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口热力数据、夜间灯光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等为代表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在教学中运用数据成为新时代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选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口热力数据、夜间灯光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等为代表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在教学中运用数据成为新时代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选取“服务业区位因素”一课,以南京市菜鸟驿站的POI数据为基础,具体说明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ArcGIS软件将数据可视化,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据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2016年8月5日,《Science》杂志发表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吴庆龙博士、赵志军副教授、白世彪教授等撰写的研究论文“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公元前1920...2016年8月5日,《Science》杂志发表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吴庆龙博士、赵志军副教授、白世彪教授等撰写的研究论文“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大洪水和夏朝的真实性),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该论文的16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多家研究机构。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博士为第一署名作者和通讯作者,赵志军副教授为第二署名作者。展开更多
便利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民消费的重要商业设施,是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假设在自由竞争格局下,尚不能完全实现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的供需匹配,仍需政府规划引导。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便利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民消费的重要商业设施,是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假设在自由竞争格局下,尚不能完全实现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的供需匹配,仍需政府规划引导。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针对六大主流连锁便利店的空间分布现状,分析市场空间竞争和微区位竞争特征与策略,进而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2SFCA)考察连锁便利店基于空间竞争在生活圈内形成的供需关系水平。结果表明:(1)六大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南京中心城区展开了广域的空间竞争,品牌间竞争强度呈现圈层式降低态势,不同品牌的竞争优势区不尽相同。(2)从微区位竞争偏好来看,各品牌临近居住区、服务生活圈的取向明显,其中对居住区具有单一化高倾向的品牌更具有空间分布均衡性,而品牌间对居住-商务-沿路复合型区位的竞争,也有利于提高对居民区的服务供给能力。(3)在现有空间竞争格局下,进一步结合各品牌基于品牌吸引力的供给能力分布以及居民需求分布可知,连锁便利店在生活圈内的供需关系由市中心向外呈现高低起伏的波形分布态势,竞争强度大的区域供需平衡性较高,但大部分区域的连锁便利店尚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因此,接受原假设,并从优化调控热点、冷点和盲点地区便利店竞争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促进生活圈内便利店供需平衡的建议。展开更多
文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口热力数据、夜间灯光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等为代表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在教学中运用数据成为新时代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选取“服务业区位因素”一课,以南京市菜鸟驿站的POI数据为基础,具体说明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ArcGIS软件将数据可视化,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据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提供参考。
文摘2016年8月5日,《Science》杂志发表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吴庆龙博士、赵志军副教授、白世彪教授等撰写的研究论文“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大洪水和夏朝的真实性),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该论文的16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多家研究机构。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博士为第一署名作者和通讯作者,赵志军副教授为第二署名作者。
文摘便利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民消费的重要商业设施,是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假设在自由竞争格局下,尚不能完全实现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的供需匹配,仍需政府规划引导。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针对六大主流连锁便利店的空间分布现状,分析市场空间竞争和微区位竞争特征与策略,进而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2SFCA)考察连锁便利店基于空间竞争在生活圈内形成的供需关系水平。结果表明:(1)六大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南京中心城区展开了广域的空间竞争,品牌间竞争强度呈现圈层式降低态势,不同品牌的竞争优势区不尽相同。(2)从微区位竞争偏好来看,各品牌临近居住区、服务生活圈的取向明显,其中对居住区具有单一化高倾向的品牌更具有空间分布均衡性,而品牌间对居住-商务-沿路复合型区位的竞争,也有利于提高对居民区的服务供给能力。(3)在现有空间竞争格局下,进一步结合各品牌基于品牌吸引力的供给能力分布以及居民需求分布可知,连锁便利店在生活圈内的供需关系由市中心向外呈现高低起伏的波形分布态势,竞争强度大的区域供需平衡性较高,但大部分区域的连锁便利店尚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因此,接受原假设,并从优化调控热点、冷点和盲点地区便利店竞争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促进生活圈内便利店供需平衡的建议。