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夏铭徽 闫朝升 +1 位作者 吴双 刘东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取穴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先秦至清末的古籍中关于治疗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采用基于腧穴的频数分析及基于腧穴-经络、腧穴-特定穴、腧穴-分部的关联分析获取腧穴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335首处方,涉... 目的 探讨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取穴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先秦至清末的古籍中关于治疗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采用基于腧穴的频数分析及基于腧穴-经络、腧穴-特定穴、腧穴-分部的关联分析获取腧穴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335首处方,涉及98个腧穴,通过频数分析,治疗半身不遂应用频次前5的穴位依次为曲池、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为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穴位选取主要集中于四肢的外侧部及头面颈项部,多选用五输穴、交会穴和下合穴。结论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半身不遂 数据挖掘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方法摭拾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秀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98-99,共2页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西医院校都设有针灸学课程,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广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西医院校都设有针灸学课程,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广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虽然针灸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院校 针灸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捷 刘东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在治疗痤疮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15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自血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轻度患者用甲硝唑软膏和0.1%他扎罗汀凝胶外用,中度患者加口服多西环素50 mg,Bid,疗程为2个月...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在治疗痤疮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15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自血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轻度患者用甲硝唑软膏和0.1%他扎罗汀凝胶外用,中度患者加口服多西环素50 mg,Bid,疗程为2个月,然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自血疗法价格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轻中度痤疮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自血疗法 肺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拔罐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夏铭徽 丁琦 《交通医学》 2021年第6期584-585,共2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甲钴胺片和醋酸泼尼松片,连续10天,观察组在疱疹局部及相应的夹脊穴处刺络拔罐后进行针刺...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甲钴胺片和醋酸泼尼松片,连续10天,观察组在疱疹局部及相应的夹脊穴处刺络拔罐后进行针刺,连接电针;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焦虑HAM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状态,治疗10天后观察组VAS评分1.67±2.34分,低于对照组的3.22±2.86分;观察组HAMA评分6.19±1.64分,低于对照组的7.70±3.47分;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和100.00%,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8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刺络拔罐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焦虑状态,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 电针 疼痛症状 焦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思诺思治疗原发性失眠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爱松 李爱红 《交通医学》 2009年第4期434-434,43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思诺思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思诺思,观察组针刺加思诺思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9.09%,观察组有效率9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思诺思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思诺思,观察组针刺加思诺思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9.09%,观察组有效率9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提高药效、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思诺思 针药结合 匹兹堡睡眠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下互联网平台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鑫 钱娟 +3 位作者 杨熙 邢金云 邢钱伟 姜胜华 《交通医学》 2020年第4期429-430,432,共3页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我科结合实际情况,基于网络平台开展血液学教学,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视频授课、答疑解难,知识点推送等,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的束缚...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我科结合实际情况,基于网络平台开展血液学教学,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视频授课、答疑解难,知识点推送等,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不但促进学生对血液科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前沿知识,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微信 血液病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氏三通法治疗面肌痉挛效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华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4-65,共2页
取太阳、攒竹、颧髎、地仓、阿是穴等穴位采用贺氏三通法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认清疾病的寒热虚实,操作时选用不同的针具,酌情采用微通、温通、强通以调补气血,通其经脉,祛瘀行滞治疗面肌痉挛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2.1%。
关键词 贺氏三通法 面肌痉挛 微通、温通、强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荨麻疹16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东华 《交通医学》 2007年第6期693-693,共1页
过敏性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除激素及抗过敏药治疗及患者忌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外,尚无其他有效方法。笔者2004年5月~2006年11月应用自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荨麻... 过敏性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除激素及抗过敏药治疗及患者忌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外,尚无其他有效方法。笔者2004年5月~2006年11月应用自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荨麻疹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荨麻疹 肺俞穴 自血疗法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Hb、AL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Hb、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82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吞咽...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Hb、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82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吞咽康复疗法,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12周临床相关指标与营养指标。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第6~12周,两组患者Hb含量及血清ALB含量均逐渐升高,且治疗后第6周、12周B组均显著高于A组(P <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第6~12周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且治疗后第6周、12周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疗效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刺 血红蛋白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观察
10
作者 夏铭徽 吴双 刘东华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穴取攒竹、内关、足三里、上巨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穴取攒竹、内关、足三里、上巨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治疗每日1次,连续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症状评分观察组8.17±1.24分、对照组8.04±1.23分,治疗后症状评分观察组1.63±1.56分、对照组3.21±2.96分,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穴位注射 顽固性呃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加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25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建军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1,共2页
目的:了解电针加中药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2 5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组2 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6 8% ,观察组治疗前后测听阈值分贝有显著提高。结论:电针加中... 目的:了解电针加中药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2 5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组2 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6 8% ,观察组治疗前后测听阈值分贝有显著提高。结论:电针加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比单纯中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耳聋 中药治疗 电针 治疗效果 单纯中药 总有效率 对照观察 治疗前后 观察组 中药对 治疗组 对照组 听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针灸哲学思想源起与辨思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秀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3-1327,共5页
中医针灸彪炳于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与现代医学历经诸多基础理论对立乃至裂变、交叉甚至相融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中医针灸始终固本而开新,持守着自身的哲学思想根脉。有鉴于此,讨论中医针灸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 中医针灸彪炳于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与现代医学历经诸多基础理论对立乃至裂变、交叉甚至相融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中医针灸始终固本而开新,持守着自身的哲学思想根脉。有鉴于此,讨论中医针灸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理路至关重要,关键要清晰回答中医针灸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三大理论命题。首先需要探究中医针灸的古今之辩,核心议题涉猎《黄帝内经》的溯源及其哲学分流;其次还要探明中医针灸的内外之分,着重分析中医针灸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的问题;再次需要探析中医针灸的中西之别,重点要解析并矫正中医针灸与西方针灸之间的关系。由此论证中医针灸本体"一元"和发展"多元"的基本特征,进而延展出如何整体把握中医针灸的哲学根基及未来走向的现实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黄帝内经 古今之辩 内外之分 西方针灸
原文传递
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双 姜文 +6 位作者 丁雅萍 刘琼琼 白桦 徐森磊 张宏如 夏铭徽 顾一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后心室重塑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CZ696(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后心室重塑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CZ696(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隔日1次;LCZ696组每日按60 mg·kg^(-1)·d^(-1)的剂量予LCZ696灌胃。以上干预连续21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指数(F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及心肌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EF、FS降低(P<0.001);血清中TNF-α、VCAM-1、ICAM-1含量增加(P<0.001);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增多,心肌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升高(P<0.0001);心肌组织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IL-1β、IL-18表达水平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LCZ696组大鼠EF、FS升高(P<0.01);血清中TNF-α、VCAM-1、ICAM-1含量减少(P<0.001,P<0.01);部分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减少,心肌胶原纤维面积占比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IL-1β、IL-18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炎性反应,抑制MIRI后心肌组织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心室重塑 心肌纤维化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任秀梅 曹锦瑾 +4 位作者 沈雪勇 王丽祯 赵玲 吴凡 张海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46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揿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季进锋 葛晓霞 +6 位作者 许春明 江洋 顾俊红 卫国华 顾寄树 施永杰 倪雪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5-729,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药物止痛法"选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药物止痛法"选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穴取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等,予揿针联合热敏灸干预,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首日及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观察组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增加(P<0.001),HAMA评分下降(P<0.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及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可减少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状态,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揿针 热敏灸 三阶梯止痛法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秀梅 曹锦瑾 +4 位作者 沈雪勇 王丽祯 赵玲 吴凡 张海蒙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ain, stiffness and physic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and make an assess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is therapy. Me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ain, stiffness and physic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and make an assess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is therapy. Methods Fifty-nine cases of KO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oxibustion group (31 cases) and a sham-moxibustion group (28 cases). The treatment of moxibustion was given at Nèixīyǎn (内膝眼 EX-LE 4), Dúbí (犊鼻 ST 35) and Ashi points with real moxa cone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sham moxa cone in the sham-moxibustion group, 3 cones on each point per time, once every two days, 3 times per week for consecutively 6 weeks.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in week 3 and 6 of the treatment, and the follow-up visit was performed 6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and the shortest walking time of 46 m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joint function. The UT-325 digital thermal detector was put to use to record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most obvious painful points of knee joint before and after the moxibustion. Results All the scores of WOMAC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were apparently decreased in week 3 and 6 of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follow-up visit, separately (P〈0.05, P〈0.01, P〈0.001). The stiffness score of follow-up visit in the sham-moxibustion group, compared before the treatment, was lowered (P〈0.05). The scores of pain, stiffness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had a greater decrease than those in the sham-moxibustion group in week 6 of treatment and the follow-up visit (P〈0.01, P〈0.05). The shortest walking time of 46 m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fter 6 weeks of the treatment was apparent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1), but there was no apparent improvement in the sham-moxibustion group (P〉0.05),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P〉0.05). The temperature of treatment point after the moxibustion was (49.81±3.10)?℃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40.98±1.67)?℃ in the sham-moxibustion group, which was both increased apparently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01, P〈0.01), and more obviously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P〈0.001). Conclusion The moxibustion, which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ith KOA, such as pain, stiffness and physical dysfun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ARTHRITIS KNEE MOXIBUS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
17
作者 王旭东 喜新 +2 位作者 朱向阳 季炜鹏 郭正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47,共2页
2006年4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疗效满意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揿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及对血清肠淋巴管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夏铭徽 余芝 +2 位作者 刘东华 季伙燕 徐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6-970,97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揿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脱落3例,剔除2例)和对照组(58例,脱落4例,剔除1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脘、曲池、足三里、脾俞、胃俞...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揿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脱落3例,剔除2例)和对照组(58例,脱落4例,剔除1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脘、曲池、足三里、脾俞、胃俞等,每次30 min;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揿针治疗,穴取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曲池、脾俞、胃俞。均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肥胖度(A)及腰围(WC)]、血清肠淋巴管功能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delta样配体4(DLL4)、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除对照组FPG外,两组患者治疗后BW、BMI、F%、A、WC,血清VEGF-C、DLL4、ADM水平及TC、TG、LDL-C、FPG、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BW、BMI、F%、A、WC,血清VEGF-C、DLL4、ADM水平及TC、LDL-C、FINS、HOMA-IR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7%(47/53),优于对照组的71.7%(38/53,P<0.05)。结论:电针联合揿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可以减重减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管新生、改善淋巴管内皮通透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病 电针 揿针 血清肠淋巴管功能相关因子 血脂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力动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薇 张宏如 +3 位作者 陆萍 沈忱 刘顺畅 顾一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观察力动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每次10~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力动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每次10~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力动针,穴取患侧上肢肩髃、外关、合谷、阿是穴(肿胀最明显部位)及双侧阴陵泉、足三里等,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患侧肩关节在矢状面前屈90°维持上举动作,同时配合患侧手指缓慢做握拳、张开动作。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值,肿胀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臂、肩、手障碍(DASH)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6、8周后,除对照组肘横纹下10 cm外,两组患者各部位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虎口、腕横纹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除肘横纹下5 cm和肘横纹上5 cm,观察组患者其余部位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肿胀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0/36),高于对照组的35.1%(13/37,P<0.01)。结论:力动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肿胀,改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针刺 力动针 功能锻炼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