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损伤控制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国蔚 顾章平 孙文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人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科损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浩 顾章平 +1 位作者 于向华 蔡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颐性分析本院199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并获得1~2.5年随访的110例儿童肱骨髁上Ⅲ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颐性分析本院199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并获得1~2.5年随访的110例儿童肱骨髁上Ⅲ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110例中,疗效优71例,良36例,优良率为97%,疗效差3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近年来治疗儿童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兴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准确、无切口瘢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周定术/方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27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东 顾章平 陈晖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27例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干骨折27例,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4~14岁,平均7.8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1例(含粗隆下骨折2例),胫骨干骨折3例,肱骨... 目的回顾分析27例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干骨折27例,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4~14岁,平均7.8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1例(含粗隆下骨折2例),胫骨干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8例,尺骨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AO分型,A1型2例,A2型8例,A3型11例,B2型2例,B3型4例。21例采用闭合复位,6例术中做小切口复位。术后摄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7个月。骨折全愈合,愈合时间为6~17周,平均8周,术后2例皮肤刺激症状,1例轻度前臂旋转受限,2例轻度下肢不等长(小于等于1.0cm)。结论 AO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小儿 长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型胫骨髓内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永江 魏建军 +1 位作者 颜世昌 杨锋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扩髓专家型髓内针(ETN)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扩髓ETN内固定治疗的1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资料和临床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目的观察扩髓专家型髓内针(ETN)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扩髓ETN内固定治疗的1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资料和临床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适应范围更广,是一种更安全方便牢固,创伤小,愈合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与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惠民 韦继南 +2 位作者 吴小涛 孙文建 薛绍刚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 对比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3D-viewer)与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南京明基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50... 目的 对比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3D-viewer)与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南京明基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50例作为3D组和MED组.3D组采用3 D-viewer治疗,MED组采用MED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疼痛程度及功能状况.结果 3D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MED组[(46 ±3) min比(54±4) min,(7 200 ±25)元比(8 020 ±29)元],术中出血量大于MED组[(52±2)ml比(44±3)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住院时间与M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及术后1、6、12个月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3D组:(2.7±0.3)、(2.4±0.5)、(1.8±0.3)、(1.8±0.5)分比(6.8±0.4)分,(34±11)%、(22±12)%、(21±18)%比(67±16)%,MED组:(2.6±0.4)、(2.3±0.5)、(1.7±0.3)、(1.7±0.4)分比(6.7±0.3)分,(33±13)%、(22±11)%、(22±12)%比(6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D组有3例、MED组有2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均无感染发生.3D组有1例于第8个月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治疗后痊愈.MED组有1例术后6个月出现对侧肢体神经放射痛,治疗后好转.结论 3D-viewer和ME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近,3D组术中出血量较高于MED组,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低于ME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显微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后脱位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惠民 李东 顾章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9期53-54,共2页
肩关节后脱位非常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肩峰较对侧突出,肩关节前侧平坦或空虚,后侧隆起,可及肱骨头。肩关节的前举、外展仅有部分受限,后伸无职显受限,内、外旋受限较明显,X线检查可表现为“正常关节结构”征象。认真... 肩关节后脱位非常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肩峰较对侧突出,肩关节前侧平坦或空虚,后侧隆起,可及肱骨头。肩关节的前举、外展仅有部分受限,后伸无职显受限,内、外旋受限较明显,X线检查可表现为“正常关节结构”征象。认真阅片后往往可见肱骨头内旋位,大结节消失,肱骨头与肩胛盂的半月形阴影消失,肱骨头内缘关节面与盂前缘弧线失去平行关系。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肩关节后脱位5例,外伤3例,癫痫后发作2例,其中误诊2例,CT检查后诊断明确,复位治疗后目前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晖 邱勇 +5 位作者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朱锋 钱邦平 马薇薇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观察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NF1脊柱侧凸患者6例,两组年龄和Cobb角接近。脊柱后路手... 目的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观察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NF1脊柱侧凸患者6例,两组年龄和Cobb角接近。脊柱后路手术中取髂骨生长板行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取第2代软骨细胞分别检测其增殖活性和型胶原、可聚蛋白多糖等软骨细胞特异性分化指标,并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两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组(灰度积分比值分别为1.31±0.53和2.17±1.02,P=0.03),其型胶原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组(26.6±11.3 ng/mgpro和31.7±16.2 ng/mgpro,P=0.03),而可聚蛋白多糖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63.0±129.6 ng/mgpro和76.7±519.4 ng/mgpro,P=0.21)。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显示相对活跃的增殖活性(增殖倍数分别为2.9±0.04和2.49±0.11,P=0.02)。结论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降低的同时,其细胞增值相对活跃,细胞分化功能也存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蛋白 软骨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林靖峰 丛琳 +1 位作者 沈国蔚 顾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椎弓根入路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椎弓根入路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填充量以及X线放射次数明显低于B组,A组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手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两组术前及术后24h、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胸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两种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疗效确切,单侧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少,双侧入路患者的手术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高龄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崔亚珍 钱进霞 成婷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0期3066-3067,3069,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骨科病区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9∽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病区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骨科病区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9∽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病区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2.17%,显著高于对照组(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健康教育 品管圈 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清CRP、ESR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惠民 陈晖 +3 位作者 颜世昌 彭俊洋 魏建军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绝经后女性O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6名体检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绝经后女性O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6名体检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e)、黄体生成素(LH)以及CRP、ESR水平,分析性激素与CRP及ESR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2、FSH、Te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和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绝经后女性OA患者E2、FSH、LH与血清CRP、ESR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Te与血清CRP、ESR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OA发病与性激素E2、FSH、Te、LH水平降低及血清CRP、ESR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且Te与血清CRP、ESR水平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绝经 性激素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部多裂肌退变与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鑫强 贾瑞钢 +1 位作者 陈彦影 张维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77-780,共4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裂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多裂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多裂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多裂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19;r=0.44,P=0.01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性。严重的多裂肌退变程度预示着更严重的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多裂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腰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邰金谷 丁志勇 +4 位作者 孙亮 曹云平 叶国宝 郝鹏 李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39-845,共7页
目的:探讨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DRF)患者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手术后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21年5月,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112例背侧移位DRF患者,其中男45例,女67例;年龄18~85(46.24&#... 目的:探讨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DRF)患者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手术后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21年5月,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112例背侧移位DRF患者,其中男45例,女67例;年龄18~85(46.24±10.08)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软组织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40例)和无并发症组(7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腕关节屈曲活动度和背伸活动度、握力均显著改善(P<0.05)。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年龄>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吸烟、糖尿病、骨折C型、开放性骨折以及手术时间≥90 min的患者比例均更高(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时间,以确定影响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93%(94/112),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4.82%(95/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骨折C型、开放性骨折以及手术时间≥90 min,均为患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其区分度、准确性和有效性均较好。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骨折C型、开放性骨折以及手术时间≥90 min,均为DRF掌侧钢板固定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对该类患者应做好围手术期软组织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软组织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损伤控制”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建军 杨永江 +2 位作者 颜世昌 张维龙 杨锋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损伤控制(SDC)原则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应用 SDC 方式手术治疗18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多发性创伤的临床资料,描述 SDC 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损伤控制(SDC)原则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应用 SDC 方式手术治疗18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多发性创伤的临床资料,描述 SDC 的手术时间和出血、ICU 入住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平均行急诊手术时间约12 h ,术中平均出血量958 mL ,手术时间约145 min 。发生泌尿系感染5例。 ICU 平均入住3.57天。结论 SDC对于多发性创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早期后路固定稳定脊柱,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创伤 脊柱损伤控制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黏液瘤的临床特点研究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建军 杨永江 杨锋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肌内黏液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疾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肌内黏液瘤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明确诊断,并复习最新文献进展。结果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MRI 表现为 T1W1低信号... 目的:探讨肌内黏液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疾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肌内黏液瘤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明确诊断,并复习最新文献进展。结果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MRI 表现为 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镜下见肿瘤有稀少的星形细胞和梭形细胞以及丰富的黏液基质,边缘性切除肿瘤。结论肌内黏液瘤是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影像学和病理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黏液瘤 病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4月~2011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3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8例经1次负压封闭引流封闭治疗愈合,5例经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4月~2011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3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8例经1次负压封闭引流封闭治疗愈合,5例经2~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肉芽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结论: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负压引流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文贵 何小峰 +3 位作者 方玮 魏建军 薛绍刚 孙文建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微创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治疗价值。方法根据骨折微循环保护理念采用间接复位.经有限的小切口对21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DHS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主动髋膝关节屈伸练习...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微创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治疗价值。方法根据骨折微循环保护理念采用间接复位.经有限的小切口对21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DHS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主动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肢负重时间。结果经过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4周。1例有6°髋内翻.2例有5°和7°髋外翻,2例有10°下肢外旋.2例有15mm下肢缩短。无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折断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根据Sanders髋部创伤评分标准.优良率为100%,所有患者达到受伤前运动水平。结论经皮微创DHS手术治疗合适类型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具有技术上的优势。DHS置入质量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学固定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单纯倒T形外踝骨折3例形态学特征与治疗策略
17
作者 魏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5年第2期222-224,共3页
单纯外踝骨折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型,占踝关节骨折的56%~65%,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决于踝穴或胫距关节的稳定性[1]。外踝即腓骨远端,是踝关节的重要结构,也是踝关节功能的基础。Fojtík等[2]在踝关节解剖结构的研究中关注... 单纯外踝骨折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型,占踝关节骨折的56%~65%,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决于踝穴或胫距关节的稳定性[1]。外踝即腓骨远端,是踝关节的重要结构,也是踝关节功能的基础。Fojtík等[2]在踝关节解剖结构的研究中关注了腓骨远端外侧面弯曲嵴的解剖结构和临床价值,详细描述了骨嵴的特征性形态,并定义为外踝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踝关节骨折 外踝嵴 倒T形骨折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三维呼吸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许雷 葛冬冬 +3 位作者 田壮 刘康 李韦彪 徐建 《现代医学》 202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究三维呼吸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7月南京明基医院LDH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目的:探究三维呼吸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7月南京明基医院LDH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三维呼吸。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情况(JOA评分)、腰椎活动度、腹横肌、多裂肌肌肉厚度。结果:5例患者脱落并剔除,最终纳入115例,其中A组39例、B组38例、C组38例。治疗30 d后,3组VAS评分、JOA评分、腰椎活动度、腹横肌、多裂肌肌肉厚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其中,C组VAS评分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C组JOA评分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腹横肌、多裂肌肌肉厚度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三维呼吸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LDH,能增加腹横肌、多裂肌肌肉厚度,增加腰椎稳定性,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呼吸 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原文传递
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永江 颜世昌 +2 位作者 杨丰真 田纪伟 魏建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介绍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内侧骨折块患者12例。伤后1~10 d进行手术治疗,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后外侧切口内完成后... [目的]介绍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内侧骨折块患者12例。伤后1~10 d进行手术治疗,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后外侧切口内完成后内侧骨折块和外踝的复位固定后,后内侧入路经胫骨后肌腱和胫后血管神经窗口显露后内侧骨折块和后丘骨折块,分别复位后经F3微型锁定钢板塑形后整体支撑固定,同时完成前丘骨折螺钉或张力带固定。[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11.8±26.2) 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愈合时间8~1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分,AOFAS踝及后足评分86~96分,无内置物失效及骨折复位丢失者,胫距关节面匹配良好。[结论]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后内侧骨折块,减少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后内侧骨折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型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Endobutton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贾瑞钢 王俊飞 +1 位作者 杨永江 孙文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6期586-587,共2页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53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5例(Endobutton组),螺钉内固定28例(螺钉组),比较两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53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5例(Endobutton组),螺钉内固定28例(螺钉组),比较两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AOFAS评分优良率92.0%,螺钉组AO-FAS评分优良率89.3%,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螺钉固定方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ENDOBUTTON钢板 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