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申芳芳
吴强
+5 位作者
林忠荣
林栋
黄冬娥
刘建忠
陈立典
张学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1.760±4.438、76.640±3.621,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6.520±2.413、62.360±3.700;B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2.480±5.903、65.640±5.212,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000±3.383、54.480±5.2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A组差值均优于B组(均P<0.05)。A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波幅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疗法以任何次序组合均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但以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电针
运动疗法
对比研究
干预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黄冬娥
吴强
+3 位作者
林忠荣
林栋
申芳芳
刘建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治疗
诱发电位/针灸效应
运动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脑血管病诊断
被引量:
2
3
作者
江荣才
林中荣
刘宗惠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5期297-299,共3页
脑血管病死亡率很高 ,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诊断准确、描述病变清晰 ,但有创伤 ,可能出现并发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无创伤、简便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CTA)微创、快捷 ,可多角...
脑血管病死亡率很高 ,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诊断准确、描述病变清晰 ,但有创伤 ,可能出现并发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无创伤、简便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CTA)微创、快捷 ,可多角度观测病变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如DSA高。三者互有长短 ,可综合应用 ,以取得最佳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申芳芳
吴强
林忠荣
林栋
黄冬娥
刘建忠
陈立典
张学君
机构
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
南平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军区福州总
医院
中医理疗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1-713,共3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0516045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4213
文摘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1.760±4.438、76.640±3.621,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6.520±2.413、62.360±3.700;B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2.480±5.903、65.640±5.212,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000±3.383、54.480±5.2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A组差值均优于B组(均P<0.05)。A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波幅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疗法以任何次序组合均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但以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疗效更佳。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电针
运动疗法
对比研究
干预次序
Keywords
Poststroke Syndrome
Hemiplegia
Electroacupuncture
Exercise Therapy
Comparative Study
Intervention Order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黄冬娥
吴强
林忠荣
林栋
申芳芳
刘建忠
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
医院
中医科
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
南平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421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O516045
文摘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关键词
偏瘫/治疗
诱发电位/针灸效应
运动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Keywords
Hemiplegia/ther
Evoked Potentials/acup-mox eff
Exercise Therapy
Dose Response Relation,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脑血管病诊断
被引量:
2
3
作者
江荣才
林中荣
刘宗惠
机构
海军总
医院
神经
外科
福建省
南平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5期297-299,共3页
文摘
脑血管病死亡率很高 ,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诊断准确、描述病变清晰 ,但有创伤 ,可能出现并发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无创伤、简便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CTA)微创、快捷 ,可多角度观测病变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如DSA高。三者互有长短 ,可综合应用 ,以取得最佳诊断效果。
关键词
CTA
DSA
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脑血管病
分类号
R743.3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申芳芳
吴强
林忠荣
林栋
黄冬娥
刘建忠
陈立典
张学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黄冬娥
吴强
林忠荣
林栋
申芳芳
刘建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脑血管病诊断
江荣才
林中荣
刘宗惠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