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6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点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南开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丁军教授访谈
1
作者 丁军 王承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共3页
王承就(以下简称王):丁老师。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减、乘、除’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经验体会论文荻天津市2007年优秀思政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07年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 王承就(以下简称王):丁老师。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减、乘、除’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经验体会论文荻天津市2007年优秀思政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2007年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用“加、减、乘、除”来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确实富有创见,您能否介绍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科点建设 学科带头人 课程建设 南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生态系统优化路径研究--以南开大学“伯苓班”为例
2
作者 姜晨雨 李沛琦 +1 位作者 郭瑶 王雅楠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动态交互性和多元综合性等生态优势。但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却也存在考核理念偏差、考核内容过载、评价主体定位不准、...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动态交互性和多元综合性等生态优势。但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却也存在考核理念偏差、考核内容过载、评价主体定位不准、主体间信息交流失衡等生态失衡问题,亟需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培养考核与激励帮扶相统一、客观性与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多方面加以完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高校思政课 过程性评价 考核理念偏差 考核内容过载 优化路径 “伯苓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南开大学公共课改革方案)
3
作者 王元明 《现代哲学》 1985年第0期83-85,共3页
为了克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的缺点,使哲学面向现代化,我们拟定了一个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的初步设想,并由部分教师试行。这个方案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第一章哲学与现代化一、哲学... 为了克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的缺点,使哲学面向现代化,我们拟定了一个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的初步设想,并由部分教师试行。这个方案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第一章哲学与现代化一、哲学的产生与哲学的二重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时代精神 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发展 实用主义 哲学对象 改革方案 面向现代化 公共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研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静教授访谈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静 陈红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8期3-5,共3页
学者创新研究的敏锐源自于学养。学养是学者知识、修养和技能的综合体,必须历经不断积累、深入观察、缜密思考且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方能形成。只有深厚积淀而成的学养,才能发现问题,取舍材料,悟出他人未识的意义,形成独到的观点。我想,这... 学者创新研究的敏锐源自于学养。学养是学者知识、修养和技能的综合体,必须历经不断积累、深入观察、缜密思考且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方能形成。只有深厚积淀而成的学养,才能发现问题,取舍材料,悟出他人未识的意义,形成独到的观点。我想,这应是每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共识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博士生导师 基础性研究 南开大学 张静 科学研究者 创新研究 学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
作者 高原 盛林 《未来与发展》 2025年第1期21-25,31,共6页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实践经验交织融合的政治智慧。坚持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实践经验交织融合的政治智慧。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区别于其他政党并且永葆青春活力,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立足新征程,要坚持以自我革命保证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引领和实现伟大社会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式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经济理论的研究》
6
作者 邓金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奇迹背后的“中共学”“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命题也逐渐成为时代显学。研究政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中的关键性作用,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和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奇迹背后的“中共学”“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命题也逐渐成为时代显学。研究政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中的关键性作用,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和经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 学习贯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维探赜
7
作者 吕葳 邵心怡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作为“魂脉”之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哲学之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点是两者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人为本... 作为“魂脉”之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哲学之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点是两者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人为本思想、辩证法思想方面的贯通性;时代之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践之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全喜 李培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政治学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原则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揭示了生态政治的本质规定;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了生态政治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界定了生态政治的实践主体;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科学谋划了生态政治的战略布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生态政治的全球视野。从学术史层面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为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提供学理支撑,并推动生态政治学“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启蒙人文主义批判:一种革命的生态学视角
9
作者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回跃(译) 任铃(校)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6期24-36,155,156,共15页
马克思从对启蒙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创立了一种深层次的唯物主义本体论。这种唯物主义本体论不仅强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关注,还运用唯物主义方法,把人类生存环境置于现实维度进行考察,构想以人的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之... 马克思从对启蒙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创立了一种深层次的唯物主义本体论。这种唯物主义本体论不仅强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关注,还运用唯物主义方法,把人类生存环境置于现实维度进行考察,构想以人的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路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关于以社会生产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概念中,形成了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与此相对,后人文主义则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分析,提出“平面本体论”,陷入一元的“幻影”世界,舍弃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准,无益于当前生态危机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启蒙人文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人类生态学 后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李约瑟与非欧洲中心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起源论
10
作者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周岳(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福斯特通过比较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东西方文化中视角差异的分析,强调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非欧洲中心主义立场,继之突显了跨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性。尽管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起源于西方,但却同样受到了东方国家的普遍... 福斯特通过比较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东西方文化中视角差异的分析,强调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非欧洲中心主义立场,继之突显了跨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性。尽管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起源于西方,但却同样受到了东方国家的普遍欢迎。这种现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基于此,福斯特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有机自然主义”的结合,并解释了这种结合对于中国的影响。同时,他还驳斥了一些错误观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重要贡献,进而得出结论: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可能会在全球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论题 生态文明 欧洲中心主义 中国 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审视——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为线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明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数字平台时代出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于资本增殖中无度盘剥自然的基本逻辑,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持续在场。在延续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的同时,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由于先进数字平台的技术加持,在促... 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数字平台时代出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于资本增殖中无度盘剥自然的基本逻辑,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持续在场。在延续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的同时,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由于先进数字平台的技术加持,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之中,进一步造成自然资源消耗加快、生态环境污染加深以及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退化,必然使得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加剧。资本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限制,也是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数字平台时代,只有超越资本增殖逻辑,促进数字平台的社会主义应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平台经济,方能推进生态文明实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 反生态性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雪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6,共5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实现”环节,完成“惊险的跳跃”;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价值分配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分配”环节,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我国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释解的两条线索——基于《资本论》的考察
13
作者 曾丹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自由、平等、等价的驳斥破除了资产阶级构筑的正义幻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与规范的割裂并澄清了理论歧误,客观上重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法性论证,也筑牢了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从唯物...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自由、平等、等价的驳斥破除了资产阶级构筑的正义幻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与规范的割裂并澄清了理论歧误,客观上重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法性论证,也筑牢了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正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以人作为目的成为正义成立的两大支点,构成了正义的事实面向和规范维度。由此,一条自洽的正义理路得以彰显: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历史正义终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走向自身的反面,被剥削阶级则将顺势而为完成革命,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下实现事实和规范的弥合,这种由生产内部的现实运动导出的革命合法性显著优于借助外部价值成立的道德声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剥削 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的考察
14
作者 骆婷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同时也确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性的伦理关系;在新的伦理关系中,马克思将“异化”作为其早期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揭露了“异化”伪装下资本主义的“非人性”与“不自由”,同时反向暗含了对自由、尊严、剥削等伦理议题的思考;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共产主义展开本质追寻,开掘了无产阶级团结与联合的美德,提供了一套未来指向的道德方案。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致思,不仅从实质上回应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存在论挑战”,而且也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的道德合法性提供了价值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伦理 异化 自由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的政治哲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寇清杰 肖影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主义 分配正义 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存在双重路径?--对艾伦·布坎南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的反思
16
作者 王新生 刘盛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共11页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的。首先,其双重建构存在着两条路径之间的对抗。其次,其外在建构忽略了法权批判的可能性。最后,其内在建构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布坎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重路径的设想没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仍然可以提出一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双重路径--低阶批判与高阶批判。这样理解的“双重路径”,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在构成,将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真正合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坎南 马克思 正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发展模式的升华与完善——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美玲教授访谈
17
作者 赵美玲 滕翠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共5页
"中国模式"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突破与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发展范式,独立自主的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实践纲领和发... "中国模式"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突破与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发展范式,独立自主的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实践纲领和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体制构成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探索完善中国模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我们研究中国模式的主旨所在。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模式的提升和完善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奥博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历史必然、实践必然。实现理论大众化是理论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被束之高阁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历史必然、实践必然。实现理论大众化是理论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被束之高阁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实现理论大众化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无产阶级革命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中不断凝结而来的宝贵经验,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伟大奋斗目标;实现理论大众化有助于防范主观主义风险,营造社会文化“沟通感”,提升理论自信、涵育文化自信,凝聚共识,构筑主流舆论新态势,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东方大陆呈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的历史超越
19
作者 任铃 刘大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费尔巴哈站在庸俗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形成其“类本质”概念下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哲学,初步完成了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将人与自然置于从属地位的理论批判。在从借用到扬弃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解决了... 费尔巴哈站在庸俗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形成其“类本质”概念下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哲学,初步完成了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将人与自然置于从属地位的理论批判。在从借用到扬弃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解决了费尔巴哈所不能解释的“自然界的社会历史化”问题。在此,马克思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内含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从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的历史超越,开启了在共产主义社会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理论探索。借用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走向成熟的特定阶段,已经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内容,也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全景式展示,对我们从生态底线、资本作用、人民主体等角度认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类本质 对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视阈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演进及未来走向
20
作者 刁雯 徐祥运 《未来与发展》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在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视阈下审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演进历程,可以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分为普及教育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初步形成时期(1949-1977年)、个人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的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以及注重个人自由全面发... 在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视阈下审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演进历程,可以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分为普及教育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初步形成时期(1949-1977年)、个人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的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以及注重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成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3个阶段。在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视阈下进一步展望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发展机遇,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始终坚持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的指导,坚持国家政策照顾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创造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走向,推动民族教育实现进一步公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公平 民族教育政策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