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心凤 娄俊 +2 位作者 戴菱蔓 康恭礼 储小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 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采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8 Gy。盆腔预防性放疗处方剂量为45Gy。根据RTOG评定指标评价放射治疗反应。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间,VMAT组4例复发,IMRT组5例复发。骨髓抑制反应VMAT组11例,IMRT组12例。全部患者中,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胃肠道早期反应及泌尿道早期反应。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及固定野调强技术进行照射治疗,两者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适形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臂梗死18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项正兵 吴晓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41-43,52,共4页
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8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性步态伴... 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8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性步态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听力下降、Homer综合征。部分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麻痹,少数有锥体束受累表现。头颅MRI检查主要表现单侧桥臂伴或不伴其他后循环区长T1WI、长T2WI、弥散加权像高信号的梗死灶,其中1例为孤立的双侧桥臂梗死。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预后较差。结论桥臂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少见,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及时的头颅MRI有助于确诊,经积极的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臂梗死 小脑前下动脉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万辉 曾斌华 +3 位作者 熊宇捷 王新刚 李嘉杰 章升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3期84-87,共4页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尼莫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的aSAH后CV...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尼莫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的aSAH后CVS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疗程14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CVS的发生率、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Glasgow预后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6,P=0.378)。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72h、14d后MCA血流速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配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银杏内酯注射液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致颞下颌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集志 李博涵 夏国际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6-240,共5页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硬化并右侧斑块形成,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po,qn)治疗25 d后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后继续用药,再次发生不良反应。既往患者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及口腔科相关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发...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硬化并右侧斑块形成,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po,qn)治疗25 d后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后继续用药,再次发生不良反应。既往患者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及口腔科相关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发病时患者未大声张口,无外力因素影响,用药期间未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给予手法复位等治疗后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提示临床使用瑞舒伐他汀时应注意加强用药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颞下颌关节脱位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载量与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预测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凌 李隆玉 +3 位作者 杨起楠 徐小玲 童希忠 王利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6-380,共5页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玉山县2 257例,年龄35~64岁纳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采用HC-2(hybrid capture-2)和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两种方法分别检测hrHPV载量和亚型,两种方法中任一亚型阳性者行阴道镜及活检检查,并将HC-2检测阳性结果中病毒载量〈10.0 RLU/CO认定为低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0 RLU/CO为高病毒载量。对hrHPV结果阴性或病理诊断为CIN1的2 211例妇女行24个月无干预随访。根据随访分别评价hrHPV载量和HybriMax分型两种检测方法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CIN grade 2 or worse,CIN2+)的效果。结果:纳入基线、随访数据完整的女性共1 636例。2年内采用HC-2检测的132例基线高病毒载量妇女中CIN2+的发生率为3.03%(4/132),其相对危险度(RR)值为42.24(95%CI为4.76~375.2);采用HybriMax分型检测的159例基线分型HPV16或18型阳性妇女中CIN2+的发生率为2.51%(4/159),RR值为33.06(95%CI为3.72~293.9)。对2年内HC-2检测中高病毒载量例数和HybriMax分型检测中HPV16/18型别阳性例数进行比较,CIN2+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高载量和HPV16/18型别阳性妇女人群进展为CIN2+的风险均较高。在不具有持续监测hrHPV条件的农村地区,HC-2检测的病毒载量≥10.0 RLU/CO阈值设定,与HybriMax分型检测HPV16/18型别均对hrHPV初筛有分流作用,并对CIN2+发生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量 病毒亚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前病变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heron动脉梗死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前后循环多血管段发育异常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项正兵 吴凌峰 +3 位作者 屈新辉 曹文锋 张昆南 吴晓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72,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步态不稳1.5d"于2015-3-6 18:00入院。患者于2015-3-58:00左右起床后感双眼视物不清伴头晕,行走时向右侧倾斜,立刻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约9:0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行头CT...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步态不稳1.5d"于2015-3-6 18:00入院。患者于2015-3-58:00左右起床后感双眼视物不清伴头晕,行走时向右侧倾斜,立刻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约9:0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拜阿司匹林、醒脑静、甘露醇等治疗,患者仍意识不清,一直到晚上20:00左右意识渐渐清醒,但仍有头晕,步态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heron动脉 脑梗死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的双侧桥臂梗死一例报道 被引量:3
7
作者 项正兵 吴晓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98-299,共2页
桥臂又称小脑中脚,位于脑桥外侧被盖部,是联系小脑与脑桥的纤维通路,是3对小脑脚中最粗大的1对。桥臂位于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及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供血的交界区,其供... 桥臂又称小脑中脚,位于脑桥外侧被盖部,是联系小脑与脑桥的纤维通路,是3对小脑脚中最粗大的1对。桥臂位于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及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供血的交界区,其供血主要由长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前下动脉 桥臂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清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永春 许毓灵 +4 位作者 余涛 欧阳晓春 唐敏 王霄 洪原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C反应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武汉火神山医院2020年2月3日—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并确定纳入病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血清清蛋白...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C反应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武汉火神山医院2020年2月3日—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并确定纳入病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血清清蛋白、CRP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清蛋白、CRP对患者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均(57.3±12.7)岁,起病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其中,普通型97例、重型35例、危重型7例。危重型[(26.3±1.65)mg/L]及重型患者[(32.0±2.52)mg/L]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39.2±3.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与重型患者相比,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102.42±15.36)mg/L]及重型患者[(50.52±6.57)mg/L]CRP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型[(12.56±3.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重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清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18,P<0.05)。血清清蛋白以35.4 mg/L为截点值,其判断重型、危重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CI:0.923(0.879,0.967),约登指数为0.797;CRP以18.8 mg/L为截点值,其判断重型、危重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CI:0.954(0.917,0.981),约登指数为0.84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多有血清清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显著。两者联合检测可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清清蛋白 血清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元 訾富明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2期1443-1450,共8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其在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真核细胞内的能量感应器。当各种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腺苷一磷酸(AMP)/腺苷三磷酸(ATP)值升高时,AMPK可被激活;同...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其在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真核细胞内的能量感应器。当各种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腺苷一磷酸(AMP)/腺苷三磷酸(ATP)值升高时,AMPK可被激活;同时,多种化合物如二甲双胍、小檗碱、姜黄素等亦可激活AMPK,引起下游相应信号通路发生改变。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主要为肝激酶B1(LKB1)和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MKK),AMPK的下游底物蛋白主要为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AMPK在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衰老、肥胖、心血管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AMPK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但AMPK在肿瘤中的作用存在正反两个方面,靶向AMPK的抑制药或激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需慎之又慎。本文对AMPK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代谢 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磊 王韬 +5 位作者 曾俊琳 王一飞 费建东 宋小涛 胡振顺 李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2293-2297,共5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MMP-9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标志物及MMP-9、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阿帕替尼 转移性胃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E-cadherin mRNA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娟 吴少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95-798,共4页
目的:研究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mRNA在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ca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卵巢上皮性良... 目的:研究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mRNA在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ca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在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表达为0,阳性表达率0;在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261 7±0.138 2,阳性表达率为100%;在3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012 7±0.018 1,阳性表达率为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24,P<0.05。E-cad的表达与FIGO分期成负相关,r=-0.873,P<0.05;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602,P<0.05。E-cad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χ2=3.811,P>0.05;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χ2=3.458,P>0.05。结论:E-cad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钙结合蛋白质类 RNA 信使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血清白蛋白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永春 许毓灵 +8 位作者 余涛 刘炯 欧阳晓春 唐敏 王霄 文吉秋 何松清 夏国际 洪原城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确定纳...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确定纳入病例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分析武汉火神山医院2020年2月3日至3月10日收治的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分型患者之间以及30 d内死亡与生存患者之间的差异和2项血清学指标的关联。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展为重型甚至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均年龄(57.3±12.7)岁,起病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33例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危重型7例(5.0%),死亡5例(3.8%)。危重型及重型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与重型患者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及重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重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内死亡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生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37,P<0.01)。低血清白蛋白、高血清C反应蛋白为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大多有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显著,两者联合检测可评估COVID-19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清 白蛋白类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2008-2010年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调查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姚玉斌 李秋娟 +4 位作者 刘小真 何加芬 郑建刚 谢丽丽 姚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的调研,为改进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西省选择25个县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等调查;每个县选择10~12个监测点,分别于2008—2010年丰水期(9—10月)、枯水期(4—5月)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的调研,为改进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西省选择25个县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等调查;每个县选择10~12个监测点,分别于2008—2010年丰水期(9—10月)、枯水期(4—5月)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2008—2010年水样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36.63%(285/778),31.79%(254/799)和29.50%(225/764);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样的总体合格率明显低于地面水,丰、枯水期水样的总体合格率间无明显差异。微生物指标特别是总大肠菌数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微生物污染是江西省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 卫生调查
原文传递
不同剂型利多卡因用于豚鼠表面麻醉时药效学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霞云 张瑞鹏 马凤森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9-1020,共2页
利多卡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局麻药,目前国内上市的剂型有注射剂、胶浆剂、气雾剂、凝胶剂和乳膏,用于表面麻醉常用的剂型为乳膏,而乳膏剂型药物吸收率低(仅有5%~10%),起效时间长(1~2 h)[1]. 微乳作为一种透皮给药剂型,是由油相、水相、... 利多卡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局麻药,目前国内上市的剂型有注射剂、胶浆剂、气雾剂、凝胶剂和乳膏,用于表面麻醉常用的剂型为乳膏,而乳膏剂型药物吸收率低(仅有5%~10%),起效时间长(1~2 h)[1]. 微乳作为一种透皮给药剂型,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流动的、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可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局部药物浓度. 微针是一种新型高效经皮给药技术,具有多个微型针状结构,长度几十微米到几毫米,可穿透角质层且患者无痛感[2-3] ,可显著提高经皮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有较好的经皮促渗效果[4] ,其中可溶性微针在刺入皮肤后可自行溶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拟比较利多卡因乳膏、微乳、可溶性微针用于豚鼠表面麻醉的药效学,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 药效学 剂型 豚鼠 助表面活性剂 局部药物浓度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春兰 曾俊琳 +3 位作者 李为之 丁金泉 肖应 刘振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66-2166,共1页
本文研究旨在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PLC患者TACE术后营养支持提... 本文研究旨在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PLC患者TACE术后营养支持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老年原发性肝癌 arterial 术后营养 免疫功能 liver 营养状态
原文传递
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血浆ghrelin水平检测研究
16
作者 黄春兰 曾俊琳 +3 位作者 李为之 丁金泉 肖应 刘振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9-749,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血浆ghrelin水平检测价值,以期为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营养风险评估 水平检测 消化道肿瘤切除术 营养支持 血浆 患者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17
作者 谢文博 胡晓龙 +1 位作者 魏双 石继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5年第3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纤维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行HS切除术的5例HS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1~36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纤维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行HS切除术的5例HS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1~36岁)的HS组织,分离、培养Fb并取第5~7代Fb进行实验。取Fb,分别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终物质的量浓度为5、10、20、40 mmol/L的二甲双胍培养,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羟脯氨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并计算磷酸化Akt(p-Akt)与Akt比值、磷酸化mTOR(p-mTOR)与mTOR比值;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另取Fb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LY294002组、二甲双胍组、LY294002+二甲双胍组,后3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LY294002、二甲双胍、LY294002+二甲双胍培养,LY294002与二甲双胍的终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0μmol/L、10 mmol/L,于培养0(即刻)、24、48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48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并计算p-Akt与Akt比值、p-mTOR与mTOR比值。细胞增殖抑制率实验样本数为4,其余实验样本数为3。结果培养48 h,与经PBS处理比较,经5、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0.69、14.20、19.73、52.54,P<0.05),经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8.06、7.86、10.25,P<0.05),经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中p-Akt与Akt比值及经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中p-mTOR与mTOR比值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82、4.28、9.88及5.66、9.08,P<0.05);培养24 h,与经PBS处理比较,经5、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中Ⅰ型胶原及α-SMA的mRNA表达及经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中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35、8.53、9.57、14.77与4.14、5.58、7.89、9.37及5.18、6.85、9.15,P<0.05)。培养24、48 h,LY294002组(t值分别为6.30、13.60)、二甲双胍组(t值分别为6.47、10.69)细胞增殖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培养48 h,LY294002组、二甲双胍组细胞中p-Akt与Akt比值分别为0.554±0.027、0.681±0.02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3±0.193(t值分别为4.45、3.31,P<0.05);LY294002+二甲双胍组细胞中p-Akt与Akt比值为0.387±0.023,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t=5.95,P<0.05)。培养48 h,LY294002组细胞中p-mTOR与mTO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P<0.05),LY294002+二甲双胍组细胞中p-mTOR与mTOR比值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t=6.05,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人HS中Fb增殖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等纤维化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增生性瘢痕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