祭仪,但是没有发展成为"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活动 戏曲文化 原住民 民间戏曲 现代人类学 祭仪 热兰遮 荷属东印度公司 戏曲研究 荷兰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