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联合床边教学法在心内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红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157-0160,共4页
探讨PBL教学法联合床边教学法在心内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轮转的护理实习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探讨PBL教学法联合床边教学法在心内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轮转的护理实习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法联合床边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深度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深度学习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法联合床边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实习护生中能够明显提高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培养护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升临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床边教学法 心内科 实习护生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2
作者 陆燕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75例。2组均给予纠正心力衰竭及降糖基础治疗,常规药物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脑利尿钠肽(BNP)]、心室重塑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6MWD较治疗前增加,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药物组(P<0.01);2组IVST、LVPWT及LVMI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药物组(P<0.01);2组FPG、2 hPG及HbA1c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药物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常规药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67%vs. 21.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129,P=0.288)。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降低血糖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PBL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闽 姜敏辉 +2 位作者 李晓飞 潘海燕 朱健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2期164-164,44,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循证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寻找并评价证据,综合分析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以PBL教学方法为基础,辅以循证医...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循证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寻找并评价证据,综合分析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以PBL教学方法为基础,辅以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和评价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循证医学 心血管内科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结合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海霞 花颖 +2 位作者 朱艳敏 陈楚 陆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选取2017年11月—...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科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作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两组出科时均参加理论考核和Mini-CEX,及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Mini-CEX考核及总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实验组医师在MiniCEX中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操作、心电图诊断、临床诊疗及综合表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两组医师未医患沟通、职业素养及组织技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医师在临床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及团队合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培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是心内科值得推广的规培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案例的教学 思维导图 MINI-CEX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心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M-CBL-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1 位作者 盛红专 吴晓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EMB-CBL-P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9月在医院心内科40名临床实习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 目的探究"EMB-CBL-P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9月在医院心内科40名临床实习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EBM+CBL+PBL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学生对EMB+CBL+PBL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科生临床实习中采用了EMB-CBL-P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考核成绩,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临床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EMB CBL PBL 三轨教学模式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钱秋月 宗永忠 潘红宁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生96人,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人,对照组47人。观察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 目的观察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生96人,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人,对照组47人。观察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病人对护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病人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团体协作精神,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问题式学习 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海霞 陆齐 顾青青 《交通医学》 2017年第3期300-301,304,共3页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科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于本科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科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于本科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价心血管内科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结果:理论知识考核中观察组医师的客观题得分(31.3±2.7)和理论总分(77.6±5.1)成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题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题得分(41.4±2.8)和实践操作得分(39.2±2.4)、实践总分(80.6±3.9)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学习兴趣(3.1±0.7)、学习效率(3.0±0.7)、临床思维培养(3.2±0.6)、团队合作(3.1±0.6)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规范化培训中有较好成效,是心血管内科规范化培训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教学 基于案例的教学 规范化培训 心血管内科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海霞 花颖 +3 位作者 陈楚 高建林 周庆 陆齐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心内科规培的住院医师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选取2016年7—12月于该院心内科规培的住...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心内科规培的住院医师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选取2016年7—12月于该院心内科规培的住院医师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指导临床带教。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规培医师的客观题、病例分析、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及总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医师的主观题及心电图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规培医师的总满意度及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培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继续 医师 在职培训 心血管内科 PD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310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4期95-95,89,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证,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0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224例选用VⅥ型,8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证,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0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224例选用VⅥ型,8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起搏器 静脉穿刺 静脉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抗阻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10
作者 唐佳敏 马丹妮 +3 位作者 李萌 丁一祺 周雪梅 何红 《老年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总结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抗阻训练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医脉通、Google、国际指南图书馆(GIN)、美国国家指南库(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 目的总结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抗阻训练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医脉通、Google、国际指南图书馆(GIN)、美国国家指南库(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6—2024年。2名接受过循证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从文献中提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证据。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4篇为指南,4篇为专家共识,3篇为系统综述,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证据提取与整合,最终形成了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居家抗阻运动的评估、启动居家运动时机、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监测与评价6个方面共16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抗阻训练的最佳证据,可为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居居家抗阻训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居家运动 抗阻训练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2 位作者 陆德明 朱健华 盛红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5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3)和对照组(n=10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5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3)和对照组(n=107)。行冠脉CT血管成像,测量斑块负荷参数,分析两组斑块负荷参数差异,同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增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较大,可以作为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荫浩 吴翔 +1 位作者 陆齐 张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2-1193,共2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病情凶险,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在急性期更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l0,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肯定,但应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病情凶险,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在急性期更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l0,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肯定,但应用于老年患者目前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评价分析我院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pP、hs-CRP、CKMB、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美芳 吴翔 +3 位作者 李静 吴晓晖 王益 于小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及24小时TpP、hs-CRP、CKMB及cTnI。结果AM...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及24小时TpP、hs-CRP、CKMB及cTnI。结果AMI胸痛发作6小时内TpP的敏感性最高,发病6小时后hs-CRP、CKMB及cTnI显著升高,cTnI阳性持续时间长,而hs-CRP在AMI时可出现明显升高。结论TpP对于AM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cTnI与hs-CRP、CKMB一起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高敏C反应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Ⅰ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景宏美 秦晓同 +3 位作者 李晓飞 袁鼎山 刘才旺 黄一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观察BNP水平与LVEF、FS、LVEDD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血清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各心衰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NP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升高。BNP水平与LVEF及FS呈负相关(r=-0.62,r=-0.59,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血清CNP浓度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并与心脏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心房功能 心室功能 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海霞 陆齐 +3 位作者 黄荫浩 顾周山 陈子微 牟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3-03至2016-03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阵发性AF患者142例,分为复发组(n=46)和未复发组(n=9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3-03至2016-03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阵发性AF患者142例,分为复发组(n=46)和未复发组(n=9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AF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根据尿酸水平(单位:μmol/L)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259,n=33)、Q2组(259~320,n=37)、Q3组(321~380,n=37)、Q4组(>380,n=35),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酸及尿酸联合代谢综合征(MS)在AF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体重指数、糖尿病、MS、AF病程、CHADS_2评分、肌酐、尿酸、B型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AF病程(OR=1.02,95%CI:1.01~1.03,P=0.002)、尿酸水平(OR=1.01,95%CI:1.00~1.01,P=0.046)、MS(OR=4.73,95%CI:1.36~16.45,P=0.014)是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尿酸四分位数分组临床资料比较提示性别、体重指数、MS、肌酐、左心室射血分数及AF复发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尿酸+MS在预测AF消融术后复发中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1%(AUC:0.79±0.04,95%CI:0.71~0.89,P=0.0001),而尿酸在预测AF术后复发中的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57.2%(AUC:0.66,95%CI:0.56~0.76,P=0.02),尿酸+MS在AF消融术后复发中比尿酸更有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及MS与阵发性AF消融术后复发相关,高尿酸合并MS对AF消融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海燕 顾勇 +2 位作者 于小红 景宏美 潘闽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贝...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n=51),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组(n=51),替米沙坦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ET-1、NO、hsCRP、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P<0.05),NO上升(P<0.05),hsCRP、IL-6及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及NO上升更为显著(P<0.01),且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hsCRP、IL-6和MMP-9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替米沙坦组各项炎症指标的下降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优于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非洛地平 替米沙坦 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伊娜 朱健华 +1 位作者 吴翔 王政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能否通过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从而保护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以及一氧化氮(NO)在线粒体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模型,台盼蓝拒染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能否通过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从而保护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以及一氧化氮(NO)在线粒体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模型,台盼蓝拒染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荧光染料四甲基罗丹明乙酯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分离线粒体测定其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结果:HSYA(0.1 mmol/L)预处理5 min可明显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在分离心肌线粒体模型上,HSYA(0.1 mmol/L,5 min)显著减弱CaCl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减弱了HSYA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和对线粒体膜去极化的保护作用。结论:HSYA预处理具有抗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NO机制参与了HSYA的抗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缺氧复氧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及其-717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桂良 潘闽 +3 位作者 吴建华 朱健华 邓新桃 赵建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研究江苏南通地区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717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92例心房颤动患者和60例非房颤对照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房颤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应用免疫比... 目的:研究江苏南通地区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717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92例心房颤动患者和60例非房颤对照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房颤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应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PCR-RFLP法检测CRP-717A/G基因型。结果:房颤患者CRP浓度与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r=0.58,P<0.01),房颤组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阵发性房颤患者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2组间A/A与G/A+G/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等位基因在房颤组中表现为低频率(P<0.05)。结论:hs-CRP浓度与房颤及房颤亚型相关,hs-CRP浓度与LAD呈正相关,炎症有可能通过结构重构来影响房颤的发生,CRP-717A/G多态性与房颤的关系尚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多态现象 遗传 心房颤动 散射测浊法和比浊法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云雁 艾热夏提 +6 位作者 顾颖 杨雅薇 奥斯曼江 徐汝明 吴翔 李攀 马丽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MI患者2667例,其中男性2042例(男性组),女性625例(女性组)。女性组按院内生存情况又分为生存组565例,死亡组60例。分析女性组与男性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MI患者2667例,其中男性2042例(男性组),女性625例(女性组)。女性组按院内生存情况又分为生存组565例,死亡组60例。分析女性组与男性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临床检查、并发症、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女性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9.6%vs 5.3%,P<0.01),其中接受PCI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行PCI患者(5.1%vs 25.7%,P<0.01),急诊PCI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PCI患者(10.1%vs 2.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预后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红细胞比容、治疗方法、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与年龄、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肌钙蛋白T峰值、术后肌酐呈负相关(P<0.0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素、肌钙蛋白T峰值、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他汀类药物(P<0.05,P<0.01)。结论临床需更加关注女性发病情况,重视尿素、肌钙蛋白水平及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最优化药物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素 肌钙蛋白T 主动脉内气囊泵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蔡丹磊 黄荫浩 +1 位作者 刘东华 王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87-2589,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A(32例)、对照组B(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A以阿托伐他... 目的:研究并分析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A(32例)、对照组B(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A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B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联用以上两种药物。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A(65.6%)和对照组B(71.9%),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EF、LVEDV和LVESV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3个指标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A和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对照组B患者的hs-CRP和BNP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A明显(均P<0.05)。且3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应用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