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科畏惧症儿童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孔佳新 赵严礼 +3 位作者 孙汉堂 陈佳鸿 桑小雪 张铁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儿童口腔门诊牙科畏惧症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保护性固定下进行口腔龋病系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儿童畏惧调查表评估门诊就诊患儿(2022年07月至2022年12月)的牙科焦虑症分数,评分大于50分者纳入本研究总样本,根据患... 目的:观察比较儿童口腔门诊牙科畏惧症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保护性固定下进行口腔龋病系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儿童畏惧调查表评估门诊就诊患儿(2022年07月至2022年12月)的牙科焦虑症分数,评分大于50分者纳入本研究总样本,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分为全麻组(在全麻下进行口腔治疗)和束缚组(保护性固定下进行口腔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DMFT及术中根管治疗个数,术后3、6、12个月复诊依从率,充填体(包括预成冠)脱落率及龋(继发龋及新发龋)发生率情况。结果:全麻组患儿DMFT及术中根管治疗个数高于束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6、12个月复查时依从率高于束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龋发生率及充填物脱落率均低于束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畏惧症患儿更适合全麻下行龋病系统化治疗,其耗时短、临床疗效佳、诊疗过程舒适,能够提升患儿就诊的依从性,且远期龋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牙科畏惧症 龋病 全身麻醉 保护性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莉 《大医生》 2018年第7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舒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满意度,拔牙过程VAS评...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舒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满意度,拔牙过程VAS评分、SAS评分、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舒适组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拔牙过程VAS评分、SAS评分、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质量中的作用确切,可减轻患者拔牙过程疼痛程度,减轻生理应激,减少并发症,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口腔微创拔牙术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及Notch通路活性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曌隆 敬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增龄性变化,以及在增龄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方法:BMSCs取自年轻、成年及老年C57BL/6小鼠全骨髓,以...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增龄性变化,以及在增龄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方法:BMSCs取自年轻、成年及老年C57BL/6小鼠全骨髓,以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评价各组细胞的分化能力,细胞增殖、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成脂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细胞活性实验表明,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未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qPCR结果表明,老龄组BMSCs的Notch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组(P<0.05)。结论:随着个体年龄增长,BMSCs呈现出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而成脂分化能力提高的现象,Notch信号通路活性呈现出增龄性升高,为恢复老龄BMSCs受损成骨分化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NO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影像学特征:锥形束CT和MRI效能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建荣 丁水清 +2 位作者 陈亮 何佳嘉 祁荣兴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对两者的影像特征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5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4...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对两者的影像特征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5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45例TM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完成CBCT和MRI检查,统计所有患者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和咀嚼肌病变在CBCT和MRI上的特征(包括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髁突变形、骨质囊样变、关节盘移位、关节囊积液和咀嚼肌病变),并对两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TMD临床分类Ⅰ类疼痛性疾病31例(68.9%),Ⅱ类关节疾病14例(31.1%)。45例患者90个关节中,MRI检出存在TMJ和咀嚼肌病变数(71/90)显著高于CBCT检出的病变数(58/90)(P=0.032),其中MRI检出关节盘移位(19/90)、关节囊积液(28/90)和咀嚼肌水肿(22/90)例数,均显著高于CBCT检出例数(3/90)、(8/90)和(5/90)(P<0.001);CBCT检出骨质增生硬化(18/90)、髁突变形(15/90)例数,显著高于MRI检出例数(8/90)和(6/90)(P<0.05);而CBCT和MRI在检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和骨质囊样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CT和MRI在评估TMD方面均有很高价值,其中CBCT在评估骨质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评估关节盘和软组织方面有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永强 周文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4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伴有咬关系紊乱,采用小型钛板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以临床伤口愈合、关系、张口度及骨折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伴有咬关系紊乱,采用小型钛板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以临床伤口愈合、关系、张口度及骨折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判断疗效。结果 32例中32例手术切口甲级愈合(100%),临床检查开口度在35mm以上,咬关系良好,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愈合良好,部分病例3个月时骨折线不可见。结论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值得临床常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 钛板 下颌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蔡群辉 吴燕平 +1 位作者 周文清 张燕萍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499-500,共2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细致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好... 目的总结和探讨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细致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恢复面部外形及功能,术前认真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自体肋骨肋软骨 游离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严礼 张铁成 +3 位作者 唐瞾隆 陈辉 周永强 刘桂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0例成釉细胞瘤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口腔牙龈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OPN表达情况。结果:滤泡型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星网状层细胞...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0例成釉细胞瘤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口腔牙龈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OPN表达情况。结果:滤泡型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星网状层细胞和瘤周基质呈OPN阳性;在丛状型成釉细胞瘤中的肿瘤上皮细胞核和肿瘤间的结缔组织呈阳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中的瘤体细胞的细胞核和瘤周基质呈阳性。口腔牙龈黏膜中OPN呈弱表达,实验组OP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PN在成釉细胞瘤中高表达,可能参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OPN) 免疫组织化学(IHC) 成釉细胞瘤 牙龈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I种植牙38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学军 周文清 +1 位作者 吴燕平 蔡群辉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614-615,共2页
目的探讨ITI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瑞士Straumann公司生产的ITI种植体为16例38颗缺失牙行常规种植及修复,随访观察0.5年~2年。结果16例38颗种植牙中,成功完成种植修复15例37颗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ITI种植体是一种临床操作... 目的探讨ITI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瑞士Straumann公司生产的ITI种植体为16例38颗缺失牙行常规种植及修复,随访观察0.5年~2年。结果16例38颗种植牙中,成功完成种植修复15例37颗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ITI种植体是一种临床操作方便、疗效满意的非埋入式口腔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植牙 种植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Ⅰ、Ⅱ、Ⅲ类错患者上颌前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慧 何佳嘉 +2 位作者 高美琴 陆胜男 顾永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骨性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牙牙根的长度,探讨上颌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与错畸形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正畸工作。方法:选取年龄为18~35岁的南通市口...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骨性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牙牙根的长度,探讨上颌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与错畸形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正畸工作。方法:选取年龄为18~35岁的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80例(牙列完整,无颌骨畸形,未受外伤,前牙区无埋伏牙及多生牙,无牙周疾病,未行正畸治疗),分为3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分别测量其牙根长度及唇腭侧骨质厚度。结果:骨性Ⅱ、Ⅲ类患者前牙牙根长度明显短于骨性Ⅰ类患者的长度。牙根吸收在骨性Ⅱ类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类患者,Ⅰ类患者中发生的最少。骨性Ⅰ类患者的上前牙唇腭侧骨质厚度均大于骨性Ⅱ、Ⅲ类患者。结论:骨性Ⅱ、Ⅲ类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牙根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侧入路颧蝶缝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文清 吴燕平 +3 位作者 陈学军 康春慧 郭海波 周永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26例,采用眉侧切口、睫下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显露额颧缝、颧蝶缝、眶下缘、颧颌缝和颧颞缝,以颧蝶缝复位为标准,精确复位后,用微型钛... 目的:探讨经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26例,采用眉侧切口、睫下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显露额颧缝、颧蝶缝、眶下缘、颧颌缝和颧颞缝,以颧蝶缝复位为标准,精确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对额颧支柱、眶下缘、颧上颌支柱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3~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局部无明显瘢痕,21例B型骨折和2例C型骨折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X线观察达到解剖复位,3例C型骨折术后面部轻度不对称。结论: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并行坚强内固定,创伤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坚强内固定 眉侧切口 颧蝶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学军 周文清 +1 位作者 郭海波 吴燕平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69-670,共2页
目的总结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例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或钛钉颌间弹性牵引。结果12例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1例术后出现口内伤口部分裂开,其余均一期愈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 目的总结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例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或钛钉颌间弹性牵引。结果12例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1例术后出现口内伤口部分裂开,其余均一期愈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效果好,辅以颌间弹性牵引能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 下颌骨骨折 小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分期与TMD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分析
12
作者 何佳嘉 丁水清 +2 位作者 周永强 刘桂才 陈建荣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至我院颌面外科就诊的16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MRI影像、数据化测定(VAS)评分表... 目的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至我院颌面外科就诊的16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MRI影像、数据化测定(VAS)评分表以及张口度。将患者根据年龄分组(12~18、18~40、40~70岁),分析不同分期的TMD患者分布情况。分析患者性别与TMD分期的相关性,并分析TMD患者分期(Ⅱ~Ⅳ期)与VAS、最大张口度的相关性。对测量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Ⅱ~Ⅴ期患者张口度分别为(31.22±9.40)、(20.77±6.51)、(29.39±5.81)和(22.41±9.18)mm,Ⅱ期与Ⅲ、Ⅴ期张口度有明显差异(P<0.05);Ⅱ~Ⅴ期患者VAS评分为20.47±11.30、64.48±23.51、51.34±20.47和45.61±16.38,Ⅲ期与Ⅱ期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能够准确地反应TMD患者的盘-髁关系。基于MRI的TMD分期与TMD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Ⅲ期患者疼痛症状最为明显,Ⅲ期及Ⅴ期患者张口受限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MRI) 数据化测定(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CBCT诊断特点及临床研究
13
作者 丁伟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诊断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BCT影像结...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诊断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BCT影像结果分为骨性Ⅰ、Ⅱ、Ⅲ类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组患者关节窝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窝宽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组患者关节前、后间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性Ⅱ类组及骨性Ⅲ类组患者关节后间隙均大于关节前间隙(均P<0.05)。3组患者的顶角及髁突倾斜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髁突角及髁突高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组及骨性Ⅲ类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偏前多于偏后。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位置不同,可作为面部复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诊断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情护理干预对微创拔除阻生齿患者牙科焦虑的影响
14
作者 徐赟 孙铖铖 管婷婷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6期115-116,共2页
目的 探究移情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拔除阻生齿患者中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微创拔除阻生齿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前者接受牙科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 目的 探究移情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拔除阻生齿患者中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微创拔除阻生齿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前者接受牙科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移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恐惧情绪、疼痛程度、护理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恐惧评分、疼痛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较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8.06±2.32)、恐惧评分(44.20±5.60)、疼痛评分(3.11±0.49)更低(P<0.05);较对照组,干预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100.00%更高,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移情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拔除阻生齿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护理 微创拔除 阻生齿 牙科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5
作者 蔡琴琴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浅析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观察,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探究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升患者治护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3年9—11月南通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 浅析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观察,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探究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升患者治护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3年9—11月南通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高速涡轮钻切割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观察组接受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治护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为(7.27±0.16)min,短于对照组的(25.14±0.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0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护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劈冠法,超声骨刀拔牙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骨组织坏死与拔牙创口感染的风险,治疗效果明显,可较好改善患者病情,而良好的护理配合及熟练的“四手操作”有利于拔牙的顺利完成,还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病情好转,患者较为满意,值得应用以及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下颌阻生智齿 智齿拔除 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