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认知现状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慧艳 杨家鸣 +4 位作者 李佳欣 陈雪雨 杨传忠 熊小云 王自珍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05-108,122,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认知及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向国内19个省或直辖市42个城市的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一线医护人员发放问卷,分析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疼痛...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认知及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向国内19个省或直辖市42个城市的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一线医护人员发放问卷,分析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疼痛管理的实施现状。结果新生儿疼痛等级划分、疼痛量表应用知识方面护士优于医生;依据经验评估疼痛、疼痛管理措施和评估纳入常规项目、非营养性吸吮和体位管理缓解疼痛,护士占比显著高于医生;因理论和意识不足忽略疼痛评估,医生占比显著高于护士。结论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在疼痛管理认知中存在较大差异,科室应围绕专家共识和循证指南,加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新生儿疼痛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疼痛管理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和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举办2015年首场广东省新生儿复苏学术直通车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传忠 朱小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80-480,共1页
2015年1月23日,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学术直通车"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管理新技术项目讲习班"开到了"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本次项目借助广东省运行多年的"学术直通车"这一学术推展平台,直接面向基层,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正... 2015年1月23日,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学术直通车"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管理新技术项目讲习班"开到了"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本次项目借助广东省运行多年的"学术直通车"这一学术推展平台,直接面向基层,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新生儿复苏学组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当地300余名围产医护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茂名市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下辖四县一区,人口约700万,有偏远的山区,也有沿海小镇,很多学员一大早就奔波三、四百公里赶来会场,非常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希望能更好地掌握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医护新技术,造福一方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复苏 复苏学术 中华医学会 广东省 围产 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抚触对新生儿内分泌及生长发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连朝辉 张黎 +4 位作者 朱岩 罗彩萍 张宝芸 刘世新 董国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内分泌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近于健康的双胞胎婴儿32对,随机分配,进入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每天抚触3次,每次15 min,共做15 d。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查IGF-1、GH、T3、T4、TSH、COR,出院后随访半年,...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内分泌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近于健康的双胞胎婴儿32对,随机分配,进入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每天抚触3次,每次15 min,共做15 d。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查IGF-1、GH、T3、T4、TSH、COR,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其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结果】抚触组IGF-1、GH、T3、T4明显升高,与抚触前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则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抚触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显著升高(P<0.01);随访六个月发现抚触组的血红蛋白也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身高、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能提高新生儿血中IGF-1、GH、T3、T4及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内分泌 生长发育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新生儿复苏新指南需把握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4
4
作者 朱小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43-1045,共3页
美国儿科学会(AAP)5版《新生儿复苏指南》结合运用实践提出:1.多数窒息死亡并非因病而是复苏不当。2.流程图简明并强调评估,动作"快"和"序"。注意"*"号含义。3.应掌握的技术要点:一人指令,呼吸道要通,刺... 美国儿科学会(AAP)5版《新生儿复苏指南》结合运用实践提出:1.多数窒息死亡并非因病而是复苏不当。2.流程图简明并强调评估,动作"快"和"序"。注意"*"号含义。3.应掌握的技术要点:一人指令,呼吸道要通,刺激忌强,插管要快,适宜按压,控制用药,扎脐要晚,防倒评分:4.Apgar评分和窒息诊断的争议并不影响正确执行复苏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复苏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石玉萍 李志玲 苏晋琼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吃奶差、皮肤苍白花纹、不哭不动、黄疸、呻吟、呼吸暂停等。37例为单一菌种生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55.26%),鲍曼不动杆菌6株(15.78%),大肠埃希氏菌5株(13.15%)。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36例、早产儿22例、动脉留置22例、鼻饲喂养21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4例。38例中28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例(75%)、鲍曼不动杆菌6例(21.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0.95%)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47%敏感,对2、3代头孢类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敏感率33.3%,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类100%耐药。结论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而且多为院内感染(73.68%),与早产、侵入性操作、先期使用3代头孢关系密切,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杆菌 新生儿 败血症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量肝素持续泵入在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小云 石小娟 +2 位作者 黄颖穗 阮映球 刘巧红 《护理学报》 2007年第9期20-20,共1页
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留置技术在我科重症监护病房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血标本(尤其是血气分析)的采集、动静脉同步换血等,其不足之处是需要反复用50U/ml肝素液封管,因其时问间隔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血凝块堵管而导致留... 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留置技术在我科重症监护病房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血标本(尤其是血气分析)的采集、动静脉同步换血等,其不足之处是需要反复用50U/ml肝素液封管,因其时问间隔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血凝块堵管而导致留置失败。对此,我科采用微量泵将超微苗肝素持续泵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动脉留置 微量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月玲 袁瑞琴 石小娟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对11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穿刺,形成输入、排出同步回路,检测11例患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对11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穿刺,形成输入、排出同步回路,检测11例患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儿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血红蛋白、红细胞上升,血小板、白细胞下降(P<0.01),血清K+浓度增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钠、血钙、血糖在换血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 全自动 换血疗法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小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81-883,共3页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复苏术 指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石玉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5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的2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血培养...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的2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血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19例(90.5%)为院内感染,以晚发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1.0%)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6.47%,氨基糖苷类敏感率36.58%,头孢吡肟敏感率10.52%,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100%耐药。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多为院内感染,与早期使用3代头孢、早产儿、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76-76,共1页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在3岁以内年龄组低于10%,国内5岁以内发病率4.8%~16.3%,婴儿较少见,新生儿更为少见,新生儿阑尾炎病死率可高达79%。现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在3岁以内年龄组低于10%,国内5岁以内发病率4.8%~16.3%,婴儿较少见,新生儿更为少见,新生儿阑尾炎病死率可高达79%。现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合并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金丽 林真珠 +5 位作者 熊小云 吕元红 何少玲 孙莉 方小燕 贺万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导管堵塞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快速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病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辉桃 林冰纯 +2 位作者 黄智峰 杨传忠 黄为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在快速、精确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真菌高度保守序列18S rRNA为目标序列,通过引物设计,建立ddPCR检测真菌体系。在深圳一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集了有IFI高危...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在快速、精确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真菌高度保守序列18S rRNA为目标序列,通过引物设计,建立ddPCR检测真菌体系。在深圳一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集了有IFI高危因素和/或临床症状的83例患者血样(n=83),采用血培养及ddPCR法分别对血样进行真菌检测。结果 ddPCR检测真菌体系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可以达到3.2 copies/μL,重复性良好。临床试验中,22例确诊/临床诊断IFI患儿血样中,ddPCR检测阳性19例。61例拟诊/非IFI患儿血样中,ddPCR法检测结果有2例阳性。结论初步证明ddPCR技术可用于新生儿IFI的检测,该技术是新生儿IFI筛查甚至诊断很有前途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微滴式数字PCR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无尽 李文娟 +2 位作者 梅家平 杨勇 叶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观...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气促、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及喘鸣音、肺部阴影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细胞介素-2(IL-2)等免疫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气促、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及喘鸣音、肺部阴影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疗效显著,能加快症状消退,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提升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丙种球蛋白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初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无尽 杨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流行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08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呼吸道7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咽拭子培养、血培养检测,记录并分析病原学检出情况,观察呼... 目的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流行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08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呼吸道7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咽拭子培养、血培养检测,记录并分析病原学检出情况,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的病原学总阳性检出率为33.5%(363/1084);病毒检出率为29.9%(324/108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264例、占81.5%,副流感病毒1阳性者4例、占1.2%,副流感病毒2阳性者2例、占0.6%,副流感病毒3阳性者34例、占10.5%,流感病毒A阳性者18例、占5.6%,腺病毒阳性者1例、占0.3%,巨细胞病毒阳性者1例、占0.3%,未检出流感病毒B;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为2.2%(24/1084),其中肺炎衣原体阳性者18例、占75.0%,肺炎支原体阳性者6例、占25.0%;百日咳杆菌检出率为1.1%(12/1084),细菌检出率为0.3%(3/1084)。2016~2017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率最高在夏季(44.7%),其次是秋季(24.2%)。其中2017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率最高为8月,其次为9月。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夏季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最高,了解病原学流行情况,指导合理用药,能够减少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几个技术细节的再认识和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小瑜 吴本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5-560,共6页
作者在当前新生儿复苏培训课件的修订及其深入学习中,参照美国新生儿复苏原版教程,对少数几个技术细节或译词有些再认识,特提出来探讨,包括生后快速评估地点、时段、有关呼吸问项的表述,以及气管插管按压部位、复苏流程图中呼吸问项的... 作者在当前新生儿复苏培训课件的修订及其深入学习中,参照美国新生儿复苏原版教程,对少数几个技术细节或译词有些再认识,特提出来探讨,包括生后快速评估地点、时段、有关呼吸问项的表述,以及气管插管按压部位、复苏流程图中呼吸问项的表述等。对以上这些进行准确理解和释义将有利于基层培训更准确有效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培训 课件 翻译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复苏的前世今生:过去60年中美两国的演变史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波 朱小瑜 张宝贤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7,共9页
出生于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复苏已发生了几次重要的变革。最初,对于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通常在其出生后立即采用喉镜直视下吸引... 出生于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复苏已发生了几次重要的变革。最初,对于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通常在其出生后立即采用喉镜直视下吸引声门下胎粪。自2015年起,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复苏指南不再推荐对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新生儿“常规”给予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但建议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复苏。然而,最新版2021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仍保留对无活力新生儿进行胎粪吸引的建议。该文旨在探讨过去60年中美两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在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复苏方法中的差异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胎粪污染 吸引 胎粪 指南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莲 杨传忠 +1 位作者 熊小云 文春英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161-116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计算脐静脉导管插管长度,导管插入到预定长度后,采用X线摄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观...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计算脐静脉导管插管长度,导管插入到预定长度后,采用X线摄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实时定位导管末端位置。比较两组下腔静脉置管成功率、导管末端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因导管置入过深或异位而需调整导管位置和需要复查X线片的新生儿比例。结果两组下腔静脉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高于对照组,需要调整导管位置和需要复查X线胸片的新生儿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脐静脉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性高,可以减少调整导管位置及新生儿X线暴露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腔内心电图 尖端定位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文娟 梅家平 +1 位作者 杨勇 叶素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11例,其中新生儿脑膜炎患者67例为病例组,正常新生儿69名为对照组,非脑膜炎炎性发热... 目的探究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11例,其中新生儿脑膜炎患者67例为病例组,正常新生儿69名为对照组,非脑膜炎炎性发热新生儿75例为发热组。采用Sanger法测序,通过PCR扩增,对NF-κBIA基因的2个SNP位点(rs3138053、rs2233406)进行基因分型。观察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相关性。结果三组新生儿rs3138053、rs2233406位点的期望值和观察值吻合度良好,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 0.05)。rs313805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新生儿细菌型脑膜炎易感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NF-κBI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新生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霞娟 熊小云 +6 位作者 曹慧玲 钟进媚 李霞芬 杨勇 梅家平 陈雪雨 杨传忠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新生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周>32周、生后表现呼吸困...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新生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周>32周、生后表现呼吸困难、初始采用HHHFNC呼吸支持方式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升级呼吸支持(包括改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HHHFNC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77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其中治疗成功组319例(84.6%),治疗失败组58例(15.4%)。两组在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比例、新生儿性别、产前使用激素、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以及合并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高血压、宫内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成功组双胎比例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失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呼吸困难原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成功组新生儿湿肺、羊水吸入综合征、其他原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而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比例则显著低于治疗失败组(P<0.05)。在HHHFNC参数设置方面,两组的初始流量设置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失败组初始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显著高于治疗成功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初始FiO2预测HHHFNC治疗失败的最佳截断值为33.5%,曲线下面积为0.621,敏感度为0.466,特异度为0.815,Youden指数为0.281。通过调整双胎/氧合指数等混杂变量后,结果显示初始FiO2>33.5%、呼吸窘迫综合征是HH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羊水吸入综合征是HHHFNC治疗失败的保护因素。按照初始FiO2是否大于33.5%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FiO2>33.5%组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FiO2<33.5%组(P<0.05),而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使用HHHFNC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方式的新生儿中,当初始FiO2>33.5%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大,建议严密监测患儿病情,考虑尽早升级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新生儿胸腔积液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莲 熊小云 +1 位作者 文春英 杨传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93-196,共4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危重症新生儿,特别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用的静脉通路。胸腔积液是PICC相关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并发胸腔积液时有报道,但经下肢静脉置管并发胸腔积液的案例较罕见。本文介...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危重症新生儿,特别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用的静脉通路。胸腔积液是PICC相关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并发胸腔积液时有报道,但经下肢静脉置管并发胸腔积液的案例较罕见。本文介绍1例32+6周的新生儿,出生第3天经下肢大隐静脉置入PICC输注静脉营养液(TPN),出生第9天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症状,胸片及B超结果显示胸腔积液,拔除该导管2 d后,胸腔积液消失。通过患儿胸片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考虑本案例发生的原因是PICC导管误入奇静脉引起的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