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抗氧化剂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王冰 李宏亮 +4 位作者 杨文英 萧建中 杜瑞琴 白秀平 潘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9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高脂饲料组(HF组)和高脂+NAC组(NAC组)。饲养20周,(1)测血浆...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9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高脂饲料组(HF组)和高脂+NAC组(NAC组)。饲养20周,(1)测血浆及胰腺组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HF组血浆及胰腺MDA水平明显高于NC组,GSH水平低于NC组,NAC可以改善以上变化;(2)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比NC组降低(P<0.01),用NAC后GIR明显改善(P<0.01);HF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下降,用NAC后可逆转上述变化;(3)HF组胰岛细胞IRS-1、IRS-2、Glut-2mRNA表达降低42.3%、28.1%、22.9%(P均<0.05);NAC组胰岛细胞IRS-1、IRS-2、Glut-2 mRNA表达与HF组相比增加40.2%、30.2%,19.1%(P均<0.05)。结论:大剂量抗氧化干预治疗能改善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逆转高脂饲养导致的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其机制可能与NAC纠正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胰岛/细胞学 胰岛素/分泌 N-乙酰半胱氨酸 胰岛β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罗格列酮干预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晓平 杨文英 +2 位作者 萧建中 潘琳 卜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所致正常SD大鼠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干预脂肪肝的效果。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1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罗格列酮组(HF+Ros)。饲养8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脂联素...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所致正常SD大鼠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干预脂肪肝的效果。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1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罗格列酮组(HF+Ros)。饲养8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测定肝脏中TG含量,并对大鼠肝脏组织做HE染色。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与NC组相比,HF组肝脏呈现明显脂肪肝,肝脏中TG明显增加达154·2%(NC组3·89mg/g,HF组9·89mg/g,P<0·01);与HF组相比,HF+Ros组肝脏中TG显著降低达46·6%(5·28mg/g,P<0·01),脂肪肝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SD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田亚强 苏旭东 +1 位作者 赵家军 李光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饲料组(NC组,12只),高脂饲料组(HF组,12只)及吡格列酮干预组(HP组,12只)。饲养28周后:①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饲料组(NC组,12只),高脂饲料组(HF组,12只)及吡格列酮干预组(HP组,12只)。饲养28周后:①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及心肌组织TG含量;②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③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④观察大鼠高频超声心动图;⑤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活体检测大鼠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m ax)和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 ax)。结果①HF组大鼠血FFA、TG及心肌TG含量明显增高(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以上指标明显改善(P<0.01);②HF组和HP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③HF组G IR较NC组显著降低(P<0.01),HP组G IR明显改善(P<0.01);④HF和HP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T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Td)均明显增加(P<0.01);HF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心指数(C I)降低(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EF、FS和C I升高(P<0.01);3组室壁收缩增厚率(△T%)、心率(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HF组心脏+dp/dtm ax和-dp/dtm ax均明显下降(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dp/dtm ax和-dp/dtm ax均较HF组改善(P<0.01)。结论高脂饲养可导致大鼠心脏功能受损,吡格列酮干预后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其机制与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吡格列酮 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 胰岛素抵抗 高频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高游离脂肪酸所致的β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冰 李宏亮 +4 位作者 杨文英 萧建中 杜瑞琴 白秀平 潘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血检测胰岛素,FFA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4)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IRS-1,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FFA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比NS组增高[(24.44±1.25)mIU/Lvs(18.09±1.37)mIU/L,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mmol/Lvs(0.64±0.10)mmol/L,P<0.001];(2)FFA刺激后,离体和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增强;(3)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S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存在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4)FFA组肌肉IRS-1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IRS-2表达降低50.7%(P<0.05);(5)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29.3%(P<0.05),IRS-2及Glut-2分别增加345.1%和536.4%(P<0.01)。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此时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基因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脂肪酸类 非酯化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及其激动剂与脂肪酸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7
5
作者 白秀平 李宏亮 杨文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PAR及其所调控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产生、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质的异位沉积,进一步改善损伤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胰岛素抵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PAR及其所调控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产生、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质的异位沉积,进一步改善损伤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胰岛素抵抗。针对脂肪酸合成及氧化的关键调控点的药物可能是今后治疗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异常的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脂肪酸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肾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伟 李宏亮 杨文英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血症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文英 邢小燕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MS 肥胖 2型糖尿病 病因 病理 心血管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脂肪肝 被引量:11
8
作者 窦艳玲 萧建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肥胖 脂肪肝 病因 脂代谢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7 位作者 汪仕良 陈范昶 于永洲 李光伟 许霖水 陈自力 钱锁开 刘庆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基础治疗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组治疗3 d后创伤病人空腹血糖、乳酸、促炎细胞因子(CRP、TNF-α和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变化以及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GIK组治疗3 d后,空腹血糖、乳酸、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血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C组。GIK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MODS病死率虽略有下降,但与C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后病人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和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控制创伤后病人的高血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个体化治疗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脂肪堆积和β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萧建中 杨文英 Kjeld Hermansen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FA)对β细胞增殖抑制与细胞内的脂肪堆积的关系及相关的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E细胞,用3H胸腺嘧啶和3H棕榈酸掺入的方法分别研究β细胞增殖及β细胞内脂肪堆积。利用RTPCR方法测定肉毒碱棕榈... 目的研究脂肪酸(FA)对β细胞增殖抑制与细胞内的脂肪堆积的关系及相关的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E细胞,用3H胸腺嘧啶和3H棕榈酸掺入的方法分别研究β细胞增殖及β细胞内脂肪堆积。利用RTPCR方法测定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结果与3.3mmol/LGlu比较,24小时后6.6mmol/L和11mmol/LGlu使细胞增殖增加2.27和3.04倍(P<0.05);加入0.4mmol/L棕榈酸后细胞增殖降为1.1和0.86倍(与无棕榈酸相比P<0.05)。高浓度的Glu使细胞内脂肪堆积增加15%~92%。TriacsinC或Wy14643能减少13%~54%的脂肪堆积,同时缓解F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8%~71%。FA刺激CPT1基因的表达,Glu对其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20mmol/LGlu使CPT1基因的表达减少50%(P<0.05)。结论FA对β细胞增殖的抑制与脂肪在细胞内堆积有关,Glu可能通过抑制FA刺激CPT1基因的表达,增加FA堆积从而介导F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葡萄糖 肉碱软脂酰转移酶 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雌孕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小燕 詹志伟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2期1-2,共2页
雌、孕激素均为女性甾体激素。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少部分由外周组织转化而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并维持其在正常状态;对骨代谢、脂质代谢、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孕激素类药物 合理应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临床 女性生殖器官 血管内皮细胞 性甾体激素 外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的补充说明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光伟 Bennett PH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可以测定活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但它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需要简单的胰岛素抵抗测定法。本文补充报告在空腹血糖(FPG)(75~306mg/dl或4.2~17.1mmol/L)及空腹胰岛素(FIns)(9.7~120mU/L)范围... 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可以测定活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但它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需要简单的胰岛素抵抗测定法。本文补充报告在空腹血糖(FPG)(75~306mg/dl或4.2~17.1mmol/L)及空腹胰岛素(FIns)(9.7~120mU/L)范围很宽的Pima印第安人群中,正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M)与涉及FPG、FIns的多种复合的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胰岛素作用指数(IAI)=1/(FPG×FIns)在非糖尿病人群及2型糖尿病人群都与M显著正相关(r>0.7,P=0.0001),而且这两者的相关性强于M与其他指数如FIns或FPG/FIns比值的相关性,也不弱于M与糖负荷后3~5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乘积的相关性。IAI的五分变量分布情况表明有90.4%的IAI落在所预测的M值五分变量区域或与之相邻的一个五分变量区域之内。1/FPG×FIns虽相对简单但确实与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它可以做为胰岛素敏感指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乘积 流行病学 正糖钳夹技术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欣综合征3种不同类型病例诊治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金苹 邢小燕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生借鉴。方法分析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例,异位ACTH综合征1例,肾上腺腺瘤1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血皮质醇节律消失和尿游离皮质醇升高...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生借鉴。方法分析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例,异位ACTH综合征1例,肾上腺腺瘤1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血皮质醇节律消失和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分别发现垂体微腺瘤和左下肺占位病变(术后病理为类癌);肾上腺腺瘤患者血ACTH水平降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病患者可抑制,在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腺瘤患者不被抑制。结论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有其不同临床特点,对此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帮助及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异位ACTH综合征 肾上腺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杰英 李宏亮 杨文英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10期430-433,共4页
胰岛素是有效降糖的关键手段,其中基础胰岛素的应用是持续稳定控制血糖的重要方面。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以其独特的作用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地特 机制 白蛋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糖尿病联盟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被引量:21
15
作者 校娟 李宏亮 李光伟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1 背景 据200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94亿,但2006年IDF的这一统计数字已增长到2.46亿,预计2025年将达3.8亿。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的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量证据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工业... 1 背景 据200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94亿,但2006年IDF的这一统计数字已增长到2.46亿,预计2025年将达3.8亿。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的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量证据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正进入糖尿病流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糖尿病联盟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糖尿病与严重精神疾病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杰英 李宏亮 杨文英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1期17-19,21,共4页
糖尿病与精神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以往两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少有人关注。2007年第43届EASD年会上,出乎寻常地将“糖尿病的心理方面”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探讨,Karel Appel Hall教授进行了题为“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 糖尿病与精神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以往两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少有人关注。2007年第43届EASD年会上,出乎寻常地将“糖尿病的心理方面”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探讨,Karel Appel Hall教授进行了题为“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临床护理方面的启示”的演讲。另外,会议交流的口头发言6篇,壁报10K,均显示了对于糖尿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及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严重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新理念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邢小燕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并发症 2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 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糖尿病治疗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杨文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5期2-4,共3页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治疗指南包括了19项内容,本文重点解读IDF全球指南对血糖控制方面的建议、血糖控制的治疗步骤及胰岛素治疗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 治疗指南 血糖控制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小燕 杨文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05年第2期72-75,84,共5页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可以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溶酶原激活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可以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临床诊断策略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苹 蔡晓频 +3 位作者 帅英 尤文君 肖建中 邢小燕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分析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血ACTH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等临床特点。1例患者胸部CT...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分析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血ACTH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等临床特点。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结节,经手术证实为类癌。另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中肺多个小结节样影,不能明确性质;奥曲肽显像结果阴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于右肺上叶前段见一放射性浓聚结节影,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当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奥曲肽显像不能明确肿瘤性质和部位时,PET/CT检查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诊断 库欣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