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融合理念下材料类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友生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7年第10期52-57,共6页
学科前沿发展和产业战略需求促使材料类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多、加深。然而目前材料类专业建设中,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有机融合欠缺,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学科带动专业发展的举措不足。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团队... 学科前沿发展和产业战略需求促使材料类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多、加深。然而目前材料类专业建设中,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有机融合欠缺,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学科带动专业发展的举措不足。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团队是实现科教融合的最好组织形式,应推动科研团队向教学团队转化,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交叉发展,并能把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展现给学生,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的科研教学一体化团队建设为例,分析了团队建设现状及对专业发展的贡献,探讨了科教融合理念下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总结了通过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对专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团队建设 材料类专业建设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浅谈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感想
2
作者 蒋娅琳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0期131-132,共2页
高校承担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大学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发展高科技的职能。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对高校职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科学研究是国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任务以及国家重点研发... 高校承担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大学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发展高科技的职能。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对高校职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科学研究是国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任务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来承担。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模式要体现在人才、战略的创新管理上,促使科研管理人员传统、单纯的行政工作转变成灵活、高效、积极的科研工作者的强辅助,左右手,为科研工作者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 科研产出 学科方向 人才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践行 特色鲜明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3
作者 黄俊 《现代焊接》 2013年第12期12-14,共3页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校时的金工金相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 控制 办学历史 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 教研室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竞赛助力“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4
作者 吴秋洁 李建亮 +1 位作者 刘瑛 王秀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5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在提倡“大工科”、创新创业、工程教育认证与本科评估加强教育质量要求的形势下,高校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学科竞赛。着眼于基础学科竞赛,将学科竞赛的模式引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采用ISO 9000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进行流... 近年来,在提倡“大工科”、创新创业、工程教育认证与本科评估加强教育质量要求的形势下,高校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学科竞赛。着眼于基础学科竞赛,将学科竞赛的模式引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采用ISO 9000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进行流程标准化建设。数年的创新实践研究表明,将学科竞赛模式纳入基础实验课程环节提升了实验课程的考核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践行了“以赛促学”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也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实验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 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贾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8-270,共3页
从功能分布角度,可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架构成教学型、科研型和公共测试平台3部分,进一步明确建设内涵,整合共享资源,提高组织效率,并提出在有偿使用制度、建设理念、网络预约系统、多媒体教学技术、队伍建设和软实力提升6个方面的... 从功能分布角度,可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架构成教学型、科研型和公共测试平台3部分,进一步明确建设内涵,整合共享资源,提高组织效率,并提出在有偿使用制度、建设理念、网络预约系统、多媒体教学技术、队伍建设和软实力提升6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锵 石连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材料专业 《普通化学》 弹性力学 专业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 《材料力学》 专业基础课 《理论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秀娟 樊新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第17期57-58,共2页
高校实验室肩负着出人才、出成果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简要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及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仪器设备的维护 实验室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德库 冯曰海 +1 位作者 黄俊 王克鸿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12期77-81,共5页
针对大学生进行的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针对专业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进一步做好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行了经验总结,分析... 针对大学生进行的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针对专业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进一步做好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行了经验总结,分析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SRTP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樊新民 孔见 金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0,21,共4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已成为材料科学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材料设计、材料加工的智能控制、材料相变研究和材料性能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材料科学 计算机应用 材料设计 成分优化 力学性能 材料加工 相变规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俊 冯曰海 +1 位作者 张德库 王克鸿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1年第2期66-70,共5页
面向“新工科”背景,基于创新创业型实践性教学理念,运用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采用企业实践课程、企业实习、驻企毕业设计等多元化企业培养方式,创新构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行业和企... 面向“新工科”背景,基于创新创业型实践性教学理念,运用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采用企业实践课程、企业实习、驻企毕业设计等多元化企业培养方式,创新构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较好地实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以期为材料类“新工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 智能制造 新工科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工程材料与制造方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俊 冯曰海 +1 位作者 张德库 王克鸿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年第8期17-20,共4页
为了满足材料专业复合型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建设一流的全英文课程,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与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材料专业的"机械工程材料与制造方法"课程全英文教学模... 为了满足材料专业复合型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建设一流的全英文课程,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与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材料专业的"机械工程材料与制造方法"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在掌握材料成型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英文思维,开阔了专业视野,能够及时把握本领域国际前沿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智能制造 新工科 全英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新城 张洁 +1 位作者 王维新 樊曙天 《高校教育管理》 2002年第4期73-75,共3页
根据多年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我国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教材的现状,提出我校教材建设的改革建议,教材结构应采用模块式;教材形式应多元化、系列化;教材内容方面应注重学用结合,重视综合性与应用性。
关键词 工程材料 机制基础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材料工程传输原理》课程为例
13
作者 邹友生 曾海波 缪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26期104-106,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在专业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结合课程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本文提出了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从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德育指教能力、课程内... 课程思政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在专业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结合课程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本文提出了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从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德育指教能力、课程内容再设计、教学方法、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材料工程传输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功能,贯彻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材料类专业 专业课程 材料工程传输原理 思政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工科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践课程改革--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环节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冬 徐志洪 赖建中 《高教学刊》 2022年第34期138-141,共4页
在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要求不断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需要从教学理念、培养方案、专业建... 在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要求不断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需要从教学理念、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推进,其中也包括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度改革。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需要将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重构并整合实验平台与实践资源,并与增材制造等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同步发展,才能为专业性、创新性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丰沃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土木工程材料 实践教学改革 增材制造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弯曲疲劳失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雯 贾玉心 +2 位作者 陈如柑 李玉胜 刘宜林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8期563-569,共7页
自主设计并搭建基于隧道磁阻传感器的无损检测系统,对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简称试样)弯曲疲劳失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损检测方法可对疲劳试验后试样内部的损伤状态进行评估,无损检测系统可实现试样缺陷的在线检测;疲劳缺... 自主设计并搭建基于隧道磁阻传感器的无损检测系统,对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简称试样)弯曲疲劳失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损检测方法可对疲劳试验后试样内部的损伤状态进行评估,无损检测系统可实现试样缺陷的在线检测;疲劳缺陷的产生是损伤累积,钢丝帘线单丝断裂主要发生试样疲劳寿命的最后阶段;试样内部钢丝疲劳断裂为穿晶解理断裂,裂纹扩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微观不连续性,包括多次角度偏折与裂纹分支;试样内部钢丝疲劳断口具有典型的低周疲劳特点,存在多个疲劳源与撕裂台阶,疲劳源间偶见撕裂棱,无明显贝纹样,疲劳源附近表面光滑,断口形成了较平滑的微撕裂形貌与粗糙的撕裂台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 弯曲疲劳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16
作者 张士华 丁锡锋 +3 位作者 赖建中 崔崇 朱和国 王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27期30-31,共2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特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围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理念,结合本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特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围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理念,结合本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进行实验内容的优化、实验方法的创新。通过这一改革使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无机非金属材料 综合实验课程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基体晶粒和颗粒分布异质结构的调控协同提升AlN_(p)/Al复合材料的强度-塑性
17
作者 陈玉瑶 聂金凤 +4 位作者 范勇 顾雷 谢可伟 刘相法 赵永好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49-1064,共16页
为了获得优异的强塑性能,采用液固反应结合后续的热机械处理方法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微观组织构型的异构AlNp/Al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AlN颗粒分布和基体晶粒组织构型对拉伸强度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其中... 为了获得优异的强塑性能,采用液固反应结合后续的热机械处理方法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微观组织构型的异构AlNp/Al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AlN颗粒分布和基体晶粒组织构型对拉伸强度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其中,具有较弥散颗粒分布的Uniformed-AlNp/Al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极限抗拉强度(~387 MPa)和断裂伸长率(~9.1%)。与其他文献报道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比强度和延展性组合。此外,计算了异质变形诱导(HDI)应力。结果表明,在Uniformed-AlNp/Al复合材料中,HDI应力显著增加。揭示了HDI应力在提高AlNp/Al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p/Al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塑性 异质结构 颗粒分布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包覆氧化锌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光伏电池空气和紫外稳定性的增强效应
18
作者 宋海涛 王宇 +6 位作者 杨建胜 张小科 王忠强 王华 杨永珍 魏昌庭 闫翎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5-1155,共11页
活性层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层材料对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和稳定运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子传输材料,氧化锌(ZnO)纳米颗粒(NPs)较高的表面缺陷态易在表面吸附水氧,严重影响OSCs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 活性层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层材料对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和稳定运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子传输材料,氧化锌(ZnO)纳米颗粒(NPs)较高的表面缺陷态易在表面吸附水氧,严重影响OSCs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既能钝化表面缺陷又能调节能级的聚乙烯亚胺(PEI)包覆ZnO NPs的协同策略,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ZnO@PEI NPs,并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ETL)应用于基于PM6∶BO-4Cl∶PC61BM的OSCs中。结果表明,使用ZnO@PEINPs作为ETL制备的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略有下降,但由于包覆的PEI钝化了ZnO表面缺陷,ZnO@PEI NPs器件展现出更好的空气和紫外稳定性。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构建多功能、高稳定性ETL的有效策略,为实现高稳定OSCs提供了一条适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氧化锌纳米颗粒 聚乙烯亚胺 空气稳定性 紫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2024Al复合材料热挤压对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韩瑞 李晓鹏 +2 位作者 彭勇 闫德俊 王克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4-2064,共11页
采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制造舰船船体或装甲车体,是解决当前舰船、装甲机动性和防护性二元矛盾的潜在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供货渠道不同,此材料存在不同的状态,这对材料焊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不同供货状态的SiC... 采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制造舰船船体或装甲车体,是解决当前舰船、装甲机动性和防护性二元矛盾的潜在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供货渠道不同,此材料存在不同的状态,这对材料焊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不同供货状态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激光焊接,对比热挤压前后材料的焊缝成形情况,分析热挤压工艺对焊缝成形以及焊缝接头的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拉伸等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并确定其断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压烧结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激光焊缝中存在大量的气孔缺陷,接头的最高抗拉强度为76 MPa,仅达到母材强度的28%,焊接后材料强度下降严重;采用热挤压后的复合材料进行激光焊接,焊缝完整,无气孔缺陷,接头没有出现明显的低硬度区域,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124 MPa,相比于热挤压前的材料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上升60%;相较于热压烧结的材料,热挤压后的材料焊接性明显增强,接头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铝基复合材料 SIC 热挤压 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材料设计与器件仿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
作者 张胜利 邹友生 +1 位作者 石晓琴 曾海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3期65-68,共4页
传统的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类课程开展的一些常规实验存在过程烦琐、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将仿真模拟技术引入教学,开设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综合性实验,实验包括思想... 传统的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类课程开展的一些常规实验存在过程烦琐、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将仿真模拟技术引入教学,开设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综合性实验,实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引课、半导体材料设计和电子性质计算、器件模型搭建和仿真。适时运用上机操作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表现力,既可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念及使命担当,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创新实践能力,为我国微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综合性实验 微电子 材料设计 器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