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永 黄怀宇 +2 位作者 朱向阳 顾承志 李新玲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362-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卒中类型与神经功能恶化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首次发病的24小时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卒中类型与神经功能恶化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首次发病的24小时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诊断。记录危险因素及使用1个月时的死亡率、改良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判断预后。结果:210例患者中54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运动功能恶化是最主要的形式(25.7%)。logistic回归显示进展与入院距发病时间短(OR 0.958,95%CI 0.919~0.998,P<0.05)和血糖水平升高(OR 1.197,95%CI 1.069~1.342,P<0.01)显著相关。各主要单项神经功能缺损中,意识障碍恶化的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和初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而腔隙性梗死患者较少发生意识障碍加重,男性和高血糖是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言语功能恶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影响预后。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当常见且预后较差。入院高血糖可以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进展性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庭阵发症3D-CISS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陈振华 蔡刚 +4 位作者 曹志勇 王天乐 朱丽 朱向阳 邵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非老年组,比较两组CPA的MRTA,分析前庭蜗神经和血管交互压迫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MRTA诊断VP的神经血管压迫(NVCC)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0%,两组患者NVCC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小脑前下动脉(AIC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而非老年组患者中结构发育异常的椎基底动脉(VB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DHI评分高于非老年组,BBS评分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VP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的AIC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而非老年VP患者以结构发育异常的VB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老年患者眩晕残障和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神经血管压迫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承志 黄国祥 +1 位作者 黄志东 黄怀宇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EGb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取孕15~18天SD胎鼠的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建立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Glu组)...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EGb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取孕15~18天SD胎鼠的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建立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Glu组)。向Glu组中预先加入4种不同浓度(12.5~100mg.L-1)EGb作用(研究组)。通过测定神经细胞NO及LDH的释放量来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谷氨酸呈浓度依赖性升高神经细胞NO及LDH释放量;与Glu组相比较,EGb(12.5~100mg.L-1)能不同程度的抑制NO、LDH释放,且EGb浓度为50mg.L-1时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谷氨酸通过NO诱导神经细胞损伤,EGb通过抑制NO、LDH释放实现拮抗谷氨酸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谷氨酸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早发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4
作者 李燕 李新玲 +1 位作者 董政协 李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2期3573-3574,共2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探讨END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和非进展卒中组,对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与END相关性。...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探讨END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和非进展卒中组,对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与END相关性。结果 END组人群的糖尿病、分水岭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人群(P<0.001);END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5);两组入院时血压水平低于平时血压的发生率比较,END组亦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01)。结论糖尿病、高血糖、发病后的血压明显降低、分水岭脑梗死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均是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干预性处理以防止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预测经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的价值
5
作者 范羡 王天乐 +3 位作者 朱丽 李小龙 邹俊珺 汪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行颅脑CT灌注(CTP)扫描,基于CTP扫描源数据重建彩色血流图(FVM)并进行评分。基于DSA检查行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基于复查CT患者脑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3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水肿组;2~3分定义为中重度水肿组。统计两组间在心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ASPECT评分、FVM评分、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谟图(Nomogram)风险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轻度水肿组44人,中重度水肿组19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水肿组年龄、核心梗死区体积小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FVM评分高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体积(OR=1.038,95%CI=1.006~1.072,P=0.021)、FVM评分(OR=0.268,95%CI=0.116~0.623,P=0.002)是中重度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谟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17~0.969,P<0.01)。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符合度(P=0.723)良好。结论:低FVM评分、高核心梗死区体积是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AIS患者发生中重度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血流图 缺血性卒中 脑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8
6
作者 戴杰 周永 +2 位作者 李新玲 凌卓敏 丁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CI)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给83例急性PCCI患者阿司匹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口服,连续7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美国国立... 目的 研究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CI)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给83例急性PCCI患者阿司匹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口服,连续7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生化检测.统计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的例数.治疗90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统计脑卒中复发、死亡的例数.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43例(51.8%),预后不良40例(48.2%),死亡11例(13.3%);脑梗死复发1例(1.2%);治疗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1.2%).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血糖水平、血压、开始治疗的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低(OR=1.608,95% CI:1.401~1.879;P<0.01)、血糖水平低(OR=1.201,95% CI:1.011 ~1.322;P <0.05)是PCCI患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CCI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糖水平是影响其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陆珍辉 曹志勇 +2 位作者 郭啸鸣 李新玲 朱向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随访12个月,记录卒中复发的类型及时间。于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剔除再发脑卒中者,其余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根据3个月MoCA分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与早期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组,比较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HOMA-IR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43例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随访时剔除18例,纳入研究225例。PSCI组的HOMA-IR[3.17(1.42,29.15)vs 1.94(1.25,7.84),Z=2.872,P=0.004]显著高于Non-PSCI组。HOMA-IR(OR=1.032,95%CI 1.010~1.055,P=0.004)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当HOMA-IR≥2.36时,其与PSCI的关联强度显著增强(HOMA-IR:2.36~<15.24,OR=6.589,95%CI 1.203~36.037,P=0.030;HOMA-IR:≥15.24,OR=9.238,95%CI 1.362~62.634,P=0.023)。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显著升高(Log Rank检验:χ2=10.54,P=0.014)。结论胰岛素抵抗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其1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认知功能 脑梗死 非致残性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抗指数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曹志勇 陆珍辉 +1 位作者 郭啸鸣 朱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18-2523,共6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ld ischemic stroke,MIS)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伴ICA的MIS患者,根据不同方案进入单独应...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ld ischemic stroke,MIS)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伴ICA的MIS患者,根据不同方案进入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 mg/d及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90 d预后,mRS≤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ICA斑块负荷;进行12个月的随访评估复发的情况。结果共纳入212例患者,治疗组74例,对照组138例。两组的基线资料、90 d的短期预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80 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斑块负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例,死亡于脑出血,对照组死亡1例,死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7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伴ICA的MIS可减轻患者ICA斑块负荷,并降低1年内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轻型缺血性卒中 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邵良 宋卫华 +3 位作者 冯新云 黄怀宇 汪芳 刘文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进展性卒中 卒中患者 测定 高半胱氨酸 含硫氨基酸 Hcy 中间产物 致病作用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新玲 黄怀宇 +3 位作者 朱连海 朱向阳 陆珍辉 汪志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对86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采用免疫透...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对86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22例及血肿稳定组64例。早期血肿扩大组[(52.75±27.59)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19.69±11.56)mg/L](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r=0.544,P〈0.01)。早期血肿扩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52-0.968,P〈0.0001)。Youden指数显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58%,hs-CRP16.65 mg/L为最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预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16.65 mg/L为最佳,且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燕 黄怀宇 +5 位作者 顾承志 黄志东 周永 刘文华 呙登峻 刘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100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74例MES阴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卒中高危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MES阳性与年... 目的探讨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100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74例MES阴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卒中高危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MES阳性与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酗酒、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卒中家族史无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红细胞压积、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结论病变的颈动脉、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颅内微栓子主要促成因素,其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性栓子,易发生或易再发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芳 邵良 +2 位作者 黄怀宇 盛美红 凌卓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SE)1例,简单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PSE)1例。9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癌1例。头颅MRI显示脑实质急性炎症,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呈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信号异常改变,T_1WI为略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高信号。EEG表现为θ波背景6例,均可见δ波,其中棘慢波或尖慢波4例;α波背景2例,均可见δ波,表现为δ波背景1例。视频脑电图(VEEG)示1例SSE患者呈持续的痫性放电,在病侧蝶骨电极更显著,但无运动性癫痫发作。1例SPSE患者在皮质和颞近中央区有不同频率的局灶性棘波或棘慢综合波持续发放。7例CPSE患者呈颞区为主的各种形式癫痫性电活动广泛持续发放或反复阵发性出现,如节律性的棘波、尖波、δ或/和θ节律,可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或左右交替;在无凝视反应或刻板自动症时呈现扩散至双侧半球的高波幅棘慢综合波或δ节律爆发。结论表现有NCSE的LE的临床和EEG有特征性改变,EEG和VEEG是LE是否存在NCSE的主要诊断依据。左右半球边缘叶病变出现的精神症状并不相同。各型LE对治疗反应不一,非副肿瘤性LE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EEG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政协 朱向阳 +2 位作者 朱连海 黄怀宇 周永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方法经确诊的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30例,男22例,女8例;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对照组和HBO组仅采用对症及常规治疗,未使用止血药物及抗纤溶药物。HBO组另...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方法经确诊的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30例,男22例,女8例;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对照组和HBO组仅采用对症及常规治疗,未使用止血药物及抗纤溶药物。HBO组另联用高压氧治疗,加压20 min,稳压压力0.20 mPa,稳压面罩吸氧80 min,中间休息10 min,减压20 min,1次/d,10次1疗程,使用2个疗程。使用LG-R80A型全自动血液流变测定仪进行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HBO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HBO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Fg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BO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改变 脑出血患者 高压氧治疗 联合治疗 红细胞聚集指数 血液流变学指标 学分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燕 戴杰 +2 位作者 李新玲 黄国祥 黄怀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5例,分别在当天、3d检测血浆脑钠肽和HsCRP水平、头颅CT扫描、NIHSS量表评分,并测定62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5例,分别在当天、3d检测血浆脑钠肽和HsCRP水平、头颅CT扫描、NIHSS量表评分,并测定62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脑钠肽和HsCRP作为对照。结果脑出血组血浆脑钠肽、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钠肽水平高于100pg/mL患者血浆HsCRP显著高于脑钠肽小于100pg/mL患者,且前者血肿周围水肿更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及HsCRP水平与脑出血以及周围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提示脑钠肽、HsCRP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继发性颅脑损伤可能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脑水肿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珀璇 张丽华 +3 位作者 王丽华 陈冬梅 钱茜 冯新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26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而研究组133例除常规健康指导外,出院...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26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而研究组133例除常规健康指导外,出院后还进行每月2~3次电话随访。出院3个月时调查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物和糖尿病药物的服用率。结果:完成电话随访且资料完整者共212例,其中对照组104例,研究组108例。研究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的服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以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 护理干预 电话随访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栓子信号、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亮亮 周永 +4 位作者 朱向阳 董政协 黄怀宇 汪芳 王慧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3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6例)及螺内酯治疗组(螺内酯组,47例)。常规组给予肠溶阿司匹...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3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6例)及螺内酯治疗组(螺内酯组,47例)。常规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予螺内酯20 mg/d,连续用6个月。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用TCD仪检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MES。在治疗6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预后;统计两组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预后良好的例数。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螺内酯组的MES阳性率(46.8%,36.2%)显著低于常规组(70.5%,61.4%)(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预后良好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MES阳性率,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及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 微栓子信号 螺内酯 脑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及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燕 朱向阳 +1 位作者 周永 张冬梅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9期3819-3823,共5页
良好的侧支循环在维持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梗死灶面积、降低溶栓后脑出血的风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侧支循环与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在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大多对缺血组织存在损伤作用,进一步降低脑血流灌... 良好的侧支循环在维持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梗死灶面积、降低溶栓后脑出血的风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侧支循环与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在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大多对缺血组织存在损伤作用,进一步降低脑血流灌注,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在慢性期,有些炎性因子可以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等途径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研究侧支循环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侧支循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莉 李新玲 +1 位作者 邵良 朱连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组在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甘松煎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监... 目的探讨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组在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甘松煎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监测脑电图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癫痫发作频次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者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甘松 丙戊酸钠缓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病生理治疗机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志东 顾承志 黄怀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再加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采用匹兹...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再加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SQI)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由专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PSQI、NIH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调节心理状态,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脑病生理治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胜利 朱向阳 +3 位作者 董政协 周永 李嘉 黄怀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HBO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并与30例正常...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HBO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血清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水平均下降,HBO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多(P<0.05)。结论HBO治疗能降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出血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