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成像的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平台建立
1
作者 王小军 张愈峰 +1 位作者 戴燕飞 季达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成像的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平台基本算法与UI设计。方法:利用MATLAB集成命令对DICOM数据进行导入,进行体数据重构后,得到水平、矢状与垂直切面,将体积数据中的像素映射到三维坐标空间,保存其像素灰度值。通过三维散点...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成像的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平台基本算法与UI设计。方法:利用MATLAB集成命令对DICOM数据进行导入,进行体数据重构后,得到水平、矢状与垂直切面,将体积数据中的像素映射到三维坐标空间,保存其像素灰度值。通过三维散点绘制方法将体素绘制成像。利用阈值显示其中不同的组织结构。采用轴限制方法对三维可视化结构进行兴趣区调整。结合显示域宽对模型体素着色进行对比度调整。采用RGB分量分段线性拟合法对映射进行伪彩调整。用代码制作出用户图形界面,利用回调参数实现上述算法。采用CT数据对平台进行测试。结果:平台可读取dcm格式的序列图像并形成体积数据,并重构出断层。映射算法可将体积数据拆解为三维坐标信息与颜色信息并进行体素绘制。利用阈值可单显骨骼结构。采用轴限制法可对三维模型进行X、Y、Z方向的限制显示,观察模型内部结构。调节显示域宽可增加或减小三维模型中颜色信息的对比度。RGB分量分段线性拟合可对模型颜色映射进一步调整。结论:利用体素绘制算法可构建出医学影像的体素成像平台,分段线性拟合可实现伪彩映射的自然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成像 医学影像 三维可视化 颜色映射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与肿瘤接触长度联合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李月玥 张建泉 +2 位作者 吴羽 庄蔚 毛咪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KI)与肿瘤接触长度(TCL)联合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在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膀胱癌术前患者58例,行常规MRI、高分辨T2WI、DWI、DKI扫描,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与... 目的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KI)与肿瘤接触长度(TCL)联合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在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膀胱癌术前患者58例,行常规MRI、高分辨T2WI、DWI、DKI扫描,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ADC值、Dapp值(峰态校正扩散系数)、Kapp值(明显扩散峰度)、TCL值及VI-RADS评分的差异性。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组合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MIBC组的TCL、Kapp和VI-RADS评分均高于NMIBC组,ADC、Dapp低于NMI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app预测肌层浸润灵敏度最高(93.5%),VI-RADS+TCL预测肌层浸润特异度最高(92.6%),VI-RADS+Kapp预测肌层浸润准确度最高(84.5%)。结论DKI、TCL与VI-RADS联合运用可提高膀胱癌肌层浸润的鉴别能力,为临床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肿瘤接触长度 VI-R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科教学读片会模式变革及意义
3
作者 曹和涛 陆健 《医学信息》 2012年第6期48-49,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我国前期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应用于后期临床实践教学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我院影像科教学读片会变革传统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了诊...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我国前期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应用于后期临床实践教学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我院影像科教学读片会变革传统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了诊断水平,增强了全科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科室管理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科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弥散峰度成像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思琦 潘海宾 +2 位作者 郁伟斌 蒋璟璇 李跃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序列参数图像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脉管浸润进行术前预测。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术前行DKI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69例,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浸润组(73例)和非浸润组(96例),按照7︰3... 目的:基于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序列参数图像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脉管浸润进行术前预测。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术前行DKI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69例,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浸润组(73例)和非浸润组(96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118例,浸润49例)和验证集(51例,浸润24例)。基于DKI参数图像提取肿块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联合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测试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临床模型(0.864 vs 0.725,P<0.05)。结论:使用基于DKI提取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前的脉管浸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峰度成像 影像组学 乳腺癌 脉管浸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影像组学在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逸凡 潘佳叶 +4 位作者 宫悦 汤泽宇 夏茜(综述) 顾红梅 王强荣(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9-1103,共5页
食管癌(E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列的肿瘤,影像学检查是EC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主要方法,但传统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影像组学方法在上述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 食管癌(E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列的肿瘤,影像学检查是EC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主要方法,但传统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影像组学方法在上述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影像组学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在EC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腹部CTA腹腔干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李晶晶 龚沈初 尹剑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28,434,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引起腹腔干(celiacartery,CA)压迫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方法测量MAL和CA起始位置及两者距离;CA受压程度,腹腔干主动脉角(angleofemergence,AE)及腹腔干折角(foldangle,FA)...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引起腹腔干(celiacartery,CA)压迫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方法测量MAL和CA起始位置及两者距离;CA受压程度,腹腔干主动脉角(angleofemergence,AE)及腹腔干折角(foldangle,FA)。分析MAL引起CA压迫的解剖学特征与基线特征。结果MAL和CA椎体起始水平与BMI呈负相关。MAL/CA重叠组与非重叠组在BMI、MAL、CA椎体起始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FA与BMI相关。MAL引起CA压迫占9.7%,其中符合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占4.6%。BMI、AE、FA的差异在腹腔干压迫组与非压迫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MALS的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诊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腹腔干压迫 腹部CTA 影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疗效评价及预后的CT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慧 冯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及时的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是必要的。影像组学通过算法从医学图像中挖掘病灶的高通量特征并进行分析,获得可视化定量参数,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在预测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中有较高... 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及时的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是必要的。影像组学通过算法从医学图像中挖掘病灶的高通量特征并进行分析,获得可视化定量参数,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在预测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中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就CT影像组学在食管癌预后和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食管癌 疗效评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结直肠癌BRAF突变和预后
8
作者 李曼曼 徐国栋 +2 位作者 徐高峰 周慧 冯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1-827,共7页
目的利用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BRAF突变,并进行预后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33例结直肠癌,其中训练集234例,验证集99例。分割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 目的利用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BRAF突变,并进行预后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33例结直肠癌,其中训练集234例,验证集99例。分割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与BRAF突变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显著的临床参数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量化诊断效能。使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生存曲线。结果保留7个影像组学特征以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3个显著的临床参数(年龄、肿瘤部位、癌胚抗原)构建列线图,其在训练集、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29。列线图预测高风险组(BRAF突变组)和低风险组(BRAF野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比低风险组短。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可术前准确预测结直肠癌的BRAF突变,并对预后进行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BRAF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模型对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张玥 朱慧 许亚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体位X射线影像学定量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辅助诊断膝内翻骨性关节炎(OA)患者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年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首次诊断为单侧膝内翻OA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 目的探讨基于多体位X射线影像学定量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辅助诊断膝内翻骨性关节炎(OA)患者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年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首次诊断为单侧膝内翻OA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6岁(标准差9.7岁);病变部位左侧54例,右侧54例。根据术前Lachman试验和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L完整组和缺陷组。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前-后(AP)站立位、侧位和臀部到脚踝AP站立位X射线标准化检查,测量胫骨近端最大磨损点到胫骨前缘的距离比值(MWPPT%)、胫骨脊柱征(TSS)、冠状胫股半脱位(CTFS)、髋-膝-踝角(HKA)、机械近端胫骨角(mPTA)、机械外侧远端股骨角(mLDFA)和胫骨解剖轴与胫骨平台的夹角(即胫骨后倾角,PTS)。结果108例患者中,缺陷组31例和ACL完整组77例。缺陷组与完整组比较,MWPPT%、CTFS、HKA和PTS均显著增加[(58.6±6.6)%vs(46.5±6.3)%、(6.3±1.7)mm vs(5.1±1.3)mm、(10.5±3.6)°vs(7.2±2.6)°、(10.6±1.5)°vs(8.7±1.2)°。P均<0.001]。MWPPT%[比值比(OR)=1.526,95%可信区间(CI)=1.234~1.902,P<0.001]、HKA(OR=1.302,95%CI=1.112~1.756,P<0.001)和PTS(OR=2.232,95%CI=1.568~2.658,P<0.001)升高均是膝内翻OA患者ACL损伤的强效预测因子。MWPPT%、HKA和PTS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856,提示重复性良好。建立列线图模型后,总分220分。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诊断ACL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95%CI=0.876~0.976,P<0.001)显著高于MWPPT%、HKA和PTS单独诊断,MWPPT%、HKA和PTS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2.9%、8.8°和9.4°。结论术前Lachman试验和MRI检查能够有效评估术中ACL状态。根据多体位X射线测量获得的MWPPT%、HKA和PTS能够有效预测OA患者ACL损伤情况,且由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较单一指标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骨性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影像学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周颖 杨影 陈琪 《交通医学》 202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图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规范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图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规范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Luminal A型26例、Luminal B型3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19例、三阴性18例。比较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因素及其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四者联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准确率分别为72.0%、88.6%、84.2%、73.7%,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0.6%。结论: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可有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蓉 周建军 +2 位作者 刘婷婷 刘晓艳 顾美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_1WI、T_2WI和T_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_1WI、T_2WI和T_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中,位于股骨5例,胫骨3例和髂骨1例。位于长管状骨者,5例位于干骺端,2例位于骨干,1例接近骨端。肿瘤直径6.3~11.8 cm。所有肿瘤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呈椭圆形5例,不规则地图形4例。病灶呈囊状9例,7例病灶境界不清,7例病变见骨膜增生,伴软组织肿块8例,所有病例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5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低于肌肉或与肌肉相仿,CT显示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明显强化。4例行MR检查,T_1WI为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1例;T_2WI为低、等和高信号混杂4例。T_2WI 4例均可见明显囊状改变和液-液平面,均可见软组织成分,软组织构成囊壁和分隔,部分呈不规则肿块结节,T_2WI软组织信号高于肌肉。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卵圆形或地图样溶骨性破坏,容易呈多囊状坏死,但肿瘤内常见软组织成分,常伴骨膜增生和骨外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和MR有助于显示病灶的软组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美亚 吴献华 陈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所得的影像信息,了解其对骨盆骨折的形态、部位、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骨盆骨折52例,年龄19~62岁。分别用多体位数字化摄影(DR)、螺旋CT检查。结果: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影像能充分显示骨...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所得的影像信息,了解其对骨盆骨折的形态、部位、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骨盆骨折52例,年龄19~62岁。分别用多体位数字化摄影(DR)、螺旋CT检查。结果: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影像能充分显示骨盆骨折的形态、类型、部位以及对骨片移动的方向、距离有量化的分析:骨盆正位对简单的骨盆骨折有意义;骨盆出入口位对骨盆环、髋臼前后柱骨折及骶髂关节情况有意义;闭孔、髂骨斜位对髋臼前后壁骨折有意义;CT及三维重建则对复杂的骨盆骨折、盆腔损伤出血及并发症有意义。结论:影像学各项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有不同的价值,合理应用各种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S/RIS的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伯圣 龚沈初 +3 位作者 李小龙 崔海燕 沈云霞 黄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207-1209,共3页
关键词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放射科信息系统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对比 被引量:17
14
作者 唐刚 张勤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88-4089,共2页
临床研究发现,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致伤力常常并非单纯来自轴向,往往伴有屈伸、侧弯及旋转暴力。受伤时体位、骨折部位、椎间盘状况和骨矿含量等对骨折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椎间盘退变严重或骨质疏松明显的情况下,爆裂型骨折极易以... 临床研究发现,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致伤力常常并非单纯来自轴向,往往伴有屈伸、侧弯及旋转暴力。受伤时体位、骨折部位、椎间盘状况和骨矿含量等对骨折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椎间盘退变严重或骨质疏松明显的情况下,爆裂型骨折极易以不典型形式出现,很易造成误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平片 CT影像 脊柱 爆裂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娟 李敏达 +2 位作者 夏建国 杨韬 汤乐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1 mm的正常胸部CT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模型应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通过3D-DOCTOR进行三维重建,可... 目的探讨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1 mm的正常胸部CT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模型应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通过3D-DOCTOR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再现胸部的三维结构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普遍反应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结论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能够简单方便地显示人体的三维结构,应用于影像解剖教学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数据集 三维重建 3D-DOCTOR 影像解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陈苏颖 徐慧 +4 位作者 何天琦 邢雨润 刘以勤 何伯圣 顾锦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仪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湿干重比观察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采用RT-PCR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通过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水平探索NADPH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Bcl-2关联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肠IR损伤引起肠道血供显著减少,再灌注后肠道血流再通,肠道组织红肿瘀血。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显著减轻肠IR小鼠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P<0.05)。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可以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炎症反应。NADPH加药组有效降低肠道中的丙二醛水平,增高GSH/GSSG比值(均P<0.05),显著减轻损伤后的氧化应激。NADPH加药组可以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凋亡水平(P<0.05)。结论NADPH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炎症水平及凋亡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影像表现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磊 贾中正 +3 位作者 张学琴 张涛 陈莹 刘茂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细胞癌(HCC)52个、胆管细胞癌(ICC)7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4个、转移瘤(HM)6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42个、肝腺瘤(HCA)2个、异型增生结节(DN)5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6个。所有病人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观察分析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同一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算肝胆期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不同病变间LLR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CC、ICC、HM、FNH/FNH样变和DN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中28个可见包膜(53.85%),各分型中Ⅱb型最多(23/52,44.23%);ICC病灶中Ⅱa型和Ⅲ型最多(均为3/7,42.86%);HM病灶中Ⅱa型最多(4/6,66.66%),且均为胃肠道转移瘤;FNH/FNH样变中Ⅳa型最多(32/42,76.19%);DN病灶中Ⅰa型最多(4/5,80.00%)。肝胆期不同高信号的病变间LL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LLR低于FNH/FNH样变(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特征分型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肝胆期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吕源 龚沈初 王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往的观念认为OP是一种单纯的代谢性骨病。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可以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P的发生与某些慢性疾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往的观念认为OP是一种单纯的代谢性骨病。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可以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P的发生与某些慢性疾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此外,AS和OP都与年龄显著相关。OP和AS之间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从临床风险因素、微观分子机制、影像学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OP和AS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分析在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于可 顾红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50例嫌色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分别在CT增强皮质及实质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得到标准差、熵值、峰度...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50例嫌色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分别在CT增强皮质及实质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得到标准差、熵值、峰度、偏度、均数及能量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进行纹理分析,发现皮质期的标准差、均数及熵值(P<0.02)和实质期的极大值、均数及熵值(P<0.02)在鉴别两组肿瘤中表现最好,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T纹理分析均数、标准差、极大值及熵值等参数可用于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计算机成像技术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晓颖 周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5,共3页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导管扩张、导管内良性及恶性肿瘤、感染或内分泌失调所致。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溢液涂片、纤维乳腺导管镜等。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是通过注入对比剂使乳腺...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导管扩张、导管内良性及恶性肿瘤、感染或内分泌失调所致。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溢液涂片、纤维乳腺导管镜等。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是通过注入对比剂使乳腺导管充盈,从而显示导管内的细微结构及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造影剂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