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健全人文教育 正视语言发展——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洪承先生 |
桑哲
杨洪承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2
|
中美高校影视教育比较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影视教育为例 |
贾冀川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5 |
5
|
|
3
|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多样化呈现——谈南京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2015级毕业汇报演出 |
周晓凡
|
《文教资料》
|
2020 |
0 |
|
4
|
南师大文学院藏敦煌写本《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的鉴定与断代 |
黄征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南师大文学院藏01号敦煌写本《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的缀合与校勘 |
赵红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人未刊稿本考述 |
李青枝
|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南师大文学院藏02号《法华经》残卷研究 |
赵红
|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新时代文学写作的新范式——论《远东来信》中的“双重异域”书写 |
许蓓蓓
温潘亚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南京民间文学”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
沈嘉怡
|
《文教资料》
|
2024 |
0 |
|
10
|
“游戏+”背景下村志融合出版的新探索--以南京江宁佘村为例 |
王煜辰
|
《江苏地方志》
|
2025 |
0 |
|
11
|
记忆之链:纳博科夫与普鲁斯特的文学对话 |
熊梓渝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25 |
0 |
|
12
|
界限与平衡:论乔治·奥威尔的“文学的社会学批评” |
骆守怡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
杨洪承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14
|
开展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 |
高永年
王莹
|
《文教资料》
|
2014 |
3
|
|
15
|
中国现代大学校园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
汪成法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及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
朱洁
|
《文教资料》
|
2015 |
3
|
|
17
|
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影视化教学模式刍议 |
沈杏培
|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
2011 |
3
|
|
18
|
“新地域文学”的逻辑起点、叙事空间和价值功能——“新南方文学”和“新东北文学”比较论 |
沈杏培
陆金铭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9
|
南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
高峰
|
《江苏地方志》
|
2023 |
0 |
|
20
|
“新南方文学”的写实路径与多元价值——以近年来广东非虚构文学创作为例 |
王晖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