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L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月 陈政良 +2 位作者 左大明 裘毅刚 张丽芸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人MBL刺激MoDC,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 用FACS分析DC的表型; 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人MBL刺激MoDC,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 用FACS分析DC的表型; 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以酵母多糖颗粒吞噬试验评估DC的抗原摄取能力; 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 12和TNF- α的含量。结果: MBL刺激的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CD86和MHC DR的表达均上调,摄取酵母多糖颗粒的能力降低, 激发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加强, 分泌的IL- 12增多但几乎不分泌TNF- α。结论: MBL能诱导DC分化成熟, 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DC的功能而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树突状细胞 分化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族、佤族和拉祜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区SNP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成伟 葛争鸣 +2 位作者 李江川 马丽 陈政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白族、佤族和拉祜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建立SSP-PCR及PCR-分子灯塔实时分析技术,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550(G/C,称H/L等位基因)、-2...  目的:研究中国白族、佤族和拉祜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建立SSP-PCR及PCR-分子灯塔实时分析技术,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550(G/C,称H/L等位基因)、-220(G/C,X/Y等位基因)和 4+4(C/T,P/Q等位基因),分析其单倍型及基因型频率。结果:从 71例白族、73例佤族和 94例拉祜族人中,分别检出等位基因型LYP/LYP4例(5.6% )、4例(5. 5% )和 2例(2. 1% );HYP/LYQ6例 (8. 5% )、11例(15. 1% )和 12例 (12. 8% );LYP/LYQ21例 (29. 6% )、14例 (19.2% )和 51例 (54. 3% );LXP/LXP1例 (1. 4% )、2例 (2. 7% )和 0例;LYQ/LYQ10例(14. 1% )、14例 (19. 2% )、7例 (7. 4% );LXP/LYQ10例(14. 1% )、13例 (17. 8% )和 15例 (16. 0% );HYP/LYP4例(5. 6% )、3例(4. 1% )和 4例(4. 3% );HYP/LXP3例(4. 2% )、1例(1. 4% )和 0例;HYP/HYP12例(16. 9% )、11例(15. 1% )和 3例(3. 2% )。结论:中国白族、佤族、拉祜族普通人群之间,MBL基因启动子区等位基因L/H的分布存在差异(P<0. 01),X/Y和P/Q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 05);各单倍型和各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差异(P<0. 01);基因型LYP/LYQ和LXP/LYQ在 3个民族均有较高的分布,其总体频率分别达 36. 1%及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区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分子灯塔实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鼠伤寒脂多糖表位合成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山根 文维延 +2 位作者 刘北一 朱平 富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模拟LPS表位的合成肽的抗原性。方法固相合成模拟LPS表位的线性十二肽P12(GPPQW-FFSQPQL)、环七肽13a(SACPSWASFWCGG)和13b(SACFQFYPAACGG),与钥孔嘁血蓝蛋白或蓝载体交联,ELISA鉴定合成肽-载体交联物与抗LPS抗体的反应性,竞... 目的探讨3种模拟LPS表位的合成肽的抗原性。方法固相合成模拟LPS表位的线性十二肽P12(GPPQW-FFSQPQL)、环七肽13a(SACPSWASFWCGG)和13b(SACFQFYPAACGG),与钥孔嘁血蓝蛋白或蓝载体交联,ELISA鉴定合成肽-载体交联物与抗LPS抗体的反应性,竞争ELISA鉴定游离的合成肽对抗LPS抗体与LPS、表达LPS模拟位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结合的抑制。结果合成肽-载体交联物可与LPS抗体结合;游离环七肽13a可抑制抗LPS单克隆抗体与LPS结合(IC50=125μg/mL)及抗LPS单克隆抗体与阳性噬菌体克隆K1的结合(IC50=15.6μg/mL);游离十二肽P12抑制抗LPS单克隆抗体与LPS结合(IC50=550μg/mL)及阳性噬菌体克隆P12与抗LPS单克隆抗体结合(IC50=375μg/mL);游离环七肽13b可抑制噬菌体克隆P4和LPS多克隆抗体的结合(IC50=31.25μg/mL)。结论模拟LPS表位的合成肽可模拟LPS表位的抗原性,环肽优于线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模拟肽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反转录功能区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4
作者 苗佩宏 刘北一 +2 位作者 郑山根 庞建新 徐江平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出包含所有功能基序的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融合蛋白,为深入研究端粒酶作用机制、制备抗hTERT抗体和肽库筛选以端粒酶为靶的小分子抑制剂奠定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以pLPC-hTERT为模板扩增出包括端粒酶发挥反转录功能... 目的表达并纯化出包含所有功能基序的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融合蛋白,为深入研究端粒酶作用机制、制备抗hTERT抗体和肽库筛选以端粒酶为靶的小分子抑制剂奠定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以pLPC-hTERT为模板扩增出包括端粒酶发挥反转录功能所需的全部8个基序长为1 310 bp的基因片段,将PCR扩增的此片段克隆至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Blot(WB)检测确定表达出端粒酶反转录酶功能区融合蛋白,以8 M尿素溶解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用金属鳌合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并对之进行复性。结果经PCR、酶切、测序、SDS-PAGE和WB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32a-hTERT,鉴定和测序结果亦证实包含全部8个基序的基因片段,凝胶电泳和WB确认表达出特异性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构建pET32a-hTERT表达质粒,实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特异性的hTERT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酶反转录酶 基因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疫苗接种小鼠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李琳 徐江平 富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吗啡疫苗接种小鼠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吗啡及吗啡半酯在碳二亚胺催化下分别与B lue Carrier(BC)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吗啡疫苗(M-BC、M-6-S-BC),用其免疫小鼠,观察免疫小鼠对吗啡戒断症状及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与... 目的观察两种吗啡疫苗接种小鼠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吗啡及吗啡半酯在碳二亚胺催化下分别与B lue Carrier(BC)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吗啡疫苗(M-BC、M-6-S-BC),用其免疫小鼠,观察免疫小鼠对吗啡戒断症状及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吗啡模型组比较,两种疫苗免疫接种可使吗啡戒断症状减轻,使跳跃潜伏期延长(P<0.05),跳跃次数显著减少(P<0.01);M-BC及M-6-S-BC组的平均扭体次数与吗啡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吗啡疫苗均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吗啡抗体,该抗体能够部分中和体内的吗啡,阻止吗啡吸收入脑,缓解吗啡产生的身体依赖性,对抗吗啡的戒断作用及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疫苗 免疫疗法 戒断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翠兰 富宁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2-325,共4页
卫生学假说(Hygienehypothesis)认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感染能驱动免疫系统的Th细胞偏向分化成Th1型,而远离与过敏有关的Th2型。虽然这一看法仍有许多疑点与争议,但过敏与感染存在着某种联系已被认可。Toll样受体是机体识别病原微生物... 卫生学假说(Hygienehypothesis)认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感染能驱动免疫系统的Th细胞偏向分化成Th1型,而远离与过敏有关的Th2型。虽然这一看法仍有许多疑点与争议,但过敏与感染存在着某种联系已被认可。Toll样受体是机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模式识别分子,近年来发现TLRs信号可能通过参与诱导产生Th1和/或Th2型细胞因子调节过敏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学假说 TLRS 过敏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