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钢宽中厚板(卷)厂卷取炉燃烧控制系统
1
作者 朱桂平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 2004年第10期84-85,共2页
本言语结合卷取炉的工艺特点,介绍了卷取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关键词 卷取 中厚板 燃烧控制系统 工艺特点 南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中厚板卷厂1#加热炉温度波动大原因分析与对策
2
作者 单承勤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2年第2期76-77,共2页
探究加热炉各区段温度波动大的原因,主要通过加热优化系统改变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KI,来动态地稳定PID加热控制器,从而解决加热炉温度在短时间内的较大波动。
关键词 加热炉 加热优化系统 PID加热控制器 温度波动 动态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卷产生镰刀弯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蒙蒙 《冶金与材料》 2021年第6期191-192,共2页
在我国钢材加工市场不断发展背景下,客户对中厚板钢制品需求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镰刀弯现象,不符合用户实际需求。随着中厚板产能不断扩张,中厚板供需矛盾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中厚板生产质量,成为钢材... 在我国钢材加工市场不断发展背景下,客户对中厚板钢制品需求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镰刀弯现象,不符合用户实际需求。随着中厚板产能不断扩张,中厚板供需矛盾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中厚板生产质量,成为钢材市场发展关键。在新时期,要针对中厚板生产中镰刀弯产生现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确保对镰刀弯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中厚板生产加工效率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卷 镰刀弯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厚板炉卷轧机轧制温度模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兆根 钱江 《江苏冶金》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介绍了中厚板炉卷轧机,轧制温度模型的特点,并分析了影响现代炉卷轧机温度控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中厚板炉卷轧机 轧制温度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中厚板卷连铸机用脂的国产化替代
5
作者 时耀文 《石油商技》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介绍了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卷厂连铸机工况特点,通过润滑脂产品性能对比、混兑试验、现场上机试验及在用油检测分析,成功实现了以国产润滑脂产品A对爱比达EP2润滑脂的国产化替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宽板坯连铸 国产化替代 板卷 中厚 南钢 机用 集团公司 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宽中厚板卷工程轧钢自动化系统简介
6
作者 马正贵 《江苏冶金》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介绍了南钢宽中厚板卷工程轧钢部分的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份 :基础自动化 ,过程自动化 (即常称的二级计算机 ) ,管理自动化 (即常称的三级计算机 )。基础自动化部分重点介绍了一级计算机系统的大致功能及系统组成 ... 介绍了南钢宽中厚板卷工程轧钢部分的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份 :基础自动化 ,过程自动化 (即常称的二级计算机 ) ,管理自动化 (即常称的三级计算机 )。基础自动化部分重点介绍了一级计算机系统的大致功能及系统组成 ,同时对西门子的传动系统也作了简要的介绍。过程自动化系统重点介绍了二级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组成。管理计算机系统重点介绍了三级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及三级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 自动化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探伤在南钢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党军 王德辉 《现代冶金》 CAS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介绍了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卷厂自动化超声波检测设备的特点及其在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并对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相关探伤技术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无损检测 中厚板 自动探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热矫直机矫直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8
作者 解冰 魏林涛 成康荣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21年第3期45-48,共4页
中厚板卷厂的十一辊热矫直机,是国内比较先进的矫直机之一,采用全液压调节辊缝的开口度,但是面对现如今复杂多变的钢板板形缺陷,单一的矫直方式已然行不通,矫直工艺方面仍有需要优化的地方。本文通过对热矫直机的矫直设备、矫直能力以... 中厚板卷厂的十一辊热矫直机,是国内比较先进的矫直机之一,采用全液压调节辊缝的开口度,但是面对现如今复杂多变的钢板板形缺陷,单一的矫直方式已然行不通,矫直工艺方面仍有需要优化的地方。本文通过对热矫直机的矫直设备、矫直能力以及矫直方式的学习研究,针对不同的厚规格瓢曲板,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优化其矫直方式,提升矫直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矫直机 板形缺陷 瓢曲 工艺优化 矫直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炉卷轧机高压低流量除鳞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瑞昌 党军 《轧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介绍了用于炉卷轧机改善除鳞效果的高压小流量除鳞系统的设备参数、系统结构、设备安装和应用效果,该高压小流量除鳞装置的水压为0.24MPa左右,流量小于50L/min,打击力保持在0.35MPa以上,投用后,卷轧钢板头尾麻点数量大幅减少,麻面长度... 介绍了用于炉卷轧机改善除鳞效果的高压小流量除鳞系统的设备参数、系统结构、设备安装和应用效果,该高压小流量除鳞装置的水压为0.24MPa左右,流量小于50L/min,打击力保持在0.35MPa以上,投用后,卷轧钢板头尾麻点数量大幅减少,麻面长度明显缩短,钢板的红锈情况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鳞系统 炉卷轧机 压力 流量 温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干油润滑系统在炉卷轧机上的应用与管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瑞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28,共3页
详细介绍了集中干油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有效管理集中干油润滑系统的基础管理方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关键词 集中干油润滑 故障诊断 炉卷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钢厂设备管理降本浅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优民 《冶金与材料》 2021年第5期163-164,共2页
阐述了轧钢厂企业的设备管理,就轧钢厂企业的降本节能,谈一下自己对设备管理中的理解。
关键词 轧钢厂 设备管理 降低成本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布袋除尘器在钢铁冶炼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鸽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1年第3期80-80,94,共2页
脉冲布袋式除尘器是一种清灰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处理气量大、滤袋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高效除尘净化设备。1957年美国粉碎机械公司制造出的脉冲布袋式除尘器被认为是除尘器的一项重大发明。南钢中厚板... 脉冲布袋式除尘器是一种清灰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处理气量大、滤袋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高效除尘净化设备。1957年美国粉碎机械公司制造出的脉冲布袋式除尘器被认为是除尘器的一项重大发明。南钢中厚板卷厂高度重视环保设施,使用的就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最高效的脉冲布袋式除尘器。本文着重介绍这套设备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布袋式除尘器 电磁阀 滤袋 除尘过程 清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卷轧机钢板表面麻面麻坑的形成和控制研究
13
作者 刘清华 刘冰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钢板的表面质量是评价钢板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降低中厚板卷厂的麻面麻坑的非计划率,本文分析了平轧钢板和卷轧钢板头尾麻面麻坑的形成机理,从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加热工艺、改进除鳞设备、优化轧制工艺、加长坯料设... 钢板的表面质量是评价钢板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降低中厚板卷厂的麻面麻坑的非计划率,本文分析了平轧钢板和卷轧钢板头尾麻面麻坑的形成机理,从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加热工艺、改进除鳞设备、优化轧制工艺、加长坯料设计和优化生产计划五项改进措施,最终将中厚板卷厂麻面麻坑的非计划率从2020年的0.2%降低至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卷轧机 麻面麻坑 氧化铁皮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钢3500mm炉卷轧机生产宽薄X70管线钢技术的研发
14
作者 赵显鹏 王道远 《宽厚板》 2015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现有3 500 mm炉卷轧机轧制宽薄规格板材的基础上,南钢通过合理的轧制工艺设计、板形控制优化措施,成功开发出6.4 mm×3 000 mm×12 000 mm宽薄规格的X70管线钢板,且性能与板形均符合标准要求,扩大了产品的...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现有3 500 mm炉卷轧机轧制宽薄规格板材的基础上,南钢通过合理的轧制工艺设计、板形控制优化措施,成功开发出6.4 mm×3 000 mm×12 000 mm宽薄规格的X70管线钢板,且性能与板形均符合标准要求,扩大了产品的规格范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卷轧机 宽薄管线钢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有线对讲系统在南钢炼钢厂转炉区域的应用
15
作者 李骏 《通讯世界》 2015年第9期37-37,共1页
本文基于南钢炼钢厂新增有限对讲系统项目,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数字有线对讲系统的构成及性能特点,以及在此项目中的具体实现方案。
关键词 有线对讲 转炉 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0mm×380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永 朱苗勇 +1 位作者 蔡可森 杨晓东 《钢铁钒钛》 CAS 2008年第2期43-49,共7页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建立了280 mm×380 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分析了结晶器内电磁场、电磁力的分布特征,以及电磁搅拌电流强度、频率等对电磁场和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在结晶器搅拌区域内产...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建立了280 mm×380 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分析了结晶器内电磁场、电磁力的分布特征,以及电磁搅拌电流强度、频率等对电磁场和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在结晶器搅拌区域内产生电磁力,使钢液在水平方向形成旋转流动;电磁搅拌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搅拌电流大小成线性关系,而在低频率搅拌条件下频率的大小对电磁搅拌强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连铸 结晶器 电磁搅拌 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非调质钢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华云 韦青峰 +2 位作者 蔡可森 柯晓涛 雷秀华 《钢铁钒钛》 CAS 2008年第3期63-67,共5页
阐述了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钢的质量水平。针对34Mn2V钢的性能及使用特点,通过采取钢包吹氩、LF和RH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浇钢过热度及轻压下等技术措施,使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4Mn2V钢坯表面质量优良,纯净度高,其[H]≤1.8×1... 阐述了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钢的质量水平。针对34Mn2V钢的性能及使用特点,通过采取钢包吹氩、LF和RH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浇钢过热度及轻压下等技术措施,使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4Mn2V钢坯表面质量优良,纯净度高,其[H]≤1.8×10-6;T[O]≤12.0×10-6;A类夹杂≤2.0级,B、C类夹杂均≤1.0级,D类夹杂≤1.5级。冲制高压无缝气瓶的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强韧性水平,满足气瓶使用的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Mn2V 非调质钢 连铸方坯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包结构优化的水模型正交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雄 张胤 +1 位作者 贾攀 韩翠珍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通过1:3水力学模型,按L16(4^5)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优化34t中间包的结构。结果表明,中间包结构主要主次关系为坝高、堰与长水口间距、坝堰间距,堰深;最佳结构组合为坝高135mm,堰深90mm、坝堰间距155mm,堰与长水口间距为... 通过1:3水力学模型,按L16(4^5)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优化34t中间包的结构。结果表明,中间包结构主要主次关系为坝高、堰与长水口间距、坝堰间距,堰深;最佳结构组合为坝高135mm,堰深90mm、坝堰间距155mm,堰与长水口间距为195mm。与原工况比较,优化方案的综合评分值从74.32提高到9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水模型 正交试验 综合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与铌丝原位生成NbC_P/Fe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洁 许云华 +1 位作者 赵显鹏 牛立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7,70,共4页
利用铸铁浇注将Nb丝均匀复合固定于铁基体内,然后在1165℃保温2h,让提前置于铸铁中的铌丝与周围碳原子原位反应生成NbC颗粒增强铸铁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区域显微硬度最高值达到1930HV0.... 利用铸铁浇注将Nb丝均匀复合固定于铁基体内,然后在1165℃保温2h,让提前置于铸铁中的铌丝与周围碳原子原位反应生成NbC颗粒增强铸铁复合材料,对复合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区域显微硬度最高值达到1930HV0.05,复合区域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27HV0.05,是基材的8~9倍。复合试样的室温两体磨料相对耐磨性是铸铁的2.71倍,耐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NBC 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相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显鹏 党军 +1 位作者 梁江民 徐云华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5-868,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7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发生,在0.5℃/s^40℃/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以得到贝氏体组织。...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新开发的屈服强度700 MPa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发生,在0.5℃/s^40℃/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以得到贝氏体组织。在研究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在525℃~620℃之间,转变结束温度在332℃~479℃之间。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降低,冷却速度从0.5℃/s增大至40℃/s,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下降了95℃,转变结束温度降低了147℃,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显微组织由以粒状贝氏体为主转变为以板条贝氏体与马氏体,且板条尺寸也越来越细小。10~20℃/s之间冷速为700 MPa级高强钢最佳冷却速度范围。冷速从0.5℃/s上升到40℃/s的过程中,样品的硬度由254 Hv上升到369 Hv,约上升了11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高强钢 相变 粒状贝氏体 板条贝氏体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